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864章

大明武夫-第864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担当起大任来,不愧对父皇,不愧对母后,不愧对神明,也不愧对天下万民。

只要做到这四个不愧,还怕天下人有负于我家不成?要是我家有负天下,那就算如同桀纣残暴,又能挡得住滔滔洪水吗?多担心又有何意义?

在时而刺目时而黯淡的五彩虹光的照映下,太子伸出手来,慢慢捏成了拳头。

“不负天下。”

正月初一一大早起来,皇上就带着皇子们前往奉先殿拜祖先的牌位——自从新朝鼎立之后,按照各个朝代的传统,朱家历代的祖宗画像和神主都已经从奉先殿当中被移出去了,赵家之前的几代祖先的牌位则被放了进去,这几代祖先也各自封了谥号。

不过,赵家毕竟是布衣出身,而且皇帝不喜欢什么神神道道的东西,所以他并没有给自己编造什么天生异象、梦见白龙之类的生世来神化自己,也并没有编造各种故事来宣称天命早就到了徐州的赵家。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当中,皇家的男子们对着先祖的画像一一叩拜,等到了天已经大亮了之后才走出了奉先殿。

今天内阁不办公,除了必要的守值的小官之外,绝大多数官员们都已经放假了,不过宫内并没有因此而冷清下来,因为遵照新朝的惯例,在京的文武大臣们都要在初一这一天进宫来朝见,并且享用一顿大型的晚宴,就连在京的藩国使节也要这一天进宫来朝拜,因此宫中的人反而比之前要多上一些。

由于带进来的家眷较多,因此气氛也轻松了很多,文臣们个个穿着便装,而武臣们则都穿着崭新的军礼服,而且将自己的勋章也别在了胸前,向所有人炫耀自己的武勋。各家大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谈聊天,此时的宫内已经是一片喧哗。

这些前来朝拜的人们,并不能进入到内廷当中,皇家一般是在外廷的皇极殿召见他们,在前明时代,皇极殿就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等,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由于心学大盛,前明的社会风气就已经十分开放,不过宫廷一般还是十分保守的,追求威严,外臣的妇孺想要进宫更是少之又少。而新朝因为是起于微末,所以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反而多了不少民间气息,这种大臣们携家前来过年的传统,颇有当年在徐州起家时上下一心的质朴之风。

当他们先后进入到殿中的时候,大殿里面早已经备好了案几,上面摆满了各种鲜果和美酒,以供大家各自享用。

最初的时候,在这种新年朝贺当中还有些混乱,因为各家大臣和藩国使节都不知道该如何排位,不过进过了几年的演练之后,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套心照不宣的排位规则,文武官员以官位来确定跟皇家距离的远近,而藩国使节则另外有专门安排的区域,大家也就按着这套规矩纷纷落座,虽然嘈杂但是并不混乱。

依照规矩,丞相雍国公王兆靖作为内阁和勋贵当中的头等人物,所以他们一家坐在了离皇家御座最近的位置,而工相、卫国公徐厚生,则因为和皇家的特殊亲戚关系,所以被安排到了紧随其后的位置上,他们一家的座位正好和丞相的相贴。

“工相!”按照新朝的惯例,一落座之后,丞相就对工相道贺。“新年大吉。”

“丞相,新年大吉。”卫国公徐厚生连忙也向丞相拱手道贺。

“离宫的事情,皇后陛下那边怎么说?”丞相也没有多客套,直接就问了。

他之前安排让工相这边来对皇后请示,就是存了利用他们姐弟身份、方便说服的心思。

“皇后陛下说,此事可行,还称赞了我等,说大臣们有心了。”工相也没有多说弯绕话,直接就答复了他,“不过,皇后陛下另外还说,我朝毕竟新立,财计匮乏,所以还是要吝惜民力和财力,不要搞得太过于奢华铺张。”

