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谋生手册 >

第189章

明朝谋生手册-第189章

小说: 明朝谋生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不是汪孚林那句注解,杨文才差点想把钟南风的名字报出来。既然不能这么干,他想了又想,最终才开口说:“要说东南大侠,首推丹阳邵大侠,那真是仗义疏财,交通官府,据说首揆高阁老这次复出就是他的手笔。而要说在咱们浙江,最有名也是最能打的,不在打行,而在……”

他顿了一顿,抬头问道:“小官人可听说过何心隐何夫山先生?他有一个弟子吕光午吕公子,想当年胡宗宪胡部堂在杭州城内一座寺庙,养了七百僧兵,吕公子和一个少年前去游玩被僧兵戏侮,一时独力怒击五百人,被徐文长徐先生称之为天下勇士。后来吕公子从军杀倭,徐文长先生还曾经赋诗壮行色,如今吕公子年过四旬,出来得少了,就隐居在老家新昌。”

第三二七章 名门是一顿鞭子炼成的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那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怕在这位诗仙不计其数的传世佳作中,依旧能排在前列,无数文人墨客耳熟能详。而这首山水诗中描绘的地方,便是新昌境内的天姥山。然而,新昌还有另外一位极其出名的人物,那便是阳明先生王守仁,尽管他根本就不是新昌人,而是余姚人。但若是要在新昌本地问别的大儒,兴许寻常童子答不上来,这位却是人尽皆知。原因很简单,王学泰州学派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学派,没有之一。

而极力倡导王学的中坚人物,好几个便出自新昌吕氏。

这是汪孚林带着一行人经陆路从宁波府首县鄞县出发,南下新昌的一路上,从柯先生口中听说的。这一次走陆路,从鄞县到奉化还有官道,但从奉化到新昌,却要翻山越岭,因此汪孚林把两个妹妹以及金宝和秋枫全都留在了宁波,和苏夫人叶明月约定到时候带了他们在杭州会合。而曾经去过新昌的柯先生却声称要去新昌会友,再加上认识路途,便加入了进来。

除此之外,这一行还加入了两个他根本没料到的人,那就是小北和一个健壮仆妇。之所以会不得已带上她俩,还是因为苏夫人的一番话。

“小北当年和乳娘逃出徽州之后,曾一度藏身于新昌吕氏的一处别庄。如今时隔多年,她已成了叶家人,总要上门去对那位吕公子道谢一声。”

因为有柯先生这位识途老马作为向导,一行人先过四明山,再游天姥山,先后在两座道教七十二福地一游之后,最终方才抵达了新昌,这已经是众人从宁波启程的一个月之后了。汪孚林起初还担心小北受不了路上这番折腾,毕竟很多地方不能骑马,只能牵马小心步行,可好在苏夫人挑的那位严妈妈健步如飞,身强力壮不下男子,小北在最初那些天走路太多磨破脚时,她便二话不说背了人走,到后来小北渐渐习惯了赶路,一路上竟是顺顺当当走了下来。

倒是汪孚林自己脚上磨出了好些大血泡,因为男人的自尊心还得硬挺着!

从奉化出发这一路经过的大多是荒山野岭,顶多就是小镇子小村庄,当看到新昌城墙的时候,在之前一个镇子上雇了辆车,换了女装,这会儿正掀开窗帘往外瞧的小北忍不住欢呼了一声。任凭是再好动好玩的人,这样野在外头这么久,她也只觉得人快疯了。幸好她当年逃出徽州时还小,尚未裹脚,否则要真的像时下大户千金那样纤纤莲足,这次哪能跟出来?

随着新昌城渐近,心情绝好的她便笑着说道:“新昌吕家如今虽说名声赫赫,可前代家主最初却是个横行霸道的土豪,被人称为新昌一害,人人都骂。”

柯先生自然听说过这桩往事,笑而不语,汪孚林却想起了小北当初栩栩如生讲故事,说耿定向把史桂芳当成是排毒散,这会儿他策马走在马车旁,就有意当捧哏似的笑问道:“哦,那新昌吕氏现在又怎会成了新昌人人称道的名门?”

