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48章

宋仕妖娆-第48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裰荆倚⒔谝逯纾胧耍仔戳巳松图易宓墓饣云拢晟俚弥荆咚曛薪浚钍灾小氨彼瘟簟蓖蹴胱筘┫唷⒅靹夷毒诙仁梗轲┢饔钚骸⑽牟懦海形觥:轲┱熘酢⒅炝饺硕际羌槌疾叹┑牡秤穑图峋龌鼐恕

洪皓在南宋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大宋朝的苏武。

而洪皓生了八个儿子,其中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与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苏”齐名。

木待问的老师洪迈,便是三洪之一。

陈康伯不着痕迹的挑了挑眉头,自己这个副手眼光倒是犀利的紧,从官家说了个“辛青兕”中就看出了官家对这件事的态度。

赵昚说的辛青兕而不是辛弃疾,显然是赞赏辛弃疾的功绩而不太相信他里通金国的。

否则就是直呼其名了。

那么今日这场小朝会的主旨便明确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邓王钦差建康!

洪适表了态度,众人却见官家脸色没有变化,心中都明了,官家的心果然还是向着这位大英雄的,再加上陈康伯也没反对洪适的说法,这件事怕是要就这么定了。

然而毕竟是事关金国的大事,刑部尚书诸葛瑾我上前一步说道:“兹事甚大,不宜如洪知事说的拖字法,臣以为,应当快刀斩乱麻,论辛青兕有没有里通金国,都应迅速查证清楚,以免徒生事端。”

赵昚不置可否。

礼部尚书魏杞也上前一步,“臣附议,此事应尽快水落石出,若有益于我大宋当为最好,接下来的和谈中我们可占尽先机,如对我大宋不利,则应早作处置。”

魏杞不得不表示态度,自己作为礼部一把手,未来的和谈肯定要肩挑大梁,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论怎么和谈,都是要遭受非议的,如果能占得先机那是最好。

用金国柔妃换一些有益大宋的条件,这对自己的仕途而言疑是极好的。

赵昚虽然不相信辛弃疾里通金国,但魏杞的话又说到他心里去了,历次和谈大宋都极其被动,饱受侮辱,如果能因此让金国退步,倒是相当不的事情,点点头,“魏尚书说的极是。”

大宋虽有骨鲠铮臣,却也没几个傻子,都到了这个地步,焉能不知道官家心思,闻言几位大臣纷纷附议魏尚书。

新近权兼了兵部尚书的太傅汤思退却一言不发。

赵昚看了一眼他,既然挤出一抹笑意,“汤太傅有何高见?”

汤思退上前一步,“臣以为,魏尚书说的极是,归正人辛弃疾也好,海陵王的柔妃耶律弥勒也罢,一切人事在和谈之前都是小事,此事还是应以和谈为重。”

官家起用自己,不就是想和谈么,自己要想重新宰执大宋,所有事情都得给和谈让路。

都是些大道理的意见,赵昚并没有听见自己想听见的,于是看向陈康伯,老迈却不昏聩的陈康伯只得说道:“臣以为诸位说的都有道理,此事要拖也可以,毕竟事关归正人,若是冤枉了辛弃疾,倒是叫天下人寒心,速办速决也有道理,毕竟和谈第一,两权相取,辛弃疾之清明不可辱,柔妃之名不可掩,倒是要叫金人知晓为好。”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这个说法既支持了自己副手洪适的观点,又不得罪魏杞等人,同时还迎合了官家心理,能成为大宋左相绝非偶然。

赵昚点头,“陈贤相说的在理,那你觉得此事应如何处置?”

这便是要问细节了。

陈康伯早就胸有成竹,缓缓说道:“着人钦差建康查证真相即可,并将查证结果邸报发送全国。”

众人眼睛一亮。

这里面猫腻就大了,辛弃疾的归正人身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倒是敏感,所以如果他真的里通金国,按照罪名处置了便是,到时候在邸报上作足文章,不致使天下人寒心,他若没里通金国,自可大肆表扬一番,让天下人看见我大宋有待归正人,你们金国那些汉人要造|反的就赶紧了……

而邸报通报全国,就是告诉金人,你们的前帝王柔妃在我大宋,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你们丢面子,若是不想丢面子,和谈的时候就悠着点儿……

这绝对是目前最好的处理办法了。

赵昚很是满意的点头,不过旋即皱眉,立即有人想到了这个处置办法的漏洞,同知枢密院事陈俊卿说道:“可是恭王殿下正在钦差建康,又怎好再派钦差前往?”

