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谋曹篡魏 >

第174章

谋曹篡魏-第174章

小说: 谋曹篡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绝对不容马虎。”

周扬拱手道:“微臣这就去准备相关事宜。”

曹丕忽然以颤抖的声音,问道:“如果……只是说如果,曹睿皇儿是不是朕的亲生儿子的话,那么周丞相觉得朕诸子之中,谁最可以担任太子一职呢?”

周扬怔了一下,心想这皇帝不愧是皇帝。

原来早已做好了所有心理准备,既使滴血认亲验出曹睿的确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亦绝不会有半点手软。

或许难免会有一些心痛,但是在纳甄妃之后,便知道原来自己的弟弟早对她心怀爱慕,仍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而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如今更是往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只要曹睿一但确认是曹植与甄妃所生的话,曹丕必然会立刻向两人痛下杀手,并马上将预备好的太子人选嗣立。

如今曹丕这么一问,周扬反而无法作出回答。

因为史书中虽然并无记载,曹睿登基之后为了保住帝位,而如何对其兄弟们进行迫害,可是事实却表明了曹丕的其他儿子,居然没有一个活得超过三年的。

唯一一个曹霖因性情十分残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而声名狼籍,故而绝无涉及政坛的可能,所以活得最长。

周扬只好试着道:“其实无论是皇上的儿子,或是其他先帝的子孙,身上流的都是同样的血脉。”

曹丕似乎早已知道他会这么回答,长长地叹了口声,道:“周丞相素以能用人而著称,先帝亦是看中了周丞相这一点,国家中贤才能人亦多是周丞相所举,朕诸子之中,果然除了曹睿之外,也没有一个能入周丞相法眼的了。”

周扬心中暗暗惭愧,事实上更多人才都是当年荀彧所推荐的。

但嘴上却不敢否认或承认曹丕的意思,只能默不作声了。

曹丕沉重地咳了几声后,道:“此事刻不容缓了,干脆就明日午时,咱们一起验证曹睿身上流的究竟是谁的血吧!仅管子建与朕都是亲生兄弟,但是若甄妃真的与他干出这苟且之事的话,朕又岂容如此苟且之种嗣立太子之位。”

周扬心中恍然,再次拱手道:“微臣明白,那么皇上若无其他吩咐的话,便先行告退了。”

在曹丕默认之后,他终于知道,曹魏的将来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离开皇宫,周扬第一时间便是赶回府里找司马懿。

因为在他心里有太多的困惑,太多的疑问,都希望在这位智者口中得到答案。

司马懿听完之后,显出了淡然轻松的神态,似乎这一切并不是什么十分要紧的问题,微笑道:“看来哥哥果然是一块政客的料子,无论前方有多少突发问题和阻碍,最终还是掌握了国家未来的生杀大权。”

周扬苦笑道:“仲达就别再取笑我了,快告诉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吧!”

司马懿分析道:“首先曹睿皇子肯定是个帝王之才,已是不容质疑的事情了,作为一名皇帝,必然要确保自己的权威不可动摇,而哥哥恰恰是最功高震主的三世老臣,同时更是与郭皇后的合谋者,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与甄妃之死脱不了关系的对吗?”

周扬点了点头,叹道:“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

司马懿问道:“反过来说,如果哥哥令曹睿当不了太子,那么以皇上的性格,他会另立谁为太子呢?”

周扬刚刚证实了这一点,曹丕的确不可能让除自己儿子之外的人成为曹魏将来的皇帝。

因为他自己正是为了确保皇位权威,而对曹植进行政治压迫,使其被软禁在陈留而无所作为,所以若是让兄弟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

如果对方是个庸才倒是不会对他的儿子同样进行迫害,但是却对国家的未来极为不利,反之则会成为另一个曹睿。

所以若是证明了曹睿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那么曹丕一定还是会选择即便是个庸才的自己儿子嗣立。

“这就对了。”司马懿道,“所以除了曹睿殿下之外,绝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帝王材料的皇子嗣立,就算将来有了,那也只能是第二个曹睿殿下而已,这样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是说,”周扬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绳似的,连忙再次确认道,“仲达也支持曹睿成为太子吗?”

“哥哥不如问问自己,”司马懿最后笑着说道,“若是由曹睿殿下来开展国家大好前景的话,是否也是哥哥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梦想呢?”。。。



第三部:谋朝篡位第六十六章:分析对手

司马懿分析得没错,无论谁成为太子,只要是个帝王材料的皇子,都会与曹睿一样为了确保帝王权利的不可动摇,而对身边的人多多少少进行削权。

事实上曹丕也在这么做,周扬何尝没有感觉到呢?