“那就要从一顿鞭子说起啦。”小北笑吟吟地扬了扬眉,饶有兴致地说道,“听说那时候新昌县令曹祥是个脾气很大的人,三番五次派人训诫,那位吕老爷却就是不肯改,反而变本加厉,他就火冒三丈叫了差役把人捆了拿到面前,劈头盖脸抽了吕老爷一顿鞭子,历数他种种蛮横行径,训斥他要是还这样,将来迟早要惹上杀身之祸。结果吃硬不吃软的吕老爷回家之后就改啦,还给几个儿子延请名师教导,自己也每日行善,成了人人称道的善人。”

一顿鞭子的效果能有这么好?汪孚林忍不住大为惊叹,可紧跟着,就只听小北继续说道:“这还没完呢,后来吕老爷的长子考中了进士,当了御史,巡视太仓,而之前那位曹县令已经年老致仕,在太仓老家养老。吕御史听说之后就去拜访他,重提当年旧事。曹县令那时候还以为人家是来报当初父仇的,心里很不安,吕御史却千恩万谢,说是多亏曹县令,父亲才能改恶行善,他们兄弟感激了曹县令十几年,走之前还厚赠了很多礼物,一时传为佳话。”

“正因为如此,那位吕老爷方才能够子孙兴旺,二小姐口中那位吕御史,就是如今致仕回乡的吕尚书吕光洵,而吕老爷前后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五十岁上头又得了一子,就是我们这次要来拜访的人吕光午。而吕尚书的弟弟,吕光午的哥哥吕光升,则是和徐文长诸大绶等人并称为越中十子,可以说,新昌吕氏吕老爷的三个儿子,个个豪杰。”

小北的故事听完,柯先生又如此补充,汪孚林也不禁更生好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家兄弟全都称得上一时人物,这确实绝对属于光耀门楣的盛事。想当初何心隐教自己剑术时那般神乎其技,弟子吕光午一人怒击数百人,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哪怕有夸大成分,却也绝对有一身了不起的艺业!

新昌乃是古时名邑,但在如今的绍兴府,山阴和会稽两县方才是力争鳌头的主力军,新昌不免稍逊。入城之后,汪孚林却发现,这里的街头并没有那么多门面奢华的铺子,街头行人也不像杭州又或者宁波那样穿红着绿,遍地绫罗,仿佛全都是有钱人。走路也好,说话也好,都带着几分慢悠悠的韵味,虽说未必都是文绉绉的,可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岁月的沉淀。就连他们这一行人抵达客栈时,客栈伙计的笑脸相迎也显得很自然。

问需求,说价钱,好与不好客官您自己看了便知,就连客房中的架子上,也整整齐齐摞着几本书,不是四书五经,更不是淫词艳曲,而是厚厚几卷王阳明的选集!可是,当小北进了那一间号称是专为女客准备的房间后,看到窗前的琴,她的嘴角就一下子抽搐了起来。

琴棋书画四样,棋她勉强会下,写字因为苏夫人强压着,也还算凑合,画画她是和叶明月一样,完全不通,可这琴却是她最发怵的。小时候父亲胡宗宪就请过人教她抚琴,结果她弹得比人家弹棉花还刺耳。后来苏夫人也请人教过她,说是不求弹得精,只求娱情养性,结果……叶明月这个听的人都学会了,她却还是一窍不通!这会儿,她强忍着叫店家把东西收拾出去的冲动,对身边的严妈妈说道:“妈妈,有没用的布吗?我找块布包上,免得看着心烦。”

严妈妈顿时笑了,正要打趣小北几句,就只听门外传来声音说:“二小姐,我先亲自去一趟吕家投帖,明天大家再一块去拜访。好好歇着,回头给你带好吃的。”

嘴里叫二小姐,说话却这么不客气,我又不是你这个吃货!