这确实是个问题。

然而人精陈康伯和汤思退却看见官家赵昚有意意的在打量赵愭,心中瞬间明白过来,感情官家也是想趁机考察两位皇子。

同时钦差建康,谁办的漂亮,在官家眼里都多一分赞赏,立储便多了一分把握。

陈康伯本来是支持恭王赵惇的,这个时候再派赵愭钦差建康,不是给赵惇找麻烦,因此心里明白也不说,让赵昚郁闷去。

然而汤思退能再度起用,焉能没有点能耐,深谙帝王之心的他知晓,自己是时候出来和陈康伯唱反调了,要是自己和陈康伯同心,那官家凭什么让自己去担任相公。

历来朝堂上的相公,都不会是一个阵营的。

大宋的左右相公和枢密使,绝对不会和蔼相处,处处都透着天子制衡的需求。

汤思退才四十几岁,比起陈康伯的老迈来,显得尤为年轻,上前说道:“臣以为,恭王殿下钦差建康极久,前些日子又和张宣抚生出罅隙,让他一人督查此事恐难服众,官家应从诸皇子中再择以为贤才钦差建康督查此事。”

皇子就这么三位,一位还在建康,剩下的两位不是赵恺就是赵愭。

众人恍然大悟,感情这事又特么牵扯到立储了,于是有人上前表态,说恭王贤明,一个人足以办妥此事,和张浚的矛盾也不是因为辛弃疾等等等……

这自然是支持恭王殿下的。

不过这股声音终究不大,尤其是连陈康伯都没发话,便显得呼声更小了,汤思退力主派邓王赵愭,官家很快便同意这个提议。

陈康伯暗暗叹气,不是自己不愿意为赵惇说话,实在是作为左相,不适宜在这种场合为赵惇说话,你堂堂左相公然支持恭王,你让官家怎么想?

更让陈康伯郁闷的是,汤思退这货还真不要脸,竟然还说什么长幼有序,赵愭深明大义有贤才之德,钦差建康主办此案,让恭王赵惇从旁协助……

官家还顺势同意了这个提议。

虽然副手参知政事洪适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二王并重,免得有失偏颇,但官家对此不置一词,这让众人心中清楚,官家怕是喜欢邓王赵愭多一点。

事实上也是这样,赵愭在乾道元年被立为庄文太子。

赵构虽然好色,但胜在知人,又何况中兴之主赵昚,两人都对赵愭这个大皇子感到满意,但立储事关重大,尽管很是满意赵愭,还是要多方考察。

当然,真正的用意是让两位皇子竞争,别天天惦记着我的皇位,等我老了,你们差不多也竞争出谁胜谁劣了。

赵昚深知过早立储的缺陷。

自己不就在皇宫中等了三十年,如果不是父亲赵构禅位,也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多少年。

因此赵惇这才有机会,不过最后还是赵愭死了他才真正成为皇太子。

小朝会上此事很快决断下来,等明日大朝会便会宣旨,历朝诸多大事,都会在小朝会上讨论确定,大朝会上提出然后宣旨。

否则如果这些事在大朝会上讨论,诸多臣子大肆讨论争辩甚至骂街的话,这和鸡鸭猪狗的菜市场有何区别。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王钦差

待众大臣退下,赵昚疲倦的伸了个懒腰。

谢盛堂立即说道:“大官,要不歇着了,我着人去准备些糕点,或者大官去哪位娘娘的宫里散散心?”

