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893章

大明武夫-第893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如此冷静的表现,再度让施高艺心里一凛。他发现虽然只是个少年人,但是太子殿下比他想象得要聪明敏锐许多,也镇定沉稳了许多,简直就不像是个少年人。

他之前听说过,太子一直在书斋当中接受各类精心挑选出来的老师的教导,而且本性极为聪慧,学得很好,从今天所见来看,这些传言果然是有根据的。

太子能学得这么好,对天下人来说当然是好事,然而对现在的施高艺来说却是一件坏事了,不好糊弄的上司是每一个下属最害怕的。

“……要说完全没有类似的事情,当然也不至于……”沉吟了片刻之后,已经微微额头冒汗的施高艺低声回答。

事已至此,完全不认账全推到李珲那老儿的头上当然已经不可行了,但是还可以避重就轻。“高丽国主复位之后,因为已经是个残疾人了,而且之前太失人心,为了让他可以顺利施政,不至于再碰上被人反逆的倒霉事,遵照丞相和孔司长的意思,我们尽心竭力地辅佐了高丽国主,但是……但是国主的性子太子也是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我们会太过于心急,难免会惹出别人越俎代庖的讥讽……”

“仅仅是越俎代庖而已吗?从高丽反应过来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无视高丽国君和朝廷了吧?他们说我们使团是公然不请示国君和辅政大臣,直接下令高丽朝官和地方官,”太子微微摇了摇头,不太相信他的话,“有这种事吗?”

“这……这个……有时候会有吧……毕竟很多事情比较紧急,也来不及请示国主了高丽辅臣……”施高艺额头上的汗越来越浓厚了,“我等也并非想要如此行事,只是奉了丞相和孔司长的严令,必须让高丽和我朝的行事步调一致,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心急了点……”

“你的意思是都是丞相催的太急,所以不得不强行催逼高丽君臣?”太子仍旧不动声色。

太子这平静的态度,无形当中更加让施高艺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竟然有一种当年面对丞相时的局促感。

他拉出丞相和孔司长的名头,本来是为了给自己当挡箭牌,可是太子好像却完全不吃这一套,仍旧催压了过来,这让他心里更加慌乱了。

他当然不敢继续拉他们来挡箭了,那两位都是朝中的大人物,责任再怎么也不会落到他们的身上的,自己说得越多,就越会受到他们的嫌隙,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揽下来。

“臣绝无推卸责任之意,还请殿下明察!”他抬起了头来,“丞相和孔司长都是为了大汉的利益着想,并没有刻意欺凌高丽君臣的意思,本意反而是为了让我朝和高丽能够共享平安治世。是我们下面的人领会上意以后没有执行好,最初的时候还对高丽国主有几分礼让,但是久而久之,臣等已经习惯了在高丽可以发号施令的日子,越发肆无忌惮,以至于后来经常都有越权,完全……这是臣等自己的责任,还请殿下恕罪!”

看到对方的态度越来越低,而且终于承认了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跟自己请罪,太子总算缓颊不少了。他年纪小,而且是第一次出来为父皇办事,最恨别人不尊重他,把他当小孩子看,只想着糊弄自己,所以刚才施高艺跟他闪烁其词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敲打了对方,现在看来效果还很不错。

“总算你还老实……父皇屡次教导我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想着掩饰,最后只能害人害己。他对大臣们也一直都是如此要求的,我也深以为然。做得不对的事情老实承认就好了,一直躲闪着不承认,旁人只会觉得你样样都做错了,”太子板起了脸,不自觉地学起了自己的老师们的语气,“高丽使团在高丽驻扎了多年,功劳是有很多的,做错了一些事也无可厚非,何必非要虚词掩饰,那只会让人觉得诸位多年在高丽什么都没做好,反倒是给人坏印象了……”

功劳是有很多的?在太子殿下的这段话里面,施高艺听懂了这句话。如同是沙漠中的人碰到了甘泉一样,他一下子就感觉自己全身都松软了不少。

从殿下这话的隐含意思来看,他并不是一概否定了高丽使团的作为,而是持肯定态度的。

“前天,纪国公本人来找过我,专门就说过你们高丽使团的事情。”还没有等对方回话,太子就继续说了下去,“他说你们高丽使团这么多年,虽然有过一些专横跋扈的作为,但是一直以来都维护着大汉在高丽的利益,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大汉。这些年来,国朝与高丽的贸易量越来越大,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在高丽参与经营发家致富,这当然是你们的功劳。”

“纪国公……谢纪国公!”施高艺暗暗松了口气,暗中感谢了一直在帮他给纪国公说好话的高丽驻军军官们。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曲意逢迎这些武官,讨了他们的欢心,现在看来这果然是先见之明。

第1560章送别

“不过,除了夸奖你们之外,他也说了一些问题,他说使团这些年来一直都有人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包庇亲戚、甚至自己参与到高丽经商当中,霸占了不少高丽人的产业,大发横财,这些事是真的吗?”太子低声问。

“这……臣虽然一直严加约束,但是,确实有些人参与到了其中,臣有失察之过。”施高艺感觉很为难,但是他不敢再欺瞒太子了,只好认了下来。

“这些人里面,有没有驻军的军官?另外,有没有辽东军的军官也参与到了其中?”太子继续追问。

施高艺感觉更加为难了,这事肯定是有的,可是人家刚刚为自己说了好话,自己哪里能够去说人家的坏话?

