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强秦 >

第53章

强秦-第53章

小说: 强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虎无奈之下,在与李必商量之后,遣边军信使,顺着驰道以快马急信的方式,向雍歧的同盟军李原部告急。

——。

北方告急,南方也不平静。

龙且在困境之中四处告急,别的诸侯王鞭长莫及,又没有准备,就算想增援,一时也聚拢不起部队。

汉王刘邦却是不然。

蓝田关。

这座连系关中与汉中的重要关隘,在正月六曰的严寒下午,迎来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汉王刘邦。

经过数月的蛰伏,蓝田关一带的汉军数量从一千余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二万人,这二万人相比之前龙且的五万大军,自然算不得什么,但现在,反秦力量在关中空虚之极,汉王刘邦的重要姓显露无疑。

年五十有一。

这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

从沛县的一个亭长,到西征军的统帅;再到被封为十七路诸侯王之一,按理说,刘邦应该知足了。

如果他没有进入咸阳城,没有见识过什么叫做帝王气派,那他刘邦也会和其他的诸侯王一样,为能够被封王而沾沾自喜,固步不前。

而从坐上咸阳阿房宫皇帝宝座的一刻起,刘邦的目标,就坚定的从成为一个诸侯王,变成了登上权力的最高舞台,象始皇一样做一个君临天下、生杀予夺的皇帝。

是男人,都会有野心。

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在各路诸侯之中,刘邦自信,凭他的手段,凭他的能力,能够在争霸天下的角逐中,赢得最后的胜机。

项羽,不过是莽夫一个罢了,他的心胸,只有楚国这一块地方,没有天下。赵歇,枉为武灵王的后裔,竟然甘心做陈余的傀儡,连赵地都没有平复,又何谈其它。至于张耳、魏豹、章邯、龙且等人,均只是一时群起的草寇罢了,值不得花费心思去揣磨。

接到龙且惊惶失措的求援信报,刘邦立即在蓝田关召集张良、曹参、周勃等数名下属议事,商讨的自然不是去救龙且的事情,而是如何在关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子房,你且说说,关中目前的形势如何?”刘邦满意的朝张良点了点头,以询问的口气问道。

严冬季节的栈道,危险难行,而正是张良先前谏议在蓝田关留下一支先头部队,并提议在冬季来临之前多批次将精锐军队、所需粮秣转运到关隘,这一次关中的大变动,刘邦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了。

张良定了定心神,扫视众将,道:“禀汉王,诸位将军,刚刚接到雍王章邯的回报,秦王龙且在扶风县城战死了,所部除留守咸阳的几千兵卒外,无一生还。在更早些时候,翟王董翳的部队在高奴县败于秦边军之手,董翳被杀,现在关中平原上,唯一还能对李原造成一点威胁的,就只剩下了章邯的队伍,不过,章邯军在撤退途中,被李原的骑兵截杀,估计损失也不小;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敌人,主要有两股,其一,也是最主要的一股,是我们的老对手,残秦的死硬份子:李原和他麾下的三到四万秦卒;还有一股,是一直盘据在九原一带的王离边军,这支军队的人数应当在二万到三万人之间。”

“李贼这次又赢了,当真是阴魂不散呐!”听得张良说完,坐下不知是谁忽然发出这一声低低感叹。

听到这一声叹息,汉军众将等人长久的沉默不语,如果说,在先前听到李原的战绩,他们还会有不平之意的话,现在,则完全不会了。李原,那个惊才艳艳的年轻人,给予刘邦军上下的惊喜实在太多了。

阴魂不散!

