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314章

大唐盗帅-第314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荷点了点头,冷笑道:“栽赃嫁祸,好低劣的手段。”

“可知道是谁?”武媚娘森然的询问,她看出了杜荷眼中的怒色,知道此次栽赃嫁祸,如触犯了逆鳞一般,已经惹恼了爱郎,说话的时候也是杀机隐现。在她的眼中,杜荷就是一切,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要是杜荷的敌人,不论好坏,她都会不留情的将之扫去。

杜荷将杯中已经冷却的茶水灌入喉中,默然道:“只是勘察了现场,没有展开深入调查……”

武媚娘有些意外,随即安慰道:“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手心,也许贼人是狡猾了些,但终有露出尾巴的一天。”

杜荷见她误会了,淡淡一笑,冲着那肥硕的臀部拍了一计,道:“敢怀疑你丈夫的本事,家法伺候……”

武媚娘娇媚的横了杜荷一眼,欲语还休,媚眼水汪汪的。

杜荷两眼一闭,险些把持不住,心道:“真是个妖精……”他稍微控制了心情,解释道:“四周看过了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虞府虽然守卫不严,但大白天能够做到这点,绝非易事。整个长安,在我的所知中,能够做到的只有两人。”他伸出了两个指头,“一个是为夫,如假包换的真盗帅。另一个就是秦煜,他在轻功上,很有天赋,以他现在的本事,做到这点,应该不难。”

武媚娘才智并不亚于杜荷,听此一说,已然明悟,柔声道:“不是杜郎,秦煜是杜郎的心腹,本性极佳,亦不可能是他。两个可能,唯有两个可能,第一、有一个在轻功造诣上可以与杜郎或者秦煜相比肩的神秘人物正在长安以杜郎的名号逞凶,行栽赃嫁祸之事。此外便是内贼,《兰亭集序》为内贼偷取。”

杜荷笑着搂着武媚娘一阵热吻,“爱妻不愧是女中诸葛,这是给你的奖赏……”他没有松开手,依旧将武媚娘搂在怀中,闻着那淡淡的体香道:“如果段干志他们有爱妻一半聪明,那为夫也不会蒙受这不白之冤了。不过,这也不怪他们,他们并不知到盗帅就是为夫。在他们眼中,为夫就是个贼,有前车之鉴,将矛头指向为夫,情有可原。也是如此,那行栽赃嫁祸的幕后之人,才会刻意的选中为夫的吧。”

武媚娘挨在杜荷的身上,那水汪汪的眼睛闪着睿智的光芒,一眨一眨的,她抬起头道:“让媚娘来猜一猜,杜郎不是查不出偷窃之人,而是存心不查。杜郎是想要将真正的幕后之人给揪出来,而不是抓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替死鬼。”

《兰亭集序》是什么东西?天下至宝,若智永禅师有心要卖,杜荷便是倾家荡产也愿意买。这样的宝贝,不是一般人能够消受的起得。一个内贼在没有人教唆,诱惑的情况下,怎么敢动手盗窃这种至宝?

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虞府也是家大业大,真有内贼想要以偷窃的方式换取钱财,何处不可以下手?

大到瓷器书画,小到奇石玉佩都是值钱的东西。即容易转手,又不会引起什么大风波,没理由去偷《兰亭集序》这种他们消耗不起的东西。

故而杜荷、武媚娘都看出了那个内贼的背后,还有一个掌控一切的黑手。

杜荷见武媚娘再一次看破他的用意,赞叹道:“我就知道,为夫这心思,是瞒不住你这妖精的……”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嘲讽,点头道:“不错,那幕后黑手处心积虑的嫁祸给我杜荷,自以为是天衣无缝,但在我看来却是可笑至极。他千算万算,也算不到盗帅就在长安城中,而且就是我杜某人。我虽有信心抓出内贼,但擒住内贼未必就能够抓到幕后黑手。不能不承认,这幕后之人布局确实巧妙,他既然能够布出这种局,显然会藏有后手,不会轻易的受人把柄。”

