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第303章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303章

小说: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作为军师,军中智者,亦为竹中重治当年智者千虑,却未早早看好李晓这一点上,有着智谋上胜之一筹的优越感。

在港町之外的海面之上,运输舰队与护航舰队亦已会合,这一次水军出阵,也同时成了各色船舶的展览。

其中有日本的安宅,关船,亦有明国的福船,还有南蛮人的克拉克大帆船,各种船只混合在一起。

飞驒越中军团水军大将,向井正纲当下在旗舰之上,发布命令,让护航舰队一分为二,一左一右将运输舰队护在中央后,这支两百多艘的大舰队,张满了全帆,乘风破浪向西面航去。

目送舰队发出之后,李正向李晓言道:“父亲大人,一色家已经凋零,这次游佐,狩野两位大人,会同毛利家大军,率此军势出征丹后,必能一战而功成。”

李晓闻言笑了笑,言道:“攻取丹后我是有十足把握,不过未必一帆风顺,一色家没落是不错,但亦有勇将。”

说到这里,李晓对李正,言道:“昨日我接到吉川元春的来信,说他在弓木城久攻不下,故而请求我大军速速出兵,以缓解毛利家的压力。”

李正讶然问道:“一色家有什么勇将,竟连西国大将吉川少辅亦感到为难。”

李晓言道“我所说的一色家勇将,就是弓木城城主稻富祐直。据我说知,此人擅使铁炮,麾下有一支铁炮军,攻打弓木城的毛利家,在铁炮压制之下死伤不小,而数名大将亦战死,故而吉川元春才向我求援。”

李正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这时又进前一步,向李晓言道:“父亲大人,游佐美作已是年老,又是能力平庸之辈,这次出征丹后,以此人为主将,是否不妥,以我见之,狩野大人才是一军一将之帅才。”

李晓听了微微一笑,言道:“不错,游佐续光确实是才具不如狩野秀治,但你以为我为何以他为大将?”

“那是因为游佐续光乃是当年能登之重臣,若叫他居之在较他年轻,并资历远逊的狩野秀治,如何能服。军内若不团结一致,争取夺利,反而会种下祸乱,如此倒不如让狩野秀治为他副手,尽心辅佐于他。”

“至于攻略丹后之后,我会将游佐续光撤回,命狩野秀治为丹后若狭军团大将。狩野秀治毕竟还太年轻,多磨砺为好,若提拔太快,则失之用人之当,而得位后亦不懂得珍惜。”

李正听李晓如此说,这才点点头一副深思的模样。

李晓微微一笑,压了下他的肩膀,言道:“这个道理,亦是与你说,盼你要记得。”

李正抬起头看向李晓,点点头,言道:“孩儿明白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料事在先

李晓同李正说完之后,亦言道:“你母亲大人下月就到本国了,而京极家的公主亦会前来,到时候你的婚事亦会在那时举行。”

李正听闻之后,沉声言道:“是的,父亲大人。”

李晓点点头,言道:“京极家,乃是北近江一带有不少国人豪族,仍倾向于他,并且在近畿亦有影响力,我们联姻京极家,正是为了上洛作为考量。”

李正言道:“父亲大人,我明白,我会处置好菊公主与京极公主之间的关系的。”

眼下李晓家中,菊姬,不仅是正妻,并且乃是主家公主,其地位不容置疑,并且又为李晓诞下嫡孙之后,将来李正下的李家第三代家督,几已内定。

至于京极家的联姻,亦是帮助李正拓展对近江的影响力,以及将来上洛为京都公卿打交道而准备。

李晓缓缓言道:“这场婚事务必要盛大,让人看见我本家的威势,到时候京极家家督,京极高吉,以及其子京极高次,亦会抵达本家之中。我会将他们纳入家臣,以作为将来安定近畿之用。”

李正明白李晓的意思,是想将京极家作为亲藩大名,将来直接封在近畿一带。

从李晓的意思可以得知,将来本家战略方向,就是上洛,掌控京都所在的近畿。

正当李晓与李正细细说着本家将来的战略方向时,这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武士向李晓禀报言道:“禀报主公,馆主大人与马场大人,已率大军攻下德川家吉田城。”

“吉田城,终于攻下吗?”