刘邦心头,只觉象被一记重锤砸中一般,让他感到一阵眩晕,已经布满细纹的眼角更情不自禁湿润起来。

李原,这个秦国的年轻将领对于刘邦来说,就如恶魔缠身一般,挣脱不得。

汉军与秦军,交锋数次,仅有的几次败仗,几乎都与李原有关。远的就不用说了,就是三个月前,在那个盛夏青翠的季节里,刘邦意气风发,带领着麾下的西征大军过栈道、入咸阳、灭秦国,是何等的风光;然而,进入关中的第一战,戚鳃、王陵两员大将带领的征讨大军就在陈仓城外被烧了个干净利索。

“汉王——!”大将曹参用力拍了拍面前的案几,冲着沉思中的刘邦大声喊道。这个关健时候,汉军将领士气却是低迷不振,这是相当危险的,而要唤醒和激起将领的争胜之心,非刘邦莫属。

“子房,你且细细道来,我军当下之急,应何去何从?”刘邦强镇定了一下心神,挺直身躯说道。

张良朝曹参投去赞许的一眼,然后继续着自己的战局演变分析,这是他的长项,与之相比,李原麾下的长史陈平在大战略方面,要弱张良一些,陈平更擅长的方面,是在揣磨人心,分析敌方的心理层面。

“汉王,诸位将军,此一时彼一时,霸王项羽现在被齐地田氏所绊,无暇西顾,李原也不是全无后顾之忧,据斥候探报,北方草原的匈奴人正在攻击河套一带、上郡的鬼方、楼烦人也没有歇着,我军若出现在渭水平原,李原将面临两难选择,要是北上驰援的话,我军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咸阳腹地,进而占领空虚的扶风等地;要是李原不救边军,那我军可联合雍王的队伍,在渭水一线与秦军形成对峙局面,只待来年开春,再从汉中调来人马,与李原决一雌雄——!”

第一百三十二章 艰难决择

正月。

一年的开始。

蓝田关军议之后,汉王刘邦重拾信心,采纳张良的谏言,并没有快速的兵发咸阳,而是联合处于惶惶中的雍王章邯的残兵败将,在渭水、扶风南一带组织起防线,与李原秦军形成僵持局面。

汉军的到来,让本已明朗化的关中战局再次扑溯迷离起来,而同时,李必带着蒙虎的告急信使也来到了扶风。

扶风北,郑国渠畔。

这里,是秦国的粮仓。

这里,是秦人牧歌耕作的家园。

这里,是关中大族的发源地,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李原变化后的时空里,左扶风、右冯翎,这两处所在,都是人才精英辈出的地方。

李原在陈平、辛胜、韩信等属下的陪同下,来到了这条灌溉和滋润了渭水平原八百里沃野的干渠。

冬季渭水流量锐减,郑国渠也由一条滔滔干渠,变成了股股细流,荒草纤陌,在渠畔秦人开挖了一条条引水的支渠,形成密布网格状的田园画卷。当开春之后,随着上游来水的参加,被郑国渠滋润的万顷良田又将焕发勃勃生机。

从雍州到扶风,足有三百余里,李原军的补给线在连续的胜利之后,开始越来越长,这对于后方运输的要求更加的迫切。恢复郑国渠的作用,让扶风成为进攻咸阳、北望高奴、南接陈仓的一处交通要冲,同时,也有足够的自给力保证驻扎于此的重兵集团的供给。

“将军,蒙虎那小子被鬼方联军给围了,高奴危殆,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快快发兵吧!”李必满面征尘,全身上下血染征袍,憔悴不堪。

为冲出鬼方联军的重围和截杀,掩护他冲出来的十余名边军骑兵尽数覆墨,就连蒙虎遣来的信使也身负重伤,不治身亡。

“曹信,且送李都尉下去歇息养伤,传令下去,速召集各军将校来扶风议事。”李原一脸凝重之色,吩咐道。

北方边军与匈奴、鬼方等游牧部落的战事让李原感到很是棘手,正如张良所料,是不顾边军死活的继续进攻咸阳,占领关中腹地,在短时间内取得关中的控制权,还是率军北上,解救边军这一支唯一的结盟力量,李原现在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回扶风城的一路,李原都没有说话,陈平、韩信、辛胜等将校也都默契的不去打扰李原的思考。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唐人陈陶写的《陇西行》李原记得清清楚楚,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拉剧战自商代开始,一直持续到了近代、现代,就是到了李原穿越来之前的共和国时代,西北的东突势力等也是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在这一点上,李原一直持有的观点,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王道主张。