“那你怎么看呢?”丞相微微一笑。

“我觉得……”工相刚想说,但是又觉得有些不对,于是停下了口,扫了旁边的儿子一眼。

虽然他们现在谈的并不是朝廷最机密的事情,但是工相平时素来认真,也不喜欢妻儿参与到朝廷的政事当中。

于是,眼见丞相和工相要谈事情,他们的家人纷纷微微避开,以免扰乱两位重臣的谈话。

丞相是诗书传家,今天带过来的是他的长子、雍国公世子王泽贤,他的儿子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也被教得十分懂守规矩礼节,看到父亲要谈论朝堂之事,他自觉主动地退到了一边。

看到两边的家人都离开了之后,工相也就放下了心来,重新接上了话。“我觉得皇后陛下想要体恤民力,这心是好的,但是朝廷现在并不是那么困窘,我们没必要真的那么小气,既然要修,那就要往大了修。当然了,我不是说要修得多么富丽堂皇,但是至少要修出气派来,要称得起大汉皇家的身份。”

他是有私心的,想要让姐姐一家团聚,并且过上和皇家身份相称的生活,不过丞相也并不打算点破他的私心——因为丞相自己也是差不多这么想的。

“你这么想就好了。”丞相点了点头。“那好,就这么办。钱的问题,只要你不要搞成三步金堂五步玉阶,总归还是有办法的。过完年,你就把这件工程当成头等要事来办吧,其他的事情可以交给别人来负责,别忘了,不光是你,内阁大臣们也都翘首以盼,等着大功告成的那一天呢。”

“好,我明白的。”工相点了点头。“过完年,我就去西郊去勘察地方,找个山水俱佳的所在,早点把选址的事情办妥。”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疑惑的——在平日里,内阁对他负责的大工程虽然一直都在支应,但是总是给得勉勉强强,并且审计也十分严格,生怕多浪费了一分,到了这个工程,却突然这么大方了。

“对了,太子过完年也会随我一同出去,一边视察京师防御工程的进展,一边顺便散散心。”说到这里的时候,工相突然也想起了这件事。

“太子也会出去巡视?”丞相微微意动。

结合皇上之前让太子参加国务会议、并且准备让太子出镇高丽总制征日后方的安排,看来太子慢慢涉入到朝政当中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定局了。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居然太子都快长大成人……蓦地丞相的心里突然闪过了一丝和现在气氛不同的感悟。

“此事甚好,不过你那边要注意一下安全,不要让太子有什么闪失。”交代了一句之后,他又转过了头来,看了看自己年幼的儿子。

太子是仁厚聪慧的孩子,将来能成大器,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到时候能成个什么器呢?只盼他到时候也能继续辅佐大汉皇家吧。

就在大臣们还在闲聊的时候,有一个进宫来朝贺的人却被皇宫的侍从们带离了大殿,不过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的离开,仍旧继续着他们的闲谈。

这个人就是高丽驻京使团的团长、高丽宗室李珂。

在侍臣的带领之下,他沿着皇极殿旁边的路,向中极殿亦步亦趋地走了过去,听侍臣说,大汉的皇帝和太子,将会在那里接见自己,有要事相商。

这位使团长一袭青衫,身材颀长,留着细长的胡须,皮肤也十分白皙,看上去就像是个饱读诗书的文士一般。实际上虽然身为高丽国的宗室,他也确实汉学功底很深。

不过,虽然被大汉皇帝召见说起来是一种殊荣,但是他却表情严肃,眉宇之间好像隐伏着深深的忧虑。他忧虑的正是他的祖国高丽,更加是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博取到中朝皇帝的欢心,让他对祖国稍微宽限几分。

