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187章

帝国的朝阳-第187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墙的一角,拍一张他的侧面相,此时的骑于马上商德全形象可谓是极为高大。

对于中外记者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眼前的这位将军,随时都有可能拿下这座中国的都城,也许他们今天拍下的这张照片,明天就会出现在全世界各国重要报刊上,再配上相应的通栏标题,这一刻所要见证的将会是历史!

相比于那些急欲见证历史的记者们,在最初的愤怒之后,商德全反倒是冷静了下来,作为第一军的主官,他比谁都清楚,表面上,第一军有多达四个师,这四个师近五万人正兵逼京师,看起来好像是驻朝军已经把绞索套在了京城的脖子上,就等最后的扼杀了。

可实际上呢?这个四个师中,除去第二师之外,其它的三个师,不过只是以俘虏为主的新建师,就是第二师,也没打过硬仗,至于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师现在正于榆关牵制北洋军的主力。

而他需要面对的是什么呢?

除了十几万京营旗兵外,还有随时可能扑来的淮军精锐以及各地的勤王之师,尽管情报显示除去驻防地方的旗营和各地总督派来的老弱病残之外,就再也没有了所谓的“勤王之师”,可谁知道将来的局势会朝什么地方演变?

换句话来说,现在清军在兵力上仍然占有很大的优势,而驻朝军——完全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就连同战力优势,这会也完全没有了,这些新建师完全是依靠残酷的军纪维持战斗力,而这种依靠“惩戒营”、依靠“什一法”等方式加以维持的部队,战斗力又能持续多长时间?这同样也是一个问题!

可无论如何,都走到这一步了,这个戏还要是唱下去,要让全世界都以为,他们志在夺城,要让全世界都看到,驻朝军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拿下京城。想到这他感觉好多了,呼吸也顺畅了些。

“准备准备好了吗?”

“长官!”

孙道林转过脸对商德全报告道,

“工兵部队已经作好了准备,只要命令下达,就可以利用爆破折除城墙……”

点点头,爆破折除城墙并不困难,实际上可以说非常容易,只需要几百公斤炸药罢了。商德全又看了一眼京城那于烟雾中如卧龙一般的城墙,他知道,也许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目睹这条城墙,以后……还会再有机会吗?

“长官,只要一声令下,今天日落,保证可以拿下京城!”

日落!

当前线的军官们跃跃欲试的试图一举而下京师的时候,在天津英租界海河边耸立的环球饭店内,张佩纶这位“直隶参政员”盯视着面前的宋玉新半晌都未曾言语。

日落前拿下京城!

这是宋玉新的承诺,如果是在过去的,他或许会立即用无情的讽刺顶回去,可现在他却说不出任何话来。一个月前的时候,谁能想到唐浩然能走到现在这一步,若是当时有人说,就那几万驻朝新军能一路打到京城,估计会被整个衙门上下当成一个笑话,别的不说,就是北洋衙门都够他喝一壶了。

可现如今,谁都笑不出来。无论是忠臣也好、贤良也罢,现在都是想趁机谋求私立,以图自保,就像现在的他自己一般,所谓的“直隶参政员”实际上就是直隶总督的“议政代表”,这是盛宣怀仿着西洋的国会的法子弄出的“议政会”,只不过西洋的国会议员都是选举的,而他们这些代表着地方总督的“参政员”,却是由总督委任的。代表着地方总督的利益,更准确的来说,是作为总督的个人代表与朝廷讨价还价,至少待到这兵火平息的时候,这大清国的朝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利益使然,才使得各方对现在局势反应的不一——驻朝军正一点点的往京城开进,而这边,面对勤王的圣旨衙门里又一次应付了事,至于其它七位总督,也都是话说的好听,可真正勤王的却全无一人。

在闽浙总督下令袁世凯的台湾新军进京勤王时,可谁曾想,中堂这边却已经开始两江那边商谈着让袁世凯去浙江,帮其平定杭州的逆乱了,至于勤王,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当成真,就是中堂于山东、直隶以及河南新募的十万兵勇,那也不过只是打着朝廷的名义罢了,将来那十万人可是要准备练新军的。

“说吧,你们想要什么?”

