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786章

大明武夫-第786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军和那边相对封闭的地形抵抗,一是武昌,那边是长江上游,数省通衢的富饶核心,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若是从前,谁在朝堂上说出这个提议,只怕当场就要被众人围殴致死,可现在大家说出这番话来很是轻松坦然,局面如此,从前也不是没有人说过,何必硬顶呢!

另有更深一层的考量,在从前,暗地里其实有些潜流,很多人不想迁都并不是大明真的要不割地,不议和,不迁都,而是想把这都城,还有都城内的天子卖个好价钱,新旧鼎革,自家投靠新朝还是做官,想要维持荣华富贵不变,或者要捞取更大的好处,那就要用天子来换了。

不过后面的发展却出乎大伙意料,他们看出来了,赵进的新朝和史书上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在他的体系里可没有士人们的位置,按照山东那边传来的消息,孔孟这等圣人后裔也没有什么特权和优待。

按说这样不敬圣贤,斯文扫地的势力本该一盘散沙,不足为患,可这赵家军又是难得的严整森然,一切都有体系和规矩,让读透了圣贤书的士人们完全看不懂,也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去适应。

这就让士人们毛骨悚然了,没有自己的位置,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偏偏这个看起来还能成事,那将来自己怎么办。

带着大礼卖身投靠换不来合适的价钱,那么就只有走招安这一条路了,尽可能的抵抗下去,尽可能的去打,到时候被招安谈条件,这才有个安身立命的合适位置。

就在这慌乱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在朝堂上说出玉石俱焚这种谁也不愿意听的词了,天津那边的消息又是来到。

那大船上装运的居然都是人头,几千颗人头,卸下船运到天津通往京师的官道边上,这边是天津城西有几处宽阔平坦的空场,徐州人大费周章的建起围栏,在里面用人头堆叠起了京观。

随着人头进行展示的还有旗号、衣甲和兵器,都是建州女真金国的兵马,据说被渡海登陆的赵家军在两场战斗中围歼的。

这看着很血腥恐怖的陈设任人参观,甚至还花钱请了几位致仕在家的兵部官员吏员过来验看,这些年官军杀良冒功的事情实在太多,兵部这边没可能装瞎子看不见,每颗脑袋都给赏赐和前程,所以也有一套考核的法子。

如果事先没什么关节走通,那么就要认真检查,蒙古和女真人的发式和汉人不同,因为饮食习惯导致牙也有所不同,相貌上也有些许差异,细心可以点检的很清楚,比如说女真人因为常年是金钱鼠尾的发式,头发和后脑处和汉人的差异极大。

尽管兵部里面明着骂声如潮,暗里羡慕无比,甚至还有人偷偷出城去毛遂自荐的,可大家心里都觉得荒唐,有明一代,自从成祖朱棣之后,除了对内平乱,对蒙古和各路北地异族就没有斩首过千的时候,几百个脑袋都可以封侯了,你这边想要做假也要做的像些,一下子拿出近万首级来,谁能相信,不过大伙觉得这样其实也不差,大不了帮着做假,这也是好大一份人情在。

有人想过去献媚示好,有人则是义愤填膺,兵部几个年轻主事就是怒不可遏,先前对赵家军的一点好印象都是烟消云散,清流言官里面也有年轻人,也有那种不为书经大义束缚,冷静客观判断的年轻人,兵部这几位就是这种人。

徐州赵进起兵北上,威逼京师,割地格局,这就是造反谋逆,昏庸老朽之辈或者痛骂赵进十恶不赦,或者暗地里想着投靠讨好,而这些冷静精明的年轻人则从徐州的体系结构里看出更多的东西。

他们知道大明的局面越来越糟,这样的征收税赋,这样给士人们优待,这样的加派粮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损害,逐渐不可逆转,而徐州那边则是兴旺发达,他们完全避免了这些错误。

