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558章

华夏海权-第558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国内对于美国需要帮助英国守住印度有什么看法吗?”邓世昌话锋一转问道。其实他更想明着问美国在未来可以在南亚部署多少舰队和陆军。但是因为一些原因,现在直接问这个问题并不好。

“英国人总算付出了一些代价。让国内反对的声音变弱了不少,但是考虑到北大西洋的安全,我们在南亚部署的舰队理论上不会超过我国舰队的三分之一。德国在西班牙部署的破交舰和潜艇基地是很烦人的,它会牵制我们很多的力量。”马吉芬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这个数字肯定是有水分的,因为具体部署多少海军部内部还没有讨论出来,他只是给出了他认为接近的数字!

“英国舰队的二分之一和美国舰队的三分之一,却要抵御几乎整个德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这个情况可不太好啊。我想问一句,如果德国新建造的舰队想要进入地中海的话,协约国在北大西洋的军事力量可以拦截吗?”片刻之后,邓世昌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困难很大,荷兰已经快要倒向德国了。那么就是说德国可以利用荷兰的基地对英国实施空袭。英国空军未来的防御重点将在北线,侦察力量有限,而且北海的天气又多变,如果对方在天气的掩护下出入北海的话,可能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进入大西洋了,而且。协约国留在北大西洋的舰队主要是驱逐舰和各种轻巡洋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抗潜艇和袭击舰,面对主力舰太过脆弱。更何况,德国部署在西班牙的空军可以给予一定的掩护。”马吉芬实事求是的说道。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德国一直在加强奥匈帝国和希腊的造船能力,我认为在未来德国舰队完全可以在地中海建造完工,没有必要非利用德国北部沿海的造船厂。同盟国的舰队补充能力还是很强的。”一旁的本森补充道。

“那这真是一个悲剧啊。不过好在协约国舰队补充没有问题,只不过需要的重油多一些而已。”邓世昌半开玩笑的说道。

“不过好在,我们可以再南亚部署足够多的空军基地来弥补我们海军兵力的不足,当然。德国人也会在两河流域部署航空基地的。但是我们之间毕竟隔着一个波斯。德国人的战斗机航程有限,我认为他们舰队如果想要在陆基航空兵的掩护下的话。很有可能到不了印度沿海。”本森说道。

“情况可能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好,比如说。如果德国能够在意大利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在波斯为何就不能复制这个胜利呢?在未来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将驻扎在地中海和波斯湾、而英国印度洋舰队实力远逊于同盟国舰队,而美国在开战之前又不会进入南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同盟国突然发动对波斯的战争,单纯靠英国能挡住吗?而如果在德国正式向南亚进军之前先把波斯拿下来并作为前进基地的话。。。。。。。”邓世昌边说边在旁边的一张地图上比划着。

“对于未来德国可能采取的战略战术,我国进行过专门的推演,我认为大家有必要好好看看。”说着邓世昌取出了一打文件交给在场的诸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华夏如果想要抢的先机,那么就必须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自己是同盟国那么会怎么打这场战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奥在摆脱了金融危机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墨索里尼上台然后将意大利控制在手中。而无论是华夏还是协约国似乎都很难阻止德国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拖延,并且让德国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德国一旦成功后,一定会将意大利变成德国未来南亚战略中重要的一个部件,意大利的港口和造船业以及军队必将增强同盟国的军事实力。

而第二步就是攻占波斯,这不仅仅是因为波斯是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地,更重要的是,这将作为德国向南亚进军的重要跳板!德国是一个陆军强国,而在南亚战场上,除了开展初期英国人有一定的主场优势之外,无论从装备补充难度还是从后勤角度来看,德国都占有很大优势,德国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修筑的铁路网已经直抵巴士拉,可以方便的运输装备和人员,而更多的物资和弹药则直接通过红海和印度洋运抵波斯湾。虽然印度有一些基础工业,但是各种珍贵的技术装备和精锐部队都需要从协约国本土运抵。费用更大而且更耗时。

如果德国人想要稳一些的话,德国人一定会发挥自己在陆军方面的优势来占领南亚。所以波斯是必须要拿下的,然后就看陆军的了,能否占领南洋要看陆军的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海军不重要。德国人需要海军去封锁南亚协约国的补给通道,同时需要保障自己的运输通道的安全。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国陆军把自己的生命线交给了德国海军,而对于协约国来说,想要单纯靠陆军与对手争雄的话,在不考虑华夏大规模介入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可能的。

唯一能够迟滞对方的办法就只有通过海军和空军来不断打击德国的海上运输通道来阻止德国陆军的推进。进而等待转机。但是很悲催的是,至少在战争前期,协约国部署在印度的海军兵力占劣势,所以这就可能会导致德国人做出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海军主动出击,通过一系列凌厉的攻势彻底摧毁协约国在南亚的海上力量以及沿海的机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奠定胜局。

