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权倾天下 >

第120章

大宋之权倾天下-第120章

小说: 大宋之权倾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的那一本《平燕策》完全是激情创作,到后来也没有收到好的效果,现在痛定思痛,写出了新的心得体会,呈上去让赵佶批阅。

童贯说的这些是宋朝军事的长期打算,不再朝堂的讨论范围,如果赵佶回去看了之后,觉得可行,就直接通知中书省下圣旨施行了。

可是吴熙的这件事情,现在还是需要讨论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因为如果大臣们不愿意的话,就算是皇帝同意,中书省也不会通过,这件事情就是违法的,京城的禁军不会是吃素的,就地就会把他吴熙满门抄斩,还不带示众的。

童贯递上了策论,然后启奏道:“陛下,臣以为英武候的计划是可行的,因为他要建造学校,名字是皇家学院,名誉校长自然是陛下您,执行校长才会是英武候。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这所学校是皇家说了算的,和英武候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不过是个教书育人的神棍而已。”

说完之后,整个朝堂混堂大笑, 很久都没有听到这么解气的话了,只要英武候能出丑,他们的心情就是高兴的,这些人就是见不得人家过的比他好。

吴熙狠狠的瞪了童贯一眼,但是童贯还是若无其事的说道:“学校教书育人的先生也不会只有英武候一个人,虽然皇家没有权利指派先生去上课,但是他挑选的那些上课的先生不都是我们大宋朝的人吗?难道我们大宋朝的先生能教出西夏的野蛮人,还是能教出白山黑水钻出来的黑熊怪?

说到底都是我们宋人,所以,我支持英武候的决定,因为这是朝廷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趋势,我们必须要摒弃旧的思想,来应劫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

童贯真的变了很多,变的超前了很多,要不是他满脸的胡子和从来都听不起来的下身,吴熙一度认为,这也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穿越者。

但是,很可惜,他不是,吴熙还是要在这里孤独的生活下去。

童贯为吴熙的这个计划真的是出力不少,要不是童贯这番话震慑到了朝堂,就凭吴熙一个人,还真的没有多少把握能够拿下仙云镇的建设权。

吴熙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下童贯。

不过到最后,朝臣们还是不买账,需要吴熙付出金钱来买走仙云镇的建设权,而且,在仙云镇吴熙可以任意的开发,将来就算是盖好了房子,卖房子的钱都归他个人所有,和皇家没有任何的关系。

因为他们这些人是打定主意不去买吴熙的房子的,只要他们不买,其他的贵族自然也不会去买,所以,吴熙在这里的投资是失败的,这对吴熙绝对会是一个打击。

他们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从来都不会放弃对吴熙的任何一次打击。

当吴熙笑呵呵的在合约上签下他名字的时候,大臣们的代表王黼,似乎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阴谋,因为从开始到最后,吴熙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王黼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觉得没有任何问题,那为什么吴熙笑的这么气定神闲呢?

他现在不应该抱着被子哭的死去活来的吗?朝廷和他要了这么多的钱,他尽然笑呵呵的就缴上了,买了一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镇子,听说还有强盗出没。

这不是傻子才干的事情吗?

现在看来是傻子的不是人家,而是朝堂上的诸公了。

因为谁也不知道他要如何处理这个仙云镇。

反正现在这个镇子已经是人家的了,怎么处理都不管他们的事了,处理的好了,皆大欢喜,要是处理的不好,那么弹劾的奏章就会雪片一样飞到皇帝的案头。

这么一来的话,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先说说童贯的那份《新平燕策》,和旧的《平燕策》有了很大的改动,总体思想都在升华,主要是在失败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实力总结出了几点对大宋有利的策论,只是建议,并不是什么非得施行的条例。

童贯在有意的遮掩自己的锋芒,不像那几年,为了上位,什么事都是争先恐后,就害怕功劳被别人抢走了。

现在心态变的好了,他已经是枢密使了,武将的巅峰也就如此了,就算是拿下了燕京,封了王爷,能怎么样呢?

什么都不会变,只是家里的粮草多了几颗粮食而已,不会对自己的政治生涯有任何的帮助,更何况,功高震主从来都是一个武将走向人生终点的绊脚石,他童贯岂能例外?

