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衙内闯三国 >

第85章

衙内闯三国-第85章

小说: 衙内闯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争霸的血腥,也是躲不开的宿命!卢尚书,你这番嘱托,请恕我难以办到了!刘璋面色铁青,暗暗咬牙。

“主公无须担忧,卢尚书海内名士,朝中好友门生遍布,定不会有事儿的。”

眼见刘璋面色不对,眼中隐隐透着一股杀气,沮授还当是他愤愤于卢植的冤屈,连忙出言劝慰。旁边陈宫也是相劝

刘璋被他二人一劝,猛然省悟,暗暗压下心中杀机,微微点点头。自己心中那些念想,便是沮授陈宫也不能透露。否则无缘无故的,自己便去谋算宗室兄弟,必然生出无数猜疑和变数。

这大耳朵既然出世了,暗杀已是不妥了。还当想个万全之策,慢慢对付才行。

刘璋深深吸口气,微一沉吟,这才沉声道:“传令大军,进驻邺城。令人快马去报知皇甫太尉和朱儁将军,请他二人前来主持大局。”

沮授一愣,陈宫却蹙眉道:“主公,我闻那董卓其人虽武勇刚猛,但好大喜功,无谋而狠戾。如今由他在前主战,只怕多有变故。咱们如今来了,正当尽速过去,也好绸缪一番。如何能滞留邺城?一旦有变,必然措手不及,还望主公三思。”

他跟刘璋毕竟时日还短,一听刘璋竟发出这么个命令,登时大急,忍不住上前进言。但沮授却是深知刘璋之能,如今下的这个命令,显然大有蹊跷,故而,只是低头暗暗揣摩刘璋真实的心意,并未多说。

133章:军事改革构思(1)(完)

第133章:军事改革构思(2)

刘璋瞥了陈宫一眼,微微蹙了蹙眉,知道若是没个说法,只怕陈宫多半心中疙瘩。

想了想,这才道:“公台所言有理。只是,你既知董卓其人,可知这人心胸最是狭隘?嫉贤妒能不说,偏又争权夺利之心极重。如今我不过是奉旨协助的身份,若没有皇甫太尉和朱儁将军的压制,咱们去了,能不能出上力尚在未知,若一旦被那董卓记恨,你我损失是小,我只怕他只顾内斗,终被张角所乘。若如此,你我皆成罪人矣。”

陈宫骇然,震惊道:“此人如何敢这般大胆?真枉顾国事不成?就不怕陛下问罪?”

刘璋冷冷一笑,嘿然道:“此人狂妄自大,贪财好色,素有不臣之心。既然握着权利,天高皇帝远的,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况且,真要出事,他大把的银钱送上,自有中涓那帮阉人勾当,就算平乱事败,于他本人也不会有太大罪责。哼,这个人啊,我料日后必为一大祸害!你我当慎之再慎!”

陈宫倒抽一口凉气,心中已是一片惊涛骇浪。他也是常年在□□做官,听到往来西凉的人说起些传闻。哪知道如今刘璋一开口,竟隐隐指董卓有谋反之心。

若真如此,这会儿一旦冒冒然冲了过去,后事还真难以预料了。他心中想的多了,甚至开始推算董卓会不会跟太平道进行勾结了。

他却不知,那董卓固然嚣张跋扈,但眼下却还真没那胆子去想谋逆。而后来之所以有了把持京师,欺君罔上,全然是时势所致,将他推到了那个境况。只是眼下刘璋说的笃定,却也不由陈宫不信。

沮授听着刘璋一番话,心中也是震骇,隐隐觉得其中,刘璋还有些心思在内。只不过刘璋不说,他作为属下,也不好多说。微一沉吟,当即按刘璋之意,传下军令。

大军缓缓而动,舍了往广宗去的岔路,转而往邺城驻扎。刘璋到得城中,一连派出几十道斥候,将前面所有信息,不间断的传回。

待到诸事安定已毕,又将拔都唤来,暗暗叮嘱一番,将在涿县的火部之人召回,另行安排任务。

邺城经了王芬一事,朝中一时半会儿尚未派下主政官员。刘璋堂而皇之坐镇其中,又兼此时非常时期,却也无人敢于多说什么。

如此后,派出去的斥候一日数报,将前面两边态势,无论琐碎,尽数源源不断报回。风部之人也动了起来,将各方面信息送回。只是侧重点,却锁定在董卓军中各部将身上。其中之意,自然是针对刘备而去。

