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

第1002章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1002章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耗时一个月下来,眼看着圣诞节都要到了,即使把陆军也派上去了的美国人依旧只占领了瓜岛的大半。在付出了伤亡3万的代价后,还有多处日军在负隅抵抗。

“照这样的损失,我们占领伊里安岛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罗斯福不由担心道。

第907章向华夏军队学习

“我们需要多观察一下华夏人的打法!”马歇尔并没有给罗斯福多少损失的具体数值,而是直接向罗斯福建议道。

无论是莱希还是他都没办法说出攻克伊里安岛需要损耗多少美军,这个问题让前线的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来回答,也只能是无语。

日本人的疯狂出乎美国人的预料。

虽然瓜岛胜利在望,但接近一比一的损失下,即便阵亡率是3比1,也是让美国人难以接受的。

有时候,那些多嘴多舌的伤员多更令美国政曱府被动。

如此一来,现在依旧驻扎了8万军队的拉包尔所在的新不列颠岛攻下来会消耗多少美军,攻克陆续驻扎有17万左右日军的伊里安岛又会有多少伤亡,已经大致可以估算出来。

如果说这个伤亡数字罗斯福还能压住的话,那么接下来收复菲律宾,甚至图谋东南亚诸岛的损失会让美国人彻底崩溃。

美国的各路智囊展开了大规模的测算,为什么美国人在空中和海上都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在火力压倒性的碾压下,会在陆地上吃瘪,会让连续败在华夏手中的日本人打得差点失去了信心?

最后他们的视野集中在了丛林作战上。

如果是平原上,或许只需要火炮和装甲车就能彻底扫平那些拿着三八步曱枪的日本士兵,但在瓜岛的丛林中,那些热带林木都好像成了他们的帮手。

即使美国人对丛林作战有了很多研究,也针对性的对亚洲的热带和亚曱热带丛林进行了研究,但美国大兵们对于丛林近战和夜战,很不感冒,在丛林地形制约了美国火力优势的情况下,遇到了一个疯狂的对手的美国人损失惨重也是正常的。

“东南亚很多地区的环境和瓜岛差不多,那里的日军人数更多,但他们却在华夏曱军队面前,一败再败。我们可以汲取华夏人的经验!”美军的智囊团们都不约而同的要求向在东南亚的华夏曱军队学习。

华夏曱军队虽然没有在澳洲出击,但他们在中南半岛的战争还在持续。

或许对比世界各地的大规模战役来说不起眼。但那里的小规模激烈战斗一直不断,在亚曱热带丛林的隐藏下的一连串伤亡的数字却在积聚着一个让别人惊叹的战绩。

从9月份到12月份的三个月间,在中南半岛上,日本人已经损失了28万日军以及63万伪军。

其中的伪军除了来自缅甸、泰国、马来亚和法属印度支曱那的外,来自印度的15万伪军也填了进去。

若不是日本人向本岛的请求援助调兵的电报被美国人截获破译,恐怕美国人也对此不会为之惊叹。

虽然他们深入了解后,发现那些歼敌成绩中的伪军有些甚至连冷兵器都装备不全,但也不掩饰华夏人的战绩辉煌。美国人已经尝到了丛林战的苦头。而同样是日本精锐部队居多的中南半岛驻军,拥有着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等名将的率领,却依然在华夏手中载了大跟头,损失了近三十万。

“据说,华夏人在印度支曱那半岛上投入了200万军队。他们会有以多打少的优势,甚至他们也不怕那么多的伤亡。华夏人的生命总是那么廉价。我在十几年去过华夏一次,我记得一个还算壮实的男人只需要不到一美元就能成为私人的奴曱隶。而且那里一场稍大规模的旱涝灾害,都经常要死伤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美**方中显然有些很瞧不起曾经积弱的华夏。

华夏快速崛起才几年。在这个信息不通畅的世界中,即使消息传来,也有照样很多人怀疑信息的准确性。而且人的很多观念。尤其是成年人,一旦形成,很难被外界所改变。即使有了对日本和苏俄这两个二流水平陆军的胜利,也无法动摇很多人心中的主观判断。这也是美国高层中有人极力的喊着华夏威胁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的原因之一。

“我敢肯定华夏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在丛林间作战的本领。即使我们从日本人那里得来的消息中,他们给华夏曱军队造成的伤亡人数也不超过20万。要注意,这个数值是在华夏还要歼灭63万熟悉当地地形,适应热带环境的伪军,而且这个日本人汇报上级的数字可能还要打一些折扣。

至少我们在曼德勒、密支曱那、昆明和万象等地的华夏医院中。并没有见到那么多的尸体和伤员。要知道,华夏人对军人尸骸的尊重可是很有名的。我们甚至调查了附近棺材铺的交易量和医院的床铺,最后得出10万左右的伤亡数字还是比较靠谱的。”这是史迪威上将发来的准确情报驳斥了华夏靠着重大损失赢得胜利的猜测。

一直在华夏逗留的史迪威看着华夏各地一天一个样,心中也感觉到了华夏对美国亚洲政策的一丝威胁。但这位老将军心中还是对美**事力量的庞大而自信,并没有对华夏曱军队的强势而恐慌。

倒是一直在华夏调查李奇微却是华夏威曱胁曱论的极力拥簇者。

“华夏在云南和广西有很多处训练场。专门针对丛林作战。每个派往印度支曱那半岛的华夏曱军人都要经过至少一个月的适应训练。这个一个月是针对那些军队中的非战斗士兵而言的,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军人可能至少需要三个月的高强训练。据说,有些华夏曱军人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相关训练。上帝啊,难道华夏人早就有所预谋?难道他们在北方和苏俄开战的时候已经野望向了南方?

