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854章

大明武夫-第854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也机构都必须派驻公使馆的监察官员,可以直接从它们的收入当中抽取资财抵扣赔款。如果能够切实做到这一点的话,臣认为让日本二十年内交出三千万甚至更多数量的资财是有可能办到的。”

“有意思,”看到这位对日交涉的专门官员支持了自己的看法,皇上微微笑了笑,“这两条我看都没错,可以执行。那还有第三吗?”

周璞的心骤然紧了一下。

“第三,臣认为,日人奸猾狡诈,如果想要完全杜绝他们耍小聪明是难以办到的,只能因势利导,制造出一种日人各方势力牵扯不下,不得不同时依赖大汉朝廷支持的局面,以日人制日人,才有可能让他们将精力主要放在内耗上,而不敢欺瞒朝廷……”

“这一点也有意思,”皇上赞同地点了点头,“我也觉得战后要让日本继续支离破碎,不能把幕府打烂了反而让别的人一统了日本,说得直白点,幕府要真的全烂了,谁来维持日本的稳定,让他们安安心心给我们赔款啊!”

“臣也认为如此,幕府的权力和威信需得到一些保留。”周璞躬下了身来,“臣等这次征伐日本,既然前期会打出匡扶正义的旗号,又准备拿日本皇室作为招牌,那战后日本皇室的力量和威望必将大大超过之前,甚至可能会拥有自己的财源和兵源,对此我们可以予以一些扶助,以便让它壮大到可以抗衡幕府,但是又不能让它变得太强,以免尾大不掉,反而成了个拥有大义名分的幕府,更加难以驾驭……”

“说得对,我们是给大汉打仗的,不是给日本朝廷打仗的,周璞你果然是个晓得利害的!”皇上十分赞许周璞的这句话,然后特意看了看赵松,“赵松,这话你也给我记着。如今你也是统兵一方的大将了,切记不要一味沉迷于战阵当中,要学学运筹帷幄了。打赢很重要,但是打赢之后做什么也更加重要,你以后要多跟周璞请教,他知道怎么对付那些人。”

“臣到时候必定时时跟周大人请教。”赵松连忙答应了下来,然后转身向周璞微微拱了拱手,“周大人,还请到时候不吝赐教。只要你我精诚合作,何愁大业不成?”

“这哪里敢当……将军有问题只管垂询,周璞知无不答!”周璞连忙谦逊着答应了。

虽然表面谦逊,但是他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因为皇上已经用这种方式确立了他在这里征伐当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以及可以建议领兵将领的权力——出征之后,即使贵为皇亲的赵松,也不能把他的话全当耳旁风了,否则就是违抗圣意。这种安排,对他日后的工作肯定是极大的帮助。

“让日本朝廷和幕府两方互相对立牵制,这确实是一招好棋,但是只有他们缠斗恐怕还是不够,别忘了两雄相争,一旦有一边失了脚,另外一边就会势力大涨……”皇上夸了周璞几句之后,又严肃了起来,“既然要让他们大小相制,那就要做到底,干脆不让他们有翻身的机会。你不是说过吗?日本有很多不服幕府的豪族,这次可以为我们所利用,但是我们不能只利用他们不给好处吧?战后我们也可以将一些有力的大名扶植起来,让他们手里也掌握不俗的实力,这样就可以独立于幕府和日本朝廷了。他们既然没有把幕府放在眼里,那也就是未必对日本朝廷有多少忠诚心,只要他们有了力量他们就谁都不会买账!”

经过皇上一番提点,周璞差不多也回过了神来。

“皇上所言甚是!日本人畏威而不怀德,向来无忠义之心,更何况是那些豪族?只要我们扶持起来他们,他们肯定不会跟着幕府或者朝廷走,这样的话,战后日本就是幕府、朝廷和豪族三足鼎立,他们彼此互相牵制攻讦,不得不依赖我朝的调解,我朝也可以用凌驾其上,让他们互相拼斗……”

“就是这个意思!”皇上笑了笑,然后抬起了头来,“只要让他们几家势力平衡,互相攻讦,你的任务也就好办多了嘛!一家卖国,总是会有些扭扭捏捏,要是让他们几家比着卖国,那肯定就会卖得积极妥当,卖得心甘情愿了!”

