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混在明朝玩暧昧 >

第28章

混在明朝玩暧昧-第28章

小说: 混在明朝玩暧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于家药店在陆一镇还不叫陆一镇的时候便已经在经营了。起码有两百年的历史。颇有些名气,几代人虽然没有发什么大财。但是由于吃苦肯做,为人厚道,家道说是小康也不为过的。有时候家里太穷抓不起药的,只要是太不贵重的药材,免费送。贵重的药材只收个成本价钱。名声那是相当的不错的。

现在药店的少东家,名叫于东楼。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长辈的喜爱。本来也会像他的祖辈和父辈一样做一个药店的东家。掌握坐堂的技巧。却说十几年前在陆一镇上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本来的命运。

53章 古镇寻凶

第54章 都是书惹的祸

却说那年,四川府布政使大人坐着八名壮汉所抬的大轿从陆一镇经过。前后面的衙役们都高举着肃静,回避的旗牌鸣锣开道。保护大人的兵丁们剑刀如林,端是威风的紧。百姓们趴在地上夹道欢迎。官轿停在街心,布政使大人停轿召见陆一镇的里正前来问话。

百姓们只看见平日里不可一世,指高气扬的里正屁股撅个老高,跪倒在地,浑身害怕的发抖。不知道布政使大人问了些什么,反正只看见大人把那里正给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这个情景被当时只有七八岁的于东楼看了个一清二楚。那时的于东楼,眼神迷离的看着布政使大人的八抬大轿慢慢的消失在远处。

突然来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乎!”

梁俞腹诽道:“丫以为自己是刘邦吗?”

当时人们听了都“哄”的一笑开了,都说于东楼尽想歪心思,人家布政使大人,中过举,还是状元郎、是天上下来的文曲星。他于东楼算什么,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药店小东家。士农工商,这可排在最后一位。他想做布政使这么大的官,大家都觉得他在痴心妄想。

不过当时有个读了几年书的中年人对于东楼赞不绝口。说他这是“有志向!”说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什么的。说只要有志气,只要拿出头悬梁的劲头,拿出雪地观书的架势,读好书,就能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中状元,一步一步的考过去。步步升莲。当官做布政使。到时候别说布政使,就是入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于是乎那于东楼听了那个读书中年人的话,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瞪的圆溜溜的,一路小跑着就回家了,回到家之后就又是哭又是闹,非要读书。他家的爹娘被他缠不过,只得拿出本来存着想给他娶媳妇的银子来为他聘请西席老师。药店的人家本来就是读些书习些字的。

但是那只是为了做生意,不明经义。为了中秀才,中进士,那就必须花费重金请先生。只是一个小药店罢了,而且祖上也传下祖训,救济穷人。存不了多少钱。那于东楼读书果然非常刻苦。是镇上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一个。不曾想,连考三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读书一道那里有这么容易的?不孝敬县里的教谕,那里会中。除非才学高到教谕都不敢轻松下黑手。要不然夸于东楼的那个中年人,他不就去做官了?还在那里做什么老百姓呢。

于东楼苦读了那么些年,也不事劳动、父母为了他读书多存钱,操劳过度,先后都病亡了。于东楼又没考上秀才,十年寒窗都白费了。再这么读下去,生活都成了一个问题。把父母下葬之后,他就把书一抱,点了把火全都给烧了。镇上的人都感叹,说他们家祖坟上倒底也没有冒那做官的青烟啊。

于东楼之后也没死心。打听怎么样才能做官。却发现,不外乎两条路。一条就是靠后台的提拔。第二就是花钱捐一个官来做。做了官再去捞钱,再做更大的官。于家代代都是白丁,穷亲戚倒是有一大堆。当官的根本就不认识。第二条路更是不现实。