这样的选择最大的好处是见效快,因为海军是唯一一种可以在一天之内输掉几十年积累的军种,而且补充周期相当漫长!而如果能在南亚打垮协约国南亚舰队后,同盟国主力舰队就可以腾出手来进入大西洋,进而从海上攻击北大西洋运输线,如果战局真到了这一步,那么在舰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协约国能否保住英法就要画一个问号了。

当然,如果这样做的话,德国人同样要面对海军万一失败带来的影响。不过考虑到在印度洋同盟国海军的优势地位,以及作为大陆国家德国人对海权的依赖性不是很大,德国对海军失败的承受力会更强一些。面对巨大的诱惑,德国人很有可能选择第二个方案。

而在摸清了对方的套路之后,留给华夏和协约国的问题就是如何从海上构筑一道足以挡住德国海军的防波提,而且不仅仅是挡住,协约国舰队还要在弱势的情况下主动出击,破坏同盟国的海上交通线,进而阻碍对方的进攻脚步。“其实我认为,舰队在陆基航空力量的掩护下防御还是不成问题的,虽然我们的舰队吨位要差一些,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获得印度西海岸航空兵的援助,而如果德国人想要过来,肯定会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本森说道。

“如果从全盘来看的话,我不认为协约国海军从陆基航空兵中获得的优势真有纸面上的那么大。”邓世昌心中说道。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bernie1984、奥芬、…liu、白胡子老鼠、kiss…medio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捉襟见肘

“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让我们先设定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点吧,假如波斯被德国控制。双方的交战从波斯与贵国南亚殖民地开始。从地图上看,协约国一方最靠近战场的海军基地应该是卡拉奇港。这里距离双方边境线不超过500km,如果舰队部署在这里的话,那么已经处于德国空军打击范围之内。别问我是怎么知道,我想各国都有中型和重型轰炸机计划,我们能实现的东西,德国人也可以。所以为了避免舰队遭到对方海空联合打击,卡拉奇港并不适合作为协约国的大本营。”邓世昌说道。

“您说的很正确,我们打算吧基地设在孟买港。那里距离边境线足够远,在德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外,而且孟买港的条件也很好。但是在卡拉奇港我们必须投入重兵,因为南亚的西北方向是延绵不绝的山地和高原,机械化部队很难在这里机动,德国人很可能选择在海军的掩护下在卡拉奇港附近登陆。这里是印度河的入海口是一处冲积平原。”本森说道。

“英国人的意思是北起卡拉奇南到孟买的这一地区将是未来防御作战的关键,我们绝大部分的兵力都将驻扎在这里。其中孟买周边地区将是我们的后方。我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虽然卡拉奇港西面是莫克兰海岸山脉,但是并不代表那里就不能作为前进基地,如果德国海军和空军开始只是对卡拉奇施加压力,同时对瓜达尔、帕斯尼以及奥尔马拉地区发动登陆作战,并且随后建立简易前线机场的话,那么德国人的空军作战范围就会不断向东延伸,并且最终将卡拉奇港完全覆盖。到时候,说不定德国人的普通战斗机都可以在卡拉奇港上空翱翔。而如果战斗最终变成消耗战的话,我想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大家都应该十分清楚。”邓世昌提出的设想一开始并不是以卡拉奇港为核心。而是采用逐步蚕食的手段,通过同盟国在中东和南亚地区的优势将对方逐渐碾碎。虽然用的时间很长。但是大剑无锋,这样的战术不存在太多的漏洞。

这就是为何邓世昌认为协约国在南亚部署的陆基航空兵并不一定能够给舰队带来足够的掩护的根本原因,德国人有的是办法把战争往消耗战方向转变。而随着消耗战的进行和前线航空兵力的损失,协约国势必会把处于孟买或者其它后方基地的航空兵力向前线调动。最后的结果就是将岸基航空兵的主力消耗在卡拉奇港附近。也许打急了连舰载机中队都会被调走,到那时候协约国的航空母舰就彻底成了摆设,进而失去了作为一支战略机动力量的作用。

“至于反潜问题吗?我想对于贵方来说也比较棘手,但是作为合作伙伴,我们可以保证在战时。华夏依然会向南亚输送各种战略物资,并且提供伴随护航,如果同盟国潜艇敢于对华夏商船发动进攻的话,那么我们将坚决予以反击。”邓世昌接下来的话等于给了美英一针强心剂,变向的想美英保证了华夏将提供相当一部分的补给和装备。当然,具体数量是多少还要看情况。

“首先,感谢华夏对协约国的支持。如果按照刚才的分析,如果开战后协约国舰队仅仅是在印度近海作战的话,最终会被拉入消耗战之中,并最终可能导致战役的失败。那么贵方是不是想要协约国舰队主动出击。避开卡拉奇和波斯湾附近的海域,在远洋和同盟国海军进行战斗?”马吉芬试探性的说道。

