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691章

华夏海权-第691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大的风险和收益仿佛孪生子一般,让彭毅始终拿不定主意。华夏军团虽然崇尚进攻。但是这次行动的把握真的不是很大。在和秦岳沟通之后,后者也表示前线的机群不可能再增加了。如果华夏空军全力施为的话,可以获得制空权。但是想要说依靠空中火力把对方打得多惨可就不好说了。

“我们在中亚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该动动了!告诉美英两国,让他们和我们分享部分机场的使用权。这次我们要表明态度了!”最终远在北京的徐杰帮彭毅和秦岳下了决心。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这次战役上来看,华夏只是重创了德军,但是没有伤筋动骨,如果不能把奥匈军团一网打尽的话。那么华夏在两河流域的军团依然会收到两个方向的威胁,随着在北部的两个德国师准备完成。那么对方攻击方向就要变成3个。到那时候,华夏的行动可谓是举步维艰,随着战线进一步拉长,兵力密度会持续下降。到那时候面对四面八方的攻击,华夏要如何应对呢?

在徐杰看来,此次中东战役的关键点已经到来,此时不拼上一把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放在里海对岸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就是一个震慑,不到掀桌子的时候,徐杰不敢轻易对外高加索的油田动手。与其这样,还不如分出部分兵力对施拉格的后方基地和运输线进行轰炸。虽说精度会比较低,但是只要数量足够多,高度降低一些。再配合上地毯式轰炸,坦克炸不到的话就瞄准步兵和运输车辆吧!

徐杰的意志很快被传递到伊朗战区和中亚军区。彭毅和秦岳一看老大都下令了,那么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尤其是在得到华夏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会提供帮助后,底气也足了一些。秦岳更是表示可以把奥匈空军从战场上空清空。而与此同时两个军区的飞机场也陷入了忙路之中。连英美两国都为华夏战略轰炸机部队准备机场和燃油,为了保证载弹量和滞空时间,华夏从里海沿岸机场起飞的部分战略轰炸机将不直接返回基地,而是在伊朗进行加油后再返回。这样的话,每架战略轰炸机至少可以容纳3吨左右的炸弹。而按照华夏空军的计划,在未来战役展开之后,华夏至少会在5天内保持每天150架次左右的空袭力度,也就是说每天至少会投弹400吨左右!再加上秦岳所属的前线攻击机数量,施拉格的每一个机械单位都可以分到几百公斤的炸弹!

“尽一切可能支援陆军,不要怕损伤,对方的空军不会出现在你们视距范围内,他们的高炮数量少而且十分分散,对空雷达更是稀少。你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把高度降低。从对方头顶上飞过然后扔下炸弹!”在出发之前,负载带队的轰炸机联队长段天明上校这样对手下的大队长和中队长说道。华夏战略轰炸机中队拥有16架轰炸机,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盒子队形。然后4个中队编为一个大队。3个大队编为一个联队。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华夏战略空军被要求尽量提高轰炸精度,除了炸弹之外,这些浑身上下布满了m2机枪的飞机同样也会有扫荡地面单位。甚至于部分轰炸机还加装了轻型榴弹炮来对付地面目标。

除了轰炸机部队之外,华夏空降兵们也开始准备,这些空降兵首先乘船达到伊朗,然后在后方机场乘坐运输机和滑翔机抵达空降区域。和德国空降兵一样。此次参战的华夏空一军第五空中突击旅同样是华夏步兵中的翘楚,虽然没有重装备。但是轻武器和轻型车辆都是顶尖的。而且考虑到这次可能要碰上各种装甲单位,还专门装备了车载无后坐力炮和破甲弹。甚至还拿出了华夏版的铁拳和坦克杀手!而这些新式武器被徐杰这个穿越者命名为rpg1和rpg2(和历史上的不一样。)rpg1是一次性火箭筒,射程为90米。破甲深度为。而后者则是可再装填火箭筒,射程为150米。破甲深度为!如此强悍的威力几乎可以说打穿所有装甲车辆了。当然前提是能打出去。

