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66章

宋仕妖娆-第66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卿家素有大才,士族中多有人称其我大宋盟主,以他的才华负责春闱,那真是绰绰有余了。

定了主考官,其余事情便好办了,从国子监、翰林院中选一些学士过去担任便是,只是尚有个副主考的人选问题,赵昚猛然又想起一人来,太常卿柳相正,此人也有才华,夺情起复后也该是用用了,便让他去协同洪遵,主责锁厅试罢。

定下重要人选,赵昚对其余考官人选便睁一眼闭一眼,同意了礼部的举荐安排的同考官。

一封又一封的奏折……

戌时,赵昚堪堪处理了一桌子的奏折,伸了个懒腰,喝了口谢盛堂捧过来的醒神茶,问道:“什么时辰了?”

“大官,戌时末了。”

赵昚点点头,又想起刚才所处理的奏折中,其中有几封涉及到宋金和谈的事情来,便想起一人,问道:“李凤梧秋闱的名额礼部加上了么?”

谢盛堂点头,“魏尚书应该办了。”

“他这几日怎样?”

谢盛堂微笑着道:“日子可惬意了,据说整日里在梧桐公社看书,昨儿个夜里倒是带着耶律——张玉儿去逛了夜市,听闻得在夜市上还让恶仆出手揍了某位官员的公子。”

赵昚皱眉,“怎么来着?”

谢盛堂苦笑道:“红颜祸水嘛,大官迟迟不见李凤梧,一些人便妄测圣意,咱大宋读书人又风流成性,听闻得张玉儿在临安,总是要去一睹芳颜的,这一看便看出祸事来了。”

赵昚点头,示意谢盛堂继续,“尚书省左员外郎家的公子估摸着喝了些许花酒,有些醉意熏熏,趁着张玉儿在摊贩前购买胭脂水粉的点儿,撩拨了一下,然后李凤梧就暴怒了,大官你知晓的,李凤梧身边那恶仆身手极是了得,揍一般人还不轻松,三两下将那位公子揍成了猪头,斯文尽失。”

赵昚不着痕迹的嗯了一声,李凤梧在建康遇刺,事必躬亲的赵昚心中知晓原委,却不能说,只是待惇儿回到临安后敲打了一番,毕竟事关自己的儿子,人嘛,谁没个护犊子的时候。

“后来呢?”

“后来不了了之,毕竟咱们的大宋雏凤也是张大使的侄孙,不是一位尚书省左员外郎可以轻松拿捏的,况且他们理在前,只是这事啊,李凤梧着实有点过了。”众目睽睽之下暴打读书士子,确实过分了。

谢盛堂两不相帮,一个尚书省左员外郎的公子还不值得他说情,至于李凤梧么,似乎目前也没必要去讨人情,鬼知道这年轻人未来会怎样。

听得谢盛堂这么说,赵昚脸色阴郁了一刹。

作为天子,对权势声威正隆的张浚不能没有丝毫忌惮。

“这小子锋芒太露了,需要更多的磨砺啊!”赵昚叹了口气,忽然嘴角扯了扯,颇有点恶趣味的意思,“听说咱们的大宋雏凤和柳相正有点罅隙?”

谢盛堂愣了下,不知大官为什么忽然提起这事来,“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后面的事情谢盛堂不好说,其实也明白,大官应是大概知晓柳相正和李凤梧那点事儿,这种事最好不说,说出来柳相正的官都保不住。

大官既然夺情起复了柳相正,当然不会让他丢官,要不然以朝中谏官的尿性,早把柳相正弹劾得他妈都不认识了。

赵昚嘿嘿笑了笑,许久才道:“我让柳相正负责锁厅试,既然他和李凤梧有点罅隙,那就让咱们的大宋雏凤去参加锁厅试罢,也让他吃点苦头。”

真以为我赵昚的颜面那么好扫?

赵昚哈哈大笑,甚是畅快。

谢盛堂也乐了,大官此举并不是要真的处罚李凤梧,只是让他吃点苦头,让这大宋雏凤知晓,这大宋是读书人的天堂,但这大宋天下却是皇帝的!

