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96章

宋仕妖娆-第96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天子最忌惮的一点,便是皇子们染指禁军和皇城司,因为这两个部门,一般都是武力谋逆的最大臂助,没有哪个皇帝会看着儿子染指禁军和皇城司而动于衷。

赵昚没有立即下旨意处置李凤梧,而是先着人去调查了龙大渊和曾觌,这一查让赵昚苦笑不已,龙大渊和曾觌根本不曾和两位皇子有过接触。

程大昌和赵云宸之所以不说话,竟然是西府陈俊卿和蒋芾的意思。

赵昚有点不解了,西府掺和到这事之中为了什么?

尽管如此,赵昚对赵愭和赵惇两人还是有了芥蒂,毕竟有些事是查不出来的,没有证据不代表两个皇子就和皇城司没有关系。

奈,赵昚只得下旨。

圣旨拟下:承事郎李凤梧打伤朝廷命官,念其使金之功,革除李凤梧承事郎阶官,剥其三科科举之资,遣返户籍地待观;恶仆李巨鹿打伤太学生员,发配边疆充军。

皇城司递上调查呈状后,临安的气氛骤然紧凝起来。

而有的人已经准备欢欣鼓舞的晚上大开庆功酒宴,比如恭王赵惇,心情大爽,一把拉着宗正寺送过来的宫女拖进寝宫不说,还回头对另外一个侍女勾了勾指头。

邓王府上则要咸淡了一些。

赵愭知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多少雀跃,反而是有点不爽,这都好几日了,为何汤思退还没给自己消息——相对于整****凤梧,赵愭更担心立储的事情。

和李凤梧的矛盾不过是耶律弥勒而已,自己一旦当上太子,未来还会少了女人?