为了保证部队的机动性,第五空中突击旅的滑翔机中还装备了14吨小吉普。这些吉普车可是顶了大用了,可以搭载大口径机枪、80mm迫击炮、游击战利器火箭炮和无后坐力炮。基本上伞兵们用的武器它都可以搭载。极大的提高了伞兵的灵活性,一个旅约4000人的部队将分两批进行空降,而他们降下后的任务也很简单,不用拼死阻挡对方撤退的步伐。(你也挡不住。)只要能尽可能的摧毁对方的补给和交通工具,并且在路上布置雷场,阻碍对方撤退就可以了。甚至于他们还可以主动出击,沿着前线通往基尔库克的道路。破坏沿途的补给站和兵站。总之,华夏空降兵这次行动的重点不是阻碍而是破坏。

伴随着徐杰命令逐一传导到各个基层单位,整个沿里海沿岸和伊朗的机场都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地勤人员从机场弹药库中拉出一车车的炸弹。然后小心的将这些炸弹放置在机腹的挂架上。而负责机枪的地勤人员则将混杂着穿甲弹和燃烧弹的机枪弹放置在飞机各处炮塔之中。并且重新校准了准星,对遥控炮塔进行了检测。战略轰炸机对燃油的需求更大,一架轰炸机平均需要两辆3吨加油车加油,也就是说出击一次平均需要6吨左右的燃油。单纯每天一个轰炸机联队这5天的出击就至少需要8000吨左右的燃油(算在伊朗补充的燃油)。战略轰炸果然是非超级大国玩不起啊!

除了这150架战略轰炸机之外,还需要配属一定量的电子战飞机,虽然从情报上看附近应该没有什么硬茬。但是一架轰炸机光空壳就价值20万美元左右。为了保证安全,护航力量还是需要的。更别说一架轰炸机上的8个机组人员了。战略轰炸机联队在里海沿岸机场整备,而运输机和滑翔机则在伊朗机场准备,第一波输送2000人,加上装备和车辆的话大概要100架左右的各种运输机和滑翔机,不过考虑到一架运输机可以牵引一架滑翔机,所以实际上起飞的飞机不过50架。两个机场就完全够用了。

华夏的在中亚的军事通讯一般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传达,所以即使德国人在里海部署了电子战飞机也无法获知具体情况,不过从伊朗各处机场的大规模调度上,德国人还是赶到了危险的临近,不过他们也不知道华夏这次会以什么方式动手。此时同盟国能采取的手段也不多,在德国空军和海军打完空中花园行动后,几乎没有什么停歇就参加了和华夏空军之间的消耗战。打到现在华夏前线空军都吃不消了,德国空军更是疲敝不堪。德军南线主力和华夏三个师之间对峙着,双方大眼瞪小眼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乎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施拉格的奥匈军团。虽然后者同样十分疲劳,但是依然有较强的战斗力。

“没想到最终破局的关键居然在我们身上!”施拉格看着德国人发来的电报后,也不由得一怔。自从1战后最大规模的战役中自己居然成为了最后一锤定音的存在,这一点连施拉格开始都没想到,他瞬间被巨大的荣誉感所包围,而且电报上还说,古德里安部到达后将划归到他的作战序列之中。这更是解了施拉格的燃眉之急。获得补充后,他终于可以集中足够的装甲力量再次冲击对付的防线,这一次,施拉格打出了全部的底牌,坦克、步兵、远程火炮和空中支援。

