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强秦 >

第176章

强秦-第176章

小说: 强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人怎么这般凶狠?难道当年项羽的所谓胜绩,都是吹嘘出来的?”直到此时项声心中,倏然对项羽这位族中的豪杰、楚国的英雄怀疑起来。

这也很怪,项声并没有经历七年前那场席卷全国的反秦风暴,在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在项梁与章邯在濮阳恶战,在漳水唯楚军一支与四十万秦军相抗时,项声还窝在吴中郡太湖边上的乡里,与一众玩劣少年做着调戏调戏浣纱少女的游戏。

项声心中惊惧。

先前抢功劳时的那股子狠劲,如今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项声如此不堪,另一名项氏将领:项襄的表现也好不到项声哪里去,项声至少只是失了战马,而项襄则连部下都找不到了。

同样的二千部卒,项声至少还剩下了千余人,而项襄对整个成了光杆司令,秦将李左车在战事一开始,就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突击最前的项襄,与多谋的李左车相比,项襄莫说是一个,就是三个也比不过。

仅仅一轮较量,项襄就陷入到了李左车精心布下的圈套之中,进攻顺利的项襄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左右两翼已经空虚,等到他惊醒发现时,一切都已太晚。

好在,项襄的为人还算不错。

靠着一队亲卒的拼命搏杀,项襄才算是勉强突出重围,等看到同样苦逼的项声时,这两个家伙不禁相对无语,这个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无比妒忌留守在后营的项悍。

当然,在“同甘共苦”的际遇下,他们已经不记得昨晚为了争夺陷阵的头功联合起来,狠狠的坑了脑子不太灵光的项悍一把的事情了,他们如今,只羡慕项悍在鸿沟东岸,不需要每时每刻面对无穷无尽迫近的秦军战卒。

族中子弟不堪一击!

项羽只能压下痛失爱马的苦楚,再一次披挂上阵,这回,他没有骑上亲卒让来的战马,而是象一名步卒一样,双脚踏地,一手持盾,一手持戟,和其他普通的楚卒一样,冲杀在战场的第一线。

受创的左手,虽然不能灵活的拿起刀剑,但还能绑在大盾上,而另外的右手则擒着霸王戟,每一戟刺出,即带起一蓬血雨,每一戟横扫,都给予当面秦卒以重创,只不是短短的半个时辰,项羽就带着楚军往回冲杀了有一里之地。

战事至此!

他也明白,再执意要斩首李原,已不可能。

楚军现在最好的结果,就是赶紧回撤,与河东的后营部队会合,以争取再一次维持住鸿沟战场的机会,如果河西的这支楚军被秦军围歼的话,楚国仅有的有生力量和精锐也就丧失殆尽,项羽不能想象,他接下来还有什么力量去迎接秦军铺天盖地的狂攻。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已逝!”

在悲苦和沮丧之中,项羽愤然喊出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刻唱响的那首《垓下歌》中的第二句歌词。

时运不济,连乌骓马也倒下了,我又能怎么办?

这一声呐喊,就是在诉说项羽此时此刻的全部心声,比较李原,项羽有了太多的不甘,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拥有领先一步的优势,又有关东名人志士的拥戴,在对付一个人人喊打的暴秦残余势力时,会这么的艰难。

那些叫喊着要推翻暴秦,恢复诸侯世居之地的英豪们,不是已经战死于沙场,就是无节艹的投降了秦国。

如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在苦苦的支撑。

这不是时运不眷顾楚国,还能有什么其他的解释。

“项羽要逃!”位于大纛下的李原从战场各方传递回的情报中,敏感的判断出了楚军要想突围的意图。

“给李仲翔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堵住楚军向东的归路,将卒都打光了,我给他补上。再令其余各部,抓紧歼灭分割之敌,有取了项籍首级者,重赏万金,加四级军爵!”李原眸中厉芒闪动,沉声喝令道。

“诺诺,诺!”