“既然在双方都考虑陆基航空兵的情况下,协约国的劣势会更大。毕竟主战场在同盟国空军的覆盖范围之内。而一线陆基航空兵协约国又占劣势。那么当我们选择远洋机动作战的话就等于削减了劣势,而德国舰队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来掩护登陆行动,那么就等于进一步抵消了双方舰队直接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进攻可能会更好一些。”随后马吉芬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进攻比防御更好,尤其是对于机动性较强的海军来说。更是这样。在广袤的大洋上作战,为了搜索对手的踪迹就会让防御一方浪费掉很多的兵力,而即使找到了,能否稳定跟踪。跟踪后又能否及时赶到都是问题,而赶到后是不是白天。能不能打得过还是问题,所以在海战中选择机动作战可以最大限度上威胁对方的海上交通线以及抵消对方的舰队优势。当然了。如果从实际角度来考虑的话,德国人的航线一定尽可能的处于陆基航空兵的掩护之下,去展开机动作战的话可能会被陆基航空兵群殴。但是考虑到航母舰队摧毁一个商船队也许不到1个小时时间,同时一个机场又不会部署太多的飞机,而且整个阿拉伯半岛过于广大,所以对方的航空兵力量的密度并不会很高。所以即使来了,在仓促之下也不会给航母舰队造成太大的威胁,当然了,你要是说被对方算计了,人家弄个诱饵你上去咬钩然后被群殴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错,如果想要改变南亚的不利局面,协约国舰队必须做好在战争初期就主动出击的计划。即使是双方打了个两败俱伤对于协约国来说也是占便宜的,造到中等创伤的战舰可以在孟买修理,而如果是重创的战舰可以去华夏修理。在战舰维护方面我们和同盟国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如果双方海军主力同时退出印度洋的话,那么德国在卡拉奇的行动必然会中止,到时候,德国人要么选择越过群山进入印度河流域,要么选择在没有舰炮的掩护下攻击这个要塞,我想到时候我们至少可以稳住前线的局面。”邓世昌点点头说道。

“但是如果失败了的话,我们将在一夜之间失去印度,协约国印度洋舰队是我们在整个战区唯一一支上的了台面的战略机动力量。想象一下吧,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么整个印度西海岸将彻底敞开大门,德奥舰队可以随意的袭击任何一个节点,未来可不是一战,舰队只能影响到舰炮的打击范围内。舰载机可以打击到方圆几百公里的地区。而因为距离的原因,我们的陆基航空兵只能分散在一个个距离遥远的机场里被各个击破。舰队不仅仅要依靠陆基航空兵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也是维系各个节点的纽带。这样做太危险了。”本森对于这种有些孤注一掷的打法十分的担忧。

“更何况,只要拖下去,美利坚合众国和英国的工业能力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战舰,局势终归会向我们这一边倾斜的。更何况华夏不能采取一些更直接的行动吗?”本森看了看邓世昌质问道。

“石油,可供整个华夏使用的石油,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会和同盟国彻底闹翻,我想威廉二世应该也明白一点。不过如果他们敢动华夏在中东的油田的话,那就意味着全面战争,好吧,我只能告诉各位,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在未来,如果时间足够久的话,我们不靠中东的油田也能实现自给。到时候我们自然会和贵国一起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但是德国人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的,他们一定会提前开战!”邓世昌对于本森的回答很不满意,虽然现在华夏和德国已经闹掰了,但是还不到兵戎相见的程度,华夏没必要过早的卷入这场战争!

“拖下去一定会死,放手一搏倒是有机会,但可能会死的更快,做一个选择真的那么难吗?”看着双方直接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马吉芬出来打了个圆场说道。“这个问题很复杂,必须要征得英国的同意,所以我们讨论这些有些为时尚早,当然了,美国舰队还是有一战的勇气的。”

“另外,我可以保证一点的是,如果贵方需要,在战时华夏可以出售给贵方一些特殊民船。比如说大型邮轮。和目前德国人准备建造的那种邮轮类似的东西。必要的时候可以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那种。”邓世昌来之前,徐杰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尽量说服协约国舰队在南亚交战中能采取攻势,因为这是徐杰看到的唯一的转机,如果仅仅是被动防守的话,协约国在南亚很可能拖不到华夏完成战备,虽然徐杰知道华夏有很多大油田可以开采,但是这都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和国家战略合拍。而徐杰给邓世昌的底线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华夏可以出售“预备航空母舰。”

“差不多了。”在邓世昌的保证之后,马吉芬给本森一个眼神,意思就是华夏能帮我们的也就这些了,剩下的就看自己的了。“你先陪一下华夏代表团,我先去和托马斯他们照个面,有些事情需要先计划好。”在散会后,马吉芬对本森说道,他现在已经能确定了华夏在未来南亚大战中不会袖手旁观,那么接下来在和英国人磋商后,就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