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873章

大明武夫-第873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那里原本的高丽住民,有些成了这些商人的雇工,不得不为他们付出劳力,有些人则不得不流落异乡,成为流民,也因此而让高丽上上下下充满了怨愤。

在平日里,他们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高丽既然是大汉的藩国,自己等人又是大汉的代表,作威作福不是应该的吗?况且,高丽使团每年从高丽榨取的钱财,很多也上缴到了外务司手里,所以外务司多年来对他们的事情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这些话当然是不能跟太子说的。

大家都说太子仁厚,要是太子真的听信了谗言,追究起来,京里的高官当然不会有事,但是这里的大家可就都很不好过了。

这样的忧虑,自然也在使团上下激起了同仇敌忾之心。

“谅那老儿也不敢!”孟志高一脸的怒气,“是大汉出兵出力,让那老儿得以复位的,要不是我们,那老儿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掉了,他居然还敢忘恩负义?”

在施高艺和使团众人的努力下,使团已经插手到了高丽政事的方方面面,然而他的这些举动,自然也会惹起高丽朝廷的反弹,而且这种反弹因为高丽上下积累的怨愤,这一两年来变得越来越厉害,也让使团上下大为恼怒,所以现在私下里谈到国主李珲的时候,脾气差的就直接骂“老儿。”、“老匹夫”,一点也没有对其国君身份的尊重。

“这世上忘恩负义的人太多了,由不得人不防备着点啊……”施高艺抚须苦笑,“高丽国主虽然是我国扶上去的,但是到了那个位置,就想要继续尝国君的甜头,所以不能容下我等,这倒也正常……”

“大人,既然如此,我们应当尽快做些准备才对。”副使张道彦也已经是满面的凝重,“有倒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李珲老儿,当年就是个嗜血残暴的国君,对天朝对我等可未必有多少感恩的心。”

“副使此言,正合我意。”施高艺长舒了口气,“如今,我们确实是到了紧急关头,不得不做点防备了。”

眼见大使的话这么饱含深意,其他人纷纷面面相觑。

“请大人示下!”

“其实我朝之所以能在高丽得到如此之多的权益,一是因为我大汉军威赫赫,压得高丽人胆战心惊;二来也是因为我等有拥立之功,国主不得不酬恩。”大使慢条斯理地拿起了茶杯,喝下了一口茶,“如今这高丽国主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来我们得另外想想办法。一次拥立之恩不够,我们就来两次……”

来两次拥立?大家好像都明白了什么。

这些天来,大使馆内一直都有异常人物出入,有些还是李家宗室的人,虽然他们来去都是鬼鬼祟祟的,极少在人前露面,但是大家私下里都有了不少猜测,如今大使明言出来,大家也不是特别意外。特别是副使张道彦和其他几位重要使馆官员,因为他们是实际的参与人,所以更加镇定。

“大人的意思……就是要想办法废掉李珲吗?”营正孟志高低声问。

相比于刚才的激昂,他现在倒有些紧张了。

大使所说的意思,无异于是要强行在高丽行废立国君之事了,他并不害怕高丽人,主要是担心国内有不同的看法。

“这可不算是废立。”施高艺气定神闲地摆了摆手,“国主年老,众所周知又是个瞎子,他能理多少事?怕是早就力不从心了……而且,他膝下无子,理应在宗室里面找个孩子来承继宗祧,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

不废掉,而是另外在宗室里面找个孩子来充当国主的养子?大家终于明白了大使的谋划,于是纷纷窃窃私语。

他们讨论了一会儿之后,都十分认同大使的这个主意——李珲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了,有必要换一个新的国主;而用给他强行塞一个养子的方式,又可以堵住悠悠众口。

李珲在国内并不得人心,当年就闹出了天大的祸乱,只要使团把事情做得好看点,造成既成事实,高丽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为他找一个养子,那朝政大权不还是掌握在他的手里吗?”这时候,有一位使馆的官员发问了,“纵使他已经年老了,等他死又不知道还有多久……恐怕缓不济急啊!”

“这个不用担心。”副使张道彦马上回答,“养子年幼,可那还是有爹的。到时候只要一立养子,我们就可以让李珲在宫里养病了——他只要一养病,那朝政的事情还用得着他来管吗?自然有养子亲父来代理摄政了……”

这时候,没有参与到这场谋划当中的官员们才明白,大使恐怕老早就已经预计到了现在的情况,而且考虑周详,没准都已经找好养子人选了。

可想而知,高丽宗室里面肯定是有人已经和大使谈好了,让大使将他或者他的儿子扶上王位,然后出卖更多权益给大汉。

高丽国势如今到了这么倾颓的地步了,宗室里面还有些人死盯着这王位,好多人心里暗自唏嘘。

“大人思虑深远,下官佩服!”刚才那个官员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微微一作揖。

“哎,身处异国,举目都是素不相识的外邦蛮夷,不多考虑都不行啊!”施高艺又叹了口气,然后苦笑了起来,“本来我虽然想要再来一次拥立,但还是想要徐徐图之的,免得让朝廷不满,不过,现在……我想了想,还是早点把事情办完吧,免得夜长梦多。”

“那……那要不要现在就办了?”孟志高有了大使的话撑腰,胆气更加壮了,还抬起了手来,做出了一个斩首的手势,“夜长梦多,高丽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了防备了,干脆这几天就发动,先把高丽国主给关起来再说!”