刘璋令人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每日将其中重要信息整理分类,然后再报送自己,与沮授、陈宫进行分析。

他这么郑重其事的搞了这么一出,原本也只是潜意识中对刘备的关注。但却没想到,这种形式,渐渐的竟显出不曾料到的好处。不但极大的让己方掌控了第一手资料,更是令的沮授、陈宫等人谋有所依,行有所据。由是叹服不已。

133章:军事改革构思(2)(完)

第133章:军事改革构思(3)

刘璋看在眼中,不由的便动了兴建军机处的心思。因为他的到来,后面的历史发生了许多变化,若是单靠那点先知先觉,根本难以精准的把握局势。只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军情分析机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谋臣的智慧,从而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经过这么多年的古代生活,刘璋对这些古代谋士的智慧,深为赞服。只要能彻底发挥出他们的才智,刘璋相信,纵然历史全然改变,自己至少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军机处的构思,又引发了建立演武堂的想法。这个时代行军作战,全靠着领兵大将的个人武勇。一旦将领阵亡,手下便顿时成为一盘散沙。

他起兵以来,数战皆是以少胜多,其中关窍就是一个乱字!尤其当年尚未遇上颜家,对付于毒那一战,简直犹如神话。

究其根本,不正是瞅准于毒这个将领,因为于毒一人的问题,终致万余大军崩溃,被他一人赶的满山跑。每每想及当日一战,便刘璋自己都觉的啼笑皆非。

有鉴于此,如果自己能像后世那样,设立演武堂,大力培养中下级将领,那么,不但能避免上述一将败则一军败的怪现象,更能增加军队的凝聚力。

为什么说人才最贵?因为人才掌握着知识!而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播却极其严苛。若能获得军事知识传授,最大受惠的中下级军官,必将成为最最拥护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来,就算以后自己掌控的地域增大,随着中下级军官的掌控力上升,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领军大将反叛的危险。

有了中下级军官的效忠和向心力,大将再想一呼百应,一人叛变而导致整支部队跟着反叛的几率,几乎将至零点。

刘璋来到这古代,从开始的简单拉队伍打天下,直到今天想到这些,才算真的具备了一个战略家、军事家、君王的头脑。

他在厅中踱着步,脑子里的思路,慢慢的越来越清晰。直到将其中环节推演了个差不多,这才使人招来沮授、陈宫二人。

待到两人落座,刘璋先是笑着问了问两人这几天的感受,这才缓缓讲自己构思之事说出。

在他以为,两人从军情分析这个环节上赞誉良多,自己这番想法一出,必然会被两人拍掌而赞。但哪知道,这边说完,沮授与陈宫二人面面相觑,半天没有说话。

刘璋巴望了半天的喝彩声没听到,不由的就有些郁闷,黑着脸看着两人,一言不发。

半响,沮授与陈宫对望一眼,只得苦笑道:“主公这番想法,咳咳,却也算的…。。嗯,算的是奇思妙想。这军机处却是值得兴办,但那演武堂嘛,嗯,这个,不知主公可曾想过,那些伍长、卒长的,十之八九皆为不识字之人,如此,便主公万般想法,又如何授与他们?”

沮授此话一出,刘璋登时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事儿最大的障碍竟是,大家不识字!

133章:军事改革构思(3)(完)

第134章:军动(1)

“慢慢来!即日起,传令各有职司的将军必须识字!令人每到一地,注意搜寻一些士子文人,每日拿出一个时辰教授。若肯来的,咱们按月以县吏的职司给予俸禄,先教会一批人,然后再让学会的人去教自己下面的。如果教授的人通过考核,我将重赏之!这个事儿,必须要办!”