单是在虎豹骑一事上,他就经常在周扬面前有意无意的提起,借此作为暗示。

除非是一个像刘禅这样任人摆布的庸主,才能让周扬和郭皇后真正控制,但是同样他们也要面对着许多外忧内患的压力。

况且周扬一直都希望一统天下的梦想,能够在曹魏手上实现。

历史中司马家依样画葫芦掌权夺位,已是周扬再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今摆在眼前这么好的机会,他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完成曹操、曹丕无法完成的梦想,也是自己的梦想。

于是在第二天的滴血认亲的时候,周扬果断地令曹丕与曹睿的鲜血溶合在了一起。

同时为了证明这方法的可靠性,他还将一些并非亲子,却有着同样血缘的曹家亲兄弟之间的儿子鲜血分开。

最后曹丕终于面露喜色,相信了曹睿就是自己的儿子。

至于甄妃是否与曹植有过私情,而曹睿是不是他们两人的私生子,对于周扬来说已不再重要了。

因为当他作出这个选择并付诸实行的时候,也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打算。

如果哪一天曹睿决定削他权利就削,或是狠下心来要报母仇而置他与郭皇后于死地的话,那么他也可以尽力利用今日之事,证明滴血认亲都是由他控制,曹睿的太子之位也是由他捧上去的,希望能够借此得到曹睿的原谅。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曹睿复仇之心不可动摇,他亦按司马懿的安排和布署,早早为自己作好了所有最坏打算的退路。

所以周扬此时可以说是最心安理得的时候,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向郭皇后交待。

证明了曹睿就是曹丕亲生儿子之后,曹丕再也刻不容缓,毫不犹豫地当场写下诏书,并命周扬当日公佈天下嗣立太子的大事。

一来可以巩固国家民心,二来可以稳定朝局上下。

果然,这个消息布告天下之后,郭皇后立刻派了张举前来找周扬。

然而周扬也早已料到,但是司马懿亦早建议他现在不适合见郭皇后,最好过一段时间再说。

于是他便利用前往渑池作为借口,暂时离开了洛阳。

所以当张举来到丞相府的时候,周扬、司马懿与张春华早已踏上了前往渑池之路了。

当然了,其中的张春华是硬要跟上来的。

只见马车中张春华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还兴致勃勃地希望西羌朕军与魏军开战,认为这样一来又有好戏可看了。

周扬对此早已习惯,但他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真正的战争应该留在征服吴、蜀两国,一统天上的时候,而不是对边族进行残杀镇压。

“此番前往渑池,虽然是与西羌朕军有关,但却肯定不会与他们开战。”周扬笑道,“所以春华妹妹不要抱太多期望了。”

“真的吗?”张春华望向司马懿,后者则默默地点了点头。

“仲达的建议是到渑池整理出一支可战之师。”周扬解释道,“却不是为了抵御西羌朕军,而是让蜀方不敢轻易侵犯我大魏边界。”

“诸葛亮的目的就是乘我们抵御西羌朕军猛攻的时候,偷偷出祁山攻击子午谷、斜谷、上方谷等边界区域,”司马懿道,“而提供这些边界支援的长安则是主要输出,为了避免顾及不暇的情况出现,渑池必须成为长安的运输点,之后则是洛阳以后的城市补给,如此源源不绝的运输,长安才能够长久地为边界提供资源。”

“凉州方面也可以专心对付西羌朕军。”周扬接着说道,“如此一来,诸葛亮见无机可乘,也就不会轻易对边界动兵,徒耗战争资源了。”

“太复杂了。”张春华再也听不下去,惟有别过头去望着车窗外面的风景。

“渑池的居是有一大部分为以前农民出身的白波贼。”周扬也不多理睬,继续正题道,“可是农业发展却远不如洛阳,只能成为长安与洛阳的补缺粮库。”

“这个地方的土地本身就不如山东、河南一带肥沃,但是作为洛阳与长安的运输中转站,或是驻后屯粮却是个极佳之地。”司马懿道,“若是非要把一个并无潜质的土地开发成商农重镇的话,那只能是事倍功半了,所以此地现在最缺乏的正是一支驻军。”

“仲达的意思是打算起用以前那些白波军吗?”周扬不解地问道。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哥哥当年答应他们愿者从军的承诺,不就成为泡影了吗?”司马懿分析道,“天下百姓更多是不喜战争,只有少部分为了保守家园,万不得已而从军征战罢了,如果谁能够减少战争的话,那么谁无疑将成为百姓所拥护的对象。”

当年周扬解救了被董卓遗弃的洛阳十几万百姓,其中大多为商贵出身,甚至有的还是官家子弟或是河南望族。

后来在周扬的统治之下,只经历过一次迫不得已的战斗。

那是董卓打算给洛阳人民继续带来恐怖,所以自然能够得到刘备、孙坚以及洛阳百姓们的支持与帮助。

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发展与流传,加上汉鼎钱庄带来的经济成长,使得本该死于当年战火的商贵,居然又美梦般的重新富裕起来。

这无疑令周扬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洛阳周边村镇亦被传得沸沸扬扬。

如果强行征民微兵的话,必然使他原本光辉美好的形象瞬即泡汤。

司马懿继续分析道:“无论是蜀国还是东吴,都有我们的细作,同样我大魏之中亦是如此,对于彼此间的内部信息都是了如指掌的,比拼的只是谁能够掌握更加透彻的消息。所以我们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所作的安排,蜀国的诸葛亮绝不会不知道,这也达到了我们的目的,使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才能够专心一致地对付西羌联军。”

周扬接着道:“而西羌联军看蜀方没有动静,自然也不会蠢得与魏军打得两败俱伤,徒令蜀方坐收渔利,这也让我们有更多作为与羌人谈判的筹码了。”

司马懿道:“但是我们不得不小心诸葛亮这个人,早在汉中的时候,我们就曾经见识过此人的厉害,所以他极有可能赌上战败的重注,从而赢得让西羌联军从收渔利。”

周扬骇然道:“你是说诸葛亮可能会把自己的士兵,送上战场上白白送死?”