大汉在高丽京城的驻军不多,总共两个营一千六七百多人,因为经常有人要出去高丽各岛巡视或者镇压民乱,能够动用的人更少,只有一千多人出头,而这些人当中能直接拿起刀枪上战场的人要更少一些——而高丽朝廷光在宫廷周边的卫士就不止这个数字、驻扎在汉城的军兵要更多一些。

不过,孟志高却完全不在乎这种人数上的劣势,根本不怕高丽人抵抗。这是一个多年一直在战场上厮杀的勇士,他在战场上和满洲最精锐的部队过过招,高丽的兵他在来高丽之后也见识过,他完全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不,不行,孟营正,不要急。”出乎他意料的是,大使连连摆手,否定了他的提议,“这事虽然要抓紧办,但越是紧就越不能急。我们这儿使馆,高丽人都是盯着的,要是仓促之间有什么举动,他们肯定就会警觉,高丽国主虽然是个瞎子,但是毕竟还是有几分头脑的。我们得谋定而后动,把一些都准备好再动手。再说了,这么大的事情,不跟国内事前报备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修书国内,让上面知道我们的盘算。”

“上面会同意吗?”看到大使如此说,有一位官员又有疑虑了。

“这要看我们怎么说了。”大使若有深意地瞥了赵营正一眼。“我们要马上给国内写信,痛陈高丽君臣上下的不轨行迹,把国主对我们的嫌隙和抵触都告诉上面,然后再告诉国内,因为高丽国主的掣肘,现在我等在高丽的行动步履维艰,如果放任下去的话,恐怕会有更加严重的事态发生……然后,再加上我们的计划,作为建议一起呈递上去。”

大使是外务司出来的,而且深得司长孔璋的信任,所以他并不担心自己的意见会被司长驳回,而有司长在旁边说项,丞相和陛下应该也不会反对,他们可不愿意看到高丽离心。

第1526章重归

他想要的是军队也尽快表态,因为没有军方的首肯,这件事恐怕就会变成他私调军队了,于公于私他都不想背上这样的指责。不过他相信以大汉军方的一贯作风,他们应该是会很喜欢这个主意的。

果然如他所料,孟营正马上就答应了下来。“大使且放心,今天在下就让识字的军士写一封信,马上送到纪国公和军议府那里,让国内尽快回复。”

相比于施高艺在外务司当中的地位,孟志高在军队里面的地位要低上很多,不过他的职位特殊,所以军方也给了他可以向辽东军事长官和国内军议府写信奏事的权力。

纪国公陈昇现在在辽东,控制着整个东北地区的大汉军队,也是孟营正的直属上司,他的功勋和名望都很高,如果他点头,事情就好办多了。

而军议府是大汉成立后专门创造的陆军机关,由各支部队里面精挑细选的军官充任,负责保管陆军上下在国内外的军事部署、地图和兵器制造,另外还有专门的参议机关来制作大的战略军事行动的计划,外面的作战部队的参议军官,也是由这个机构来管理的。虽然里面的成员职级不高,但是可以说陆军当中的中枢机构之一。

相比于外面的带兵大将,军议府的行事要谨慎许多,不过他们自然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掣肘,毕竟太子亲自来高丽坐镇,干系重大,可没有人愿意因为李珲而让高丽生乱。

“好!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就什么都不用怕了!”眼看孟志高如此干脆的表态,施高艺颇为欣喜。“各位这段时间要把一切都定好,处在只要接收到命令,随时就可以发动的状态然后只要太子一声令下,大家立即发动!”

“太子?”其他人又都是一惊。

不是因为太子将要来高丽所以才想要加紧废掉李珲的吗,怎么还要等太子来决定?

“太子是储君,而且这次要亲临高丽,虽然面上是说要常驻釜山指挥后方,但是我等怎么可能不受其节制?要是在太子莅临之前、或者在太子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下此等大事,太子该怎么想?”

大使一解释,众人恍然大悟。

“所以,等太子的船到了高丽境内之后,我到时候会直接去迎接太子,然后将相关的事宜抢先都报告给太子,只要国内已经有了处理意见,太子想来也不会反对。”施高艺说出了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计划,“有了太子的首肯的话,我们就更名正言顺多了,高丽人也更加不敢动。”

看来,大使是想要赶紧在国内取得政变赶李珲下台的许可,然后抢先一步去迎接太子,让他为自己的这个行动背书,杜绝他受到李珲及其支持者的蛊惑的可能性。

“我们今天就准备好禀告国内此事,莫要耽搁了时间,贻害国事!另外,诸位不要等国内有了消息之后再准备,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准备了!张副使,你最近别的事就都放下吧,多和那些高丽宗室和大臣联系,让他们也做好准备;孟营正,你也让手下的兵多做准备,最近好生操练一下,景福宫的地形图我已经画好了,你们这段时间就照着景福宫的地图来演练吧。”