而与此同时,田勇的部队和俄团也进行着最后的准备,根据新制定的计划,田勇的军团将从东北方向发动进攻。他们将对上刚刚参加战斗的吕贝宁少将所属的波西米亚师,不过这个师在被抽调了大量重装备后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了,问题应该不大。奥匈军团剩下3个师除了一个被留在后面做预备队,另外两个师在重新整合后将作为进攻的主要力量,虽然纸面上有两个师,但是实际上能凑出1个完整的装甲团(120辆坦克)和3个步兵团的进攻兵力就不错了,剩下的就是重炮和后勤单位。

至于古德里安吗?到目前位置他们还没有到位,施拉格不是没想过等到德国人到位后再打,但是考虑时间比较紧张,怕有别的变数。所以他的计划是自己的军团突破对方最后一道防线,然后让古德里安到位后参与对华夏后勤基地的扫荡,或者用来抵挡华夏的装甲部队的反击,这样做的话,施拉格可以提前1天发动进攻。

而俄团除了继续防御之外,当战略轰炸机部队和空降兵到位后,他们将发动反击。配合田勇吃掉进攻部队。不过此时俄团的战斗减员也很厉害,万不得已之下,部分后勤工作交给了收拢过来的伊朗人。最后的决战即将展开。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f63026、神恩亡灵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急转直下

“2个装甲营和3个步兵营!海顿,同盟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而我则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我可没有更多的兵力可供挥霍了!我手中一共只有4个团的战斗兵力,1个装甲团和1个步兵团都交给你了。好好打!”在下达最后的攻击命令之前,施拉格这样对海顿说道。诚如他所言,施拉格几乎掏光了奥匈军团所有的家底。在打不赢的话可就真没办法了,这支力量甚至超过了当初最开始的那次进攻,第一次攻击俄团的第二道防线时不过4个营的兵力,其中只有一个装甲营。

施拉格和海顿反复在沙盘上推演每一个细节,弥补所有能想到的疏忽和漏洞。考虑到对方可能会用远程火炮压制,施拉格专门调整了加农炮的位置,同时安排空军对对方的炮兵阵地进行压制。考虑到对方可能再一次对己方侧翼展开装甲突击,施拉格专门利用晚上将反坦克炮阵地向前推进,部署在进攻部队的两翼提供掩护。考虑到对方的纵深会比较长,可能还会雷场或者障碍物。施拉格专门增强了伴随部队前进的工兵力量,用来清理沿途的障碍。甚至就连俄国步兵喜欢使用冲锋枪,近战火力比较猛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施拉格专门把其它部队的冲锋枪集中起来分配给进攻部队。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处理好了,甚至奥匈部队利用晚上提前运动到攻击阵位缩短攻击距离的计划都安排好了。只等着明天天一亮就展开攻击。

奥地利人准备拼命。俄国人也为这场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战下了血本。他们的任务是牢牢吸引住对手,然后当华夏空军和陆军发动反击后痛打落水狗,考虑到重装备上的劣势。加仑将军果断放弃了前沿阵地。他把主力部队放在更为靠后的位置上,在战斗初期将用少量部队依托工事迟滞对手,并且配合火炮封锁对方的进攻道路,考虑到对方远程火炮的存在,他还重置了炮兵阵地,将重炮位置拉到后面,脱离了对方的加农炮打击范围。反正奥匈帝国的重炮有人去收拾,自己就不用担心了。布置完之后。加仑将军还对华夏战略轰炸机部队有了一丝期望,他很想知道这次空袭到底会如何呢?

当奥匈军团的炮火再一次发出咆哮的时候,海顿少将新的一轮攻击同时也是最后一轮攻击终于展开了,施拉格没有失言。他集中了所有力量来帮助海顿突破对方阵地。一团团火光从后方的炮兵阵地升腾而起,雨点般的炮弹掩护着坦克和步兵缓缓向前推进,已经吃过亏的奥匈帝国稳扎稳打,他们在坦克和火炮的掩护下清理着一条条堑壕和雷场,奥匈军团就像一台推土机一样清理着前进道路上碰到的一切阻碍。也许是前一段时间的消耗让俄团人员损失巨大,他们现在更依靠远程火力来阻击对手而不是通过近距离交战。一切都在施拉格的预料之中。自己已经十分疲惫了,而对方比自己更甚。