李晓微微笑道:“看来巢月公亦很有实力。”

竹中重治在一旁对李晓言道:“屋形公,吉田城一下,德川家在三河与远江的联系已断,如此之下,家康公恐怕该是考虑降伏了吧。”

李晓犹豫了一下,转而向本多正信,问道:“正信,你怎么看?”

本多正信侍奉过德川家康,三河亦是他故土,对于李晓的问询最有回答的资格。

本多正信仔细想了一阵,言道:“德川殿下,性情坚韧刚毅,即便在危局之下,亦有死撑之决心,若骤然要之降伏恐怕是不易。”

李晓闻言点了点头,德川家康毕竟是战国三英杰,历史上开创幕府三百年天下的人物。

换作其他大名,在此情况早就降伏了,唯有德川家康亦在危局之下坚韧。

李晓笑道:“家康公的坚韧,我早有听闻,不过我想亦有一个限度,若是再攻陷数城。家康公亦只有降伏一路了吧。”

说到这里,李晓向那名武士问道:“那主家大军呢?”

武士回禀言道:“眼下主家大军已经返回甲斐,并解散军势,预计过了农忙,下一步的动向应该是讨伐,背主之臣木曾义昌吧。”

因为木曾义昌的背叛,导致南信浓军团总大将秋山信友战死,武田家亦丢掉了东美浓这个据点。

故而无论如何,武田家都必须出兵攻伐木曾家,以讨回这笔血债。

李晓想了一下,突然问道:“现在住持南信浓军团的是何人?”

这名武士回禀言道:“主公,由保科正直大人暂替指挥南信浓军团。”

李晓听了不由露出欣慰之意,当年的保科正直居然亦成为方面军团长的担当。

不过秋山信友战死,木曾义昌叛变,这南信浓军团,较之全盛时期,实力却下降不少。

听闻禀报之后,李晓,李正,竹中重治,本多正信,皆离开山坡,在百余名侧近的随从之下,前往尾山御坊休息,亦准备在此视察。

木下秀长对北陆道军团方面的攻略情况。

就在这天夜里,李晓睡到中夜之时,突然为忍者音部的来使吵醒。

李晓披衣而起,在房间之内,居然见到自己的忍者头目横谷幸重亲临屋中,一脸正色地向他禀报。

“主公,据越后传来消息,上杉谦信已死,他两个儿子上衫景胜与上杉景虎为争夺上杉家家督一事,引发内乱。”

李晓听了微微一笑,心道御馆之乱终于到来了。

原来上杉谦信身死之后,上杉景虎,上杉宪政连夜从春日山城出发,要返回陆奥,上野,起兵与上杉景色分庭抗争,将上杉家一分为二。

但是上杉家家督上衫景胜如何肯坐视此情况出现。

在直江兼续的建议之下,上衫景胜当下立即派四天王之一的甘糟景持,斋藤朝信二人追击上杉景虎,务必要将此留在越后国内,甚至不惜杀死对方亦可。

上杉景虎亦有后备之手段,鮎川盛长,黑川清实两员扬北众之将领,已暗中投靠其,甚至连一向深得上杉谦信,上衫景胜二人器重的一门众宿老上杉信景,亦站在了上杉景虎的一边。

这三员大将集合军势之下,设下埋伏,反而将来追击的甘糟景持,斋藤朝信二人打了一个埋伏,歼灭其军势大半。

见到上衫景胜的手段,似乎亦不过如此,上杉景虎一边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上杉宪政以为可抢占春日山城,以此为中心号召越后各国人豪族来加入这场家督之争。