小北简直想要开门吼回去,可是,想想这么做太孩子气,就懒得回击了。她这一个月折腾下来确实浑身疲累,等严妈妈让人烧水进来,她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之后,便立刻迫不及待扑上床睡了。这一觉她睡得昏天黑地,压根忘了时辰,直到渐渐醒了过来,揉了揉眼睛,她方才发现严妈妈正在床边打盹。

苏夫人有哪些最信得过的人,她当然知道,如严妈妈的男人便是死在抗倭的时候,严妈妈自己也有一身好武艺,这次跟来不但是照顾自己,也是保护自己。自从乳娘过世之后,苏夫人身边那些妈妈,她早就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

想着想着,她便忍不住蹑手蹑脚下床,可刚把一件披风盖在严妈妈身上,她便看到人睁开了眼睛。

“二小姐醒了?”严妈妈看了一眼身上的披风,笑了笑后,便这么任由其搭在自己肩头,轻声问道,“饿不饿?我去厨房灶上热点吃的?汪小官人之前回来的时候,买了春饼,但现在已经凉了,我去厨房下一碗榨面吧?这是最容易的。”

小北点了点头,随即却又利索地穿衣梳头道:“我也一块去。”

严妈妈知道小北的性子,也没劝,只是看着人把衣裳穿戴得整整齐齐,挽了个最简单的发髻,两人这才一块出门。这种时候,厨房里自然早就没人了,只有一个小炭炉还有火,就是为了防着客人半夜饿了想要自己弄点东西吃。就如同严妈妈所说,榨面、鸡蛋、青菜,每一样都是现成的,可她们主仆二人正忙碌煮面的时候,外面却传来了一个声音:“哎,正好饿了过来看看,这可真是太巧了。”

汪孚林睡眼惺忪地闪了进来,看到热气腾腾一碗面刚倒进碗里,小北便端在手里闪到了后头,仿佛生怕他争抢似的,他就看着严妈妈道:“妈妈,剩下的还够下一碗面吗?实在不够,我就把傍晚买回来的春饼拿来热热。”

“这榨面是夜宵最常见的,哪会没有,下十碗都够了。”严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地看了正躲一边填肚子的小北一眼,一面忙活,一面问道,“小官人明天就去拜会吕公子吗?”

“嗯,约好了明天去。”汪孚林不用看就知道小北的耳朵已经竖了起来,接下来却故意七拐八绕,直到小北一碗面不消一会儿吃完,气咻咻地来到热面出炉正打算吃的他面前,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吕公子知道了你的事情,直说明天一定带去给他看看,究竟是如何飒爽英姿。我倒想,他要是刚刚看到你唏哩呼噜吃面的样子,一定会更感慨的。”

“汪孚林!”

不等小北发飙,汪孚林就已经端着面碗溜出了厨房,临出门的时候还转头笑道:“对了,你自己想想明天穿男装还是穿女装吧!”

第三二八章 新昌儒侠

新昌吕氏合族共居,在城东纵横四条街巷之地,住的几乎全都是吕家人。而吕光洵、吕光升、吕光午这三兄弟,也是父亲死后仍然合居在一块,照样一个门内进进出出。年纪最大的吕光洵,如今已经六十出头,吕光升也已经年近五旬,吕光午却还不到四十,竟是和吕光洵长子差不多年纪。三家人加在一块,人口超过五十,唯有吕光午这边最简单,妻子之外便是一子一女,如今女儿出嫁,身边只有刚成婚不久的儿子儿媳,拜在门下的弟子却很多。

除去已经出师的,还有五六人就住在吕光午这一路的宅子里。

这天早上前来迎候的,便是吕光午的两个弟子,王敬和谢谙。当年东南抗倭,因为徐渭对吕光午异常推崇,诗词歌赋犹如不要命地挥洒出去,因此这位吕家三公子曾经名声大噪,可随着胡宗宪都被狡兔死走狗烹清算了,这些年前来拜访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且吕光午也很少见客。瞧见今天这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的一帮人,两个弟子还是全都忍不住好奇。尤其是居中戴着帷帽的那个妙龄少女,他们更是频频用眼角余光偷偷扫视。

是老师哪个熟人的后辈?还是老师的直系晚辈?又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关系?