皇上一这么说,除了周璞,堂内的群臣们也一起笑了起来。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逢迎皇上而已,而是觉得皇上这个办法确实十分妥当,切中要害。

“皇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确实为臣等所不及!”这时候,丞相也不再表示不同意见了,“周璞,皇上的这个方略你可挺好了?以后你去了日本,定要好好执行!”

“皇上明见万里,臣……拍马难及……”周璞心悦诚服地躬身,“皇上的方略臣一定牢记在心中,定让日本从此之后一直成为天朝藩国!”

而旁边一直沉默着的书记官们也将刚才皇上和重臣们讨论的那些战后条款都给记录了下来,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就在这样的只言片语当中给定下了下来了。小国在任何时代,都只能成为任由大国宰割的对象,而日本这次战争后将要付出的代价,几乎已经和亡国只差一线之隔了。

然而,他们割出来肉,就连讨论一下处置的机会都没有,能够讨论怎么处置的,只是这次会议上的另外一些人而已。

石满强元帅就是有资格讨论怎么处置的人之一,而他也确实打算讨论一番。

“皇上,臣以为,设立管理机构来监察日本工矿一事,势在必行。不过……这些机构的地位却值得商榷一番。”就在群臣们还在纷纷颂赞皇上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石满强元帅突然发言了,“驻日使团要处理对日交涉事宜,还要仲裁日本各大势力纠纷,处理政事,本身已经是日理万机,若是同时还要负责日本的工矿事务,实在责任太过于繁重了,而且难免……难免还有权力过重之嫌……”

元帅的这个建议,让丞相等内阁大臣顿时就微微一愣。

说实话,没人想得到,元帅居然会这个时候站出来质疑战后的安排,觉得派驻日本的使团会权力太大。

虽然元帅的建议看上去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这些人都是已经在朝堂上立足了很多年的人,自然明白朝堂上的事情永远不是只能看表面的。元帅本来是军队的人,对内阁事务并没有什么兴趣插手,他如果有一点意见也不会公开在朝堂会议上说,以免影响他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而他今天这样直接说,背后肯定还隐藏着什么深意。

“石元帅此言甚是有理,日本孤悬海外,情缘特殊,所以也不好一味仿照高丽例子来进行羁縻遥控,要重新研究一下特定的架构。另外,驻日使团虽然因为把握权威,但也确实不宜事无巨细统统打理,否则难免会有疏漏。”在先铺垫了一番,给元帅赞同了之后,丞相又回绝了他进一步说下去的余地,“此事确实十分紧要,内阁需要从长计议,大家回去之后再议定一下,看看怎么样分配权力才最为稳妥,不至于失了使团的权威,也不至于失了天朝的体面。”

一般情况下,丞相说到这个地步就差不多已经够了,他给了插手政事的元帅一个面子,而且答应采纳元帅的意见,元帅也不应该继续指摘内阁事务的问题了,然而,今天的元帅却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因为他确实是另外有打算。

“丞相,此事干系重大,还是先在国事会议上商定好为妙,免得以后再在日本起纷争。”元帅摇了摇头,反而继续说了下去,“既然丞相也觉得驻日使团不宜权威太甚,那可以考虑将金银矿务的监理机构交由驻军来处理——毕竟到时候日本各地肯定会有一些驻军的嘛!这一,一来方便大家各自处理事务,二来直属于驻军的话,万一金银矿发生事端,驻军也可以第一时间调动前去镇压,以免事端扩大,影响了矿务收益……”

果然来了!