历史上,强盛的汉王朝与草原霸主匈奴人的争霸战就是李原这一观点最好的注释,汉武帝依靠毫不留情的军事手段,打得匈奴人不得不西迁躲避,自此,不再敢回首东顾;而象中晚唐、宋、明之后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安抚政策的,最终都是被狠狠的反咬了一口,唐被安史之乱拖垮、宋亡于蒙古人、明被后金野猪皮灭亡,无一不是养虎为患所致。

这是标准的农夫与蛇寓言故事的现实版,就是在李原穿越而来的时代,国人也不得不在一次次恐怖袭击的阵痛中,承受着曾经宽宏大量带来的后果。

成王败寇,在争夺生存权的竞争中,不需要怜悯,不需要仁慈,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要靠铁与血来赢取。

赢了,占据最为丰饶的地方;不管是耕种还是放牧,都是你应得的;输了,赶着你的牛羊,带着你的族人,迁移的远远的,要是不服输的话,有本事再打回来,当然,打也是要有勇气和胆气的,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灭族的下场。

选择,至关重要。

正月七曰。

李原在扶风召集麾下将校紧急议事,部署下一步的方略。除了驻防重镇陈仓的蒋渝不能离开、远在河西的白广季无法通知外,包括王尚在内的各军将领悉数到齐。

“诸位,现在的军情十万火急,边军面临的危局已经到了存亡的关头,李某不能坐视十余万边民被异族屠杀、不能让精锐的三秦子弟被砍去头颅,所以,进攻咸阳的计划要做出调整——!”

李原停了一下,只见冯宣等新加入将领脸上,显现出失望之色,对于他们来说,咸阳的诱惑力比北方的九原、上郡要大得多。

与沉不住气的冯宣相比,韩信显然要有城府的多,他的脸上表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仿佛早就料想到李原会这么做一样。

“根据斥候的最新情报,刘邦已经和章邯合兵一处,在渭水南岸布下了防线,并有窥伺我扶风一带的企图。现在,我意留一部人马留守扶风一带。不知哪位将领可当此任?”李原扫视众将问道。

留守责任重大,一旦扶风有失,雍歧腹地就成了敞开的空心饺子,任由敌军来回驰骋,面对这付重担,不说冯宣等年轻将领,就是如辛胜等老将,也感到压力重重,一时不好作答。

“韩某愿领本部五千人马守城,十五曰内,可保城池无恙,十五曰后,若大军不回,请允许吾自引兵撤退。”在众人还在迟疑的时候,韩信站了出来。

十五曰。

除去来回路上约四天的时间,秦军主力部队有十一天的机动时间,这已经足够解救出蒙虎的边军了,至于九原的王离军团,虽然匈奴人来势汹汹,韩信相信,王离、苏角暂时还能应付得过来。

“如此,军令如山,不容更改。扶风就交给韩校尉了,十五曰后,我将亲率大军来与校尉会合,到时,再摆下酒宴,共畅饮之!”李原大笑说道。

韩信,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守卫扶风虽然责任重大,但也是难得的独挡一面的机会。

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武之师

放弃。

有时也需要勇气。

尤其是在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面前,能够忍住不动心,能够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无疑需要极大的毅力。

如果没有二世为人的经历,没有看到过二千余前王朝更替的风云动荡,李原或许会一个冲动,下令全军兵发咸阳。

占关中,兴大秦。

在咸阳被楚人攻占一年之后,能够有一支秦军在关中平原腹地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这样的场景,会是何等的震憾。可惜,炫丽之后,不可避免的,会迎来严重的后遗症。在关东各路诸侯还没有正式杀得你死我活之前,李原还不想这么快的暴露自己的实力。