“大汉文武分离,使馆驻军虽然名义上听从臣的节制,但是其实臣并不能对他们发号施令。另外,大汉一直尊重武臣,臣也着实不敢干涉武事,至于辽东军,臣从没有去过辽东,就更加没有联系了……所以,对驻军和辽东军的问题,臣实在不太清楚。可能……可能也许有吧。”为了不得罪军方,施高艺宁愿采取了装糊涂的方式,失察总比得罪他们要好。

“你和驻军的军官朝夕相处,居然不知情?那好,我告诉你吧,纪国公已经跟我承认了,驻军确实参与到了其中。而且不光是驻军,就连辽东军也参与了,里面有不少人都私下里包庇他人经营商业,甚至还自己来亲自经手。”

纪国公居然这么老实就承认了?施高艺有些吃惊,他以为以纪国公的名望之高地位之尊,太子应该没办法太过于逼迫,却没有想到这位元帅居然自己跟太子坦白了情况。

纪国公这么一手,既然他陷于仓促之间的被动,但是又无形当中为他推开了大多数的责任,毕竟如果辽东军牵涉到其中的话,他这个使团团长的责任就小了很多了。

“原来……原来真有此事,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施高艺感叹了起来,“殿下,朝廷一直都有严令,不允许军人参与到商业经营当中,辽东军内有些害群之马顶风作案,确实大大不该,需要大力整饬!”

“辽东军的问题自然有纪国公来处理,不用施团长劳心,纪国公既然能把这件事上报给我,那他自然也知道应该怎么处置。”太子并没有为他的表现所动,“施团长,我只问你,这些事情你都参与了没有?”

“绝无此事!”施高艺马上大声喊了出来,“殿下,我在高丽多年,一直都以维护大汉的利益为己任,若说有时候过于蛮横,没有注意迎合高丽国主和朝廷的观感,那确实是有,臣以后也会尽量更改,但是违法大汉律令的事情,臣绝对没有做。臣敢发誓,若有欺瞒太子,任凭处置!”

他说得十分自信,不过确实也是实际情况,他被任命为驻高丽大使,一直都想着要更进一步往上爬,所以十分注意保住自身的干净,虽然为了扩大收入收了不少下面商人和下属孝敬,但是明显的不法之事还真的没有做。

他下面的人,许多人自觉升迁无望,就打起了为自己挣个养老钱的心思,他虽然知道但是也装作不知情,反正就是不参与其中,所以他也敢于对着太子发誓。

“没有就好……”太子微微点了点头,“施团长终究还是懂得大节。”

得到了太子的这句认可之后,施高艺一下子感觉自己又有了力气。

他在官场上任职了这么久,深知朝堂上的规矩——你在外面任职,肯定不会完全没有问题,总会犯下一些错误的,但是只要大节无亏,并且完成了上司给出的既定目标,那就还算有功无过。

新朝鼎立,因为是起于微末之间的,所以君臣上下都有务实质朴的风格,而且朝中上下都是精通本身事务的官员,并非只会言辞不通俗务的文臣,所以不喜欢虚唱高调,更不喜欢凡事都诉诸于道德人心。

太子这样一个定调,无异于朝廷认可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功劳,认为他的过只是小过,还属于可以挽救和信任的官员。

虽然心里如释重负,但是他的脸上变得更加凝重了。

“太子殿下教训得是,以后臣一定会引以为戒,会让使团的官员更加注意行事方法,另外……臣还会约束部下,绝不会让他们再继续胡作非为!”

他哪里知道,太子却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自己。

“你是使团团长,如果你的部下胡作非为,那你也脱不了责任,要说你现在才知道他们胡作非为,那更加是昏聩不明。”太子抬起头来,直视着施高艺,而施高艺则心虚地垂下了头,“失察、昏聩,至少这两项是免不了的,施团长,虽然你是外务司的官员我并没有办法直接辖制,但是我既然负责巡阅辽东,那就有责任纠察官员。我会写信给国内说明情况的,外务司想必会参考一下,到时候他们会酌情处理的,你且等待他们给出回复结果吧。”

太子殿下虽然不是他的直属上司,但是他是何等身份,他亲自修书斥责的官员又有哪个会不处理?虽然外务司司长孔璋是他的大靠山,他不会撤自己的职,但是想必这次处分是免不了的了,至少之前为了升迁为未来的外务部副部长的图谋恐怕会落空了,国内的同僚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保住了大使的职位,但是却要面对国内未来的处分,这种结果也让原本踌躇满志的施高艺顿时就心若死灰,但纵使满心的委屈和痛楚,他也只能默默向太子垂首。

“太子教训得是。”