“所以杜郎故意装作查不出任何问题,目的即是要顺藤摸瓜,找出那设计嫁祸与你的黑手,让他后悔如此做来。”武媚娘脸上露着跃跃欲试的神色,看人倒霉也是一种乐趣,尤其是对于他这种有些腹黑的女人来说,更是如此。

杜荷望着武媚娘的双眼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就是考验夫人手段的时候了……那内贼愿意配合幕后黑手敢如此勾当,家中一定出现异样情况。我要你动用一切情报,进展手段,在不惊动内贼的情况之下,找到这个内贼。”说着,他自信一笑:“现在风声那么紧,我相信《兰亭集序》还在内贼的手里。只要在他们交易之前,将内贼找出来,然后盯紧他,就不愁找不到那个陷害我的幕后之人。顺藤摸瓜,我倒要看看,究竟是那个王八蛋敢在我头上拉屎撒尿,无法无天……”

武媚娘从容不迫的笑道:“一切包在我身上……”说着她拍了拍挺了挺那肥硕的双峰,一阵波涛汹涌。

第二十四章 试探

《兰亭集序》失窃一事,在长安引起了一场风暴。

这场风暴的促使人正是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粉丝,对于《兰亭集序》喜爱异常,为不能拥有这等宝贝而引以为憾。如今他不能拥有的宝贝却让一个贼夺了去,这心底极不舒服。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前提,真正让李世民动雷霆之怒的缘由在于他记起了“盗帅”这个名字:多年前,因为李承乾偷牛一事,杜荷略施薄惩,妙手偷取了李承乾的太子印玺,并且留书告诫。

李世民是一个听得进去良言的皇帝,像杜荷那样直接面陈要李承乾的不是,李世民或许会在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不会对告状者怎么样的,反而会例行嘉奖,希望能够再一次听到这种逆耳之言。

可那盗帅却无法无天,擅自将李承乾的太子印玺盗取,以此来惩治李承乾的胡作非为,这是李世民无法接受的。李承乾在怎么样也是他的儿子,要罚要管教,那是他与老师们的事情。外人岂能插手,而且还是使用这种恶劣手段。

李世民得知一切后,胡子都气得翘得如钢针一样。他丢不起这个脸,也没有将此事宣扬出去,只是将火气都发泄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具体的案情,李世民也没有详查,只是看了州府长史的报告,知道那个盗取太子印玺的盗帅,很有可能就是盗取《兰亭集序》的贼人,自然是前仇旧恨一并了账,亲自下令,要求缉拿盗帅。

李世民亲自下令,这还了得。不仅是州府捕快,大理寺的大神也相继出动。

满城风雨,整个长安城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情。

虞府!

段干志再一次查问了府中的个大管事与家丁佣人,确定找不出任何证据之后,让他们各归各位。

一个精干的中年人在解散之后,疾步返回屋中,见四周无人,紧张的关闭门窗,悄悄然的爬上了屋檐,从上面取下了一卷卷轴。

若有人见此一幕,必然为之大惊。

那卷轴正是被盗取的《兰亭集序》。

中年人见《兰亭集序》依然完好无损,心中大定,伸手抹去了额上的汗水,小心翼翼的重新将它藏好。

这个中年人叫方如羽,人如其名,是一个很文静,文雅的人,身上有着一股文士的气度。若撇去身份不讲,方如羽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只因出身的差异,让他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方如羽的爷爷是虞世南的书童,他的父亲是虞世南长子的书童,而他是虞世南长孙的书童。虞家是著名的贵族,在陈朝的时期就是官宦世家,陈为隋灭之后,又得到了隋朝的重用,隋灭后唐朝也厚待虞家。致使虞家风头一时无二,不是一般人根本当不了这嫡子、嫡长孙的书童。