葬完父母之后。家底已经空了,这都是为了供他念书。那里还有钱买官来做?前段时间说是可以走九千岁的路子,花钱便能做官。但是于家连娶媳妇的钱都是拿不出来了。没有办法,无可奈何之下,于东楼也只好继续惨淡经营自家的小药店。但他为了赚钱,也不给穷人赊账了。也不免费看诊开药方了。

生意渐渐的越变越差。要不是一些老街坊还在照料着,他那个小药店早就关门了。

那中年商人说到这里长叹一口气道:“便是如此,那于东楼还是颇为自命不凡,以读书人自居,平时满口的之乎者也,还说那回字居然有三种写法?经经常写什么诗,作什么词。方才你说的那句,我就曾听他念过。”

这时梁俞已经是完全明白了,但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是非常沉重,没有什么喜悦之情。全然没有案件已经水落石头出的欣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杀人真凶居然是一个苦读过诗书的人。他一直教育梁定国,一定要读书识字。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怎么也不会有大出息。

如果那个目不识丁的人有出息了,那么他识字出息会更大。

梁俞甚至让家奴巴洛特利也要学会读书写字。对于他的几个兄弟,梁飞,梁田,张文,张小翠等人,他也是要求他们抽空识几个字,读一些书。将来如果要做大事的话,目不识丁怎么能行呢?

但现在一个读过书,应该明事理的人,却做了一个杀人凶手,这让梁俞的心情怎么愉快的起来。

“这位兄台,看样子你也是个读书人,这回字果真有三种写法吗?”

那中年商人追问道。

“呵呵,回字其实有四种写法。”梁俞说着,然后用酒水将回字的四种写法一一写下。指着最常用的那个补充说道:“只有这个回字最为常用。其实只要会这一个便可以了。才学的大小,并不以会写这种冷僻的字而论的。而是以见识的高低而论。一个人成就大小,也就在于他的见识上了。”

“极是,极是,兄台说的非常有理。我观兄台定是满腹经纶之人。最让我称道的就是,一点傲气也没有,端的是平易近人呐。哈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满瓶不动,半瓶摇吗?”

梁俞和他又闲聊了一会。吃了饭,和梁田两个,直奔街东头的北边的小药店而去。

“大哥,你推测的真准!我听那商人说了那什么于东楼的事之后,发现跟大哥推测的几乎一般无二!神了!”

却说两个人一同到了那小药店,只见小药店前一派萧索的气象。店堂之内有一个肤白英挺的年青人正懒洋洋地坐在里面。眉目间自有一股子书卷之气。

看到梁俞和梁田两个人进入了店内。或许是看梁俞穿着得体,打起精神问道:“二位要抓什么药吗?可有药方?”

梁俞也不管他的话,自顾自的吟道:“某家生平无所爱,真性本来爱黄白,闲来无事家中坐,一梦黄梁发横财。听闻他有无价宝,心狠手辣便一刀,见了阎王莫怨我,谁教你把书当宝。若问某家是何姓,杓子上面少个柄。若问某家居何处,此去五色云中树。”

这诗还没有念完,只看见那于东楼,脸白惨白,双手发抖,转身便要逃跑。被梁田抢上前一步,一把抓住,像抓小鸡一般把他按倒在地。此时他面如死灰,汗如雨下。仿佛预感到了自己的死期。

于东楼被抓进了官府县衙大堂。这次孙国英已经回来了。不等孙国英拍惊堂木,责问于东楼,于楼楼就一五一十的招了供。

原来于东楼为了尽快弄到钱买个官做做。利令智昏。做起了卖假药,以次充好的勾当。开始的时候却也是赚了些银子。但往后被人所识破,弄的门可罗雀,生意一落千丈,连糊口都成了问题。听说他卖假药,以次充好,本来想把女儿嫁给他的一本地一家富户也反悔了婚约。

却说于东楼没有办法,跑去县城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然后正如梁俞推测的那样。那天他在人群之中,盯着那些衣着华贵的人准备下手。他准备要当一个毛贼了。却在那时,听到梁俞和马遥娟的玩笑话,当了真,误以为那只木箱之中尽是金银财宝。当即就打定了杀人劫财的主意。

