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524章

大明武夫-第524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时代的西方,的确有类似的东西,将多支火铳集合固定在一起,点火发射,造成瞬间的密集火力,但应用并不广泛,首先是因为笨重,第二是射程有限,这么一个“管风琴”,并不比同等数量的士兵用火铳射击强多少,更不如火炮。

铁匠于山造出来的这种,在大明其实也有类似的东西,但那个是用木箱网格来发射火箭,而不是集合火铳射击,那个叫做“一窝蜂”,大伙直接就把这个叫做“一窝火”,倒也形象的很。

不过这次火炮制造的突破,也是因为有了这于山改进加固的大车,几个人合计之后,就直接把大车的结构拿过来,用作火炮的炮架。

赵字营的火器工场在一处田庄内,这里原来是云山寺的庄子,此处距离何家庄很远。

第908章改进的火炮

骑马也要一个半时辰的路程,这边随时有三个连的家丁和两倍于家丁的团练驻扎,马队也要轮班在这边执勤巡逻,这工场周围的村寨都已经搬走,所以不会出现什么外人,或者一有外人出现就可以捉拿了。

验看火炮的地方是在射击场上,这里是一片空旷的平地,向射击的方向看过去,每隔百步就有距离的标识。

“这是你们改进后的火炮吗?”赵进问了句,之所以问这么一句,因为改进后的火炮和他给出的图纸很不一样。

眼前的火炮炮身倒是没什么古怪,看起来比当日缴获的官军火炮要精细许多,但炮架和炮车却和赵进给工匠们看的不一样,他那个图纸给洋人们看过,也给徐家的铁匠们看过,可眼前这个明显不是那种。

更像是缩小的大车,车身和轮子小了一号,短了些,或者说是这于铁匠设计的那种一窝火的支架,直接用在了这里,火炮就放在车板上。

“这炮能打多重的炮弹?”赵进虽说对火炮知道不少,可铸造工艺,所用的材料不同,造出来的大小形状诧异都很大,他知道的不能做准。

“一斤十几两,差点就是两斤。”有了铁匠于山之后,很多需要通译才能转述的话就可以直接了解到了。

十六两一斤,这么多年来,赵进始终对这个进制换算不习惯,他愣了愣,那于山又是继续说道:“这几位番人师傅说这是三‘胖’的斤两,可能是西边的用法。”

听到这个,赵进忍不住笑,不过也是明白了,应该三磅炮的意思,不过这个时代的欧洲用这个单位吗?又或者这是法文或者别的语言的单位。

“能调整射角吗?”赵进开口问道,铁匠于山脸上有些迷糊,赵进笑着改口说道:“打远打近能改吗?”

于山连连点头说道:“这个能,这个能,这次来就是就要请进爷看这个的。”

边上那普鲁士人老麦一直在看火炮,而那路易则是紧盯着赵进,听到于山说起这个,连忙上前插嘴说道:“请进爷看这边。”

路易官话口音虽说依旧很古怪,但能听得懂,比从前也流利了很多,他很是殷勤的领赵进来到炮口前面,赵进跟着过去,而亲卫们则是把所有人都从火炮周围赶开,还有人伸手炮眼那边试了试。

“进爷看这里。”

赵进注意到炮身被固定在木制凹槽中,凹槽和车架之间,有木楔子嵌在那里,似乎是个斜面,在炮架下面还散放着几个三角斜面的木楔子。

看到这个,赵进已经明白改进是什么了,这几个洋人到底是看过见过,所以方向是对的,也造出了对的东西。

“可能进爷不太懂这个,等小的们先开炮再说。”路易笑着说道,赵进笑着点点头,向着一边走去,路易的心思他明白,这洋人的危机感在一点点加强,那个老麦来到后他积极了点,这铁匠于山加入后,他又积极了一些。

这个调整射程的细节,赵进是看到实物后才回忆起,可赵进也知道,这洋人路易早就知道这个,只要他上过战场,操弄过火炮,就不会不了解,之所以到现在才拿出来,或许就是这危机感逼迫的。

