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887章

大明武夫-第887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是靠了朝廷恩养,诸位将士众志成城,赵松怎敢居功!”赵松一边说,一边骑马跑到了太子的身边,“太子殿下,演习检阅已经完毕,请问太子可有不满之处?”

“没有,没有,诸位将士进退之间张弛有度,动静森严,一看就是一等一的强军,我不知道兵事就不多嘴了,反正我觉得很满意。”太子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不过,不知道赵旅正定好了没有,到底调哪一个团跟随你出征?”

“兹事体大,断不容轻忽,一次演习也不能完全看出门道来,臣还打算再观察一下。”赵松跟着太子一起骑马,重新回到了陈昇身边,“元帅,我有个不情之请,这段时间能否让我暂时负责统带第三旅?我要再好好操练一下他们,倒好好好让他们松松筋骨。”

“行,当然可以啊,我求之不得。”陈昇马上答应了他的要求,“你走了以后,新的旅正初来乍到,没压住场子,我看你们第三旅的人是懈怠了不少,这样混赖以后还怎么打仗?这阵子你来带的话,好好收拾收拾这帮混小子,让他们骨头松下来!”

“看我的吧,一定让他们哭爹喊娘。”赵松踌躇满志,“正好就把他们留在金州吧,这段时间一边训练一边让他们熟悉水性,免得以后上了船就腿软。”

辽东军多为北人,将士们基本上都不识水性,为了让他们能够克服这种困难,不至于影响到之后的作战,就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让他们熟悉一下水性,所以根据赵松的计划,在太子巡阅辽东的这段时间里面,他要把自己的直属部队好好放在海边训练一下,让他们至少做到在运输的途中不晕船。

答应了赵松的请求之后,陈昇马上跟旁边的参议口述了命令,而这位军官也记录下了命令,很快就将作为成文签发下去,成为正式的书面命令。接着,他觉得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想要回去处理别的事务,于是又转头看向了太子,礼貌性地提醒了他。

“太子殿下,今天的检阅和演习您还满意吗?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跟我们提出来,我们马上让下面的人改进。”

“没有了,我很满意,接下来就看赵旅正怎么操练了。”太子马上表示。

“那……太子还有别的话想要训谕将士们吗?如果有的话,那我就下令召集全军。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就此解散,让将士们归营吧,今天他们操练得已经够多了。”

“那就让将士们去歇息吧,我就不拖时间了,反正我年纪小,也没什么可以教训他们的。”太子微笑了起来,“纪国公想必还有许多军内大事要处理,也早点去办吧,别为了我这里耽误了大事。”

“谢太子殿下!”陈昇看向了另外一个参议军官,“传令下去,全军整队,归营!”

参议官马上纵马向旁边跑了过去,向一群传令骑兵下令,接着这群传令骑兵按照各自划分的区域纵马离开,纷纷奔向还在演习场当中的官兵们。

很快,这些官兵们都接到了检阅结束的命令,接着在军官们的呼喝之下,他们又重新按照之前的队列排好。

接着,在全军官兵们的欢呼当中,陈昇和太子走回到了马车当中,在亲卫骑兵的护送至下绝尘而去,而在他们离去之后,这些官兵也以整齐的行军队列,向金州城郊的军营里走去。

太阳已经偏西,阳光也从白色变为了微微的金色,士兵们扛着手中的枪,以整齐划一的脚步跟在军官们的身后强行,他们或寂静无声或高唱军歌,动作仍旧和受检阅时一样整齐,即使在归队的时候,大汉的军势也还是如此昂扬。

就在大汉军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演习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九州岛萨摩藩的郡山下,也有一群人聚在野外拿着武器四处逡巡。

不过,与辽东军的虎贲相比,这群人的穿着要寒酸一些,并不是特制的笔挺军服,而是穿着造型各异的着装,一部分人骑着马,穿着用钮系结的羽织;而另一部分人则走在地上,穿着平民的半身短衣,看样子像是农夫。