“武侯有令,取项籍首级者,赏万金!”传令斥候兵兴奋的高声叫喊着,他每经过一处,那厢的秦卒顿时欢声雷动。

士气涨落。

鸿沟以西的这一番大战。

随着李原这一道决胜命令的发出,而变得更加的没有了争议,一方是急急回逃的楚军败兵,一方是渴望立功的秦军将士。

如果不是项羽亲自充当箭头,以楚军目前散乱的阵形,加上项声、项襄这样心胆俱丧的将领,不要说是突破李仲翔的阻击,就是想再前进一步,都变得十分的困难。

不过,秦军阻击部队的困难也不小。

李仲翔一部早先就曾和番兵大战了一场,是秦军中触敌最早的,也是坚持战斗最久的一支部队,在随后的战事中,李部又急兵回转,对楚军后续部队发动攻击,而在项悍部开始渡河之后,李部还需要分兵一支,去增援在河堤处扫荡楚军辎重部队的秦骑。

多处用兵。

又在损失过半的情况下,要是换了其他的将领,这个时候面对项羽的亲自突击,估计也只能退避三舍,放虎归山了。

而李仲翔却不甘心。

凭什么你说打我就打我,你要撤兵就撤兵,这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今天,我就偏偏不信了,拼了这一点点家底,也要狠狠的啃他项籍一口。

“来人,给我调楼兰兵上来,随本将军出战,杀杀杀!”李仲翔杀得姓起,厉声大呼。

作为楼兰王的女婿,李仲翔自然有他骄傲的资本,楼兰虽然和秦国不能比,但在西域诸国之中,也是一个大国,同时,楼兰勇士也是高鼻壮硕的塞种人,这个人种几乎就是天生的重步兵的材质。

与黄皮肤的中原人相比,楼兰人之前缺的只是打造精良铠甲和武器的技术,而在楼兰正式的与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三大兵造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楼兰士兵以装备,这样一来,楼兰国在西域的地位赫然上升。

西域三十六国,其中大国有六,中国有十一,小国约有十九,国与国之间的变化、纷争比当初春秋之时还要混乱,春秋诸侯们至少除了一座都城外,还能有几个小城管辖着,而西域的这些小国比如精绝这样的,则除了一城之外,再无一点领土。

楼兰国实力膨胀,这让楼兰王对李仲翔的态度更加的友善,目前,楼兰国的军事、政事大权均由安庆兰、李仲翔夫妇掌控,有了这一层关系,李仲翔在东来之时,带着二百余名楼兰卫卒也理所当然。

楼兰重步兵从营中被调出,率领这支楼兰军队的勇士,是李仲翔一力提拔上来的一名楼兰壮汉。

高出秦卒一个头的身高。

一身的蛮力,健壮的胸肌,沉重的兵器,楼兰兵一出现,即让已经感到疲倦的楚军将卒心惊不己。(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 悲壮轻骑

楼兰重装步兵的出现!

让项羽的重瞳猛然收缩了一下,布满血丝的眸子里,再一次的燃烧起渴望战斗的火焰,不得不承认,项羽骨子里是一个很纯粹的军人。

他崇尚暴力。

欣赏武力强悍的人,他不屑于阴谋诡计,以致于每每落入对手的圈套,说句中肯的评价,就是为他赢得无上声誉的巨鹿之战,归根结底也是楚军落入到了章邯的圈套中,只不过,当时项羽的运气实在不错。

秦军一方,章邯和王离发生内讧,使得在边军急需要增援的时候,章邯却按兵不动坐视边军覆灭,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连章邯也没得到幸免,反倒成为了项羽功名薄上最大的那个背景墙人物。

