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第35章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35章

小说: 宋之枭雄卢俊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四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卢俊义除了收服原来水浒上这几位显赫的技术人才,还收容了上百位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些人如果放在后世都是财宝,在宋代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一切都是瞎扯。这些人均身怀绝技却奈何不为世俗容纳,一直穷困落魄,直到被卢俊义慧眼识得方才“金鳞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不要小看这些武艺不济外表平凡的家伙们,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发挥出的作用可能会是千百个武将都无法比拟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卢俊义吩咐下去要善待这些专家人才,都给予贵宾级待遇,最重要在职位设定上,给安道全等梁山人才和其他十几个比较有领导力的人才定了行管级别,其他的人才都是分管级别。一来就是经理主管级别,拿着几十贯也就是后世上万块人民币的工资,这些人感动的泪如泉涌。曾几何时他们被人正眼看过,曾几何时拿过这么多钱,这都是卢俊义卢员外卢大官人带给我们的。这个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非常健康,完全不像后世劳资关系那么紧张互相的猜疑不相信,既然老板这么赏识这么厚待,俺们就豁出俺这一百多斤了,都这样暗暗发誓。

宋代的科学家也可以说是整个封建时代较多的朝代之一,不亚于唐代和明代,而且由于这个朝代的开放性,鼓励远洋贸易,像地理、博物学家根本就不算家了,因为那简直就是混饭吃必备的一样。像本草学和天文学的大家苏颂,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宋元数学**的先驱贾宪,“天元术”之集大成者数学家李冶,设为问答以拟于用的数学家秦九韶,多产的数学教育大师数学家杨辉,南方农学的开拓者农学家陈旉,以方证药医药结合的医药学家唐慎微,撰写《武经总要》的中**事技术的集大成者军事技术专家曾公亮,印刷史上的里程碑发明家毕昇,编著建筑“法典”的建筑学家李诫,写的千古《通志》的郑樵等人,星光熠熠。

而像一般的技术人才那更是不胜枚举,但是这也只是和那些肆意打压科学技术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朝代如满清做的对比,其实跟后来的现代社会比起来,那真是少之又少,像样的技术人才估计跟后世的工程院士的数量一样稀少。

所以卢俊义笼络到这些人才的心情比后世某些大公司得到院士级人物加盟的心情更要激动几分,但旋即他就放松了下来,是因为他不可能拿着后世看待科学技术人才的眼光去看待现在面前的这些人,那会把他们吓跑的,人一旦从地狱到了天堂第一反应就会是不相信然后转身跑掉,目前给予的待遇已经很好,如果再好一些怕这些人会心生疑虑转而胡思乱想。

卢俊义迎来送往,在不断的震撼中更新着自己对宋代科技文明的认知,原来那些考古没有考不出就断言那个时代没有那个发明的所谓历史考古学家,应该穿越过来看看,然后拔把刀自裁吧,竟敢跟高丽棒子一样看待自己的老祖宗。原来宋朝的科技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王朝时代是最登峰造极的时候,连后世的明朝都是沿袭自宋朝的一些科研成果的。

曾公亮编撰的《武经总要》是将前人关研制火药、火器的经验,总结、整理写出的,全书共四十卷,分前后两集。在第十一和十二卷中,记录了引火球蒺藜火药毒药烟球三种火药配方。从这种火药配方中的组配比率看,已同近代黑色火药相接近,具有爆破、燃烧、烟幕等作和用。这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制造配方,它被军事家们制成了火器应用于古代战争,为我国第一批军用火器的发明和制造提供了物质条件。《武经总要》还记载了我国制成的第一批军用火器。当时制造的火器,主要是火球类和火箭类。火球类火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八种;火箭类火器有普通火箭和火药鞭箭两种。虽然《武经总要》所记载的火药、火器还是初级的,但是于中华祖先首成功地发明并使用它,因而最早解决人将火药应用军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武经总要》记录的火药配方,证实我国发明火药起码早于欧洲三百年。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谈到磁学和指南针。他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沈括比较推重的是缕悬法,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事实上沈括指出的四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再加上众人皆知的毕昇活字印刷术,那四大发明中三大都是出自宋朝,可见宋朝科技在古代中国的登峰造极之处。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不愧为世界最聪明的民族,只要政府不打压,即便不鼓励也能做到影响全世界的事情。后世被满清压抑了三百多年也落后了三百多年的中华科技也能迅速的跟上世界的步伐,也让卢俊义不禁感叹民心可用、民力可用,任何企图愚弄人民的朝廷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既不得民心,而民力,那些官老爷们不去珍惜它也发光,但即使放光也是会燃烧那些腐朽势力的火光。

但是有有一点是要确定的,即使宋代的科技很发达,那也是相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跟从牛顿开始的西方科学技术相比,天差地远,但这个差距会由穿越过来的卢俊义来填补。卢俊义着力营造环境让那些专业人才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还忙里偷闲地教授一些比较简单的现代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理工科知识给这些人才,同时也教授给他的三卫成员们。卢俊义不追求他们能够马上听懂发明出一个什么电器,只求能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留待日后发芽、开花、结果。