就连景福宫的地图都已经画好了?大使还真是心思缜密啊!房间里的众人都对大使的手段安安心折。

“为了万全起见,是不是要把之前调出去的兵都调回来?”这时候,张副使提出了自己的提议,“毕竟如果真要动手的话,兵还是多一些为好。”

“高丽的那些兵,都弱得不行,当年被满洲都给打得喘不过气来,用不着担心那么多!至于他们的那些王宫卫士,多是文弱无能之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天朝的天兵?”作为军方的首领,孟志高反倒是一脸的满不在乎,“再说了,进攻景福宫,靠的就是仓促一击,景福宫就那么大一点地方,多几个少几个有什么差别?现在仓促调兵,反倒是会打草惊蛇,让高丽朝廷的那些人有了防备……”

“孟营正此言有理,既然是突然一击,那就要以保密为先,如果各处收集军队的话,反而不美,干脆就借着合理的借口能收回来就收回来几个得了。”施高艺也赞同了孟志高的说法,“孟营正是专门打仗的,自然比我们内行的多,总之到时候一切就仰仗孟营正和天兵了。”

“那是自然。”孟志高昂首挺胸,显然自信满满。“李珲老儿如此忘恩负义,到时候我等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好了,既然大家已经议定了,那就事不宜迟,都去做吧。”大使挥了挥手,表示不再进行这个讨论了。

然后,他的脸色突然变得十分严峻了,“另外,废立的事情归废立,该办的事情也要办好,大家吃的是朝廷的俸禄,做的是朝廷的官,身家性命也都在朝廷手里,这个话我要跟大家说清楚,国内和太子听我们的建议,那是因为我们有用,能给国家办事。如果我们给国家办不好事,那朝廷养着我等还有何用?我们行了这个废立之事,朝廷肯定是等着我们用功劳来证明自己做得对的,所以这战事,一定要为太子办好,明白了吗?”

“大使且放心,到时候就算是要刀放在高丽众大臣背后,逼着他们办事,也决不让他们拖沓委蛇!”孟志高马上应了下来,然后重重地一拍桌子,“这里的人,身为大汉的臣子,就得为大汉办好事,平日里做些自己的事,这个大家谁也管不着,但是要是到了关键的时候还分不清轻重,那就不要怪我老孟不客气了!”

“明白!”

大使施高艺本来就是读书人,而且自从来到了高丽之后也一直精研高丽历史,他自然是知道之前的历史的,在大元的时候,皇帝忽必烈曾经也发动过对日本的战争,那时候日本还是在镰仓幕府的治下。

大元当时是个幅员万里的大帝国,治下的人口财富可谓数不胜数,忽必烈最初是想用恫吓来吓得日本人投降,但是幕府掌权的北条氏一族根本不予理睬,断然拒绝了大元的劝降。

而忽必烈也因此下定了决心,要用武力征服日本。他给这个远征行动选择的基地正是高丽,当时忽必烈命令高丽王造舰九百艘,其中大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三百艘,由金方庆负责建造;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三百艘,汲水小船三百艘,由洪茶丘负责建造,并规定于正月十五日动工,限期完成。这一项目给高丽人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沉重的负担,死伤无数,金钱浪费无数。

同年六月,经过了半年的努力,九百艘军舰完工。随后忽必烈立即下达征日命令,于是,一支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向日本进发。这支联军的核心是蒙古族部队计有蒙汉军二万人、高丽军五千六百人,加上高丽水手六千七百人,共三万二千三百人,由征东都元帅忻都、右副帅洪茶丘、左副帅刘复亨统帅。

日军反击。但无济于事,只一天时间,联军就占领了对马岛。十四日傍晚,联军攻入壹岐岛。十六日,联军逼近了肥前沿海岛屿及西北沿海一带。

十月十九日,联军舰队进攻博德湾,杀散海滨守军占领今津一带。

然而,虽然联军进展极快,但是却因为一次台风扫掉了后续的舰队,让元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

而后来,在几年之后,不甘失利的忽必烈再度发动了对日征伐,结果虽然有进展但又是被台风摧毁了舰队,结果部队再度大溃,蒙古人征伐史上也出现了难得的失败,日本人也称其为“神风”。

台风固然厉害,但是哪有一次能被风暴扫完的?高丽人制作的舰船太粗糙,肯定也是主因。这次就决不能出现类似的纰漏了,新朝皇帝杀伐决断比之忽必烈毫不逊色,要是再因为类似的原因出问题,高丽的大汉使团谁能跑得掉?

不可不忧虑啊。

虽然已经来到了春天,但是海上的寒气却一直没有散去,犹带寒气的海风吹拂着港口,露台,和每一幢建筑,和着海水永无止境地拍打着这整个岛国。波浪退落之后,黄砂滩闪着光,在这漫无边际的大海上,宛如一个个金色的斑点,一道道的朝阳透过云层的缝隙从天空中照射在水上、砂滩上和崖壁上。

寒风并不能阻止世间的种种繁杂,今天的长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