在搞明白沮授二人的为难后,刘璋站起身来,在厅中来回踱步,最终拍板决定道。

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或许能成为一支虎狼之军,但绝对难以成为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真正意义上的强军。

刘璋有着超越两千年的见识,一旦想到这个问题,立时便想通其中的紧要处。绝不会容许任何人,任何理由成为阻碍。

沮授和陈宫听的呆住,主公好大的手笔!来教授识字的,竟给予县吏的俸禄。

这个时代,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如刘璋这样的,他麾下的军队,牵扯的人、财、物,都等若是刘璋私有。

如今,刘璋竟要以私有财物,来为部下将士习文识字买单。这种方式,若是单对一二被看重之人,已然是极高的恩情和赏识了。但刘璋竟是要面对数百甚至上千的部署,进行这种恩赏,这种手笔,也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闻所未闻了。

沮授与陈宫瞠目结舌了半响,好歹是反应了过来。再看向刘璋的眼神,已然上升到了崇拜的地步了。

陈宫长叹一声,起身深深一拜道:“主公今日之举,差堪圣人之所为也!以一己之力,教化万众,心胸之宽,爱士之心,便天地亦当感佩!宫万幸,敢不以效死力!”

刘璋一愣,随即大喜,上前扶起陈宫,笑道:“这点事儿算什么?嘿,要知道,有句话叫流浪有文化,神仙也害怕。这事儿虽然办起来繁琐,但相信我,只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日后咱们的军伍,必将是当世最强的军伍!”

沮授、陈宫猛然听他又蹦出一句不着调的来,不由的一阵无语。两人不约而同的看看外面的天,嗯嗯,夏天快来了,雷雨多了啊。

“呵呵,我说你们两位也不用太担心。这眼下咱们转战四地的,那演武堂又因为大家还不识字,一时半会儿肯定搞不起来,那个慢慢来。但是军机处,却不需太多人参与。这个一定要先建起来!”

刘璋两眼眯起,也不理会被自己一句话雷的外焦里嫩的二人,自顾自的说道。演武堂必然要建,却大可等黄巾之乱平息后,自己塌下心驻扎一地时再上马。现在,趁着空挡,先把基础打好就是了。

沮授陈宫醒过神来,连忙躬身应是。三人又将此事的细节商议一番,两人这才告辞而出,开始忙碌起来。

所有底子都是现成的,只要再往里填充一些人手,将人员固定住,这军机处的架子就算搭起来了。唯一需要斟酌的,不过就是忠诚两个字。

134章:军动(1)(完)

第134章:军动(2)

好在这个时代,尤其是识字之人,忠诚被当做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倒也不难做到。如此数日,军机处便已然正式成立,开始运作。

而刘璋征召士子教授军中将士习文识字一事传开后,众军士果然大哗。这个时代,不是人不想学习,实在是学不起的。而今,自家主公如此待己,刘璋麾下士卒,一时间俱皆热泪盈眶,军心士气空前高涨。

而对于听闻刘璋竟肯给予传授之人县吏的俸禄待遇,更是在民间掀起一股浪潮。

富家大户多有鄙薄的,觉得简直是有辱斯文。但寒门之士,却是纷纷奔走相告,盛赞不已。

这个时代,没钱没势的,很难接触到学识。有了学识,没钱没门路,又很难真的借此进入官场。

虽说学的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但灵帝一朝,这话却将那个“卖”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只不过,不是士子们卖,而是皇帝卖而已。

因着这个原因,不知多少士子恨满填膺,但如今刘璋如此一来,不啻于给寒门弟子打开了一扇门。眼前的县吏俸禄虽然动心,但由此而来可能就此真正踏入官场,这才是众多文人士子心头火热的地方。