在光海君被朝廷复位之后,为了加强对高丽的控制,在高丽设置了使团,而同样,高丽也被要求在京城设置使团。

在前明时代,高丽在大明境内是并没有常驻的外交机构的,他们只是定期地派出朝贡的使团来京城朝拜皇帝而已,虽然每逢王权更替,高丽都会派出使臣知会大明,但是并不受大明的实际控制。在万历年间,日本渡海进攻高丽,荼毒一方的时候,大明虽然派兵援救,并且最终将日本军队赶出了高丽,但是之后并没有在高丽驻军,马上就撤走了,并且很快就陷入到了内部的混乱当中。

新朝就没有这么慷慨了,将光海君重新扶上高丽王位,他们马上就索要了巨额的报酬,派驻了使团和驻军。而且,驻汉城的使团挟中朝之威,骄横跋扈,好像完全不把高丽朝廷放在眼里,令高丽人心中愤愤不平。

第1510章弱肉强食的丛林

自从接受了来自于大陆的一整套儒家伦理,并且以这套伦理体系架构了整个国家之后,高丽一直以小中华自居,把自己看成是中国之下地位最高的国家。可是,突然之间,高丽却由原本相对自由的地位一下子落到了被中朝的官员颐指气使的境地,高丽君臣暗地里都难以接受。尤其是,他们还觉得大汉的新贵们个个粗鄙不文,不通经典,并且还有鄙弃儒学的倾向,因此心里都对大汉有些不屑。

然而,纵使有万般的不满和不屑,高丽也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大汉实在太强了。

在建国之初就能征伐四方,横扫边衅,原本强横一时的建奴和蒙古部落,一下子都被打得狼奔鼠窜,毫无招架之力。仅仅立国数年,大汉就已经打出了一个超过了前明的疆土。

大汉如此赫赫的武功完全震慑住了这些高丽人,哪怕在高丽国内,也对这位传奇性的帝王敬畏无比,因此哪怕心里忿恨,也完全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忍受。

既然不能反抗,那么干脆就想办法曲意讨好吧,如果能讨好中朝皇家,那么高丽就会被重视几分,待遇也会好上不少——抱着这样的想法,高丽国主李珲就通过他向中朝提出了将高丽宗女献给太子作为侍妾的想法。

莫非中朝的皇帝陛下就是为了这个才召见我的?李珂的脑中想过了一道灵光。

如果是,那就好了……

作为使团长,李珂是乐见此事成真的。

带着如释重负的心情,李珂跟着侍臣一起走到了中极殿里面。

一进来,他就不管不顾地跟高举御座上的大汉皇帝跪了下来,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了朝见大礼。

“藩国使臣李珂,拜见中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借着行礼时的余裕,他用眼角的旁观扫视了一下站在皇帝旁边的少年。

这个少年身材高挑、面孔端正,虽不算十分儒雅俊秀但是却十分沉稳端正,看得出有乃父之气。

如果能够得到中朝太子的青睐,我国大概就可以从水深火热当中脱困而出了吧……

“李大使,今天有劳你了,一大早就要赶到宫里来。”皇帝先说了句客套话,示意安抚使臣。“想必你一大早就赶过来,也没吃东西,一定饿了吧?也罢,今天我就不管那么多繁文缛节了,快事快说,让你也早点休息。”

“能够得以参觐中朝的新年大宴,是臣万分的荣幸,绝无半分劳顿,还请陛下明察。”李珂严肃地向皇帝道谢。

之前几次朝觐中朝皇帝的时候,他心里对皇帝自称“我。”有些腹诽,觉得太过粗鄙不文,果然是徐州微末出身,可是几次朝觐之后,他也不再感到有什么不适了。

“其实这事也简单……”皇帝的表情十分轻松,然后指了指太子,“太子不久之后要有求于你们了,所以我提前为他请你们帮个忙。”

难道……难道真是要让太子纳高丽宗女为侍妾了吗?李珂心里一阵激动。

太子妃他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太子身边有了高丽的侍妾,并且她们讨得了太子的欢心的话,那么高丽的地位在未来势必会和之前大不相同,而且他李珂也一定会因为经办此事而得到奖赏。