至于他不肯依附自己,大宋有才的士子多了去了,不缺一个李凤梧。

李凤梧被锁足梧桐公社,按理说是绝对不知道外界的消息,好在赵恺这货没有忘记初心,通过某种秘密手段将这几日的消息都传送了进去。

李凤梧从杜仲卿手上拿到那封从一位禁军士兵传来的信后,沉默了许久。

皇城司调查结果瞒不过所有人,三位皇子知晓,中枢重臣知晓,黄紫公卿知晓,勋贵功臣也知晓,至于处罚结果,大家都能预料到。

李凤梧也能预料到。

现在已是迫在眉睫,一旦官家下旨降罪自己,就算是叔公张浚赶到临安也力回天了,然而此时叔公张浚还在临安,貌似今日才经由驿站送了封要进京面圣汇报两淮守备兵事的奏呈。

按照时间来看,等官家宣旨同意他进京,恐怕自己已经被革除官身了。

李凤梧长叹一口气。

功亏于溃,时不待我。

看来我李凤梧注定只能是那种在电视剧里活不过第二集的配角,人生何处不妖娆,偏生这偌大的临安没有我李凤梧的舞台。

走了一遭,却注定要回建康当一个只能拈花惹草的纨绔。

我还想多活几集啊!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张枢相

李凤梧忧心的还有一件事。

自己大概是会被革除官身,运气差一点流放,运气好大概是好几科的科举不能参加,可李巨鹿打伤了太学生员,很可能要被流放边疆充军。

以李巨鹿的实力,充军的话倒是不可怕,很可能会在军伍之间崛起。

但打仗这种事谁说得准啊,好汉难敌四手,战场上任你武功再高,别人只需一轮弩箭攒射,你就给我变成刺猬。

庞统厉害吧,张颌厉害吧,杨延嗣厉害吧,还不是都被乱箭射成渣渣。

李巨鹿若是因此而死,自己如何面对伤心欲绝的李伯,李伯后,就巨鹿这么一个侄儿啊。

李凤梧真心觉得当下很忧郁了。

不过心中还怀着一丝侥幸,毕竟,还有一位没有出手,能不能拯救自己的仕途生涯,能不能救下李巨鹿这大黑炭头的命,全看那位了。

定罪降旨,这种事情,一般来说旨意都会顺利执行。

当旨意到了中书省,汤思退大手一挥,没有和官家唱对台戏,但汤思退不做声,不代表别的人没有行动。

中书舍人周必大看到圣旨后,也是大手一挥,对不起官家,你这旨意我觉得不好,冤枉人才曲折使金功臣会令天下士子寒心,爽快的将圣旨封驳了回去。

这一点汤思退显然是早就意料到了,圣旨封驳回来后立马让中书省送到皇宫里去,官家啊,你看不是我这个相公不配合你啊,是中书舍人周必大不体贴圣心啊。

这就是大宋士子的强大之处。

官家虽然是万人之上,但没办法啊,谁叫你们要给中书舍人和给事中这两个职官这个权利呢,对于不正确的旨意别人有职权封驳回来。

赵昚一见自己旨意被封驳回来,表面上很是恼怒,却不得不说一句周卿家耿直立朝,助我甚多,然后昭告群臣,主要是告诉陈伸等一干人。

你看不是我不办李凤梧啊,着实是朝中有人觉得我这旨意不正确啊,我这个当皇帝的被人封驳了圣旨也感觉很恼怒啊,你们看怎么着啊。

当然,这都是官家赵昚表露出来的情绪,实际上这货偷着乐呐,处罚李凤梧也是他不愿意的事情,现在好了,周必大这么一封驳,自己有了理由再让皇城司调查。

如此以来,李凤梧这货的后手应该能用到了吧?

赵昚好歹是南宋最强君主,焉能不知李巨鹿去了何处,而且今日自己已经用最高等级的加急“快递”,将同意张浚进京的旨意送去了建康。

因此不待陈伸等人出招,赵昚又自做主张让皇城司重新彻查。

这便是借口了。

都已查证落实,皇城司再怎么查也是那个结果,可陈伸等人没办法,这些都是规制流程的事情,总不能因周必大封驳了官家的旨意,就说周必大和李凤梧勾结吧。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周必大此举确实和李凤梧勾结。

但陈伸等人一想,皇城司再查下去还是这个结果,最多两天的时间而已,等官家同意张浚的进京的旨意到建康,再到张浚赶到临安,两天肯定不够。

到时候官家再处置李凤梧,周必大你总不好意思再封驳了吧,连查两次都不对的话,那周必大你也太看不起皇城司了。

周必大此举,不过是让李凤梧侥幸两日而已。

但陈伸等人没高兴到半天,临安朝堂却骤起波澜:守备两淮的枢相张浚回朝了。

就在周必大封驳了官家旨意,皇城司准备再调查的同时,枢相张浚回朝了。

你妹啊!

赵愭、赵惇和陈伸等人都在肚子里骂娘。

张浚你这货也太那啥了,眼里还有我大宋天子么,你特么请求进京的奏呈上午到达临安,官家同意你进京的旨意才发送了不到半天功夫,你倒好,人已经出现在临安了!

这特么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啊。

感情你张浚送了奏呈过来,立即就从建康出发,这才能在奏呈到达临安的下午人就赶到临安,根本就没想过官家是否会同意。

对于张浚如此迅捷的抵达临安,赵昚也是有点吃惊的,当然,也是有点不爽的,不过好在此时牵涉到自己看重的大宋雏凤,赵昚倒是忍了过去。

张浚抵京,有人欢喜有人忧。

忧的是两位皇子和陈伸等人,喜的是汤思退。

汤思退是在家中听闻得张浚回朝的消息,高兴得大呼三声,连声让奴仆上酒上小菜,某要大饮三倍,提前庆祝摘相快事。

好你个张浚,你终于来了,之前你守备两淮,我要搞掉你还有点麻烦,现在好了,你自己撞进赵惇布的这个局中,只要你插手这件事,我汤思退必然摘了你的枢相之位!

而随着张浚回朝,西府的另外两位大佬,一直将西府掌控在手中的陈俊卿和蒋芾两人都是跌足长叹,张枢相啊张枢相,你明知这件事汤思退要针对你,怎的还要回朝来趟这浑水。

陈俊卿和蒋芾掌控西府,临安就这么点大,知晓汤思退阻止了临安知府胡兴可捉拿李凤梧主仆一事,就看出了汤思退的阴谋,所以两人会才出手,让赵云宸和程大昌不要在李凤梧一事上说话,希望官家尽快定罪。

如此一来,李凤梧将会很快被处罚,张浚也不用回朝趟这浑水。

一位貌似有前途的大宋士子,在陈俊卿和蒋芾眼中,远远不及国之栋梁的枢密使张浚来得重要,这大宋的江山,还得靠您这位枢相来守护啊!