在沉默良久之后,张佩纶有些无奈的道出了这句话来,其实在这个时候还是直接点的好,这宋玉新从朝鲜来天津,可不单单是为了来尝尝这环球饭店的西餐,若是论西餐的正宗,仁川不见得比天津差。

不过谈判刚一开始,张佩纶便定下了调子,实际上,这调子是中堂大人定下的。虽说中堂大人定下了调子,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回旋的余地,甚至若是有必要的时候,张佩纶肯定会“替”中堂大人做主。

“中堂大人让我转告唐大人,罢兵将军队撤回朝鲜,中堂可保大人安全无虑,至于这朝鲜政务……自此之后,朝廷以及北洋,皆不过问!”

张佩纶的话说的到是满,可实际上却留了伏笔,朝廷不问、北洋不管,不代表将来议政会不问不管,但现在无论如,得先让其罢兵还朝,若不然,将来还有没有议政会都是另一说。

面对张佩纶开出的条件,宋玉新并没有说话,甚至于他还强忍着不适,喝了一口杯中的红酒,这血一般的酒入口时口感极差,不过现在他的兴趣倒是不要酒上。

“幼樵老弟,这……”

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心知对方在装腔作势的宋玉新瞧着张佩纶反问道。

“若是这样,那岂不是说,我们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战费,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嘛?这……若是在下答应了,恐怕回到朝鲜很难像大人交待啊……”

宋玉新说的到是实话,若只是为了保住朝鲜的那一亩三分地,甚至都不需要这么大打出手,他相信凭着大人与洋人的关系,完全可以借助洋人的帮助,保住驻朝统监的位子,可问题在于,现在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想要停手就得先捞到足够的好处。

“交待?”

反问一声,张佩纶盯着宋玉新说道。

“对唐大人来说,没给朝廷一些交待,就已经最好的结果了,老兄,小弟问一句,既便是你们打下京城,又能如何?”

“打下京城?”

话声稍稍一顿,若是搁过去,或许宋玉新会思索一二,但现在他却是底气十足,面对张佩纶质问,他便似笑非笑的说道。

“大人可知,前几日,南皮的张公子已抵达汉城!”

“什么!”

眉头猛然一跳,张佩纶瞪视着宋玉新,那唇角不时的微跳着,好一会才反问道。

“既然如此,你宋杰启又岂需要来天津?”

张佩纶的这声反问,反倒是把局面又扳回一些,张南皮派公子往汉城,肯定是与唐浩然达成什么协议,若是如此,他宋杰启还有必要来天津嘛?

“我家大人让我转告中堂大人,这国家不能乱,当今中国唯一中堂能挽狂澜于将倒,有些事情,还是离不了中堂大人!”

马屁也好,事实也罢,宋玉新的话让张佩纶思索片刻,而后他看着宋杰启说道。

“你家大人要的,中堂这边给不了!”

不是给不了,而是不能给,若是给了他们东北,那对北洋而言意味着什么?张南皮他们之所以开出价码拉拢他唐浩然,所看重的不正是其对北洋的牵制吗?有些价钱,张南皮他们能开,可中堂大人这边开不了,那怕是现在也不能开出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堂已经断定唐浩然绝不会打下京城!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势,然后再去借这个势,从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幼樵老弟,中堂能挡多长时间?”

宋玉新的反问让张佩纶的心思略微一沉,最后只是轻声答道。

“能挡多久就多久吧!中堂能拖得起,你们拖不起!”

