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谋生手册 >

第197章

明朝谋生手册-第197章

小说: 明朝谋生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来送汪孚林的,还有金宝秋枫和叶小胖。汪二娘和汪小妹正因为兄长不肯带她们去汉阳府而郁闷呢,汪孚林就索性勒令她们在家里好好呆着,还把叶明月和小北一块请了过去,以免两个小丫头万一想什么有的没的,跟着跑出来。此时此刻,听到程乃轩那样埋汰汪孚林,就算金宝这样的老实人,也不禁暗自偷笑,秋枫那就更是忍不住别转身去。倒是奉了姐命来送人的叶小胖上去帮衬了汪孚林一把。

“民以孝为天嘛。”小胖子一本正经地把那句俗话给改了,见程乃轩狠狠瞪向了自己,他可一点都不怕,笑呵呵地看了回去,“等到汪大哥把他爹娘都接了回来,那时候就能定定心心和程大哥你一块干活啦。大不了下次他成亲之后,你也塞给他一堆活干……”

“叶明兆!”汪孚林听叶小胖起头还帮着自己,可接下来就越说越不像话了,尤其是到了最后,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态势越发明显,他少不得大喝了一声,见叶小胖一脸无辜的笑容,他哪不知道这小胖子贼得很,当即招手把金宝和秋枫叫了过来,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回去告诉柯先生和方先生,就说我说的,明年你们俩就要考院试,明兆呢要回宁波考童生,都是紧要关头,请他抓紧一点。”

这下子叶小胖才着了慌,正要上前分辨自己是开玩笑的,可汪孚林只对他轻哼一笑,紧跟着就上了马,招呼了随从们呼啸而去。眼看人就这么走了,程乃轩幸灾乐祸在那笑个不停,叶小胖才赶紧对金宝和秋枫说道:“你们两个行行好,千万别对两位先生说。就现在这些课业,我都已经觉得快死了。再抓紧我就不要活了……”

金宝见秋枫笑着不说话,他便好心提醒道:“昨晚上我就听到,爹特意对两位先生吩咐过这样的话,刚刚只是故意说给你听的。”

让你小胖子和我作对!

汪孚林可不在乎叶小胖接下来会过怎样水深火热的日子,横竖他已经考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功名,上次岁考也捱了过来,而据说今年提学大宗师不下来岁考,而是在明年用科考的形式,一次性解决三年两考的任务。所以,他现在是无事一身轻,策马扬鞭北上的这一路上,心里只盘算着要用什么样的借口把乐不思蜀的爹娘给诳回来。平心而论,他其实不怎么希望家里多两座大山,现如今这种凡事自己做主的日子挺好的,可毕竟这年头是以孝道治天下。

别看二老远在汉阳府,真的要在那儿给他决定了什么事,他甚至没地方说理去,还不如赶紧把人接回去供起来,免得不靠谱的老爹再闯祸。

许老太爷推荐的这条路线,前半程全都是通衢大道,也就是所谓的驿道,平整不说,沿途客栈旅舍一应俱全,就算错过了县城,还有不少颇具规模的小镇,汪孚林倒有心学习苏夫人,也抓几个水匪换点花红银子,奈何除却碰到过偷儿,什么盗匪之类的都没瞧见,就连几个摩拳擦掌的镖师也大为失望。毕竟,从前同伴们分到的那五百两花红人人眼馋。等到了芜湖码头,换乘长江航船时,众人才发现,这里较之严州府码头更加繁忙,几不下于杭州。

原因很简单,长江航运从来都是南北贸易往来的主干道,又岂是新安江水路可以比拟的。也就是地处京杭大运河以及东西钱塘江水路汇合点的杭州,在浙江的水路地位上稳稳当当站着第一把交椅,但在南直隶,则以苏州扬州居首,芜湖仅次于镇江。在此地进行大宗交易的货物,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堆栈颇为发达。毕竟无论太平府还是宁国府徽州府,全都不是南直隶主要的粮食产区。而经由这里南下湖广的船,则最多的是盐船。

“从扬州仪征县那边发船的时候,盐一斤不过五六文,但只要运到汉口,一斤立刻就能卖到二三十文,暴利啊!”