这些骑在马上的人,态度倨傲,腰间佩着刀,有些人手里还拿着弓箭,驱使着旁边的农夫四处搜索,他们自己口中也在不断吆喝,看样子是在打猎。

他们头上的发型也很有特点,头发从前额方面,被往后剃掉,只留下了头顶上半月形的一片头发,看上去光秃秃的好不诡异,这也是战国时代以降,日本的武士和大名们特别流行的“月代。”发型。

日本在古代就有绑发髻的发型,但是浓厚的发髻在穿戴头盔就不是很方便,且戴上厚重且密不透风的头盔,更会让整个头闷的很不舒服,在战乱时代如果拿下头盔或是在头盔开通风孔,又容易被敌人暗算,于是就有人索性就将前额到头顶的头发剃掉,免受头部充血之苦,而后方剩下的头发在平时就可以绑成发髻,也可方便冠帽的穿戴。久而久之,在经常要打仗的武士们当中,月代发型就十分流行了。

如今虽然已经是德川家的江户幕府治世,日本承平已久,但是之前战国时代所流行的习惯还是被流传了下来,哪怕是身为武家最尊者的幕府将军,也照样留着这样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的发型。

更加奇怪的是,虽然这群人手里拿着刀和弓箭,一副出门打猎的样子,但是他们一直都在左顾右盼,神情颇为诡异,好像目的并不仅仅是来打猎一样。另外,他们的阵型虽然散乱,但是骑着马的武士们仍旧严阵以待,隐隐然把一个人护卫在了中间。

这里是萨摩藩的内地,临近鹿儿岛,是岛津家的根本重地,而这群人正是岛津家的武士和家臣,而被他们护卫在中间的人,就是当今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家的家督岛津忠恒。

他衣着朴素,和旁边人并无不同,好像是要借此来掩饰自己的身份一样。他看上去五六十岁年纪,垂在脑后的头发已经花白,不过身形依旧矫健,骑在马上左顾右盼,眼神犀利,倒是能看出几分早年的风采。

第1551章下注

这群人一直在山边四处搜寻,不过相互寂然无声,看不出多少打猎的兴头来,反倒是有些小心翼翼,好像在担心什么似的。

当看到一群同样穿着短衣,盘着发髻、做农夫打扮的人向着这边凑近过来的时候,这支寂静无声的队伍,终于起了一点点的骚动。

日本的武士和平民阶级森严,虽然现在武士不像战国时代那样可以随便因为心情不好就残杀农夫,不过农民是绝对不敢轻易向着武士聚集的地方凑近的。所以……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丝明悟。

在山草的掩映下,这群人若隐若现,不过脚步声越来越重,伴着山风吹拂衰草的声音,让每个人心里都变得更加不平静。

终于,在他们的注视之下,这群人走到了他们的身前。这一群人,身材都很高大,而且年纪都很年轻,行动迅速敏捷,虽然做农夫打扮,但是看上去一点都没有久在田间劳作的样子。

他们领头的一个年轻人从行列当中走了出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人群当中的岛津忠恒作了个揖,接着他用极为流利的九州方言开口了。

“在下大汉国特使周璞,拜见岛津藩主!”

没错,他就是大汉被派到了日本承担沟通地方豪族任务的外务司官员周璞。他在大汉的时候,就将自己的重点工作目标放在了萨摩藩的岛津家身上,来到日本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然后通过一些方式联系上了岛津家,然后将岛津藩主岛津忠恒给约了出来。

幕府虽然承认岛津家对萨摩藩的统治,但是因为之前岛津家屡次和德川家作对的缘故,他们一直对岛津忠恒等岛津家重要人物进行了监视,所以为了麻痹幕府,岛津忠恒假托出来打猎,带着一群心腹家臣走出了萨摩藩的本城鹤丸城(鹿儿岛城),来到了郡山之下。