陈俊卿和蒋芾急的跳脚,而在青云街上,另外一位天之骄子也急的跳脚。

张杓知悉父亲回朝后,整个人都懵了。

因为父亲看重李凤梧甚至超过自己,张杓心中的傲气被打击,想要证明给父亲看,我这个儿子完全不输堂姐那个便宜儿子。

我虽然站队到了赵愭一列扶龙,可我是为了张家的百年兴盛大计。

可是父亲,您怎的如此糊涂,会为了区区一个李凤梧愿意来趟这浑水,您可知晓,一旦您进入这局,汤思退必然会设计将您从枢相位置上赶下来啊。

张杓更觉愤怒,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李凤梧!

如果父亲因此被摘相,我张杓发誓,势必要你连一个纨绔都当不成!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官家、相公、枢相

张杓为父亲之举得而迁怒于李凤梧,却听得门子来报:“老爷,枢相回府了。”

张杓叹了口气,终究是自己父亲。

张浚来到院中,看着这个少年得志,本是张家最杰出晚辈的儿子,尤其是看到儿子少年白头,鬓发间竟有了一丝银发时,原本心中的恚怒尽数而去。

他做的事再不好,也终究是自己儿子啊。

张浚叹了口气,问道:“近些日子还好,刑部诸葛瑾我没有难为你罢?”

张杓恭谨行子礼,“孩儿见过父亲。”

张浚扶起儿子,“你我父子不比拘礼。”

张杓笑笑,“父亲关心孩儿,孩儿感恩,但孩儿是谁?区区诸葛瑾我能为难于我?”旋即意气风华,“孩儿之愿,不是区区刑部尚书,而是要和父亲一般,相冠西府,甚至于签押东府!”

张浚哈哈大笑,“有子如此,人生何求?”

算了,我老了。

儿子和侄孙的事情,就让他们年轻人自己去解决吧。

轻轻拍了拍儿子还算坚实的肩膀,“张家之兴,当在吾儿。”

张杓却笑了笑,“父亲忘了大哥。”

张浚爽朗,难得欣慰的道:“吾有两儿,@@@小说 。。一儿天骄,年二十六七已至四品,一儿敏慧,堪有大学之才,如今学成,他日必开宗派。”

张浚的大儿子名叫张拭。

此张拭不是张浚身旁的那个虞侯张拭。

张栻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张浚之长子,从小跟随父亲,绍兴三十二年张浚任江淮东西路宣抚使时为书写机宜文字,如今张栻师从胡宏,已被誉为“圣门有人、吾道幸矣”,此时正在岳麓书院主讲。

而在以后,张拭还会去主讲城南书院,最后会成为为“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的“闽学”,吕祖谦的“婺学”鼎足而三。

所以说张家的辉煌不仅仅是一位枢密使这么简单。

张杓也为自己这位兄长感到高兴,不过没忘了正事,“父亲是要去大内面圣?”

张家疲倦的长吁了口气,“老了,身体不行,连日赶路多有疲倦,明日再去面见圣上罢。”

张杓黯然。

是夜张府大宴宾客。

前来的贵客以西府官员为主,陈俊卿、蒋芾两人是最鼎重客人。

当然,都是西府同僚,就算此举被官家知晓,也不会被认为是营私结党。

随着枢相回朝,临安城内气氛变得有些诡异了。

汤思退开始着手授意党羽,准备要在这几日将张浚从枢相位置上赶下来,对此汤思退其实并不完全是私心,如今人皆以为自己是秦桧党羽,却不知自己心中早越过了那道坎。

当年秦桧还权倾天下之时,自己也只是不反对他,甚至在一些朝政上附和他,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唯秦桧马首是瞻。

所以上皇赵构才会认为自己并不是秦桧一伙,要不然当初秦桧死后的清除中,自己岂能恙。

何况现在秦桧死了多年,自己又是大宋的左右相公,这天下除了上皇和官家,谁的权势能比过自己,就是枢相张浚也要差自己一筹。

为何还要想法设法摘掉张浚的枢相?