因此笑眯眯的道:“大官,老奴磨墨拟旨?”

赵昚挥手,“拟旨”

……

……

李凤梧深深的觉得,带耶律弥勒来临安就是个失误,特么的鬼知道整个临安士族都知晓她的身份啊,昨夜在夜市上,那纨绔公子差点就喊出“耶律弥勒不过是金国亡帝玩腻了的女人,你李凤梧玩得老子就玩不得”的醉话了。

自己见机不对,立即作暴怒装,让李巨鹿闪电出手,直接那番话揍回了那纨绔肚里。

你妹,弥勒的身份大家心知肚明就好,真要昭然揭于水面,建康断案就要推翻从来,那可就成大麻烦了,到时候自己焦头烂额,你这个纨绔连带你那父亲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这也是为什么那位尚书省左员外郎不敢报官,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甚至还让人捎话表示感激来着……

自己以后还是得多长个心眼了。

女人啊……始终是祸水源泉。

不过昨夜一事,倒是让李家小官人又找回了在临安欺男霸女的纨绔感觉,甚是惬意,只是没高兴到半天,第二日上午,便有一位黄门小太监和史部官员来到梧桐公社。

来得很是低调,却手捧圣旨。

李凤梧还以为是赵昚宣自己面圣,沐衣焚香后接旨:“诏曰:建康士子李凤梧,昔有镇江苏园学会夺魁,诗是风霜傲骨,才情甚上,诸有贤风,适兵马息鼓,栋梁之才当朝天下……特恩赐奉礼郎……”

李凤梧一听,脑袋都大了,你妹,什么状况,不见自己?

不见就不见,你特么封一个从八品的文散官是什么意思?

特么的一个文散官有鸟用啊?

而且即将要参加秋闱之际,赵昚这货打的什么主意?

接旨之后,那黄门小太监低声说道:“好与李奉礼郎知晓,咱家听闻得今秋临安的秋闱,副主考官是太常卿柳相正,主责锁厅试,已进入国子监锁院了”

这是谢盛堂谢爷爷亲自叮嘱自己,要亲口告知李家小官人的。

李凤梧心里咯噔一下,赵昚,我去你大爷的!



第一百五十七章 锁厅试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赵昚,我去你大爷的!

这句话如果没有宣旨的黄门太监和史部官员在场,李凤梧只怕会泼口骂了出来。

这尼玛鬼都知道,赵昚是故意给自己找绊子了。

锁厅试主考官这东西一般都是赵昚亲自定的,这货那边定下柳相正为锁厅试主考官,这边就给自己封一个屁大的文散官,这尼玛不是让自己难受么……

在宋朝入仕途径不外乎进士等第、恩荫入仕、胥吏去职入流、纳粟补官、太学上舍生入仕和军功入仕六种,其中,进士及第最为荣耀,提升快有名望,朝堂要员大多都是进士出身,于是其他非科举入仕之人,在功名至上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纷纷加入科举考试的行列,希望为仕途带来质的飞跃。

这就好似本来是个乡镇公务员,去参加国考一下子进了外交部公安部啊之类的高端机构,从此仕途通畅,没准博个大名望之后娶个郡主神马的走向人生巅峰。

而锁厅试,就是针对有官在身之人的特殊考试。

宋朝是文人治理天下。

本来是严禁有官之人参加科举,但这损害到了上层阶级的利益,宋朝对官员的恩荫之重历史罕见,大凡官僚阶层的子弟,纵然再不学术,混上了时日,也总能有个儿子捞个官当当,可恩荫官之类的晋升极慢,且有极大的限制,难以突破士大夫这个阶层。

因此在太宗时期,便有官员6续动这层心思。这涉及多全体官员的利益,对此所有人都站到了一条线上,锁厅试便应由而生。

只不过太宗朝时,锁厅试还有极大的限制,由礼部单独批阅,并要呈送皇帝过目,避免徇私舞弊,且只能迁转官阶,并不恩赐科名,甚至考不中者还要取消本身的官阶,连举荐的人也要受到惩罚。