可想而知,他们的心里应该有多么紧张。

当他喊出这段话的时候,对面其他人更加是相顾失色,有些人心里原本的侥幸心理也消失了,他们知道自己现在都已经参与到了一次了不得的密谋当中。

和旁边这些紧张不安的家臣们不同,岛津忠恒要镇定得多,他挥了挥手,示意自己旁边的一位年轻的家臣。

“重方,你过去看看。”

“是!”这位年轻的家臣马上领命,然后下了马,向周璞他们走了过来。他的腰间别着一把刀,而且行动十分迅速敏捷,步伐有力,看上去十分精熟于武器。

他叫东乡重方,是岛津家臣东乡家的成员,他的父亲东乡重位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剑豪,是示现流的创始人,并且在年轻时代就投靠了岛津家,成为了岛津家的家臣,经历了两代人的效命之后,东乡重方已经成为了藩主岛津忠恒十分信任的家臣。

他的剑术秉承着父亲的教导,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之后变得十分出色,可以说是岛津家臣当中最好的之一,因此一直被岛津忠恒带在身边作为护卫。

这个年轻人表情严肃地走到了这群不速之客的身边,然后开始搜身,周璞举起了双手,然后示意自己身边的人也任他搜身。

搜完身之后,周璞将自己口袋里面的一封信交给了东乡重方。

很快,东乡重方就拿着这封信,走回到了岛津忠恒的身前,恭恭敬敬地呈递给了他。

岛津忠恒拿到信之后,并没有看信的内容,因为为了保密,信是随便写的,内容根本无关紧要,他看的是最后落款的印章。

当确定印章正是他之前和人商定好的花纹和字样之后,他终于松了口气。

他再度挥了挥手,马上就有家臣牵了一匹马再度走到周璞的面前。

“周大人,请过一步,跟我们来吧。藩主大人想要找个僻静的地方和您叙话。”这个家臣向周璞作了个揖,然后以十分流利的汉语向他说。

岛津家内部一直都有明国人侍奉,所以并不缺乏善于汉语的家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江夏友贤一家。江夏友贤原名黄友贤,在前明万历年间为了避祸而来到日本,并且成为了岛津家的家臣,他精通汉学,并且能言善辩,得到了岛津家的重用。

在丰臣秀吉入侵高丽,并且和大明交战的时候,他还曾见过大明来到日本的使节沈惟敬,并且负责过翻译工作。

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江夏二闲继续作为岛津家的家臣,并且在多年的浸染下已经和日本人完全无异,只是精通汉语而已。

今天被岛津忠恒带过来的这位精通汉语的家臣,正是江夏二闲的儿子江夏明闲。他的衣着和发型同其他家臣毫无不同,从外表上看完全看不出有一丝汉人的痕迹。

同江夏家一样,在大明末年天下一直十分混乱,甚至在几年之前还发生了神器易鼎的大事,所以这些年来一直都有明人东渡日本避祸,不仅有地主商人,甚至还有前明的官员和学者。

其中最著名的人当属朱之瑜,他是大明官宦世家出身,学问十分精深,在大明被灭之后因为发誓不做大汉的臣民,所以蹈海远渡,来到了长崎定居。因为学问很高,所以他也得到了当地日本学者的尊敬,经常在当地讲学。

周璞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以微微有些吃惊,不过他一想到岛津家雄踞九州这么多年,虽然现在屡受打压,但是内里的底蕴应该也还是不小,有这么精通汉语的家臣也不足为奇。

他并不反对岛津忠恒的小心谨慎,也并不害怕。自从他来到九州岛的那一天起,他已经把生死给置之度外了。这里是岛津家的根本重地,若是对方想要对自己不利,就算有那几个护卫在身边又能怎么样?

“好的。”他直接应了下来,然后干脆地翻身上马,接着他回头向自己带来的人下令,“你们现在在这里等着,哪里也不要乱跑!”