汤思退负手遥望北方。

当今大宋的文臣们久居临安,已经忘记了曾经被金人支配的恐惧,可是我汤思退不会忘,永远也忘不记。

我汤思退忘不了那些惨死在金人铁蹄之下的宋人平民,也忘不了那些捐躯赴国难的大宋士兵,我汤思退更是看出了这大宋的死穴:冗兵、冗官、冗费。

当年王安石变法尚且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今更是法根除。

这死穴已经烂到了大宋的骨子里。

从太祖定下文官治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隐患要在大宋这个巨人身上如蛆附骨般侵蚀,最终将大宋啃得遍体鳞伤。

和辽国战,永远不可能战胜。

和金国战,也永远不可能战胜。

我汤思退谋求的不过是大宋片刻的苟安,能苟延残喘到什么时候就到什么时候,官家有励精图治的想法,或可打造出一个盛世也未不可,那样或能为大宋带来一线生机。

可是励精图治并不代表着现在就能北伐。

隆兴北伐已被历史证实是误的,接下来就应该好好和谈,为大宋争取延衍的时间。

那么主战派的张浚坐上枢密使的位置,这就是个隐患,一个意图北伐恢复江山的君主,一个好战而又刚愎自用的枢密使,只会给大宋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汤思退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

在这国家大义之后,才是汤思退的私心,当然,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地点:

你张浚主战,我汤思退主和。

水火不容,你若不走,也许要不了多久,没准官家又听了你的谗言,重用主战派,到时候岂非要将我这个相公赶下台。

好不容易达到了当年秦桧的地位,我岂能如你愿。

所以,张浚之相位,必摘。

而此刻的邓王和恭王府中,两位皇子都是一脸懵逼,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鬼都知道要起变故了,赵惇是觉得这次怕是搞不掉李凤梧,而赵愭则是觉得立储一事汤思退那边怕是要出幺蛾子。

但在大内皇宫里,官家赵昚吃过晚饭后,脸色很是不好,到了垂拱殿后也没有处理折子,而是罕见的沉默着看着灯火发呆。

谢盛堂拿了大氅过来,“大官,夜里寒凉,披上吧。”

赵昚嗯了声,依然发呆。

烛火摇曳,垂拱殿中安静得让人欲抓狂,许久之后,赵昚才黯然的自笑一声,轻声自语,“让张浚回朝,是不是了呢?”

谢盛堂闻言不敢插嘴。

赵昚叹了口气,也是张浚回朝之后,赵昚才后知后觉发现这个状况,我的那位左右相公汤思退最近安静得有点出奇,自己还以为他并不在意李凤梧的生死。

现在看来,自己了。

汤思退的确不在意李凤梧,一个承事郎在他眼中根本没有分量,咱们的汤相公想要对付的,是朕的枢密使啊。

可对此,赵昚极其奈。

政见不和的大臣互相攻击,在这朝堂上司空见惯,作为天子,你不能就因此说汤相公是奸臣而张浚是忠臣,他们的手段和态度不同。

但他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帮朕守护江山。

自己意料不差的话,明日的大朝会会很难过啊……赵昚叹口气,这件事自己要衡量一下,是保住张浚的相位,还是保住李凤梧这个大宋雏凤?

可再怎么衡量,都觉得现在张浚比李凤梧重要。

汤思退为左右相公,主和,那么朝堂之上必须要有一位主战重臣来牵制他。

此为制衡!

第二百三十章 国事之余有家事

从知晓皇城司调查结果后,李凤梧就已经认命。

可不曾料到,风云突变。

赵恺虽然有能力把一些重要信息送进梧桐公社,但张浚抵京的当天,他还是没能做到,因为当日守护梧桐公社的禁军侍卫换班了……作为天子最信任的军队,不是那么好渗透的。

是以李凤梧根本不知晓后面的事情,更法得知皇城司调查结果出来后,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