赵进闪到一边后,路易几人开始装填火炮,三个洋人的动作都是流畅娴熟,只有于山有些插不上手的样子。

炮弹装填完毕,在亲卫的监视下,几个人提着炭炉过来,准备点火开炮。

轰然大响,不少亲卫都下意识的后退几步,有些人脸上还有畏惧神情,这些都被赵进看到,他知道护卫自己的亲卫都是精选精锐,忠心也没有问题,为保护自己可以舍生忘死,但这些畏惧后退的人都是第一次经历火炮轰鸣,心惊胆战是难免,相对的,已经来过此处的亲卫就镇定许多。

“要让家丁们听听炮响,经历下这个,不然的话,在战场上听到炮声轰隆,一下子就垮掉了。”赵进自言自语说了句。

一炮轰出,能看到射击方向的远处有烟尘扬起,那是炮弹落地的地方,赵进眯着眼睛看了看,有些诧异的说道:“比上次打的远了。”

还没等铁匠于山说话,洋人路易抢着说道:“这都是老麦的功劳,从前铸造的火炮因为担心炸膛,所以没办法装填太多的火药,但老麦改进了铸造的方法,在地上挖坑放置模具,竖着铸造火炮,铜水一层层浇下去,压得下面坚实,所以这炮可以多装火药。”

比起只知道赌博喝酒的老麦,还有刚离开铁砧做管事的于山,经验丰富的路易要明白很多。

呆在徐州的日子越久,对这边的情形就越了解,路易看得很明白,对于火器的制造以及相关的工艺,自己知道的这些东西会越来越贬值,尽管新来的老麦懂得不多,可已经知道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细节,这个本地人于山更是可以举一反三,只要徐州这边的领主还这么下本钱搜寻,肯定能找到真正懂行的工匠和技师,到时候自己就无用了。

对路易来说,这大明本就是计划外的,如果不是那该死的海难,他根本不会来到徐州,但来到这边之后,他却发现了机会。

从欧洲到亚洲,从西方到东方,几万里的旅程,几十个国家,路易见多识广,开始见到赵进的时候,他认为赵进是那种有实力的贵族,有封地,统领着一支规模不小的正规军,这样的力量在欧洲起码得是伯爵,甚至配得上公爵的位置,以至于开始一段时间,路易和仆人一直以为“保正。”是汉语里大贵族的名字。

当知道那只看起来气象森严,和欧洲各国精锐部队很相似的队伍不是正规局,而是赵进的私兵之后,来自法国的路易就把赵进想象成印度土邦的王公,甚至是法国当年那位大胆查理,是割据一方的土王,或者是谋求更大权位的军阀,不过随着不断的学习,这个认识又被推翻了。

路易说官话的口音很怪,用词也经常闹笑话,但听他说话的人,往往忘记一件事,那就是他才学习了几个月而已,那些王自洋带来的鞑子伙计很多人的官话一年多后还很生硬,而路易已经算流利了,即便在欧洲,像路易这种受过正轨教育的人也不是很多,他知道学习,而且还知道学习的方法,那些金灿灿银闪闪的贵金属给了路易无穷的动力,让他如饥似渴的了解赵进,了解徐州,了解大明相关的知识,然后,那个通译又得了吩咐,路易问什么都要回答。

当知道大明的大概情况和赵字营的局面之后,路易很是心凉,原来这不是什么土王或者贵族,分明就是盘踞在徐州的强盗,而大明的正规军有让人胆寒的过百万,现在腾不出手来,如果皇帝认真起来,那么徐州就会被剿灭。

原以为自己成了东方王公的座上客,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强盗的奴隶,不过看这徐州的样子,分明是个繁荣严谨的自治领,怎么也不像是贼盗的老巢,而且通译说这些话的时候,那种发牢骚的表情他能看得很清楚,路易难免心存怀疑,不过,通译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对徐州赞不绝口,可对徐州和赵进的描述,却还是那样,也就是说,徐州是贼窝的描述并不是泄愤后的污蔑。

是盗匪又如何?反正他们实打实的给自己金银,而且徐州比他去过的所有地方都干净整齐,治安也良好无比,莫说是盗匪,就连东方和西方的国王和贵族们,也没有对领地的卫生有什么要求,这年轻的赵进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关键他是自己的雇主,还是个舍得出钱的雇主,这就足够了,而且要抓紧做事,现在仆役希尔多已经比他更受欢迎了。