所以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到最高点,落下来的时候,摔的更疼。

这就是吴熙的口头禅,童贯也不知道是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反正是听了吴熙这样说之后,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整个人的心态就开始变了。

不知道变的好了,还是变的孤僻了,反正自己心里舒服了,这样就最好了,与世无争就好,做一个睿智的人,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才能绕着自己走。

他的《新平燕策》里主要说的就是大宋朝对外的政策需要改变了,急于求成,得到的结果总不是最好的,反正燕云地离开了中原那么久的时间了,就算收回来,也不一定那里的人就会愿意接收你的统治。

所以童贯给的第一条就是要先收买人心。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帮助我们的老朋友辽人把今人赶走,然后结成永久同盟,开始共同治理燕云地。

最后就会形成一个长期对峙的场面,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

侵略者从来都是不满足的,金人狼子野心已经显现了出来,灭了辽人之后,掉转头就会南下征服大宋,这从来都不是弱者和强者说话的方式。

到那个时候,烟云地虽然在我们的手里,还不是别人案板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取回去,那还是人家说算。

赵佶放下了童贯的这篇文章,拿起了吴熙的早些偷偷上的奏折,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

开始他还以为这是他们两个人搞的什么鬼,最后让人调查发现,童贯和吴熙只是在淮南路的时候在一起打过仗,回到京城之后,很少往来,甚至两家都不知道对方的地址。

去一次还要让对方的仆人来接。

这就能说的过去了,所有的人都这么说的时候,大概就能证明这种方式的正确性以及可行性。

明天就把这两封奏章送到中书省,开始研究和辽人谈判的筹码,我们以前和金人签署的《海上之盟》从明天开始失效了,是单方面的失效,不需要给任何人解释。

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的解释没有人会听。

那么也就懒得解释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秋风落叶枯黄

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包括吴熙在内。

别看他是后世的穿越者,在和后世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之下生存,除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很高的道德标准。

在这个以道德衡量人的时代,你很难和他们谈乱是与非,只有拿起钢刀狠狠的看向他们的脖子,血溅三尺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你产生一点点的敬畏。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是不会害怕死的,所以,吴熙想要成功,就要一次又一次的举起自己的钢刀。

你不杀人,人家就要杀你。

这个世道,人命并不比地主家的一只狗值钱,杀了也就杀了。

所以当吴熙听到仙云镇强盗肆虐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动杀心。

做强盗,老子是你的老祖宗,这件事情自然是交给子午应来做比较恰当,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强盗出身,而且,自从跟了吴熙之后,就没少干杀强盗的事情。

从长安一路杀到了胶东半岛,然后辗转难下,杀了最大的强盗方腊之后,又回到了东京,几乎杀遍了中国的大半个地图。

所以,他们才是最好的人选。

底下的人早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回来的这几个月,除了青楼就是赌场,晚上出去,早上回来,不是腿软的扶着墙走,就是两只黑眼圈,两手空空喊着要剁手的人。

三个月了,除了让商队运回家的钱财之外,把留在身上的钱几乎败光了。

他们需要更多的钱来填补他们内心的空虚。

要说他们没有女人都行,但是就是不能没了钱,没钱的日子简直太难熬了。

以前穷的害怕了,现在只要手头没了钱,就没有安全感,总是觉得明天早上起来,就要回到以前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了。

一听说有强盗可以杀,个个兴奋的眼睛都绿油油的要吃人,你敢不让他去,他就会和你拼命。

这就是吴熙带子午营的狼性,是好处,也是弊端。

好处是,这样的人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放下一切跟着你,弊端就是,他们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开始变的眼睛里都有钱了。

吴熙想着躲不了多久 ,大宋朝就会出现中国古代第一支雇佣军,现在子午营就是雏形。

问题是宋朝的强盗真的很多,多到根本杀不完的地步,今天杀了王麻子,明天就会有李大虎跳出来和你叫板,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人会把你晃眼的钢刀放在眼里,钱才是第一位的。

这一支清除仙云镇周边强盗的人马,自然是由二狗子领导了,牛眼娃是先锋,特种营的冯六现在在山里还没有出来,所以重任就落在了二狗子的身上了。

吴熙其实并不担心二狗子会出什么问题,南下剿灭的方腊的战事中,二狗子的斥候营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是可以值得信任的同志。

吴熙担心的是牛眼娃,这小子现在杀心很重,害怕脑子一热出现什么状况,二狗子一个人不知道能不能降伏得住!

自从周侗老前辈传授了精髓之后,牛眼娃的武功大有长进,同时心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吴熙所担心的。

一个人再不能为自己掌控的时候,吴熙的心里就会有一丝丝的不安。

好在他们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刘子山单枪匹马的来到了京城投奔吴熙来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淮南道的时候,牛眼娃最服的人就是刘子山,有刘子山在,吴熙总算是放心了。

刘子山来的时候也领着五百兵丁,就是以前在淮阳军的时候,自己的老部下,绝对的信任,绝对的可靠。

于是吴熙也照单全收,编入了子午营的战斗序列。

很自然的他们就分成了两拨人马,吴熙刻意的把牛眼娃分到了刘子山这边,看着二狗子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吴熙觉得,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心病。