尤其是把人带到吕光午起居的院子,看到吕光午竟然亲自站在门前的时候,两个少年人全都傻了眼。下一刻,他们就听到一向敬畏的老师淡淡地说道:“守在外面,没我的吩咐不许其他任何人进来。”

听到任何人三个字,王敬和谢谙两人慌忙齐齐答应,等到看到客人们作揖的作揖,万福的万福,厮见过后跟着吕光午进了屋子,其中一个仆妇模样的中年女子却是守在了门前,却还朝他们笑了笑,两人赶紧回过头去再不敢偷窥,但却少不得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这一拨来见老师的人究竟是谁。

“吕叔叔……”

一进屋子,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看到那摘下的帷帽,吕光午怔了好一会儿,心中忍不住想起那时候在杭州寺中大战僧兵,而后被带到胡宗宪面前的情景。据说胡宗宪一直都把这支僧兵当成秘密武器,对于他的胡闹,最初一度怒容满面,可徐渭不过在旁边将当时情景栩栩如生描绘一番,胡宗宪便视他为上宾,而后许他来见不用通报,随时登堂入室。他率军解桐乡之围之后,胡宗宪召见他时,更是抱着时年不过三岁的幼女在膝头,指着他笑言了一句话。

“小北,此天下真勇士也!”

恍惚了片刻,见小北竟是趋前下拜,他连忙上前将她扶了起来,上上下下又端详一番,这才叹道:“倘使胡公在世,见你已经长大成人,还不知道怎样欣喜若狂!你的事情,你娘早就让人捎了信给我,胡公既有不肖之子,叶家于你又有抚育之恩,如果你是男子,当然不能混淆血脉,应该重振家门,可你既是女儿身,与其让那些混账兄长摆布,还不如入了叶家门。”

说到这里,他便松开手,欣然笑道:“只不过,当年的你不是上房就是上树,从来就没消停过,现在应该不至于如此了吧?”

汪孚林没想到吕光午感慨完之后,就立刻开始揭小北的短,顿时笑出声来,随即才意识到小北是当着柯先生的面见吕光午,而吕光午竟然就这么直接揭开了她是胡宗宪女儿的这一茬。等到发现柯先生那丝毫没有任何惊讶的脸色,他就醒悟了过来。这位作为叶大炮的门馆先生,日日出乎县衙官廨,而且交游广阔,见过胡宗宪,恐怕早就察觉到了。在这顷刻之间的思量之后,他就看到小北破天荒脸上通红,竟是没说话,他干脆就接了上去。

“二小姐现在也一样艺业不俗。”

尽管汪孚林就只是这样笑眯眯解释了一句,小北却气得回过头狠狠白了他一眼,随即赶紧说道:“我娘也说过,女孩子应该学点防身之术。虽说不可能像吕叔叔那样成为英雄,可有自保之力,遇到宵小之辈至少能有个还手之力。”

“呵呵。”吕光午顿时笑了,他把目光移开到其他二人身上,对柯先生自然还留有印象,可汪孚林却陌生得很。想到小北刚刚拿眼睛去瞪他,双方显然极其熟稔,他就笑问道,“昨日拜帖上只说徽州歙县松明山汪孚林与绩溪胡小北求见,我猜你应该是汪南明的侄儿,你是不是应该介绍一下你自己?”

这一回,小北压根没给汪孚林开口的机会,她立刻对吕光午说道:“吕叔叔,别听他介绍,他惯会避重就轻,也不知道坑了多少人,你听我说……”

听着小北就这样开始绘声绘色叙述他的丰功伟绩,汪孚林顿时不知道该什么表情是好。他在杭州时也曾经对陈老爷说自己曾经破家灭门,可简简单单留白无数让人自己去想,哪像现在这样她唯恐说得不够仔细,吕光午了解得不够明白?他几次三番想要打断,可看到吕光午好整以暇地坐在那儿,听得津津有味的架势,他再一次后悔被苏夫人给绕了进去,把小北带了过来。

柯先生倒无所谓小北讲故事,他来歙县的时候,之前汪孚林如何大展神威帮叶大炮立威的那些事,他也就只是听过李师爷的那些春秋笔法,哪比得上小北这会儿说得详尽。若非只有清茶相伴,没有瓜子蜜饯相佐,听戏的感觉差了些,他倒是无所谓小北说多久的。只不过,看汪孚林脸上一抽一抽,显然很纠结被人这样卖了出去,他顿时笑得更欢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