方如羽因身在虞家,得到了常人得不到的学习机会,但也因为身在虞家注定了他摆脱不了奴仆的身份。虽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方如羽已经被提拔为虞家的管事之一,可他的身上始终有着虞府的烙印。因为家族三代都侍奉虞家,虞家对于他方家人极其信任,拥有着不一样的权力。也因如此,方如羽才能自由的出入虞府而不被怀疑。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兰亭集序》从书房盗取出来。

方如羽对虞家并无二心,如此做来也是形势所逼。

方如羽有一个儿子,叫方俊,是他的独子,他对于这个独子宠爱之极。过份的宠爱,往往带来的是难以让人接受的结果。方俊并不如方如羽这样,有着一身才气,能够在文人世家虞家中占据一席之地,是那种好赌烂赌,一无是处的人。

十赌九输,方俊在外面欠下了一铺股的债。这被逼债逼急了,人都会走上不归路。方俊便是如此,在逼急的情况之下,他犯了抢劫、入室盗窃等等罪名,最严重的一次,险些伤人性命,铁证如山。一但方俊被抓,以他所犯的重重罪名,最轻也是十年刑期。严重的可能迁途岭南,永世不得翻身。

方如羽又怎忍心见自己独子,身陷绝地?可偏偏方俊的所有罪证都让一个神秘人掌控了。神秘人究竟是谁,方如羽并不清楚,他只是清楚,若他不依照神秘人的要求,偷取《兰亭集序》,那他儿子的铁证将会出现在长安州府衙的案桌上。

为了儿子,方如羽不得不昧着良心利用职权将《兰亭集序》盗出。

神秘人也没有告诉他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交付《兰亭集序》,只是告诉他:《兰亭集序》失窃,将会引发一场动乱,让他将《兰亭集序》藏好,等风波平静之后,在行转交之事。

方如羽兢兢战战的收藏着《兰亭集序》,等候者神秘人的消息,他每日一察,深怕《兰亭集序》这至宝有个散失,祸及儿子未来命运。

……

武媚娘掌握的情报网确实庞大,武媚娘的手段也是惊人,她断定能够在虞府中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能够盗取《兰亭集序》的,有着一定地位,首先就将目标锁定在府中的几个管事上。

以情报网调查他们的为人,他们家里的情况与家境,将那些急于缺钱的、发生问题的一个个找出来核对。

只是三天,武媚娘的视线中已经出现了方如羽、方俊两人的身影。方俊为人如何,一查便知,方如羽在虞家的权力也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查起来是不费吹灰之力。

到了第五天,武媚娘已经锁定了方如羽这个人了。

走进武媚娘视线中的并不只是方如羽一人,但在《兰亭集序》消失的同一时间,一起跟着改变生活方式的却只有方如羽的儿子方俊一人。方俊原来天天与昔日的狐朋狗友混迹在一起,而今却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中,不难发现其中异常。

第六天,武媚娘已经正式确定方如羽就是盗取《兰亭集序》的人,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了杜荷。

“都说母爱伟大,这父爱未尝不是如此。”杜荷看着武媚娘给他的资料,有些无奈的感慨了一句。武媚娘的资料很详细,方如羽与方俊的为人都有记载,其中方如羽的才华横溢,方俊的浑蛋好赌,都在其中。

方如羽一个正直的人,为了儿子行盗窃之事,虽不能认同,可这份父爱却是实实在在。

易地而处,杜荷觉得假若自己是方如羽恐怕也会陷入两难之地。正直与爱子之间,难以取舍,顿觉手上情报有些沉重:“方如羽虽有过错,但爱子之心可见,此事就是作罢。至于方俊,确实混账,让人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吧!盯紧方如羽,我要的是幕后之人。”

不用他说明,这一切武媚娘自会处理的妥妥当当。

……

《兰亭集序》失窃的风波在长安盛行了二十日之久,虽然朝廷广派人手,但根本没有人会怀疑到杜荷这位大唐重臣的身上,擒拿盗帅的事情,是一筹莫展,全无头绪。

李世民是皇帝,不可能将心神都浪费在一个贼的身上,渐渐也不再勉强了。

紧张了二十多天,那些官差也渐渐的失去了耐心。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的官差办事不力,而是因为州府衙以及大理寺都有各自的事情处理。他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一件事情上。