至于为什么要选在红枫渡口杀掉宋成。却是他在去县城的经过渡口之时发现赵四喝的烂醉为泥。睡的正香。于是他就把宋成给杀了,至于那块银子就留在船板上做为证据。让赵四成为他的替罪之羊。

54章 都是书惹的祸

第55章 名将育成计划

当他河边那个破败的道观打开木箱之后,发现里面竟然全是他目前最最讨厌的书岫。什么金银珠宝,连影子都没有,巨大的落差让他恼羞成怒,把书本通通都丢到地上,狠狠的踹上几脚。然后摸出下午在县城买的一壶浊酒。一壶子酒下了肚之后,所谓的诗兴大发。于是在墙上写了诗。

之后他把马车卖到了当铺。只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居然案子的知情人居然会追查到了那个破败的道德观之中,而他留的那首诗也让他自己伏法。虽然悔恨交加,也是晚了。

孙国英听完案件的整个过程,对梁俞不由大加赞赏。说想不到梁俞还通刑名之术。他不由的想起夫人跟他提起的让梁俞做他女婿的方案。望向梁俞的眼神,不由的又多了几分热切。

当下把梁俞叫到后堂之中。与孙国英的夫人黄氏见了面。言辞之中隐约提到想要把孙安宁下嫁给他的意思。梁俞听了之后,也是吃了一惊。他对孙安宁其实也颇有些好感。但是要说到谈婚论嫁,还远远没到那个份上。不过梁俞转念一想,在这个晚明时代。有多少人成婚之前从来就没有见过那个将要陪伴他一生的人。

他已经跟孙安宁见过好几面。孙安宁人长的漂亮,知书达礼。像他梁俞这种寒门士子能娶到这样的老婆也算是意外之福了。

不过现时孙安宁年岁尚幼,还不足十六岁。孙国英家族虽然不是什么名声在外的大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规距,比如女子要年方十六方可出嫁。此举也是为了保护族内的女人。年龄太小成亲,生育有相当大的风险。由于在当时医疗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

等选到一个良辰吉日,把一些礼数都做到了。先订一个亲。等孙安宁满了十六岁之后,再选一个黄道吉日过门。到那个时候,梁俞就正式成为孙国英的乘龙快婿了。

却说蒿多礼听闻梁俞把案子给翻了。捉到了真正的杀人凶手。县城之内的官吏士绅无不耻笑蒿多礼办案狗屁不通。成了他们口中的笑柄。还有不知道那里来的人编了一个顺口溜。--今年过节不收礼啊不收礼,收礼就收好多礼。用来嘲笑蒿多礼只知道收受礼金。不知道公正执法。

蒿多礼气的从脚板底往上来气。心内暗道,梁俞小儿,莫叫我找到机会。一旦有机会,非置你于死地不可!让你永世不得超生。

梁俞回到家中却又看到梁定国和巴洛特利正在晒谷场上打熬气力。

梁俞虎着脸走过去,沉声道“定国,你的书都看完了?你的字都写完了?”

梁定国看到梁俞来了,想躲已经晚了,只得硬着头皮上前道“义父,定国向来崇拜卫青、霍去病那样开拓缰土将军或岳飞、杨再兴那种精忠报国的猛将。有道是,愿为马前一小兵,百无一用是书生。”

梁俞冷眼看过去,看的梁定国心中一抖。梁定国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眼中和和气气的梁俞,他总是觉得有些害怕。或许是因为这些安定富足的生活来之不易,他害怕梁俞因为他不听话,把他赶出家门。

“你喜欢卫青,霍去病,那我就讲一个霍去病的事迹。却说卫青带兵出塞,那时候汉朝还远远不是匈奴的对手。被匈奴杀的大败。卫青只带了一些残存的兵将在一处小丘休息。却看见远处尘土飞扬,原来是匈奴的军队到了。那些个残存的兵将看到远处的烟尘,个个都面如土色。想要逃跑。