第九十五章 情报网

人才、兵力、兵器、粮草、马匹,这些对卢俊义都不是问题了,他都在精心地准备着。

金钱豹子汤隆带了三四十个学徒,日以继夜地打造兵器盔甲,奈何卢俊义手下已经有四千人,一下子根本满足不了,卢俊义的手下现在根本没有盔甲(暂时也不敢装备盔甲),有些人连一把被朝廷容许的朴刀都没有,只是拿着木棍挥舞练习。卢俊义并不担心这个,一则还有大把时间,二则他信奉一句真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造”,赵宋的器械司下面的兵工厂每年造出二十多万兵器,汤隆的小作坊怎么也赶不上,但是那么多兵器装备在没有精气神的宋军手里,不正是等着卢俊义前去俘虏夺取的吗。卢俊义在东京见过那些精锐禁军和西北军的样子,虽然他佩服其中一些教头和将领,但对整个宋军的战斗力完全看轻,外表看起来再精悍有个屁用,没有精神斗志,一脸丧气和刺字,不堪一击。

卢俊义目前的武装力量就是孤卫、寒卫和近卫,前两只满员定制是一千人,因为都没过十五岁,都在卢家的俊义武馆特训,一千人已经是极限了,卢俊义诚惶诚恐地怕被梁中书知道自己的蓄谋,开玩笑,大名府城内外驻扎了十万宋军,卢俊义这点人不够塞人家牙缝的。而近卫军扩充到了二千人,卢俊义只能让他们迅速拆成八股,每股二百五十人分布在每个大城市内的俊义武馆内做助教和其他事情做掩饰。

只能说北宋末年,赵宋朝廷承平已久,失去了早年的政治嗅觉,否则当初卢俊义的武馆都不能建起来。而且因为乱世之象已经出现,各地盗匪横行,卢俊义这个大商人招揽些护院和商队护卫也无可厚非。卢俊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了起来,但始终担心朝廷那天冷不丁地就发现了,所以一定要安插到朝廷、官府和宋军内部一些情报人员,期望能够在朝廷下手之前就做好准备。这个问题很重要,卢俊义会慎重考虑怎么整一出无间道。

经过江州一行,每个相关人物都提前三年出场,卢俊义便惊觉自己做为穿越者所拥有的未卜先知的本事淡化了,他知道混沌效应的厉害,自己这只蝴蝶,已经影响了世界的运程,时空里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会跟着自己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变化大的能到了一种南辕北辙的地步,像是原来很愿意上梁山的人没准就能成为梁山的死敌,原来跟梁山非常没有缘分的却顺利的上了梁山。

命运变化很多时候都是瞬息万变的,一夜成名了,一夜之间成了什么什么的,不胜枚举。一个英雄的命运突然就被改变了,消息传给卢俊义的时候已经是几天后,已经完了,卢俊义再也不能靠着对原著水浒的了解去判断每个人物的走向,这个已经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了,这一点是他最为害怕的。尽管这样,建立一个情报网还是聊胜于无,大部分人的命运还不一定会那么瞬间就天翻地覆,还是有迹可循。

他便吩咐时迁派遣手下得力的情报人员,前去各地收集每个可能跟着卢俊义混的文人、武将的信息,每半个月会传来一次。像是在山东就派了五个人,专门盯着宋江、晁盖、秦明、花荣等人,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在东京汴梁也派了二个人,专门监控着林冲、徐宁等一系列朝廷武将的变动。

卢俊义努力想打造的情报网,不单只是要掌握未来伙伴们的行踪,还有敌人的举动,像是赵宋朝廷、方腊田虎王庆、辽国、女真、西夏、高丽、东瀛,都在卢俊义的监视中。

自然那情报网的覆盖范围除了除了遍布宋境,还在附近的其他国度和异族杂居地陆续覆盖。情报网除了派专业的情报人员专门前去伪装查探,还利用遍布每个大城市的卢家店铺。当然还有卢家开设的车行、镖局、客栈、酒店都可以成为获取情报的好地方,另外还有一个更为自然稳妥的情报来源,就是青楼。

卢家原本并没有大肆开办青楼,只是在大名府有三四处,但自从卢俊义穿越至此,认识到青楼的暴利和合法性,还有它所具有的天然情报集散地的价值。卢俊义便召集时迁和燕青,让他们招揽一些愿意经营青楼且对卢家忠心耿耿的人才,让他们接受全面的间谍培训,然后开始大肆在宋境和邻国开设青楼。

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成年男子有些地位的,无不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为荣,连皇帝都喜欢,何况一般的官吏们了。既然时下的达官贵人们爱上青楼,就投其所好多盖些这样的娱乐场所。