这很有可能!我能感觉,华夏人的战略眼光和他们的历史一样悠长。”李奇微在向国内发回报告的时候。也强调了华夏人有过专门丛林战训练的这一点。

他不知道华夏曱军队在南洋诸岛上也有类似的训练营,甚至在美洲、非洲的热带丛林中也有相关的专门训练营地,但国内那些相对比较透明的训练营让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华夏的南方战略是早有准备的。

“日本人在印度支曱那半岛上还有多少军队?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即使日本人放弃了澳洲后,他们能聚集在中南半岛上的也很难再超过50万。而华夏人有多少?200万只是士兵,精锐的士兵。即使那些护卫后勤运输线的士兵都是经过了三个月新兵训练,用一千发子弹的实弹训练出来的,堪比一个日本老兵。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当地华人组织起来的民兵武装为华夏曱军队服务,他们中有些经受过华夏曱军队的正规训练,加上装备精良武器可以说毫不逊色日本人的新兵。至于那些被日本人的刺刀和机曱枪趋势着的当地土著军队战斗力就不用提了,仅仅是那些被华夏人武装起来的附从土著武装就能轻易的压制他们,我敢说华夏曱军队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做对手。

这样下来,只需要50万华夏曱军队就能打败日本人,彻底占领印度支曱那。

是的,是50万。我说的毫不夸张,不需要以数字的借口再次来找我重新核实。这个数字是我仔细核算后的,实际情况甚至还要再小一些。

如果在印度支曱那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华夏士兵对抗一个日本兵,胜负的几率两者相差不大。日本的很多军人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近身搏击,他们更占优势。但他们输在了装备上。华夏士兵的冲曱锋曱枪和手曱枪让日本士兵苦练的刺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用的。

但需要记得华夏训练营中某个教官说的话,在丛林中,一把冷兵器是永远必不可少的。在一些情况下,日本士兵可以借助着熟练的刺刀搏杀扳回劣势。这种情况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的М1911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靠。

当然,这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华夏曱军人总是会展开各种配合队形。即使在丛林中,这些队形也很有效,如果10个华夏士兵和10个日本士兵碰上,我会压华夏人赢。若是一千个士兵直接的比较,结局已经毫无悬念。华夏人的各种针对丛林的装备彻底压倒日本人。

说一句难听的话,即使一千个我们的士兵在丛林中碰到准备如此充分的华夏曱军队,结果不会比日本人更好。

所以,我才会说只需要50万华夏士兵,已经足够彻底打败印度支曱那的日本人和那些被日本趋势的土著部队。

但这正是令我心中有些困惑,华夏人有50万军队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要耗费更多的准备来组织起200万的大军?

这些隐而未发的力量让我一直有些惶恐,华夏人到底要干什么?”

第908章生存空间都是打出来的

“200万人也不算多,不能再减了!”孟享有些苦笑道。

孟享一边抹平清理国内的那些跳梁小丑,一边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平缓国内的压力。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基地的存在,心中有底,不得已孟享需要拿出一些措施来平抑军事对财政的危机。

毕竟很多人是为国而谋,再强势的政权也需要人心的支持。

大裁军使得一些部队转为建设兵团也确实节省了部分军事支出,这些也无碍国防军的发展,相反还调整了结构,使其更优化。但这个时候,当周白也以南方前线部队数量众多,耗费太大,提出要缩减前线部队的人数时,孟享就无法再沉默演戏了。

“军费开支只要再给我省出10亿来,我就能提前把你说的那些要求给办好。不用到明年6月份,只要再有三个月就够了!”华夏高速发展的经济下,到处需要钱,周白也是被钱挤兑的发狂。

在华夏的新币改革后,1华币大约相当于0。3美元,和之前的大洋价格接近。虽然周白说的是华币,但相当于3亿美元的10亿华币,对孟享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为了完善华夏的工业构架,及早使华夏的工业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摆脱对不稳定的基地以及西方世界技术的依赖,孟享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投入。

靠军火等赚来的硬通货,除了在外发展布局所需的费用外,其余几乎都投入到了国内。

现在基地已经实现了良性循环,甚至基地账户上还有富余,但这些却是拿不住来的。只能加大生产军火力度。这就是说扩张的军队,孟享可以随时调动基地装备出精良的一百万军队来,但却无法直接抽出钱来支援国内工业完善。