然后他不再多话,直接骑马跑到了岛津家臣团的面前,直接面对岛津忠恒。

岛津忠恒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周璞,像是在估测他的能耐似的,而周璞也没有再示弱,昂然骑在马上和他对视着。须发皆白的老人,视线阴骘深沉,而高大英挺的年轻人,视线昂然激扬,一时间竟然不相上下。

片刻之后,岛津忠恒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勒马转过了马头,往后面的山路小跑了过去,得到了暗示的周璞马上纵马跟了上去,其他的家臣们原本打算也跟上来,但是在岛津忠恒的手势下,只有东乡重方和江夏明闲跟了上来,其他人都不得不留在了原地。

岛津忠恒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纵马往前急奔,周璞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只能够一直骑马跟在身后,他们很快就跑进了山麓当中,草木越来越茂盛,而路也越来越狭窄。

终于,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岛津忠恒勒马停了下来。很快周璞也追了上来,勒住了马头。

“你胆子很大,一直都很镇定。”岛津忠恒转头过来看着周璞。“你们的皇帝陛下没有挑错人。”

“多谢藩主夸奖。”周璞微微一笑。“我只是大汉朝廷当中的一个无名小卒罢了,并非陛下特意挑选的人,在朝廷当中,比我更厉害的人也有很多。”

“大汉有很多人才,日本也有很多。”岛津忠恒并没有被周璞的话所触动,“大汉皇帝想要远征日本,可不那么容易。”

他当时听到了大汉打算攻伐日本的消息时,几乎难以置信。千百年来,中原人虽然和日本在高丽交手过几次,但是中原皇帝从来没有发动过对日本的征伐,只有蒙古人占据中原的时候试过,他虽然知道大汉皇帝雄心勃勃,但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日本的头上来。

“事在人为,如今我大汉海陆军将士们多年来一直都在各地作战,从来没有遇到过敌手,如此百战之师,想必是比幕府大军要强上许多的。”为了表现自己的信心,周璞十分笃定地回答,“只要大汉军队踏上日本,就能够把幕府军打得落花流水,到时候岛津家就可以再也不用受幕府的压制了!”

“当年蒙古人也是到处征讨,灭国无数,还打下了比如今大汉更加广袤的疆土,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打败日本的幕府。”尽管周璞说得慷慨激昂,但是老人却仍旧十分冷静,“他们来了两次,结果两次都在九州被打败了,大军全军覆没。”

周璞知道这个老人为什么态度这么冷淡,因为他还没有确定到底要不要把宝压下去。

造反是个高风险的活计,如今幕府在日本势大无比,不是单单一个岛津家能够抗衡的,他如果贸然参与,万一失败的话不光自己的性命保不住,岛津一家的领地和性命都岌岌可危。

他需要确认大汉的决心,并且相信大汉绝对能够打赢幕府——至少能够把幕府赶出九州岛,才会下注。

第1552章你们想要什么

“蒙古这样的匪徒,怎么能和我们大汉相提并论!”他不自觉地提高了音调,“当时蒙古人是趁着中原大乱才打进中原的,他们只知道烧杀抢掠,哪里知道什么水战?他们的军队上下也不齐心,形势一不利就溃灭了。我朝可就不一样了,我朝的海军举世无双,就算是西洋人的海船也只能躲着我们的战舰走,只要我们想打,海上渡过来,幕府里面没人挡得住,以幕府现在在九州的力量,只要有藩主您的配合,我们夺取整个九州岛易如反掌!”

他大肆夸耀大汉海军的实力,明里是说幕府挡不住给岛津忠恒壮胆,实际上也是暗里在威胁他,告诉他大汉并不依赖他的合作,催促他早点下定决心。

“再者说来,当年镰仓幕府能够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运气。”眼见岛津忠恒还是不说话,周璞继续说了下去,“那时候蒙古人根本不懂海上时令,碰上了两次台风,结果让舰队和运输船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