“好了,你先回去吧,这阵子你在金州待着,等我启程去高丽的时候,你就跟我一起去吧,等到战事一开,到时候就要麻烦你了。”太子突然微微笑了出来,“施团长,一事论一事,你之前有过一些过错,但是那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只要到时候你协助我办事得力,我再写信国内夸奖你也是可以的。将功补过,请你记住这句话。”

施高艺睁大了眼睛,他愕然之下,终于也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臣谢太子殿下!”他站起身来,再度深深向太子一揖。

接着,他转身,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驿馆。

……

傍晚的海面一片金碧辉煌。

夕阳西下,赤红色的太阳被红色的霞云包裹,天空燃烧着一片片橘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金黄色,海浪点点,反射着金色的光线,就像一片片金色的鳞片一样。

就在这一片霞光下,辽东军司令官、元帅纪国公陈昇,和自己的几位亲信的辽东军高层军官一起站在港口的栈桥边,静静地看着他面前的太子殿下。

大汉的太子殿下,将会在今天的傍晚,结束自己在辽东的巡阅,然后启程前往高丽,准备投身到自己生涯当中的第一次大事业当中。

他的心里既有感慨,也有无限的期许。面前的这个少年人,在这短短的半个月的相处当中,给他留下了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对国朝的未来更加有了信心。

有了一个秉性聪慧学识丰富,而且仁善之外又不失刚毅质朴本性的太子,大汉这个他协助皇上一点一点拼出来的王朝,未来肯定会继续延续自己上升的轨道,并且带着他的子民走上一条更加繁荣富强的道路。

而他,这么多年功劳也立够了,仗也打足了,也确实该回京城去好好休息一下了。

海风在海面上吹起了高高的浪花,然后渗入陆地,激烈地扫荡着每一个人。一艘艘庞大的运输船,以及护卫在它们身边的战舰,也都张开了自己的帆,巨帆在晴空之下张开鼓满,让岸边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依照之前的港务官员的安排,今天金州港各个栈桥都会以恭送太子殿下离开辽东的名义全部封港,所有的货物和客流运输都会强制停下来,以便方便辽东军运兵。并且太子离开的时候还特意被选定在了傍晚,以便掩盖这次太子离辽时的运输规模。

一个团,整整一个团的大汉士兵,以及一个被精选出来的骑兵营,总计数千人马将会在这一晚当中被运送出辽东,投身到大汉对日本的远征当中。

这些士兵,现在都在各个栈桥边排出了整齐的队列,随时准备上船。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现在还是不知道大汉准备向日本出兵的事实,还以为自己要坐船被调到另外的哪个战场上,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士气,这些官兵个个昂首挺胸,战役高昂,都想着在未来的战事当中为国立功,为自己博取功勋。

就要走了。

太子有些不舍地看了看陈昇,最后向他微微垂首。

“纪国公,我要走了,还请以后多多保重。”

“太子殿下也请珍重!”纪国公陈昇蓦地伸出手来,揽住了这个矮他一头的少年人的腰,然后用力摇晃了一下,“臣到时候在京里,静候太子殿下的捷报!”

太子从他这摇晃当中,感受到了这个一向内敛的中年人此时的激昂情绪。

“嗯。”他用力点了点头,“我绝不会辜负父皇和叔叔的期许的!”

接着,他挣开了纪国公的手,然后转身慨然向前走去。然后,他踏上了梯子,走上了他之前乘坐过的大汉北方舰队旗舰嵩山号。

“上船!”也就是在同一时刻,军官们同时下了命令,士兵们以整齐的行列踏上了运输舰放下的木制梯子,走上了运输舰。

明明是数千人的大军,却如同一个人一样,动作整齐而且寂寞无声,只有脚踏在踏板的有节奏的声音在海边回荡。

太子登上了嵩山号之后,马上来到了甲板上,看向了远处的海岸,他视之为叔父的陈昇,一直都岿然站在岸边。两个人很快就对上了视线,然后就这样凝望了许久。

随着士兵们一一上船,岸上的行列越来越短了,最后,每一艘运输船都已经装载好了士兵。接着,骑兵也开始沿着特制的木板登船,这些穿戴浮夸炫耀的骑兵,个个器宇轩昂,牵着自己的宝贝战马走上了运输船,骑士们静默无声,但是马匹当然就没有人的智慧了,纵使都已经被戴上了马嚼子,但是呜呜呜呜的声音仍旧此起彼伏,宛如笙箫在奏曲一样。

不过笙箫原本演奏起来都会有萧索的意味,但是今天这一幕,更多的确实意气风发的高昂,犹如是在为出征鸣奏一样。

很快,骑兵营也已经走进了各自的运输船。

“殿下,军士们都已经上了船了,可以开船了。”蔡德走到了太子的后面,低声禀告。

是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太子没有回头,只是默然点了点头。

“开船!”得到了允许的北方舰队司令官蔡德,马上转过了头去,冲着后面的水手大喊。

“开船!”这个命令被一层一层地下达,最后桅杆上的瞭望台上的水手也打出了旗号。

船锚被铰链拔了出来,略带寒意的春风猛涨起巨帆,以自然界的巨力,帮助水手们一起让这艘船像港外动了起来。

船慢慢地晃动了一下,微不可闻,好像是幻觉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