要不是如此的话,以当时秦军的战斗力和实力,就算项羽再爆发出小宇宙来,也没有办法打败那么多的秦军部队。

当然,这些都已过去。

而如今,鸿沟之战的情形,对于楚军来说,又是到了绝望的时候。

秦军一波又一波暗藏的底牌,让一向不相信有人能打败自己的项羽也心中震憾,这个时候,他才有些体会到刘邦一次次兵败时的绝望心情了。

试想一下。

当你费尽心思,组建起一支引以为豪的军队,想要和强敌一较长短时,临阵冲锋时却猛然发现,对方已经远远的甩你好几条街了。

一次面对这样的困境,你还能自认倒霉,还可以心里安慰说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话,就是心思再坚韧的人,也会丧失信心,刘邦在投奔陈余之后,很明显在自信心上失去了以往的坚韧。

这也是最后一战中,刘邦没有再象以前一样,对活下去无限眷恋的原因,换句话说,他的争雄之心不在了。

——。

“大楚,大楚!”

“杀蛮,杀蛮!”

项羽踉跄着大步向前,他的身后,那面已经破损多处的大旗,依旧在迎头朝阳飘扬着,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渐渐被分割的楚军将卒还不曾崩溃的放下武器。

一名楼兰兵狞笑着突出队列,举起青铜剑狠狠的劈下,虽然他并不认识面前这个黝黑面孔、眼神怪异的敌将,但这并不妨碍他斩落其首级的决心。

“卟!”

坚硬物体穿透人体的声音,是如此的简单直接。

想着立功的楼兰兵笑容凝结在了脸上,他的剑在距离项羽头顶不足一丈的距离上停下了,不是他不想杀了对方,而是一向孔武有力的他忽然发现,自己整个人软绵绵的,使不出一点的力气,而更可怕的是,他的胸腹部,正传递来阵阵的剧烈疼痛。

楼兰兵缓缓倒下。

在仰天倾倒的一刻,他的淡蓝色的眼睛里,依旧带着不信。

方才的敌将,很显然已经筋疲力尽,只要稍稍给予一点压力,就会轰然而倒,可不知为什么,最后倒下的却是自己。

生息已无的楼兰兵不甚清楚在一瞬间发生的变故,而在他的身后,他的同伴却是看得真真切切,就在楼兰士兵高高举起青铜剑的一瞬间,项羽前顷的身体突然弹射而出,径直撞进了楼兰兵的怀里。

而同时,他一直垂着的右手戟以快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速度刺出,借着身体的冲力一下扎进楼兰兵的腹部。

目睹项羽如此凶悍,楼兰兵们开始放弃逞个人英勇的想法,凭借着整体力量上的优势,对项羽身畔的楚军围殴起来。

一个项羽。

就算再能战,也只能一次对付几个人,况且,在见识了项羽的凶悍之后,楼兰人也是学聪明了,他们开始五、六人一群,以消耗战术围攻项羽,并以此来逐渐的让项羽失去最后的一点点反击力气。

李仲翔的位置,就在楼兰队伍的中间,他的声望和指挥调度,是协调楼兰兵和秦军的关健,如果没有他的命令,两支语言不通的队伍就有可能出现协调上的分歧。

看到项羽被楼兰人暂时困住,李仲翔终于放下心来。项羽是楚军突围的关健,没有了他这个箭头,其余的项声、项襄等楚将,面对秦军如潮般的围攻,能做的只是逃跑,而不敢迎上来概然接战。

——。

战至正午。

在夏曰曰头最为热辣的时候,项悍率军经过二个时辰的艰苦激战,终于踏上了鸿沟西岸的土地。

为此,他付出了多达三千人伤亡的代价。

不过,当不远处清晰的秦楚两军的撕杀声传来时,项悍觉得自己全部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只要能救出项羽,那么他就是力挽狂澜的大功臣,至少,比项声、项襄这两个只顾着抢功劳,却全然没有大局观念的家伙要强的多。

至于辎重兵的人命。

项悍从来都不曾考虑过,楚国占据了东南七个郡,还有江东的山越人可以征召,只要有地盘,人还不是要想有多少就有多少。

负责阻击项悍的秦骑共约五百余骑,这支轻骑部队刚刚从遥远的河西一带到达中原,对于鸿沟一带的情形并不是很熟悉,他们第一次出击时,接到的命令只是击溃楚军番兵,这个任务早在清晨天刚亮时就顺利完成了。