奥匈军团犹如一支长毛一般狠狠的刺进了对方的阵地中,并且不断从横向和纵深上撕裂对手防线。最开始的进攻非常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华夏空军成规模出动了!虽然这也在施拉格的预料之中,但是对方的一些动作让他有些看不明白!他们并没有投入多少轰炸机和攻击机,仿佛下面的奥匈军团根本不存在一般。他们一进入阵地就开始追着奥匈机群,在吓跑了低空的攻击机后又开始不遗余力的对付空中的战斗机。

“将军,对方的飞机向我们纵深方向飞来,虽然前几天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今天似乎数量和闯入的距离都有些大。”在参谋将这个情报汇报之前,施拉格并不担心今天的战斗。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对方在对我们的后方进行侦查。而且这个过程已经进行了很久了?可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眼看就要打到他们家门口了。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施拉格陷入了沉思之中,而在此时,华夏空军指挥部正根据侦察机的情报来最后核实攻击目标的位置和次序。而从里海东岸飞来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快要跨越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的边境线进入两河流域了!

“可以打破无线电静默了,准备分配任务。”在作战计划中,除了最开始起飞编组和进入战场前分配攻击任务之外。整个机群都要尽量削减无线电通讯。这样的话会减少暴露的可能。而华夏确实有些高估对手了,奥匈帝国缺乏可靠的电子侦察设备,更没有德国人成体系的电子侦察机。直到华夏战略轰炸机联队出现在对方目视距离之前,奥匈军团根本没发现对手!

整个机群以中队为单位一共组成了12个巨大的盒子队形。每个盒子都拥有16架重型轰炸机。而在他们前方是负责引导和电子干扰的辅助机群,而在他们上方和两翼则是护航的战斗机。除了对空作战外,这些飞机还将压制对方的防空火力来配合轰炸机群作战。

和德国人当初炸意大利城市不一样。如果说前者是副本难度的话。那么这次华夏空军面对的就是野怪难度,还是那种简单50%血的那种!德国战略轰炸机部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至少对方都有提前预警、有较多的战斗机、而且地面还有较强的对空火力。即使最初的战略轰炸中,德国空军忌惮对方的高炮,也不敢过于降低高度,5000米高度扔下炸弹了事了。但是这一次可不一样。奥匈军团没有得到提前预警。空中为数不多的战斗机也都被赶走。进入战场前不会碰上空中拦截,而进入战场后?奥匈军团伴随高炮数量本来就有限,而且部署十分分散。更重要的是不少高炮都下放到基层用来反坦克或者敲掩体了。这种松散的部署,面对成规模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不会造成什么威胁!

“什么声音?”一名奥匈军官警惕的抬起头,一种类似海潮般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此时战场上硝烟滚滚,望向空中有些看不分明。“可能是对方要发动反击了?”旁边的一名士兵狐疑的抬起头,然后拿起旁边的望远镜看向远方。此时前面的战友正在翻越一道道堑壕向前突击,对方似乎抵抗的并不强烈。也没有反击的迹象。还未攻克的防线显得有些安静,只有不时喷吐着火舌的机枪和落下的炮弹提醒他们战争还未结束。

而此时。已经进入战场的轰炸机部队开始解散队形。延绵数公里的机群进一步分散,开始以中队甚至是小队为单位执行任务。这一次华夏空军将采取低空水平轰炸的战术。“理论上轰炸高度不能超过500米!最低不设下限!怎么准给我怎么投!”段天明在出发前这样命令道。如同一块缓慢融化的坚冰一般。庞大机群在进入战场前变成了一个个小编队并且进一步降低高度,此时飞行员已经可以看到己方的后勤基地和在后方集结准备反击的田勇师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根据情报前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