当初因为李世民的重视,官员们积聚了所有的成员,展开调查。为此拉下了积累了二十多天的事情,这些事情不能永远的搁放在那里,自然要抽调人手处理。这样一样,长安风声鹤唳的日子渐渐过去。

魏王府。

李泰坐着小轿来到了杜楚客的护院。因为他太胖了,整个人腰粗肚大,跟个肉球似得,走起路来特别的吃力,只要走上几百米就会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为此李世民特地允许他乘小轿到朝堂。

有了这个特许,李泰更是行不离轿,以表示自己受到的特别待遇。

“殿下……”得到消息的杜楚客前来迎接。

两人走入书房商议。

李泰问起了《兰亭集序》一事,这二十多天他没有一日不记挂在心的。

杜楚客道:“《兰亭集序》早已到手,只是当初风头正紧,没有接手。再过几天,确定安全之后,杜某立刻安排可信之人,将《兰亭集序》取来。不过,有一事需要向殿下请奏。卢子建那老匹夫希望借《兰亭集序》一阅,不知殿下是否答应。”

李泰双目一凝道:“卢子建怎么知道的?”

杜楚客道:“当初为了将虞世南、智永调离虞府,我特地让人唆使褚遂良邀请二人参加聚会。卢子建人老成精,隐约有所察觉,不过他没有真凭实据。我认为卢子建借《兰亭集序》是假,想试探一下殿下的态度是真。”

李泰心有所悟,点头道:“崔卢李郑王,五大世家,卢姓第二。卢子建又是五大世家最年长的老者,他一言一行在五姓世家很有代表性,本王想要取得太子之位,少不得他们支持。就这样吧,《兰亭集序》到手之后,直接派人送给卢子建,表示我们的意思。”

李泰说的是送,而不是借。

五日后,杜荷得到了方如羽行动的消息。

第二十五章 荥阳郑氏

长安延康坊。

延康坊是长安中一处知名的富人居,类似于后世的山庄,居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其中地位最崇高的莫过于李泰居住的魏王府,次之就属隔着三条街的一处古宅。

古宅并不显得有多少富丽堂皇,但却是五姓家族中卢家位于长安的据点。

因为长安现在风起云涌,五姓家族的掌权者相继秘密潜入长安,静观事态变故。

这一天夜里,卢家大厅引来了四位客人。

卢家老爷子卢子建亲自坐在大厅中相迎。

不许间,四人三男一女,分作两拨先后走进了厅中。

走在最前方的是一对中年人,一个面貌平庸的中年儒士,另一个身材修长,也是四十岁上下,一袭青衣,面容俊雅,透露着一副沧桑的感觉,完全可以想象,此人再年轻一个二十岁,必然是一个风靡万千少女的帅哥,在他身后站着一男一女。男的头戴红缨冠,身穿黄色底绣上菊花样式的华服,脚踏黑色武士皮靴的英伟青年。体形极佳,虎背熊腰,充满了男性的魅力。两眼精光闪闪,额头高广平阔,眼正鼻直,两唇紧合成线,有着说不出的傲气和自负。模样有几分酷似那青衣男子,是一个俊俏风流的贵公子。

另一位是年纪不大的少女,二八芳龄,鹅黄色的长裙,长得是人比花娇,贵气逼人。

能够让卢家老爷子卢子建亲自相迎的,这些人身份自不一般。

中年儒士正是崔中平,“崔卢李郑王”五姓家族中未来的家主,在崔家的地位仅次于身体抱恙的家主,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利。在他身旁的是荥阳郑家家主郑天凡。

荥阳郑氏的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士林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站在郑天凡身后的分别是他的长子、长女。长子叫郑世美,长女叫郑芷沛。

“中平、天凡见过卢老……”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