这些男子上到青楼,像是后世的一些人物谈生意都爱去什么高级会所一样。他们高谈阔论,一则是为了释放原本的压力,二则是为了在妓女面前显摆自己的地位,却不知道自己的话语已经落在有心人之耳。那些妓女都要经过严格的搜集情报的训练,每次招待过一个客人,都要讲客人讲过的话记下来,尤其是有关朝廷行事的,如果搜集到的情报有用的话,那名妓女将会得到重奖,而且对搜集情报之事,严令妓女们保密,谁敢透露出去,割舌处死。

卢俊义原来属意李师师去掌管所有的青楼生意,但李师师好不容易摆脱了卖笑生涯,掌管了娘子军,以偿做飞将军的夙愿,才不愿重新面对那些龌龊事情。卢俊义便让燕青做总负责,具体的情报人员的派遣工作则由时迁负责。

卢家经营的店铺、车行、青楼或者派出专人打探所获取的,都是从明处看暗处的一种情报获取方式,虽然有用,但并不十分确实,也不一定迅速,跟后一种情报获取方式相比,前面的明线只能作为参考。当然明线也是缺一不可,明线和暗线的情报互相照应,才能得出最为接近真相的情报。

卢俊义眼中的暗线,换成后世的词汇,就是安插特务间谍。

第九十六章 军情部

在敌方安插奸细(又称间谍、特务、卧底),玩无间道,是自古以来每个势力都会玩的把戏,还为此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戏剧。比如范蠡送西施到夫差那里做特务,王允送貂蝉给吕布和董卓玩连环计,水浒中柴进和燕青混进方腊那里做卧底、柴进还做了驸马。

宋朝和辽国也整天玩间谍游戏,比如之前宋国有个宰相王钦若被评书《杨家将》讲成辽国的奸细,而潘仁美在《杨家将》里的所作所为也很像辽国的奸细,至于南宋的秦桧那个简直是肯定的金国奸细。卢俊义了解前两个人是有些冤枉,包括秦桧也只是比较铁杆的议和派,说他们是敌国的奸细,就纯属小说家言。敌国一个奸细能做到本国的宰相,那自己国家的皇帝和大臣都是傻子吗。所以派个奸细能混到敌人那里的高官纯属戏说,只能寄期望于那些奸细能混到敌人中枢的一个关键岗位。

像后世某个组织常在对手内部安插能涉及到机密情报工作的奸细,官不大,但特别关键;有人说,后世那个组织的伟大成功,有一半都是地下情报工作的成功。卢俊义便决定向后世那个成功的组织学习,要大力将自己忠诚的间谍人员渗透到敌人内部。

卢俊义看自己反复折腾了这么久,离上梁山还有一年多,许多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心中非常着急。他很渴望赶快建立完整的基业,然后进行精彩的战争逐步蚕食天下。但是同时他更加明白如果战争之前做不到“知己知彼”,没有做好间谍工作,那以他刚开始的几千人面对赵宋朝廷的上百万装备精良的禁军,基本等于找死。

他吸取后世那个成功的农民起义经验,也吸取失败的农民起义教训,让他顿悟到要生存、要战斗、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一个特殊机构,确保“知己知彼”,以求“百战不殆”。

像后世那个大组织曾经建立的“特科”一般,完成训练卧底间谍安插到敌人内部、设法获取敌人的军事动态、铲除敌方要人和奸细、惩治叛徒等任务。

于是卢俊义下令由燕青、许贯忠、时迁等人筹划建立了“军情部”(是卢俊义从后世那部邦德电影得来的灵感,但是改处为部,跟日后的六部并列)。军情部的任务很多,除了处理明线的情报,更要花大力气训练卧底间谍去安插到敌人内部,获得敌人对梁山势力的作战情报;营救被逮捕的梁山兄弟;策反和拉拢赵宋官员以及将领;暗杀顽固敌方将领,转移和掩护重要人士去梁山等等;一系列在那个时代不能够出面的活动都由“军情部”来做。后世那个大组织在内战时候主要战役的胜利都来自于地下情报人员对敌人军事情报的收集,同样卢俊义率领的梁山势力的胜利也会有一半机会要仰仗军情部。

军情部由燕青执掌,许贯忠辅助(因为许贯忠还要负责日后的参谋处),下面暂时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情报处,一个是行动处。情报处主要负责训练间谍安插进敌方并收集情报,情报处当然由鼓上蚤时迁做统领(磨云金翅欧鹏和活闪婆王定六在留在武馆做轻身功夫教练,日后是军中亲身功夫教练)。行动处则负责营救兄弟、惩治叛徒、暗杀敌将、掩护来我方的友好人士等行动。卢俊义准备让自己在水浒中的一个恩人担任行动处的统领,那位恩人现在还在蓟州,再过一段时间卢俊义就会亲自把他请回来。

关于人员的选定;情报处的骨干是从三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