到了真宗时才有改善,不过依然有一点,锁厅试考生不得录取为状元,毕竟寒门状元这个东西还是要好好保护和宣传的。

到了仁宗时期,锁厅试便截然变味了。

锁厅试不再惩罚考生和举荐人,而应考次数也没了限制,除了单独考试和不能中状元之外,已经和正试没有丝毫差别了。

且锁厅试反而成了一个特权。

随着大宋读书人激增,正试的录取比率极小,几十比一之类的让竞争难度几何级上升,而锁厅试单独考试单独批阅单独录取,且录取比率达到了恐怖的十取其三。

这让官宦子弟趋之若鹜,反正考不中又没损失,再才之人去试试也是好的。

按理说,李凤梧去参加锁厅试,以他的才华,考中应该没什么难度,毕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比之那些不学术的恩荫子弟强上千百倍,但特么的主考官是柳相正啊!

这才李凤梧要骂娘的原因。

打死李凤梧都不相信,赵昚会不知晓自己和柳相正的罅隙,这货分明就是故意的。

到时候锁厅试,柳相正很可能要拿捏自己。

万幸,大宋的考试和后世一般,施行的糊名制度,柳相正要想在试卷批阅上对自己下绊子的可能性可以排除,虽然说自己的字丑,可那些恩荫子弟,有几个写得一手好字?

自己要写得一手好字那才叫危险了。

所以最大的可能,还是那老一套,栽赃陷祸,给自己弄点别扭,万一成功了呢……那时候可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凤梧第一次有能为力的弱小感。

得了,此次秋闱只能步步小心,千万不要踏入柳相正的陷阱中去。

宣旨太监离开后,吏部官员知会了李凤梧一些事,让他去了吏部一趟,办了诸多手续领了官服神马的,李凤梧又去了礼部,自己是外籍考生,要办的手续极多。

好在头上毕竟有官家谬赞的大宋雏凤之名,又挂着张浚侄孙的头衔,吏部、礼部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官僚气,各项手续神马的只用了两天便办完。

心中心中要骂娘,不过还是有点小小的得意,哥现在好歹也是个官了。

按照后世的说法,怎么也算个乡党委书记吧——虽然是闲置的,但毕竟是个奉礼郎,真是李家祖坟冒青烟了,李家本来就短的族谱上,将第一次出现官名啊。

办完琐事,李凤梧全身心看书。

考试还有几天了,必须要临阵磨枪,最后两天好生休憩养息。

高考都要两天,这古代的科举一样也要两三天,且和高考不一样,高考考完一科可以休憩,考完一天能回家,而宋朝考试,这尼玛是要在贡院里吃喝拉撒,直到考完才将考生从圈里放出来。

不仅是考究才华,也是考究体力啊……这大热天的又没个风扇,更不允许带奴仆进去扇扇,不热晕一堆考生才怪。

若是遇到贤明的官家,会让国子监和礼部准备一些清热降暑的汤粥,若是遇到不好的官家,考生们就去哭吧,自己祈祷不要热晕了。

因为临近秋闱,耶律弥勒再不敢撩拨自家官人。

每日都贴心巴肺的伺候着,深恐官人出现点差,厨子做饭的食材更是被严格检查,绝对不能让李凤梧因为饮食出现身体上的任何不适。

八月上旬,距离考试还有三日。

李凤梧将所有书籍全部放进书房,不再看只言片语,当然,也不出门更不见客,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访客。

如今秋闱在即,功名至上的大宋,再人关心那位抗旨的雏凤,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国子监,自从赵昚钦定了秋闱主考官后的那夜,洪遵和柳相正等人便进了国子监贡举锁院,不能再踏出国子监一步。

这也是防止营私舞弊。

在钦定主考官之前,就算是举荐名单的礼部也不确定谁会是主考官,直到官家钦定之后。但官家一旦钦定主考官人选,被钦定的人便要进入国子监锁院,从而断绝一些人的非分之想。

是以李凤梧隐约抱着个侥幸:万一柳相正不知道自己要参加锁厅试呢?