聪明人都知道,有些法子用在小地方可以,但扩大开来就无用,所谓州府之才未必宰辅,说得就是一个道理,可徐州的很多做法明显可以用在整个天下,改变整个天下这种衰颓势头。

看到这一点,由不得他们不去注意,甚至有心去学习,这几位兵部的年轻人,和京师有类似想法的官员士子,就是孙传庭的铁杆支持者,他们赞成这个“师贼之长制贼。”的法子。

既然赞成这个法子,那敌意免不得就消退几分,这其实和陈继盛以及张盘他们所想的差不多,徐州再怎么折腾也是华夏,也是汉人,建州女真则是鞑虏蛮夷,一边或许是天命鼎革,一边则是势不两立。

但这个斩首近万的消息却让他们的善意和好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控制的愤怒。

“这一定是杀良冒功!”

“为哄骗天下民心,居然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勾当!”

“这等人真是大贼,丝毫不把百姓性命看在眼里,日后若是得势,天下不如地狱!”

有些话不该明摆着说出来,不过事到如今,大家也没什么可担心顾忌的。

而且这些还有热血的年轻官员们决定做一件事,他们也要去校验首级,当然名义上是为了讨好徐州,等查明真相后就把他公之于众,徐州赵进控制的再怎么森严,也没办法堵住万民之口,到时候揭帖传抄,很快就能天下哗然。

虽然这赵家军武力强横,可如果他丧心病狂的表现被天下人所知,或者是坐不稳,或者要自己收敛,总归是有好处的。

归根到底,归根到底,这些自以为知晓军事的年轻官员们不相信一战可以拿下近万的首级。

有明以来二百年,太祖驱逐鞑虏,成祖五次北伐,彻底将蒙古打垮,战功赫赫,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大胜,从瓦剌也先、小王子、俺答汗一直到现在的察哈尔林丹汗,还有崛起在东北的建州女真,大明军方从没有什么太像样的胜利。

名臣王越靠着斩首千余封侯,马芳靠着斩首数百成为大帅,子弟皆为总兵,李成梁的战绩也是如此,而戚继光镇守北疆时候,边疆各部被其震慑,相安无事,则是没什么印证。

除此之外,斩首过千几千的战斗只会发生在剿灭民乱的战斗之中,而这些年,斩首数千的战斗只会是杀良冒功。

大明军功的凭证是首级,想要犒赏,想要升官,就要靠你砍来的脑袋多少,蒙古女真强敌的脑袋本来就砍不到多少,后来连流贼的脑袋都砍不到,怎么办?越来越无法无天的大明武将开始琢磨良民百姓的脑袋,砍这些毫无抵抗的软弱百姓最是简单。

只不过现在大家所做的还很收敛,兵部知道这些传闻,但只要不怎么过分,往往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可这赵家军为了区区虚名,居然弄了这么多人头,听天津那边传回来的消息,这些人头还都是十天内的新鲜首级,战功怎么可能这么大,他们才到辽东多久,怎么可能就有这样的胜利,这肯定是滥杀百姓。

第1382章恸然

说不准就是山东和南直隶江北处的村落被屠灭,早就听说这赵进杀性极重,在徐州左近动辄屠村灭寨,尸山血海,看来就是不假。

天下落在这种凶兽一般的人物手里怎么会有好下场,落在这种为虚名滥杀人命的人手里能怎么样,即便是螳臂当车,也要去拦上一拦。

如今京师对很多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死心眼拦阻别人找活路找后路,这几名年轻兵部官员离京,根本没有人理会,倒是几个老成的不住感叹,咱们年纪大了,这年轻的还有希望搏一搏新朝富贵。

真相自然不是如此,这等机密事,那几位兵部年轻官员也不会明说,尽管他们没有接触多少,可赵家军在京师内有怎样的潜势力,他们多少也有耳闻,大事未成之前,还是口风严谨的好。