这是汪孚林上船之后,船老大对他说的话。尽管许老太爷之前已经对他介绍过很多徽商在汉阳府、武昌府以及汉口镇三地情况,可唯独对于盐业的暴利没有细谈,因此听到这巨大的利润,他着实吃了一惊,心中更是纳闷自己那老爹这些年究竟在干什么。生在松明山汪氏这样已经兴旺发达的商贾之家,又好歹还有个颇有名气的族兄汪道昆在后头,这也混得忒凄惨了点。哪怕如今说什么在汉阳县令那边当师爷,可他实在怀疑人家是不是看在汪道昆的面子。

如果老爹有那给人当师爷出谋划策的本事,也不至于在外混得这么惨吧?

不过说起来,他还以为自己之前在普陀山和两个佛郎机人做的那一票绸缎生意已经很赚了,现在看来,盐商们才叫是真正抢钱!

汪孚林很快便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他那一票生意是短平快,定海到普陀山的那一程海路又很短,可从镇江到汉口就不一样了。长江上没有税关,但码头上少不了各式各样勒索要孝敬的小吏又或者恶霸,遇到恶劣天气又或者其他的事故,有的时候还可能血本无归。他从芜湖启程这一路上,因为是逆流而上,一路停靠的码头很多,从铜陵、安庆、彭泽、九江、蕲州,最终抵达武昌,全程水路走了二十来天。

一来是逆水不好走,二来便是因为应付各路牛鬼蛇神。除了许老太爷的名刺,汪孚林还拿着一张汪道贯给他的新任湖广巡抚汪道昆名刺。就算这样,他租的那条船仍然被人盘查过好几回,幸亏船老大是个老实人,并不曾夹带盐货,否则一路上还会更慢。用船老大的话来说:“那些从两淮运盐到汉口的,都是行商,背景未必人人都那么深厚,能敲一笔是一笔!”

当汪孚林抵达新安码头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的事了。这座新安码头绵延数里,全都只供徽商使用,其他商帮一律不许停靠。这里到处都是徽州六县方言,仿佛是这二十来天的旅程根本就是兜了个圈回到家里一般。而码头上也比之前一路经过的各处码头井然有序,管理收停泊费的也全都是徽州人。汪孚林刚一下船,就有好几个掮客模样的人上前搭话,听到他的歙县口音,其他几个就知情识趣地散去了,唯独留下了一个操着歙县口音的年轻人。

“小官人来汉口是寻亲、会友,又或者是采买什么货物?如果是寻亲,我可以领路去新安会馆。如果要投宿,有上中下各等旅舍。如果要先尝个鲜,不如去天星楼。会友的话,新安书院和学堂也都好找得很。如果是采买货物,牛羊皮和生漆,那得找山陕帮;买各色绸缎棉布,那是宁绍帮;如果是木材,那毫无疑问,湖广本地宝庆府的木材商人最多;广东那边的商帮,最好的货就是糖了……”

这滔滔不绝的年轻掮客顶多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但却是口齿伶俐,一样样信口拈来,汪孚林不禁大为佩服。他想了一想,最终开口说道:“这样吧,我行李不多,人却不少,先找地方安置下来,然后你带我去新安会馆和书院转转,再到天星楼吃个饭。我知道你平日里应该以兜揽生意抽成为主,你自己开个价吧,当两天向导多少钱?”

年轻掮客只是出于一贯的谨慎,所以才没小看这么一个像是富家公子哥的小少年,听汪孚林这一番安排,又直接问价,他在心底迅速盘算了一下,最终赔笑开口道:“小官人,小可鲍舒城,平日做掮客生意,若是做成一笔,兴许能赚个三五两,但若是做不成,十天八天就是闲着。我看小官人出身绝不一般,还请看着给就是了,小可绝不敢嫌少。”

“东南一个长工,一个月一两银子。苏杭一个织工,看手艺好坏,一个月一两半到二两银子。牙行里头的牙人,则是看能耐,一个月赚几百两,几十两,几两银子的都有。我这两天给你二两银子,但前提是你这两天一路跟在旁边,有问必答,我要去的地方,你只管带路,不许多问。”

见汪孚林年纪轻轻,却对行情这般了解,鲍舒城就知道,这必定是哪家徽商世家出来的公子了,从小肯定受过相应的教导。二两银子的价码已经算很高了,他当即一口答应了下来,却很谨慎地只问了汪孚林姓氏,别的什么都没多问。等到领着一行人到新安街上一家规模最大的客栈住下了,见汪孚林只留下两个人看行李,其他人全都跟着出来,他就在心里迅速用排除法进一步缩小了这位汪小官人的来历范围。

总脱不了新安那几家有名的汪家人!