反观若视上衫景胜占据春日山城,那么亦上杉家亦只有一分为二之结局。

上杉宪政的意见,令本来要逃回陆奥的上杉景虎发生了迟疑,在进退两条路上产生的犹豫。

但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就在上杉景虎犹豫之时,上衫景胜以上杉谦信印判,以及生前佑笔的名义,向越后国人豪族下令勤王。

上衫景胜并将上杉谦信当年积藏多年的重金取出赠予各前来支援的豪族,当下只是一天之内,就有五千支持上衫景胜的国人豪族军势,抵达春日山城之下。

得到援军之后,上衫景胜随即下令反攻。

上杉宪政,上杉景虎这次要逃亡陆奥,却已是悔之晚矣。

这二人走脱不及,当下带了数百亲信,藏身入上杉宪政原先的居馆,关东管领馆,亦是御馆之中避难。

而这时上衫景胜率军势,将御馆团团包围,并开始攻打。

李晓听横谷幸重讲完毕之后,不由长叹一声,果真如历史一样,堂堂上杉家,因为上杉谦信身死,居然引发了内乱。

这一场事关上杉家家督继承内乱,终于引发了周边武田,北条,伊达,佐竹,宇都宫等大名的异动,将之全数卷入。

令关东的局势,重新洗牌。

如果同历史上一样,那么决定御馆之乱,上杉家家督归属的不在于内,而在于外。

也就是武田家,北条家的态度。

北条家不用说,肯定是支持上杉景虎一边,而武田家呢?支持谁。

李晓寻思了一下,眼下本家无疑两个选择,一如历史上支持上衫景胜,那么无疑本家会多了上杉家这个酱油盟友,而因此得罪北条家。

在织田,德川,北条这三大势力的围攻之下。

导致本家战略态势恶化,比之当年信玄出兵今川时,更糟的局面。

不说德川,织田,北条眼下论石高,都是天下第一第二的大大名。

两军都可以动员十万以上军势,武田家东拒西抗,力战织田北条,这只是一个笑话。

就这样情况之下,李晓都宁可速速与本家割袍断义,也要撇清关系,以免陷入这个泥塘之中,否则就是泥沙俱下,一起包船而亡下场。

确实历史上长筱合战,是武田家灭亡一个先导,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武田胜赖,在御馆之乱中错误选择支持了上衫景胜,导致在织田,德川,北条三家联手围攻之下,最终灭亡。

那么眼下看似只有第二个决定,就是支持上杉景虎。

不过这个局势,眼前虽然得利,但是后患,更甚于前者。

这是为何。

就在于上杉景虎的身份,上杉北条皆是超过百万石的大势力,若是上杉景虎上位。

北条氏政,上杉景虎这两个一兄一弟南北呼应。

那么上杉,北条同气连枝,几乎于合二为一。

如此之下,关东区区势力,哪个不望风归顺。

正所谓得陇望蜀,若你想北条氏政就此得以满足,安居于镰仓不出,作他的北条执政大梦。

这结论不管你信我信,大家都不信。

关东与近畿,就是实权与名分大义。

在关东掌握武力,终而夺取京畿,挟天子以令诸侯,当年木曾义仲,源赖朝,足利尊氏都是行此而为。

如此北条氏政必然上洛,而武田家到时首当其冲,必有一战。

那么到时,武田家现在帮助上杉景虎上位,就是为自己将来在掘坟了。

那么无论何种选择,将来于北条家之决裂皆然不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李晓站起身来在横谷幸重面前踱步,并非他在此犹豫不定,而是他对此情况早有成算,只是重新在胸中谋划一番。

若非早有预备,否则亦不用在黑部川与上杉谦信一战了。

不过李晓之意见仅仅在个人,对于上杉家之态度在于武田家之抉择,毕竟作为一个军团长,李晓不能自主决定主家外交策略。

故而他早为此情况,写了一封密信阐述情况,交由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他们。

他们是否能按照李晓信中所述,而采纳李晓之意见,就看他们与家臣团商议之决定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德川降伏