赵昚摇摇头,却说起和小朝会关的话题来,“着人去找一下,有篇留中的《止兵陈情》,是山阴陆氏陆放翁所陈。”

谢盛堂立即吩咐下去,很快一位小黄门便送了过来。

赵昚拿起《止兵陈情》默默细读,脸色晦暗不明。

今日想起这篇《止兵陈情》,倒是因为耶律弥勒,苏园学会的事情过去不久,赵昚对那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记忆犹新,也知晓这是山阴陆氏陆放翁的学生所作。

据米友仁所信,耶律弥勒应该是在那晚生李凤梧身旁,怎的又和辛青兕在一起了,赵昚这才由李凤梧想起陆放翁,随即想起这封《止兵陈情》。

再读这篇《止兵陈情》,赵昚感慨万千。

良久,才掩卷叹息,“悔不听放翁之言啊。”

谢盛堂轻轻咳嗽一声,示意大官你可别忘情啊,你是天子呐,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是伟光正的,绝对不会有。

赵昚苦笑,“盛堂你不用提醒我,人非圣贤孰能过。”

谢盛堂黯然几欲垂泪,符离大败对大官的打击确实太深了,都是那李显忠庸碌能,我大宋倾国力于你,竟然守不住一个小小符离,真是有负天恩。

沉默了片刻,赵昚忽然抬头道:“两位皇子出宫了没?速去召回他们二人。”

谢盛堂立即挥手,一位内侍省的小太监慌不迭一溜烟跑去追邓王赵愭和庆王赵恺了。

赵昚自嘲的笑笑,“陆放翁陈情说那李显忠自大,邵宏渊狭隘,起兵灵璧虹县倒是容易功成,但其后两人必因军功而生罅隙,李显忠难抵金军反扑,邵宏渊必然见死不救,我当时还道他危言耸听,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没有可能,此事应让恺儿去查证清楚。”

谢盛堂点头应道:“大官,那李显忠已被贬为果州团练副使。”

赵昚点头,“我知晓的,若真是如陆放翁所言,到时候还他个清白便是。”赵昚没说的是,其实李显忠也算是一个归正人,还是要优待于他,恰逢符离大败,不能寒了天下归正人心。

赵昚不是宋仁宗赵祯,但却赏罚分明,否则也治理不出乾淳之治的盛世来。

谢盛堂有些不明白了,“那大官请邓王殿下回来是为何?”

赵昚哈哈一笑,“你个老糊涂,不记得镇江小米的书信了么,耶律弥勒本在那建康士子李凤梧身旁,怎的跑到辛青兕身旁去了,这事查下去的话,我看这个白衣士子也难逃干系,我还期待着他凤鸣九天呐,得让愭儿顾着他些,别毁了我大宋的雏凤。”

这便是简在帝心的好处。

谢盛堂恍然大悟,“大官仁慈。”

第二日大朝会上,赵昚当堂宣旨,着邓王赵愭钦差建康,主查辛弃疾里通金国一案,着庆王赵恺钦差建康,查证符离之战的细节,同时有圣旨送往镇江和建康,赐镇江通判陆游为朝奉郎,知建康府事,原建康知府朱文修入京另授他职。

邸报随即送往全国。

这下整个朝堂都沸腾了,三位皇子同时钦差建康,这是要闹哪样?

旋即一想,三位皇子都还年轻,确实需要磨练,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太子人选就这三位,总不能一直呵护着,也需要锻炼的吧。

不过这样可就热闹了。

三位皇子同时钦差建康,鬼知道会不会打起来。

李凤梧从叔公张浚那得知邓王赵愭、庆王赵惇同时钦差建康,立即敏锐的从这其中感觉到了一些东西,这尼玛机会来了。

有叔公这个江淮宣抚使在,自己便有机会认识赵愭。

扶龙,也得先和龙认识不是?

得知大哥二哥都要钦差建康,尤其是大哥赵愭竟然还是主审辛弃疾一案,昭明宫里的赵惇暴跳如雷,几个丫鬟辜遭了殃,其中一个姿色甚好的甚至被赵惇拖进房里蹂躏了一番。

本该是我赵惇的功劳,父皇让赵愭那个蠢货来作甚!

你既然那么喜欢看我和赵愭赵恺斗,那我便如你心愿,我要让你后悔!