卫青却知道,匈奴人的控马之术要远远优于中原人。如果他们逃跑的话,只会一溃千里。于是他问斥候,匈奴人来了多少?斥候察看了那些满天的尘土道,从尘土飞扬的程度和他们的旗帜来看,差不多有四五百人。这时候卫青下令,让手下的残存兵将们先按两个两个排成一列。然后五个五个排成一列,然后九个九个排成一列。

士兵们两个两个排成一列,落单。五个五个排成一列剩两个。九个九个排成一列落四个。队型变幻之间也不过片刻的时间。卫青已经数得残存士兵人数为………”

说到这里梁俞看了一眼,听故事听的入迷的梁定国。果然是个小屁孩子啊。问道:“你能算出来卫青他们有多少人马吗?”

梁定国正听的入迷,还想往后听,看卫青和匈奴人倒底是胜是败,却听到梁俞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不由傻住了。这个题目太难了啊。他想了半天,差点没把手指脚趾都给算上,最后为难的看着梁俞道:“不知道。数不出来。”

梁俞掐着时间,道:“你这算了这么久,还没数出来,如果你是领兵,匈奴人早就把你的脑袋给砍下来了。给我听好了。卫青只在一个呼吸间便算出残存的士兵有七百五十一人。比匈奴人多了近一倍。士兵们听说自己人比敌人要多了近一倍,处于二打一的境地,不由士气大振。终于在卫青的率领之下大破之,斩首一百级,俘虏两百多人。

听完这个故事,你还会觉得读书没有用吗?卫青早年不过是一个奴隶,他肯用心读书,潜心钻研,才能击败匈奴,名留青史,让边塞的百姓免受民族的迫害。你能吗?”

梁定国扭捏着,满脸通红,小声道:“不能。”

“既然知道不能,还不赶快回去念书?”梁俞语重心长的说道:“却也不是不让你练武,早年孔夫子讲六艺,他本人还是一个神箭手。只是近年读书人才只读书,不习武,还觉得有辱斯文。他们那里知道,李白也是剑术大师,高令也会弯弓射雕。魏文帝还是暗器高手。

现在这种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出门连马也骑不得,需要人来抬轿的所谓读书人,国家靠他们能富强吗?对平外侮吗?只是你年数太幼,太过于操练这些沉重的时候,肌肉丛生,束缚住骨骼,会长不高的,你不见自幼习武的那些武,极少有身材高大之辈吗?”

从这番话中,梁定国听出了梁俞良苦的用心,不由对梁俞更加的感情,眼圈一红。自从父母死去,那里还有人,像梁俞这般对他?连长不长个这种事情都一一为他考虑到。“义父,孩儿以后一定听从教诲,再也不顽劣了!”

“嗯,你去吧。回头,我会写一个计划给你,让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计划?德智体美劳?这是什么?义父我只听说过,智勇忠信,还没听说过”梁定国有些困惑的问道、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梁俞望着梁定国,诡异的一笑,令梁定国心底一寒,不知道这个义父大人又要耍什么花招。

55章 名将育成计划

第56章 新的开始

转眼间,时间已经过了三年。光阴似箭,弹指而过。

红枫渡口的岸边一队少年人正慢跑而过。领头的正是梁俞。与三年前相比,他瘦了少许,精神却更好了。跟在他后面的是梁定国。十一岁的少年,身高已达六尺,(后世一米八)比梁俞还高了少许。这三年,梁俞刻意没有让他进行肌肉方面的锻炼,完全以跑跳为主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使得他的身高猛涨。

预计成年之后可以达到七尺左右。界时那样的巨汉,站在沙场上,只是那么站着也将是一种威胁力!这三年每年有三个月,梁俞都会把梁定国送到石柱马遥娟那里学习骑马,射箭,马槊。

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