司马懿道:“绝不是白白送死,与其令我们坐视蜀、羌的毫不作为,而能够从容摆平眼前的难题,不如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利用一部分的伤亡,换得魏国更惨重的四败受敌。如此一来,东吴亦会对蜀国重新建立信心,从而增加对合肥、荆州等魏界的更大压力。”

周扬深深地吸了口气,自己曾看过那么多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以及他用兵与行政的作风。

所知道的只是这位智者在战场上,并未见过多少次大胜战,反而更多的是徒劳无功,硬生生地被司马懿抵挡住了多次进攻,可是却也因此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

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提到的“危机存亡之秋”一样。

自从夷陵之战惨败,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以来,原本蜀国内部并不妥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剧烈。

东吴方面虽然也曾试图,重新建立起友好的外交关系,然而面临着刘、关这两大血海深仇,能够恢复的只能是互惠互利的表面友好,而再不可能像那时候孙权对刘备的支持,可以说做到了全力相助,否则刘备岂能有今日的成就。

所以诸葛亮急需的是一场战争,一场将东吴、蜀国内部以及所有存在隐患的一切焦点集中到对抗曹魏上来。

如果能够因此而换得胜利,自然是最好不过,就算战败了,至少也可以将矛头继续指向曹魏。

加上如今三国鼎立,魏、蜀之间比拼的并非几次战争的胜败,而是整个国力。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蜀国的国力在长久拼耗下去,绝对会与魏国强大的资源差距越拉越远,最终只能面临亡国的命运。

因此不管成败与否,战争已经是诸葛亮唯一的选择。

司马懿分析的可能性极高,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周扬确实知道,诸葛亮出祁山战败之后,仍在继续对魏用兵。

直到他死了之后,他的继承人姜维也在不断地依照这样的方针进行下去。

“所以我们在渑池安排的驻军,绝不仅仅是做给蜀国看的。”司马懿道,“而是真的打算同时与蜀、羌双面交战的备用军队。”

“还是仲达哥哥好。”张春华大感兴趣地又转了过来,“有战可打就有戏可看,看来人家这一趟又跟对路了哦!”

“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司马懿道,“皇上说过了,在这种时候绝不会让哥哥轻易离开洛阳,所以我们此趟前往渑池办完事后,就得马上打道回府了。”。。。



第三部:谋朝篡位第六十七章:交换补缺

到了渑池,已经不在是以前杨奉这些白波贼刚刚卸甲归田,刚刚开始种田开荒的模样,而是一翻充满金黄色喜悦的气分。

刚刚秋收完成的农民们,都早已分配好了粮食准备过冬。

小部分的士兵们依例巡逻于各个官道上,维护着原本治良良好的各家各户。

周扬在车窗边看得十分欣慰,心想若是没有战争的话,不仅仅是渑池,其他地方的百姓们也会过得像这样安逸。

然而太平的生活都是靠战争所换来的,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过了一千多年之后依然如此。

只有赶走强悍的外敌,才能够确保家园的发展。

“真怀念当年与于吉这老家伙,一起坐在麦田里喝酒的日子啊!”周扬忍不住感叹道,“那时候的思想多么单纯,一心只想助先帝一统天下,如今看来,真是初生牛犊的梦想哩!”

“但这个梦想,却因为哥哥而越来越接近了。”司马懿道。

“咦?春华妹妹哪里去了?”

当周扬回过头来的时候,却发现张春华不知何时已跳出了马车,引来了过路农民和巡逻士兵的注意。

原本此趟前来渑池,在见到当地官员之前先保持低调,尽量不要招来群观。

可是张春华这奈不住无聊的小丫头片子,却破坏了周扬的这个想法。

司马懿看出他的心思,笑着安慰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下去感受一下当地居民们的热情吧!反正想逃也逃不掉了。”

周扬叹道:“我可不喜欢这样掀头露面的,不管她了,咱们继续赶路,一会儿她会跟上来的。”

于是两人不管张春华,命马夫继续上路。

到了当地官员的府邸时,周扬向守卫示明了自己的身份,立刻令所有人肃然起敬。

没想到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丞相,居然会亲自来到了渑池这规模并不大的小县城来。

周扬让司马懿留在马车上,尽可能不让他与朝廷官员有所接触,以免这颗到哪里都会发亮的珍珠,在失控之下引起了曹丕与曹睿的注意。

当地官员将他迎入府内之后,立刻摆了一桌宴席以作接风洗尘。

周扬不多绕圈子,直接说明了来意。

对方则以当地现状作出分析,认为在一个月内招蓦三千名新兵应是绝无问题,若是以周扬的名声发布招兵的话,保守估计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