于是,一时间邺城附近郡县,人涌如潮,无数士子蜂拥而至。沮授、陈宫开始还能亲自甄选,到得后来,两人忙的脸都绿了,只得将邹靖、闵纯等人拉上一起,这才将将应付过来。

便在这一天,邺城外,随着进进出出的人流,一个三十上下的男子,施施然进了城门。

一路脚步不停直到府衙外才立住。两眼眯着打量一旁征召士子的房屋,观察一番才转身离去。

其后,没人发现,这人竟还跑到军营外探看了一番。期间,在各处酒肆里,每每留心施政状况,实行的政策等等。

直到数日后,这才前往征召处报名,随即,便被选进了教授学识的队伍。这件事儿,没人注意。刘璋不知道,沮授不知道,陈宫不知道。没人知道,这个人的到来,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变化……。。

一月后,刘璋终于接到了皇甫嵩和朱儁到来的消息。斥候来报时,新编四万大军,已然渡过大河,到了魏郡地界。传令请刘璋即刻发兵,共同往广宗而去。

刘璋得报,当即传令三军,整饬军备。这些日子以来,军机处渐渐发挥出威力。从每日汇总回来的情报分析,董卓在前方根本没有任何动作。

手下四部中,也只郭汜、李傕两部跟着,张济与樊稠都留在河东,而刘备领着一支一千五百人的乡勇,便在董卓大军一侧扎营。从反馈回来的情报上看,刘备似乎曾经有想离开过的迹象,但好像终是被董卓留下没走成。

对于刘备的情报,其中引起刘璋高度重视的,就是在刘备军中,发现一员红脸将军。

刘璋听了心中暗吃一惊。这三国时代,说起红脸将军,最著名的莫过于关二爷关羽了。难道没了涿县征召,关羽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最终与刘备走到了一起?

134章:军动(2)(完)

第134章:军动(3)

其实,当日刘璋寻找了张飞并成功收录了后,不知派出多少人围着涿县四周转悠。所有人得到的命令,都是寻找一个推着小车卖枣子的红脸大汉。

对于刘璋这个古怪的命令,当时沮授等人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只是直到刘璋走后,这事儿也没着落,刘璋才不得不终止了这种大海捞针的举动。

而今,听闻关羽有可能跟刘备混到了一起,刘璋心中既是郁闷又是无奈。若不是巴望着借董卓之手除掉刘备,只怕他早已赶了过去,亲自证实一番了。

只是,让刘璋大感郁闷的是,这董卓竟然从到了广宗,便一直按兵不动。每日除了吃喝玩乐,根本没一丝攻打广宗的念头。

相对于董卓这边的动静,广宗城里的张角,却是隐隐有了异动的苗头。时不时的会有小股兵马出城,做些试探性的攻击。最近,更是有一支人马出城,在附近劫掠了一番后,才缩了回去。

按照军机处的分析,这是张角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试探董卓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董卓似乎铁了心就是不动。

刘璋头疼之余,也是大骂朝廷不已,卢植连战连胜,就因为围广宗时间长了点而被构陷拿下,这董肥猪如此消极,却半个屁都没有,前后对照之下,岂不让人恼火?

只是听闻经过朝中众人求肯,皇甫嵩和朱儁也上了表章为卢植求情,汉灵帝终是免了卢植的罪责,但却将其闲置在家,不肯再用。刘璋得报,心气儿才算稍平。

本来根据军机处的分析,刘璋这几天已经有些忍不住,正考虑着是不是就此杀过去。这董肥猪不肯出力,又怎么有机会害死那大耳朵?既然如此,不如由自己过去点把火,看看能不能就此将张角引出来,挑起战斗来。

不成想,正当他这儿筹谋,皇甫嵩和朱儁却终是来了。于是,当用了一天时间整饬军备物资后,第二天,刘璋便挥军而进,直往广宗而来。

以刘璋所想,这次过来,他是要转到东门去。这一个月的时间,他准备了些小玩意,到时候,只要在东门发起攻击,他有把握迫使张角往西门突围。

只要逼出了张角,刘大耳所部,正处于西门外首当其冲。那张角麾下十五万人马,刘璋暗料以董肥猪的性子,必然不肯全力去救援。那么,就算刘大耳再是狡猾厉害,要想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