这几位热血年轻人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说如果事情泄露,会有人给巡抚大同山西的孙传庭送去密信,比如说他们请了辽东那边逃回的老兵,这些人可是见过建州女真脑袋的,这个经验还是有的,而且还专门请教了兵部里堪核首级的老吏,那老吏经验丰富,从眼眶到牙齿都说得很明白,不过临说完的时候调侃了一句“假的也是真的,何必这么认真”,好悬让这几位年轻进士当场发作,强忍了下来。

兵部几位打假的年轻人准备停当,乔装打扮来到了天津这边,他们在京城内外忙碌办事,极少来到天津这等地方,本以为此处落入贼手,肯定是民不聊生,甚至寸草不生的局面,没曾想倒是毫无变化,按一个来过的人说,似乎比从前更繁华了些,只是无人接话。

那陈设京观的区域在天津城外几十里,这几位年轻官员来的时候,这京观所在已经成了个景区之类的所在,各路人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周围的住户百姓虽然胆子都不大,但对这种无害的京观却没什么避讳,大明天下太平这么久,什么时候见过京观,还是近万鞑子首级的京观,而且还有衣甲陈设等等,从前光在关内听说关外建州女真如何,却从来没有见过,过来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但这几个兵部的年轻官员却见到了很多熟面孔,有还在兵部任职的资深官吏,有退职不久的前任,还有其他衙门曾在兵部任职的,也有那些辽镇出身的老军,甚至还有首辅孙承宗的亲卫。

这些人来源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知道怎么看首级真假,而且不管怎么来判断,这么多人实在是太多了,只能得出一个判断,那就是不只是一家势力想要知道这些首级的真假,可这天下间有几个势力,大明朝廷,徐州赵进,还有什么别家需要知道,几个年轻官员突然很后悔来到这边。

再怎么硝制过,摆着这么多首级,气味也难闻的很,外面甚至有人做起了香丸和蒙脸布的生意,但那些懂得验看首级的,还是不顾辛劳的向里走。

而且在栅栏入口各处光明正大的立着告示,若想眼看京观内部的首级,只要给出劳力花费,就可以帮着你搬运验看,哪怕你想要看这京观最里面最下面的那个,也会有人帮着你倒腾出来。

这还真是不怕人看,也打消了那些怀疑内外不一的疑虑,倒是让那几个义愤填膺来这边的年轻人心里犯了嘀咕,心想这么有信心,难道不是造假吗?

猜测没什么用,归根到底还是要验看的,实际上其他各方来的人比这几个年轻官员更仔细,早就有人花钱让人一座座的倒腾开,就在这过程中不断随机的挑拣出来验看。

开始时候场面还很沉默,后来这验看的现场就变得喧闹起来。

“是真的!”

“还真是真的!”

“这真的是鞑子的脑袋!”

很多人验看的时候就禁不住发出惊呼,随着验看,惊呼声越来越大,然后慢慢的沉默了下去,每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那几个从兵部赶来的年轻官员一直没有说话,从开始验看到现在,就没有一颗假的脑袋,每个人看了随机挑选的百余颗首级之后,都没有了继续看的兴趣,最外围的也有,堆放在最里面的也有,他们还有几分沉稳,那跟随而来的老军整个人都是呆滞的状态,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

“这怎么可能?”这话说出来后又是停住,这又有什么不可能,徐州赵进做了多少不可能的事情。

当看完这些首级之后,大家都去看赵家军陈设的战利品,建州女真的衣甲兵器还有旗号,这些东西可以作假,但有了前面的首级印证,谁也不会以为这是作假,剩下的只有这目瞪口呆的震撼。

要说这战绩造假,其实战利品上很难造假,兵器衣甲之类的也要银子去买,也要实打实的工本,急就章哪里凑得起来,捞取军功本就为富贵好处,何苦还要花银子出去。

“阵斩老奴的三子汤古代。”比起前面那些来,这个更让人震撼。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大明失陷一亲藩,这样的罪过,当朝首辅要被下狱,当地的督抚道员和府州县官员恐怕都要掉脑袋了,这样的后果,可以反向推论下,这是一桩怎么样的功劳。