新安会馆里头都是些徽帮商人名流,汪孚林并不打算立时三刻掣出汪道昆的名号来混脸熟,所以只是走马观花溜达了一圈。而新安书院则大多都是些商人子弟,汪孚林稍稍见识过,就移步天星楼准备先祭五脏庙。好在今天这顿饭没吃出什么纰漏来,痛痛快快地品尝了很多当地名菜。然而,后世的湖北菜那也是热辣鲜香,现如今辣椒却还没传过来,汪孚林不禁稍稍有些遗憾。打算下楼的时候,他就听到一张桌子上传来了大嗓门的说话声。

“汪部院刚调任湖广巡抚不久,那帮家伙竟然又旧事重提,觊觎咱们的新安码头,简直欺人太甚!”

第三四一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

之前从长江到汉水,最终来到新安码头停泊,汪孚林就发现,徽帮占据的这一片码头,实在是规模庞大,远胜于其他飘着各色旗帜的商帮码头。又或者说,在如今这个时期,其他商帮的所有码头加在一块,也及不上徽商这一片。因此,有人觊觎新安码头,那也是正常的事。作为初来乍到的徽帮新人,他自然是听过就算,没太往心里去,施施然下了楼。

他是午后刚刚抵达的汉口,此时吃过晚饭,在没有宵禁的汉口镇走走自然无所谓,要去汉阳府又或者湖广首府武昌府,却已经来不及了。而因为某种考虑的关系,他也没有派人先去投帖,而预备明天一早再说。晚上他还去了专卖毛皮的山陕一条街,选了几块上好的皮子,让向导兼掮客的鲍舒城又小赚了一笔。可回到客栈,他就有些睡不着了。毕竟,哪怕他对素未谋面的父母双亲实在是发怵,可仍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见。

顶了别人的肉身,就要偿还别人的因果,这是比欠债还钱还要更真理的真理!

次日一大清早,梳洗用过早饭之后,汪孚林就等来了鲍舒城。听说他要去一水之隔的汉阳县衙寻亲,鲍舒城颇为意外,无论怎么回想,都实在想不起来汉阳县衙里头有什么汪姓有名人士。而昨天虽只陪了汪孚林半日,可他已经瞧出来了,这位小官人无论谈吐还是待人接物,全都是相当娴熟老练,能教导出这样儿子的,显然不会是普通家庭。所以,原本就陪着十万分小心的他今天陪着去汉阳县衙,更是一路谨慎殷勤。

作为附廓府城的汉阳县衙位于府城南边,规制和汪孚林见过的诸多县衙没什么两样,只没有鄞县衙门前那一堆兜揽告状生意的讼棍。汪孚林却并没有贸贸然过去直接询问,而是让鲍舒城出面,去叫了个自诩为精通县衙情形的帮闲过来,而后把人叫到茶馆中,点了一壶茶,六碟蜜饯果子并点心。为了避免自家那位不靠谱的老爹在这里又做了什么不靠谱的事,他特意把鲍舒城支到另外一张桌子上,自己和那帮闲聊着。

那帮闲只以为汪孚林是要到汉阳县衙办什么事的,自然先说周县尊,然后是县丞主簿和典吏稍点一笔,对三班六房的头面人物却是不吝浓墨重彩。汪孚林倒也听得津津有味,末了才仿佛不经意地问道:“周县尊是哪里人?到这汉阳县上任,带了师爷吗?”