此时,双方的底牌都已经亮尽,一方没法击退另一方,而另一方,虽有兵势,却又不能打下京城,在这底牌亮尽之时,宋玉新沉思片刻后开出了新的价码。

“十万!他日府中只保持十万之军!绝不多募一兵一卒!虽兵至十万,其中八成以上驻于黑龙江、吉林以及朝鲜三地!”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210章天下(求月票)

“通州失守了!”

这似雷鸣般的消息于宁寿宫内响起的时候,很意外地,慈禧太后听说通州失守,并无惊惶或感到意外的神色,或者说,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了,只沉着地问:

“怎么失守的?”

“是奴才失策,奴才实在是死罪!”

荣禄一边说,一边叩头谢着罪,可他心里却暗自叫着苦,到头来,他还是让自家的爷们给坑了,原本的指着自家人能守着通州,可未曾想通州那边的旗兵昨个听说逆军打来的消息后,就自己个弃城逃跑了,说一千道一万又有何用,赶紧谢罪才是正理。

“你别提什么死罪不死罪的了,”

慈禧太后打断了荣禄的话说道:

“你才到京城才几天,这不远千里的率着三千旗兵、八千甘军进京勤王,单就是这份忠心,我看旁人都差远了!”

可不是嘛,打从唐逆造反,这天下真心勤王的可就屈指可数了,到最后还是旗人最可靠,荣禄一接着旨意便率领三千旗兵和新募的八千甘军不远千里赶到了京城。就凭着这份忠心,荣禄一进京,就被任为“帮办军务大臣”,这成立督办军务处不单单是派恭亲王督办军务,以统各路统兵大员,为的却是将来练旗人的新军。

而这忠心耿耿的荣禄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非但是合适的人选,而且还是统领各路大军的人选,慈禧对其可谓是信任有加,这会自然也不例外。

听太后这么一说,荣禄便知道太后的火虽然生大了,可自己的脑袋算是保住了,于是连忙嗫嚅着说:

“太后,奴才唯万死报效太后、报效朝廷……”

“荣禄,别提什么万死不万死的了,若是守不住京师,咱们旗人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慈禧太后无奈的长叹一声,瞧着奕劻说道:

“我问你,才不过几天的工夫,通州怎么就失守了呢?咱们没有能奈挡住他唐浩然的乱军?”

这样兜过来一问,正好接上荣禄原来要说的话:

“回老佛爷,这朝鲜逆军虽兵强马壮,可京城却也有坚城作守。老佛爷万安,只要京营上下万众一心,京城一定不要紧!”

虽然荣禄说的不是丧气话,可听在慈禧太后耳中,那脸上的忧色反而更浓了,这京营能靠得住吗?

“好吧,你说不要紧,就不要紧!反正,逆兵要一进京,你头一个搁在城楼上去挡逆兵的大炮!”

说着慈禧太后挥挥手说:

“你先下去等着。”

而接下来召见的是庆郡王,这些天,慈禧依如过去垂帘时一般,主持着朝政,至于皇上,再一次成了摆设,甚至就像现在,皇上也只是在一旁站着,连个说话的功夫都没有。

相比于见荣禄,这一次见奕劻,慈禧太后可没有先前那么沉着了,不等奕劻磕头,便拍着御案厉声问道:

“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欺君之罪?”

奕劻顿时大惊,急忙碰头答道:

“奴才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欺骗老佛爷!”

“你不敢!你平素不是自以为能办差事吗?这次恭王复出后,哀家仍然让你主持着总理衙门,我问你,这总理衙门是办外交的,现在各国是个什么态度?你可又有了什么法子?”

听得这话,奕劻恍如当头一个焦雷打下来,震得他眼前金星乱迸,头上嗡嗡作响,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几日,你是不是否寻思着将来若是这京城真个守不住了,你就逃到东交民巷去!”

“奴、奴才……”

这会奕劻甚至被吓的都说不出话来,太后,太后怎么知道自己的想法?他还真这么想过,甚至早已经悄悄派人于天津的租界里头置办了一处宅子,纵是他唐浩然也不见得敢招惹洋人吧!