丞相和财相同时心里悚然一惊,不期然间同时暗暗对视了一眼。

他们之前就担心,军方的人会同样对日本的金银矿产生觊觎,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这么大胆,还不等在日后的征伐当中做小动作,居然明明白白地就在国务会议当中提了出来。

一瞬间,不知道怎么回事,丞相的心里居然微微有些怒意闪过。

第1492章为国争公心私心

这些年来,仗着内阁和军队区隔开来的文武分离制度和皇上有意无意对军队的偏爱,军方自行其是的行动越来越多了,虽然暂时还称不上骄横跋扈、尾大不掉,但是这种苗头就已经让他这种前明出身的文官感到有些不满和警惕了——这种不满和警惕,在大汉内阁当中其实也并不仅仅是他一人独有,而是普遍慢慢升腾起的一种情绪。

因为有超越其他所有人的资历和功绩,所以丞相并不担心军方的人把他不放在眼里,但是正如财相之前跟他说过的那样,他没事,但是他的继任者们呢?如果他在的时候军方就已经这样自行其是了,以后他的继任者们面前那还了得?不管怎么样,这种风气绝对不能涨。皇上说的是文武分离,而不是让军方凌驾于内阁之上。

更何况,军方这次还主动要求把日本的财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要是让他们得逞了那还得了?那以后他们就更没有必要去考虑内阁的想法了,以后的内阁大臣们势必更加难以和军方争锋。

带着这股怒气,丞相皱眉思索,想着要以什么方式来回击这位元帅,又不至于在皇上面前失去大臣的体统和文武大臣们之间的和气。

“让驻军来监理日本金银矿?这……恐怕与体例不合吧?”还在丞相思索的时候,性子较急的财相突然主动发言了,“而且,若是要在日本驻军,那本来是为了维持秩序,保卫使团和大汉商民安全,若是要安排了监理矿山的任务,岂不是本末倒置?”

“财相这就多虑了。”虽然财相明确反对,丞相也好像不太支持的样子,但是石元帅并没有退缩的迹象,“我大汉军队乃虎贲之军,既然能够打败幕府,那既然就能够压服日本,而且……如果能够取得对日本矿山的监理职权的话,更能保护大汉在日本的利益,不是吗?”

“要保护大汉的利益,当然需要驻军的配合,但是什么都让驻军来一手包办,恐怕……还是有些不好。毕竟我朝是要把日本变成一个服服帖帖的藩国,而不是直接灭邦毁国,还是要讲究一点面相的。”这时候丞相也想到了应对之词,所以就自己接过了话头,“再说了,姑且不说外界的观感,自古以来军队最忌骄奢淫逸,要是让驻军来安排日本的矿务事宜的话,难免就会有人在日本的金山银海当中沉迷,忘了军人的本分啊……”

虽然丞相说得隐晦,但是已经直接指责到了军方不应该逾越本分,想要把财源揽到自己手里,而且还有腐化的风险,这种指责让石元帅的脸色微微一变。

“丞相此言就过于担心了,由驻军来监理,我朝军纪严明向来绝不会宽纵懈怠之人,纵使由一二宵小胆敢弄鬼,也一定会被抓出来,反而会比没人管的时候抓得更严。”

“军队军纪虽严,但是毕竟是内部处理,难免会有监察不到的地方。我身为宰相,防微杜渐正是我之本职,岂能放着不管?”丞相仍旧没有退让的意思,“元帅的心意,我是十分明白的,监管和分权也都是必要之举,但是劳烦驻军来做就没有多少必要了,无需照办。”

“如果不这么办的话,所谓给驻日使团分权一事,不就是流于形式了吗?都是内阁的同僚,又同在日本为官,最后还是看资历和官阶说话?到时候驻日使团还是会大小权一把抓。丞相,可要慎思啊!”丞相如此干脆的拒绝,不仅没有让元帅知难而退,反而好像同样也激发起了他的情绪似的,他也放大的音量,“我还是坚持意见,要求为分权和安全起见,将日本的金银矿监理纳入到驻军职权内!”