“说到这个,谁不知道湖广民风彪悍,所以咱们周县尊着实是有备而来,总共带了两个师爷。”那帮闲笑眯眯地竖起两根手指头,看看四周围,这才凑近了说,“这两位还都是赫赫有名的绍兴师爷,一个管钱谷,一个管刑名,端的是精干,三班六房那帮子胥吏差役,就没有一个能糊弄得住他们,所以周县尊令行禁止,在本地这些年的知县中,也算是赫赫有名的强项令了。”

汪孚林见过歙县叶大炮那样的菜鸟县尊,鄞县陈县尊那样的懒散县尊,现如今终于见识到一个精明强干带了两个师爷来上任的,倒是对这位周县尊刮目相看了。他很清楚,老爹是如假包换的歙人,怎么都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绍兴师爷,而且他完全不认为,老爹能够和精明能干这四个字划上等号,这两位师爷显然不是他那老爹。所以,他挑了挑眉就问道:“那这位周县尊是否带着家眷到任上的?”

否则老爹怎么能如同李师爷教授叶小胖一样,谋了个门馆先生的活计?

“当然是带了,周县尊家里据说是粤商大户,身边有两个儿子,都尚在总角之间,为此还特地请了一位门馆先生汪师爷。汪师爷虽说只是个秀才,学识倒也不错,就是为人太迂腐,两位公子因为顽劣,甚至都挨过他的戒尺,听说就连周县尊身边那左右手,刘师爷和马师爷也与他关系不大好。偏偏他这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什么就喜欢指手画脚,三班六房的人全都烦透他了。”

老爹果然只是在信上死要面子!

汪孚林早就知道老爹不靠谱,可寄人篱下却依旧如此做派,他实在是着实郁闷了。一想到把这么一位请回徽州去供着,来日极可能也对自己指手画脚,他就只觉得头皮发麻,心里很有一种投错胎的抓狂。然而,来都来了,不容退缩,他眼珠子一转便故作好奇地问道:“那周县尊就没想着赶这位汪师爷走人?”

“怎么不想?”那帮闲没注意到汪孚林脸上一闪而过的古怪,嘿然笑道,“听说这汪师爷是徽人,刘师爷和马师爷还担心他和汉口镇上那些徽帮商人有联系,谁知道竟听说他当初也当过盐商,可人家从扬州贩盐过来,一斤卖二三十文,他却只卖十文,还振振有词说商人要厚道,被那些一样贩盐的商人背后指指点点骂了个半死。结果他辛辛苦苦扬州汉口来来回回,却几乎没赚到什么钱,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后就不做生意了,这才来给县尊当门馆先生。”

好吧,迂腐之外还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以为是……

汪孚林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勉强打起精神听那帮闲唾沫星子乱飞地说八卦。包括马师爷和刘师爷怎么暗地耍诈,让汪师爷失却县尊欢心;包括两位公子怎么戏耍这位门馆先生,下头人又是怎么个给这位汪师爷看脸色……起初汪孚林还对老爹的迂腐古板很不感冒,可听到人竟然被这样欺负,他的心火渐渐就冒了起来,到最后声音里头不免带出了几分怒气:“这位汪师爷既然是歙人,新任湖广巡抚汪部院也是歙人,就没人想过他们可能是亲戚?”

“那怎么可能。”那帮闲想都不想地耸了耸肩,随手捏起一个松瓤丢进嘴里,满不在乎地笑道,“如果是自家人,汪部院一上任,那位汪师爷就该去拜访了,可人一点表示都没有。非但如此,汪部院之前巡视到汉阳府的时候,他还故意躲开了去。要我说,要不就是素不相识,要不就算有点关联也是仇怨,否则何至于此?而且,汪师爷自从到了汉阳县衙,就再也没去过汉口镇见过徽帮中人,我看他这性子独得简直天人共愤了。”

见这帮闲还自作聪明地用了个成语,汪孚林扯动了一下嘴角,但实在是笑不出来了。他苦恼地揉了揉眉心,左思右想,最终决定不要单刀直入,而是派个人去送封信,看看老爹什么反应再说。他当即打发走了那帮闲,又问茶馆掌柜要了纸笔,一蹴而就。等字迹干透后,他就叫了一个随从过来。人是当初程乃轩借给他的谢管事亲自挑的,非常精干,哪怕汪孚林说让他假充从徽州过去送信的,不要提及他已经到了汉阳府,人也一句没多问,立刻匆匆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