不过马上就有人说明建州女真的规矩和大明不同,他们那边不看什么父系血脉,而是看母族这边的,所谓“带身子入股”。

那建州女真金国大汗的每一次纳妃都是合伙结盟,每一个身份贵重的妃子身后都有女真和蒙古的大部做后盾,而这舅家的实力自然会支持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外甥,这样的大汗儿子地位当然高崇。

“。这意思是,皇后和贵妃生的,就能做个亲王,他们那边叫贝勒的,那些次一等下一等生的,恐怕连个将军名目都没,最多也是个中尉。”

“。他们可不是咱们大明这种富贵养着的,各个能统兵出战,就和咱们大明开国时候一般。”

大明皇族传承,大体是长子承袭爵位,次子降等袭爵,一代代减下来,亲王长子之外的儿子封为郡王,郡王长子之外的儿子封镇国将军,依次向下到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孙辅国中尉,第六代以及以下都是奉国中尉。

这中尉是最不值钱的爵位,虽然按照规矩有国家供应的田宅禄米,可实际上根本领不到,穷苦难熬,想想一国王子居然还不如这等皇族,实在是刻薄的可以。

验看头颅的众人都听得很仔细,大明关于建州女真的消息不多,知道的往往也不那么准确,有人解说,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大家一边觉得开眼界,一边又在比对大明自己的信息。

至于兵部那几位年轻人,更是唯恐漏听了一个字,他们在兵部根本不知道什么有用的消息,辽西边军和东江镇整日里报捷请功,今天斩了对方一个侯爷,明天砍了对方一个王子,谁都知道是假的,却不知道假在何处,今天却大概明白了。

不过听到这里,大伙也知道那滔滔不绝的是谁家派来的,如果是大明这边的,怎么敢说“富贵养着。”和“开国时候。”这两个敏感忌讳的言语。

这还真是古怪,你不说这个,大家都以为你阵斩了鞑虏一个亲王,按照大明的规矩来想,这可是不世出的大功,可你这么一说明白,原来就是阵斩了参将的意思,立刻就没那么震撼了。

过来点验首级的各路人等反应的很快,这徐州赵家军如此轻描淡写的谈论此事,那就更证明了这些首级的真实性,在大明各路眼里的大功,在赵家军眼里却算不得什么,他们觉得这功劳值得宣扬,却不觉得值得大肆宣扬,只是在展示的时候顺带提一提,仅此而已。

“慎之,你怎么流泪了,莫非是石灰入眼,快去找些清水来。”

兵部年轻官员中有人突然流下眼泪,同伴立刻吆喝着帮忙,不过流泪那人却用手擦拭几把,摇头示意不必。

虽然擦拭,可眼泪还是流个不停,被称作“慎之。”的那位官员用手捂住了脸,其他人到现在终于明白,自家同伴不是被石灰或者杂物迷了眼睛,而是哭了。

“这。大明。这。江山社稷。完了,全完了。”

看到同伴这个样子,其他人也觉得怆然,这可不是故作大言的清流风姿,而是实实在在的悲恸。

大明在辽镇溃败,几十万的兵马,几百万百姓,都有去无回,更不要说耗费在其中的几千万两银子,可现在怎么样,只有狭长的辽西地带在艰难维持,那边的将门好似无底洞一般吞噬着大明粮饷,却不见有丝毫的进取,今日告急,明日求援,被建州女真一步步逼迫过来,如果不是广宁到宁远一带没有可依靠的水路,只怕建州兵马早就靠近山海关了。

第1383章秋意浓

怎么打?萨尔浒那边号称是猛将名将,武家将门云集,可打的怎么样,全军覆没,战死的战死,自尽的自尽,那辽镇铁骑号称天下第一,可怎么样,自从开打就没有什么胜利。

孙承宗、熊廷弼、王在晋都是知兵的名臣,都不是纸上谈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