队伍出发了,吴熙的心也跟着走了,他这次没有跟着去坐镇,就是因为京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和辽人谈判需要选派人,这是和童贯早就商量好了的。

没有人看见吴熙和童贯是如何来往的,他们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默契,哪怕只有一个眼神,互相之间就能传递一些什么信息。

童贯变得睿智了许多,想大多数名将那样,开始了自己的武将的生涯。

他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划归为文人的行列,就是在形式上要和吴熙站在一起,他看的很清楚了,现在的大宋朝堂,看着很平静,其实已经暗雷涌动,只差一根导火索,就会大爆发。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张商英又回来了,四处游学,始终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不能在外面流浪的太久了。

风烛残年的老人,只是想着死的时候能躺在自己熟悉的那张大床上,客死他乡不是他的愿望。

学文再重要,这点规矩还是要守的,要不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要被他们消耗殆尽了。

吴熙再一次见到张商英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也是因为这个老人是自己的老师,感情上要比别人强烈一些。

“天绝先生身体一向可好,弟子有礼了。”

吴熙见到张商英的第一面,就觉得这个老人时日无多了,双膝跪在地上,给他行了礼。

很少有人能给老师跪着行礼,这是一种家人式的尊敬,从一开始吴熙就把张商英拉到了家人的高度,所以,接下来谈话的时候,才会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张商英见吴熙没有因为自己当上了侯爷而变的焦躁,见到自己不仅能以师徒相称,还能给自己跪下来行礼,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情。

不经意间,眼睛里有了泪水。

人老了,感情就变的细腻了起来,返老归真不是一句空话,人的心性开始变的单纯了,放下了,一切都看的淡了。

“好!好!好!一切都好,看着你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师很高兴,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你荣耀的时候。

刚开始的时候,为师还以为你这样的性格绝对不适合呆在朝堂,看着你游刃有余的处理着人际关系,为师也就放心了。

你是一个煞星,为师早就看出来了,希望到时候你释放能量的时候,不要伤害到我们的老百姓才好,他们是最无辜的一群人,只要你能让他们吃的饱,穿的暖,他们就会对你忠臣不二,为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心里阴暗的一面。”

这话听着像是在交代后世,让吴熙一阵心酸,鼻子一酸,两行泪水就顺着脸颊留了下来。

“看你那点出息,人死如灯灭,寒食,清明,有为师一祭,为师也就知足了!”

看来张商英真的没有多少时间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不管别人说什么寿比南山的话,到了死的时候,谁也没有办法。

吴熙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建好自己的学校,让他做做校长的瘾头,旧时代新思潮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就是张商英,不会有别人。

“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秋风落叶枯黄,悲断肠,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了,所以小子势必要让您有生之年更加的辉煌,不会让你带着遗憾离去。”

这是吴熙的真心话,来到宋朝已经快两年了,第一次因为一个人要死了,而感到无比的伤感。

“老夫有你足矣。”

吴熙把自己宏大的理想给张商英说了一遍之后,这位老人马上挺直了腰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感觉一下子年轻了十岁的样子,惊的老仆人马上跑过来就要扶住。

张商英摆摆手示意不用,果然学问就是一剂良药,只要涉及到自己学术范围,身上的病也好了一大半。

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遗产,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于是他就在心里寻思着老师的人选,一下子进入到了忘我的境地。

吴熙知道这是他自己的时间,也就没有打扰,这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应该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情,所以,在和老仆交代了几句之后,就匆匆的告别了。

吴熙并没有直接回家,因为带着他的冲击力足够的大,需要找一块清静之地思考一番。

这是他的软肋,总是在人情世故中无法很快的走出来。

吴熙一度认为这是自己多愁善感的一面,到最后,他归结为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

汴河从虹桥进入东水门,穿过整个东京城流向西水门之后,最终汇聚进入金明池,这是工匠们的功劳,也是鬼斧神工的代名词。

尤其是金明池,所有文人才子聚集的场所,更为耀眼的是建立在他旁边的妓院,更是东京城最为繁华的所在。

有了学士,没有美人,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才子聚集的地方,就一定有妓院的存在,这条习惯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国古代,不知道有没有人仔细研究过,随便打开一张古代地图,学馆的旁边就一定会是一家妓院。

吴熙并不是去看妓院的,而是去相国寺看看,这是迄今为止,在东京城内唯一的一座和和尚有关的庙宇了,实在一个清心寡欲的好去处。

第二百二十三章 钱有毒

相国寺的香火确实不如山上秋烟观的香火旺盛,原因就是当局者迷恋道家的缘故。

就是这相国寺,在年前的时候,差点被赵佶赶出东京城,最后还是太子在朝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