“石元帅所言,也不无道理……”还没有等丞相说话,同石元帅坐在同一侧、而且距离最近的海军军政部部长、九江侯刘涛,“我国劳师远征,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所以战后处置肯定是重中之重。若是由驻日使团来全部把持上下,恐怕有尾大不掉之忧,分权是势在必行的。再者说来,将士们的艰苦也将会超过之前的征伐,如果战后连最重要的任务都不能由将士们来承担,恐怕将士们的心也会大大受挫。”

“将士们是为国征战还是为金银征战?真正为国效劳的将士不会想这些吧。”眼见陆海军大员真的协调好了立场,财相陈宏的脸顿时就冷了下来,“九江侯此言,说得好像军士们非要把日本的金银都拿到手里来才会开心打仗一样啊,这可不好。”

一听到这话,刘涛顿时脸色微微有些发白。

“平原侯……这……”

“平原侯这可就是诛心之论了吗?九江侯为国效劳这么多年,功劳卓著,岂是会为了私心说话的人?”石满强元帅也皱起了眉头,为海军说起话了。“再说了,有谁说过将士们不肯为国打仗的话了?莫要发挥太甚啊……大家就事论事,让驻军来负责日本的矿山监理职权如果不好,就直接说不好就行了,不要再说到别的地方去,以免搞得像是意气之争。”

虽然财相的言辞激烈,但是在座的人都知道,陈宏的哥哥陈昇,那可是大汉仅有的几位元帅之一,还被朝廷封为纪国公,现在在统领辽东以及更北地方的大军,赵松之前还是他的部下。两兄弟一个封公一个封侯,可以说是现在大汉最炙手可热的勋贵门第之一。

丞相心里清楚,他之所以说得这么激烈,一是为了避嫌,以免大家认为他因公废私;二来也是因为和丞相的交情在,特地出来帮丞相挡火——他说得激烈,丞相就可以将话头兜回来,以示不偏不倚。

倒谢了这位老兄弟了……

“当然不好了。”丞相想也不想地接过了话头,“天下要安稳,朝堂要安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大家同心协力,各司其职。陆海军的职责不就是好好为国打仗杀敌吗?财计乃天下大事,内阁委派给专门的人来办都嫌不够,还要战战兢兢,军方又怎么能够自己参与进来?孔司长,你是专门负责外务的,你怎么说?”

一直沉默的孔璋,听到了丞相点出了他的名字之后,微微怔了一怔。本来丞相和元帅的争议他是不打算参与的,但是丞相既然点了他的名,那么用意也很明显,就是为了让他也来表态,为丞相的意见壮壮声势。而无论从丞相是他上司,还是从他本人负责外务的立场来看,他肯定只能支持丞相的意见。

如果有驻日使团的话,如同高丽的例子,它一定会是由外务司来直接统辖的,而如果将日本金银矿的监理权划归到驻日使团或者另外一个驻日机构的话,那么外务司的职权和影响力必然会暴涨,而丞相跟他承诺过的外务大臣的位置肯定也就会更加位高权重。

“我觉得丞相所言甚是。”基于这种想法,他斩钉截铁地参与到了会谈当中,表态支持丞相的意见,“虽然一个官署权责太大不好,但是政出多门也更加糟糕,日本孤悬海外,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能干等着国内的指示,也不能各个部署之间相互推诿,所以权责划清还是很重要的。驻军因为身负重任,所以最好不要分心,至于矿山监理之权嘛,我们内阁回去之后一定会好好商议,到时候肯定能够拿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来……”

眼见文官们一个个都在表态,石满强元帅也没有干等着,而是视线微微一动,转到了赵松身上。

赵松也明白这是自己站队表态的时候了,而且和孔璋一样,他也没有什么别的立场可以选择。

“丞相不必为我军担心。我军都是为皇上打仗,人人奋勇争先,唯恐落于人后。打仗固然如此,战后还是如此,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