毕竟柳相正被钦定为锁厅试主考官在前,自己被恩赐奉礼郎在后,他恐怕在当夜就被人连夜请入了国子监。

不过李凤梧还是不敢大意,再怎么锁,要传一点消息进去还是不难吧。

世上没有真正的密不透风的墙。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秋闱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中国人一向迷信,古代尤甚。

后世高考之前的几日,各大城市的寺庙都会香火鼎盛,何况此时的大宋。

秋闱前两日,临安城内城外的诸多寺庙道观,那真是人山人海,挤破了鞋跟,尽是秋闱应考士子及其家人。

南宋历经战乱,人口虽然大减,但临安不曾受过战火蹂躏,人口依然繁盛。

李凤梧饱受唯物主义的熏染,当然不会信这些鬼神之说,可架不住耶律弥勒喋喋不休,加上舅舅周清丰两夫妻也来拾掇,便带上李巨鹿和耶律弥勒去烧香。

不求自己心安,但求亲人心安。

而士子烧香,又比后世多了许多的说法,先第一炷香,若是在老家的,大抵是要去祖坟烧一株香,香要上佳,青烟不断,取祖坟冒青烟之意。

而不在老家的士子,则可以在居住的地方摆上香炉,对着老家的方向遥拜。

其次是文昌帝君祠,文昌帝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烧香敬他是希望得到神仙保佑,文运亨通科举高中。

再其次便是至圣先师孔庙。

李凤梧便让李巨鹿准备遥拜老家,然而耶律弥勒嫌李巨鹿粗手粗脚的,让他退开,自己亲自去帮忙布置,让李凤梧看得很是感动。

这个年代的女人啊……一旦有了归属感,真的会全心全意付出。

毕竟潘金莲这种是异数、少数,况且历史考究出来的潘金莲本人,其实是个严守妇德的好女子,武大郎也是雄伟的男子汉,并不是什么侏儒。

李凤梧沐浴更衣,焚香之后,根据舅舅周清丰和舅母肖闵月的提示,严格按照祭祖的规格,遥拜了老家,直到一捧香完全燃尽,耶律弥勒才又催促着他去文昌帝君祠。

好歹是自己的外甥,周清丰两口子也甚是上心,叮嘱小官人一定要诚心祭拜后,两口子上街为李凤梧准备应试用品。

秋闱在即,文昌帝君祠几乎前脚后跟相连,好在李巨鹿块头甚大,不然李凤梧一个还真保护不了耶律弥勒,少不了要被人吃多少豆腐。

有两米出头的黑塔保护,李凤梧烧香倒是很顺利。

离开文昌帝君祠,又赶到临安的孔庙,这里依然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排队烧完香,耶律弥勒又拉着自己去找到一个算命先生。

适逢秋闱,算命先生们哪能过这等盛会,孔庙附近几乎聚集了整个临安的算命先生,全是些什么神算子、祖传算命什么的,生意好得不要不要的。

在一个眼睛白多黑少貌似是个瞎子的算命先生前,李凤梧抽了个签,仔细看签词,“一曲清风舒,翼展栖南枝。”

那算命先生接过签,却并不是个瞎子,仔细看得一看,笑了,“小官人大喜,此为上上签,今日科举,必可高中。”

眼前这小官人穿着极其不俗,一看就是知名绸缎庄的名贵衣衫,身旁又有恶仆美婢,必然非富即贵,算命讲究的观察,这算命先生哪会看不出。

李凤梧笑了,这签着实好解,如今大宋皇宫在临安城南,栖南枝,不就是入皇宫的意思么,旋即猛然想到一个段子,乐了,“如果是自挂东南枝,是否也会被你解为上上签?”

算命先生笑了,“小官人甚是明白,且祝小官人科举青云。”士子大多是懂一些周易的,因此极不好忽悠,算命先生也明白,眼前这小官人怕是聪慧的紧,断然猜出了自己这签筒中的签全是上上签。

本来就是,秋闱在即,算命的士子不过是求心安,咱们这些算命先生没必要整下下下签给士子们心里添堵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