真让孟享直接拿出这3亿美元,他还真的有些局促。

要知道,美国这座世界最大的兵工厂已经全力运转了,开始占据世界军火买卖的大头。

即使基地的成本廉价。可以打价格战。但军火并不一定都是价廉物美就能接到订单,暴利下的军火买卖往往都是政治来开道。

比如,英国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器,兵力的不足以及联盟的因素使得他们不得不偏向美国。

虽然英国人在保护伞公司的报价上拼命压低了美国人的暴利空间,但最大头的订单还是美国人拿到了。即使他们一些地方亏欠也不要紧,可以从其他方面补回来。

美国人的野心已经不仅仅是军火的利润,而是整个被蹂躏的欧洲已经对他们敞开了未来倾销的大门。

盟军中的其他小弟更是以美军为马首是瞻。他们有时候从美国人那里只需要付出一些其他不花钱的代价,就可以直接得到大把的援助。

这也使得保护伞公司的交易额大减。加上有时候影子公司的军火交易并不一定是要钱,那些土地和矿产等也无法及时的换来钱财。

同样,随着德国人的工业力量开始全面转向军事后,山寨公司的订单也在减少。而且大部分是向德意换取技术和机器。

只可惜,随着基地提前在世上引爆了青霉素的暴利,到了现在,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德国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青霉素生产线,降低了售价。让孟享也提前失去了它带来的暴利金蛋。

加上华夏军队以及华夏国内对**的需求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基地的**供应全力转向国内都不足。**这块对外的吸金能力已经消失,主要靠军火买卖支撑对外交易。

而随着华夏军队的扩张。对基地造军火的消耗也快速攀升,对外销售的数量也在减少。

零零总总下来,外边的军火影子公司虽然每年赚到3亿的硬通货也很轻松,但一下子拿出来却不可能。而之前赚到的,没有多少积攒,都已经投入到了国内,加速华夏的发展。

孟享不想拖到45年。

虽然基地只给了一个49年的限制,但45年作为二战时代结束,冷战前奏的开始。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孟享唯恐在45年的时候,基地再跳出一些限制,贴近红色警戒的主背景。

43年转眼就要过去,欧战即使从39年英法参与进来。也已经爆发了快5年。

在孟享有意无意的推动下,打得也比原来更激烈。

除了后加入的美国人越来越精神外,各方都已经有些疲惫了,甚至德国国内也随着僵持下的全面军管也有了不少异样的声音。

历史已经有些走样,孟享也担心英国人和德国人抛开美国人。抢先达成妥协,让他的整个布局失控。不得不堤防一二,尤其是接近45年这个历史惯性巨大的关口时。

所以孟享很想尽快的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把触手伸向欧洲、非洲,甚至美洲。

但是那个不靠谱的基地,背后的背景始终让孟享忌惮,担心发起的全面战争会在基地出现意外后,失去基地的支持,从而把整个华夏带入深渊。这也是他始终不敢答应德国人的联盟,唯恐出现意外的主要原因。

莫名其妙而来的能力始终是无法安心依靠的,就连小花也要受到更高层的限制,孟享唯有发狠全力壮大华夏自身的力量,而且还要抢时间。

在孟享的计划表中,对德国支援的十几亿马克的武器物资,得到了德国人更多技术和机器交换后,44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华夏工业的初级积累,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一定的自保之力。

周白此时提出可以砸钱让这计划提前,无疑是个好消息。

砸钱,孟享不怕。

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采矿大军可以通过精炼车间,直接提供金银硬通货。而且战争时期,军火从来都是紧俏货,虽然美国人把持着大头,从军队中抽调出一些高级货来,总也能再赚到一大笔。

各处挪一挪,凑一凑,也能凑出3亿美元。甚至孟享可以在货币政策上波动一下,直接凑出10亿华币。

但要削减南方的军队却是不行。

“没有这200万军队,就无法靖安南方。”对周白,孟享只能这么说。

若是老唐和范种,孟享可以直接说出事实:华夏需要大军来清理南洋,让华夏彻底在南洋站稳脚跟。

当然针对不同的人,那个清理的意思还会略有不同。

即使对心中最不惮琢磨人,经常向孟享进言一招招毒辣计谋的老唐,这个清理的解释也是有些保留的。

只有那些忠心不二,从来不会回绝孟享任何命令的克隆人才知道清理的全部含义。

为了不留隐患,二百万大军中的大多数只会做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杀戮行为,彻底清理那些举起武器的土著人。尤其是对日本人推在前边的伪军,更是毫不客气,彻底歼灭,根本不需要留手。当然清理那些四处逃窜的伪军,也会时常误伤一些平民。

只要不直接屠杀平民,已经是这个时代很慈善的军队了。

对付那些土著平民,孟享有克隆间谍们的后手在,不需要傻乎乎的直接授人以柄。

那些早已经表现在华人身上的土著人的贪婪,足以使得只需要一点利益,就能使得他们相互仇杀。

英国人最擅长这个了,后世在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