“上国若有需要弊邦之事,尽管开口就好,弊邦感慕天朝之恩,绝不会有丝毫怠慢。”他将头沉了下去,然后大声回禀陛下。

“高丽的忠心,我是明白的,天下藩国,最于中华亲近的,也就是高丽了。”皇帝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好,我就直说了吧……”

正当李珂以为陛下将要说出“那就依了贵国国主之意吧。”的时候,他却听到了一句让他难以置信的话。

“李珂,你是个很聪慧的人,对高丽上下民情也十分熟悉。请你过完年之后,跟着太子一起去高丽,帮他处理一下有关于高丽的事务吧。”

“陛……陛下?”听到了这句话之后,即使以李珂平日里自诩的士大夫的沉稳,身体也还是忍不住晃了一晃。“这……这是为何?”

他心里着实害怕了。

在此时此刻,高丽君臣、尤其是宗室上上下下最怕的,就是大汉贪得无厌,攫取了现在的利益还不够,还想要进一步把高丽控制在手中,甚至直接废除掉高丽王室,将高丽变成大汉的疆土。

经过了多年的文教熏陶之后,此时的高丽多得是饱读诗书的文士,少的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再也没有当年自封朝廷,抵御中原的气概。之前倭寇寇边的时候,就轻轻松松被倭寇几个月内就占领了全境,后来借得大明的兵威才总算赶跑了倭寇,如今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汉不知道比倭寇强了多少,高丽哪里还有抵御的本事呢?怕是只能任人宰割了。

正是因为出于这种畏惧心理,所以高丽国主拼了命的想要讨好大汉,不光是对大汉使团毕恭毕敬,甚至还想出了献出宗女以讨好大汉朝廷的主意,浑然不要颜面了。

这就是高丽这个小国,多少年来面对中原大国时的悲哀啊。

然而,即使已经低声下气到了这个地步,大汉仍旧不打算饶过我们吗……李珂的心里突然闪过了一丝悲凉,看来李朝这三百年国祚,就要败坏在这一代人手里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自己不会为虎作伥,绝不会屈膝作为向导引大汉入高丽,如果李家望族注定要横遭不测的话,就从自己开始吧!他心里突然闪过了这样的念头。

一瞬间他的脑袋里各种念头纷至沓来,竟然有些失神了。

可是中朝皇帝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而是继续说了下去,“我告诉你一件机密事,你要记得保密,最近不许跟任何人提起。我朝经过朝议之后,已经决定了——我朝将要征伐日本,并且要借高丽为基地。”

在片刻的沉寂之后,李珂终于回过神来了,听懂了中朝的意思。

原来……原来是这样……并不是要灭我高丽国祚啊……

原本悬起来的心,慢慢地重新落下了,他心里微微一宽,然后发现背后全是冷汗,几乎已经湿透了。

“李大使,你意下如何?”眼见他一直没有回答,皇帝催问了。

经过了刚才的惊吓之后,李珂感觉自己的精神还有些紊乱,难以集中起来思考问题。不过大体上他还是明白了——中朝要对日本发大兵,借高丽土地为进攻基地。

说实话,他反应过来之后,一开始就是有些窃喜——倭寇当年登陆高丽,搜掠了高丽全境,不知道荼毒戕害了多少高丽的生民,犯下了多少血债,一想起来就让高丽人莫不切齿痛恨。

不过之前痛恨归痛恨,高丽人并没有办法组织大军打回去报仇雪恨,就连复国也是靠的大明,因此几十年来,高丽上下的复仇之心也只能按捺在心中。

然而,现在中朝皇帝说他要准备去发兵攻打日本了,这如何不让人窃喜?只要中朝起大兵进犯日本,不管能不能赢,至少能够在日本荼毒一番,让倭人也受受当年高丽人所蒙受的苦痛。

可是窃喜之后,李珂又马上回复了冷静。

自古以来,兴兵打仗都是要花费无数钱粮的,中朝要借高丽为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