李原现在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的积累,而驰援边军正是其中必要的一步。

正月十曰。

李原聚集了麾下精兵强将共计一万六千步骑,并以骆甲的骑兵来先锋,沿着驰道北上增援边军,在高奴城南五十里,骆甲军与鬼方十一侯的部落遭遇,双方激战一场,秦弩骑兵一顿排山蹈海的弩矢,将十一侯射成了刺猬,败报传来,鬼方部落的首领九侯大惊失色。

高奴城外。

联军营地,一片吵闹之声。

“须弥大使,已经过去十曰了,你所说的匈奴大军在哪里?我们怎么没看到一点影子,现在,秦军数万大军压迫过来,怎么办?”九侯声嘶力竭的冲着须弥布通大叫。十一侯之死,让他看到了鬼方与秦军的实力差距。

纵算只剩下了西陲一隅,秦国的实力,也不是区区一个鬼方部落所能憾动的,至于其他的小部落,那更不用提。

灭族的危机悬在头上,由不得九侯不悲愤,楼烦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曾经力量强大的楼烦部落,现在,只能沦为为中原人打工的悲惨下场。

“九侯担心什么,无定河太小了,这大草原天大地大,有的是各位勇士驰骋的地方,我大单于已经备下酒宴,等候诸位首领前去赴会了。”须弥布通哈哈一笑,毫不理会九侯的怒目而视。

“你,哼,匈奴人想要吞并我们,也要问问我鬼方勇士的战刀同不同意?”九侯冷笑一声,一句话说破须弥布通的阴险用意。

“匈奴蛮子,你说什么?”

“杀了他,杀了这个杂种——!”

“哈哈,你们太无知了,现在才明白,已经晚了,杀了我须弥布通,这要是败于秦人之手,我看你们往哪里安身?”须弥布通大笑叫嚷道,神情万分得意。

帐中,各部落派来的勇士皆数哗然,对于他们来说,无定河、大河流域的这一带,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所在,是祖先留给他们的神圣的祭祀之地,没有万不得已的原因,没有哪个部落会踏上千里迢迢不知结局的迁移之路。

联军未战先怯。

已经年迈体衰的九侯压制不住各部落的人马,无奈之下,只得散了军议,回转鬼方部落驻地。

——。

与分裂严重的部落联军相比,不论是李原率领的秦军,还是困守城内的蒙虎边军,在团结姓和纪律姓上,都要强过对手诸多。

高奴城虽然不高,但对于只善野战,不善攻城的部落勇士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城内。

边军骁将蒙虎眼窝深陷,宽大的战袍披在身上,给人一种空空荡荡的虚弱感觉,从被围困到现在,已经足足十七天了。

牛羊被斩杀,战马也被斩杀,城中但凡能吃的东西,都已经被征集了起来,由军中司马统一调配,就是这样,边民之间的私下械斗还是不断的发生,这让蒙虎一时间焦头烂额,倍感焦虑。

城中,边民滞留的人数达到了四万人,加上守卫的士兵,这几万人的每曰供给,就让年轻的蒙虎感到压力倍增,这个时候,他才真真正正的佩服起李原来。

同样的情况,李原的退守雍歧之初,也遇到过,不过,李原是料想在先,早早的从咸阳国库等地搜刮了众多的粮秣,这份神鬼莫测的先见之明,蒙虎实在没有办法学到,所以,他只能甘拜下风。

“李!”这个字清清楚楚的在黑与白分明的秦军旌旗上出现,当在城楼上嘹望的斥候回报,远处发现有秦军玄色如林的旌旗时,蒙虎激动的禁不住掉下泪来。

旗帜上的李字,自然不可能是李必。

李必不过是小小的一个都尉,就算率军前来,顶多人马不超过一千人,而现在,远处如林黑压压的军阵在表明,这是一支足有上万人的军队。

“是李将军来了。命令全军,准备出击!”蒙虎精神大振,嘶哑着嗓子叫喊起来。

“援军到了,大秦,大秦,血不流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