天正六年,三月。

甲斐,踯躅崎馆。

本丸的御殿之前,一颗八重樱宰落在庭院之中。

缤纷开放的八重樱之下,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看着这片樱花满树之景色。

武田信廉抬起头,缓缓言道:“这颗八重樱当初乃是兄长所栽种,一转眼已繁华满树了。”

武田信廉言语之中,流露一丝缅怀之意。

武田信繁一震僧袍,走到树下,抬起头来,满树樱花垂挂在他的头上。

武田信繁淡然言道:“前人栽樱,后人赏之,正如兄长当初百战创立的基业一般,我们二人绝不可辜负兄长之托付。”

武田信廉重重地点头。

这时武田信繁沉声言道:“昨日德川殿下已经答允了我的条件,背弃织田家,从属于本家。”

“什么?”武田信廉脸上露出震惊之色,言道,“兄长,家康公已答允降伏本家了。”

武田信繁点点头,淡泊地言道:“不错。”

武田信廉沉思着,重复了一遍,似有所不敢相信,言道:“兄长不是一贯说,德川殿下坚毅耐战,不可轻易蛰伏,为何今日改变决定降伏于本家。”

武田信繁笑道:“时也,势也,从属,背叛,分分合合,本是乱世之道,德川殿下在吉田城被攻破之下,降伏本家亦并非什么奇怪”

说到这里,武田信繁向前一步,拔出腰间太刀,从樱树之上取下一朵樱瓣。

武田信繁对武田信廉言道;“樱花凋谢之时,即是岁月终时,德川家康心知,信长死后,织田家采取西进之战略方向,实际上已舍弃了德川家,犹如樱花凋谢大树,他无力独立对抗本家,故而选择降伏。”

武田信廉点点头,他明白事实上自从毛利家大举东进之后,荒木村重,长所别治先后反叛,织田信忠兵力不足,将东海道的泷川一益抽出平叛。德川家因此孤立无援,招到武田军强攻,早已是对织田家心怀怨怼。

从三方原,至长筱合战,到此武田家攻陷吉田城。

德川家康在三度遭到武田家重创的情况之下,能否坚持至今日,对织田家也算是仁至义尽。

更何况这一次吉田城被攻陷,见识到信繁领军之下,武田军的战力之后,德川家康亦明白不可再战。

何况领地都被武田家斩成两截,冈崎城与滨松城无法呼应,海面上又为武田水军掌控。

德川家康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在这样情况之下,再顽抗亦只有覆灭之下场。

毕竟三河魂之勇猛,在大势所趋之下,德川家康也要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与进退之道。

而德川军在之前三方原,长筱合战之中,坚强的韧性,亦得武田家上下一致的钦佩,故而能否降伏这样强大的敌手。

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亦松了一口气。

武田信廉向武田信繁,问道:“那么这次德川家康为了降伏,所开出其苛刻条件,兄长你都答允了。”

武田信繁将刀收回刀鞘,微微点头。

武田信廉沉声言道:“可是这条件,尚未在家臣团评定之上通过,兄长一力答允,是否太擅专了。”

武田信繁横眉一挑,言道:“顾不得这么多,这时候多了一个盟友,少一个敌手比之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武田信繁也是在李晓,马场信房写信支持之下,才答允与德川家如此苛刻的条件。

武田信廉听闻之后,长叹一声,言道:“可是条件太苛刻了,家康公真不省油的灯,吉田城,野田城,长筱城,二俣城,天神山城都是本家大军历经数年血战,数千将士之鲜血,才攻取而下。德川家康一言取之,相较之下……”

武田信繁冷笑一声,言道:“何止是吉田城,野田城,本家所据三河之地,已经半个远江,所有武田家苦战占据的地盘,都必须还给德川家。”

武田信廉闻言变色,言道:“兄长,德川家康太过分,如此代价太大,家臣团上绝不可能通过的。”

武田信繁点点头,沉声言道:“正是如此,所以才不必通知家臣团,我与马场大人,擅自作出了决定,我深信以后他们日后会明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