在无余被杀之后,番兵的战斗欲望就已经没剩下多少了,毕竟,他们与楚国之间,更多的是象征姓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要是付出的代价太大,或者番兵们都死光了,那只剩下女人老弱的番族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了。

江南山林中的部族冲突,并不比中原国与国之间的争霸温和多少,一个部落的兴起,往往就是另一个部落的没落。

番兵溃散之后,这支轻骑正待回撤,即接到了楚军后续部队再次试图渡河的消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人数不多的番兵,而是多达万人的楚军辎重兵。

相比主力部队,辎重兵说起来就是只经过三、五下简单艹练,就被拉上战场的青壮,这些楚兵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问题就是项悍这家伙完全不顾及手下将卒的生死,以一万对五百,项悍的人海战术让秦军轻骑陷入到两难境地中。

轻骑的优势。

并不在这种死板的阵地作战,而在于奇袭。

骑兵就象草原上的野狼,会一次次的亮出獠牙,狠狠的从黄羊群上撕咬上一口,但现在,他们却不能那么做。

一旦他们放弃,那么项悍的这支援军会迅速的出现在了李仲翔部队的背后,那么的话,本身正遭受楚军突围压力的李部就有可能会立即崩溃。

怎么办?

是牺牲自己,顾全大局?还是保全力量,放楚军会合?

面对这样的艰难选择,这支由关中老秦人组成的秦骑小部队和当年长平之战时那支视死如归的轻兵部队一样,用他们生命中最关健也是最炫烂的一仗,证明了秦军是这个时代纪律最为严明也是最有牺牲精神的一支军队。。

五百轻骑。

面对万余楚卒,足足坚持了两个时辰,在这两个时辰里面,他们悲壮的打退了楚军多数十余次的进攻,倒在他们面前的楚卒尸体堆积如山。

上午十一时,从报信斥候那里获知楚军不顾一切增兵来援的紧急军情,李原也是脸色倏变,他急速下令两翼的秦军不得缠战,加快速度穿插到楚军突围的路线上,一定要抢在项悍与项羽会合之前,堵住可能的缺口。

突围与堵截。

在时间的赛跑比试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其实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场大决战中,秦、楚双方将卒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对战争的理解,这才是最关健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项羽之死

曰头偏西。

鸿沟西侧的河水,已经被秦、楚战卒的血染成了红色。

在阳光的暴晒下,一群群的蚊蝇开始以集团冲锋的形式,对那些一动不动的尸体发动属于它们的凌厉攻势,而在不远处,更有几只胆大妄为的野狗冒着被烹杀的危险,小心翼翼的凑近到战场的外围。

秦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楼兰兵出现后,楚军的斗志更加的不堪,一部分被分割于远离中军位置的楚军小部队已经开始放下武器,选择投降秦军。传说中秦人会活埋俘卒的说法,早已被事实证明不过是当权的那些大人物用来欺骗愚民的手段罢了。

秦国就连季心这样的楚军重将的兄弟,都不杀而且还重用,又怎么可能为难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小卒子。而更重要的是,楚国对于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卒来说,除了一次次加倍的赋税外,就再没有了其它的感情。

如果不是祖上就是楚国人,如果不是家中还是亲人,这些楚卒早就想着脱逃到秦国了,尽管来自秦国的消息被严密的封锁着,但还是有秘密的渠道,会传递回秦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心。

是最难以捉摸的一种神秘感念。

当初,是秦国严谨又残酷的法令,让习惯了**与散漫的关东人很不适应,是赵高、胡亥指鹿为马,任用亲信将秦国弄得民怨沸腾,所以,当大泽乡陈胜喊出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时,关东百姓才会群起而响应。

如今,楚国的状况虽然还没有达到赵高、胡亥乱权的地步,但项佗治理下的楚国,项氏子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不行的,均能轻而易举的得到重用,而那些没有关系的,却只能被排挤到清闲的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