赵惇心中对赵昚的怨恨又深了一层。

建康知府朱文修带着妻妾儿女离开建康,前往临安,喜忧参半,喜的是没有被贬他地任职回到了临安,忧的是官家并没有明确说明自己回临安后的任职,恐怕会给个学士散官让自己待制。

从一位实权知府到待制学士,这其中的落差之大,朱文修几乎被打击得一病不起。

虽然权知建康府事期间,因有张浚坐镇,导致自己施展不开,权利也被架空了许多,但终究是有实权的知府,岂是待制学士可比拟的。

这边朱文修黯然回京,那边陆游意气风华粉墨登场。

符离大败之后,陆游和陈俊之真是个被惊呆了,他俩怎么也没想到,北伐所有动向竟然全部在李凤梧意料之内。

且北伐失败不久,自己就被官家看重,从镇江通判升任建康知府,只要政绩出色,没准下一步就是入临安参加馆试,自己这个恩科进士的仕途瞬间变得一片光明起来。

如陈俊之说的一般,我陆游啊……收了个好学生。

陆游走马上任建康,李凤梧自然要大张旗鼓的表示欢迎,这一日在城外十里处的留心亭内,李凤梧带着李巨鹿、朱唤儿和好几个李府奴仆等待着陆游。

老师来了,自己自然要好生接待,今年的秋闱可就靠他了。

建康作为陪都,府学文宣王庙的解试仅次于临安,参考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让人望而生畏,陆游知建康府事,今年的秋闱至少没人能暗中捣鼓自己。

当然,作弊什么的不想,但如果有人想坑自己,老师却能保护自己不是。

就算有张浚这个宣抚使坐镇建康,但你不能把建康知府不当个官啊,建康又不隶属江南和两淮三路,除了张浚,陆游这个建康知府便是最大的官了。

留心亭里,盛夏炽热中,朱唤儿给纨绔扇着扇,自己却大汗淋漓,体香味便越发浓郁,偶有微风吹来,便钻进李凤梧鼻子里,顿时让焦躁等待的心情舒爽了不少。

ps:本周有个推荐,请大家支持下推荐收藏。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放翁至,坐而听道。

“来了来了!”

毕竟是练家子,李巨鹿的视力远好于李家小官人,老远便看见一骑绝尘而来……说绝尘真是太夸张了,李巨鹿喊完之后自己都觉得怀疑,“应该不是,陆先生怎么可能会只有一个人。”

听小官人说过呢,山阴陆氏可是这江南大士族呐。

过了片刻,待看得清楚,李凤梧便起身出亭,“是放翁到了。”

李巨鹿没有看,一人一骑的还真是陆游,这货好歹也是建康知府了,竟然一个人骑着一头毛驴就这么赴任了……

行礼见过陆游,便见风尘仆仆的老师托起自己,“你就别和我见外了。”

李凤梧笑笑,“老师此番高升,可喜可贺,知道老师喜欢清静,我便在琼绾道场准备了一桌上等素席,待老师忙完诸事,晚上还请赏脸,老师请上车!”

自从李府杀仆案后,因牵涉到吴家儿媳,又被李凤梧和文启来敲诈了一番,吴老二现在看见李凤梧父子就来气,青祥楼早就不做李府生意了。

李凤梧有肩伤,也不敢大肆酒肉,干脆就在天一素斋坊宴请老师陆游。

有白玉蟾坐镇琼绾道场,前来求教神宵丹道的有钱人真是络绎不绝,甭说建康富贾了,就是江阴、镇江以及周边诸府州都有人远道而来,甚至还有位临安的大土豪闻讯后也赶了来。

李凤梧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商机,立即在琼绾道场后面买了个大宅子,装成一家天一素斋坊,又让人去请了名厨,不做什么酒肉大宴,只做清淡素雅的素席,当然,面对的消费者不同,这素宴的价格可昂贵的有点离谱。

两桌青祥楼最好的酒席换不来天一素斋坊一桌素菜。

有人间活神仙白玉蟾宣传,琼绾道场里又信仰养道长生,是以这琼绾的素席很快扬名建康,大有一桌难求之势。

当然,这其中的盈利大部分进了李凤梧腰包,还有一部分则是分给了白玉蟾。

人间活神仙也是要赚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