“哼哼?”

瞧着奕劻,慈禧冷笑着说道:

“你也不想想,就是跑到了东交民巷,你就安全了?你是旗人,若是他唐浩然夺了天下,又岂能放得过你?”

“奴才决不敢欺骗老佛爷!”

奕劻连忙叩头答道:

“那些个洋人口口声声的说着局外中立,奴才、奴才也是没办法啊!”

“洋人说局外中立,你就不能去找他们继续谈吗?让你办着总理衙门的差事,你不去和洋人打交道,光是在这探消息,你告诉我,你探了什么消息?”

慈禧太后忍不住激动了:

“恭王出来的时候,你在哀家面前哭着要留总理衙门的差事,你也不是个不知轻重的人,哀家也就留下了你,可你瞧瞧,你现在这样子,上负国恩,也教人寒心。这多少天以来,你办了什么差事?这地方上靠不上,洋人也靠不得,你不去想办法,可不是谁都靠不得,你们这些人,可有一个让哀家省心的。”

狠狠的骂了一番之后,慈禧瞧着不住叩头的奕劻继续问道。

“罢了,罢了,我看这总理衙门的差事,你就别办了,让你领这个差,我瞧着也是不中用,还是先让老六兼着吧,现如今,这大清国,也就是六爷还能办些事情,好了,你下去吧。”

奕劻少不得还要跪安。等一退出来,发觉李莲英在走廊上,料知自己被骂得狗血喷头的倒霉样子,都落在这个太监眼中了。不由得脸上发烧,讪讪地说道。

“迅雷不及掩耳。”

“王爷,”

李莲英不接他的话,管自己说道:

“请赶快回府吧!今个太后心情不太好!等过几天再说吧。”

接着他又把话声微微一压,对奕劻轻声说道。

“恭王爷在东交民巷那……”

李莲英的话让奕劻心下一惊!难怪太后会这般生气,弄了半天,是恭王直接把手插到了自己这里来了!这样一想,心知太后恼的是什么的奕劻,连话都顾不得多说,急急离宫回府,而在回府的路上,奕劻忍不住想着,现在这时候恭王去找那些洋人,难不成还能游说洋人出兵?

游说洋人出兵?

如果可以话,奕訢肯定会这么办,可从咸丰年间出任议政王主持朝政二十四年的他又岂不了解洋人,那“鬼子六”的名声也不是白落下的,那些洋人之所以选择“局外中立”,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有利的选择,这样自然也就别指往他们插手了,更何况,这些洋人对朝鲜的印象甚至好过大清。

“王爷,现在对清国而言,最有利的选择就是议和!”

美国公使西贝的话让奕訢的眉头一皱,这几日他先后拜见过英国、德国公使,再加上西贝公使无不是表示希望他们议和,在他们看来,大清国已经完全没有战斗下去的资本了。

在拜见的众多公使中,只有俄国公使表示了对大清国的支持,而俄国公使亦隐隐透露出其对于在黑龙江吉林修建铁路的兴趣,只不过他们同样也表示,现在俄国无力帮助朝廷——对日本的占领正值关键之时,俄国自然不会冒着有损侵日大局的风险派兵进攻东北,不过虽是如此却答应在外交支持朝廷,当然朝廷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意俄国于黑龙江、吉林修建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支线。

同俄国人打过几十年交道的奕訢自然不会像三十二年前一样,被什么力都未出的俄国人忽悠割了大片的土地,现在一直以来对唐浩然满怀敌意的美国公使则成为了其最后的选择。

“王爷,现在李大人的精锐部队被困于榆关以及天津,尽管北洋舰队已经开往刘公岛,开始执行海上的封锁,但是王爷,这并不无法改变朝鲜军即将攻入京城的现实!王爷,如果朝鲜军攻克京城的话,贵国的太后与皇上将避往何处?”

西贝的反问让奕訢的心底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不正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