那次北上迎战官军,路易跟随赵字营出战,他原以为大明都和徐州一样,繁荣、整齐、卫生、秩序良好,却没想到离开徐州之后,就看到了贫穷和苦难,这个马可波罗笔下满是金银的神奇之地似乎只有徐州隐约符合,其他各处,和欧洲那些地狱般的乡村区别不大,甚至还要更加艰难。

然后就是轻易击败了大明的正规军,按照路易自己在日记里记录下来的“这就是一次武装游行,到达目的地后胜利了,然后返回”。

经过这次战斗,路易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这赵进不管是什么身份,贵族、土王、酋长或者强盗,他都有极大的野心,赵进这样的年轻,建立起来这样的事业,他想要干什么,他肯定想要图谋更多,或者他一直就在觊觎这大明的皇冠。

这种猜想让路易浑身颤栗,但这颤抖却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兴奋,自己在徐州这么些日子,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从畏惧到耻笑,然后变成了正常的熟识,还因为自己是个可靠的语言不熟的“外人”,很多话都不会保密,会什么都说,他知道很多人都觉得在东方,没有人是赵进的对手。

第909章试炮

原来大家还都说,大明官方如果不集中几倍于赵字营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有胜算,但经过在山东的那次战役之后,大家都说,就算集中十倍的力量,也打不过徐州的武力,而在现在的局势下,大明根本抽调不出太多军队。

在山东和赵字营对战的大明军队,据说是拱卫首都的常备军,装备和训练都要超过普通军队,带队的将领也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官,即便这样的部队,在赵进的武装面前,还是不堪一击,以路易的亲身经历,这些所谓的常备军还比不上徐州的次等武力,是远远不如的。

路易也没觉得有人夸张描述了那支大明军队,从西方到东方,每个地方的土著总是喜欢浮夸,夸大自己不熟悉和不知道的,向外人炫耀或者恐吓,而在徐州这边,路易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很朴实,从来不夸张或者欺骗什么。

如果这样的军队都被打败,都是这样的不堪一击,那么赵进的野心就很有实现的可能,那么,自己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路易知道自己想要发财,想要成为体面的人上人,眼前就是实现这些的最好机会了,想要赚取大笔钱财,想要成为体面的贵人,只要他跟随辅佐的那个人带上了王冠或者皇冠,一切都能得到。

在欧洲,每一个国家的王室都能上溯到几百年前或者号称上溯到罗马时代,下面的贵族们同样如此,根本没有新来者的空间,或许为瑞典国王效力,能在战场上用战功获得勋位是一条路,那条路九死一生,路易不觉得自己有这个运气可以拼到最后,也不愿意去冒这个丰县,或许可以赚到足够的财富之后,回去买到一个爵位,但本身就是贵族子弟的路易并不愿意这么做,他知道这种人会被世袭的贵族瞧不起,也会成为某些豺狼眼中的肥肉。

可现在却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摆在眼前,这个机会没那么大的风险,但会赚到更巨大的财富,会有更高的地位,为什么不做呢!

想通这个之后,路易又考虑了自己在赵字营的处境,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将自己定位在工匠上面,徐州会招揽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工匠,而且身为工匠,将来能到达的位置也有限,路易觉得应该朝着一个管理者去努力,他可以成为赵进的顾问,可以帮着他管理工场,可以告诉赵进该招揽什么方向的欧洲人才,甚至可以训练火器部队,成为火器部队的将领,不管那一项,将来都有远大前程。

路易还冷静分析了几个可能的对手,赵进的亲密朋友他自然不敢奢望,但去掉这些亲密朋友和差不多关系的亲信之外,路易惊喜的注意到,自己的机会很大,最起码在自己擅长的这块,只有一个竞争者,就是赵进的妻弟徐厚生,可这个人的前途更大,和自己没什么竞争的关系。

打定主意的路易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没有隐藏那老麦和于山的功劳,反倒是主动在赵进面前夸奖,想要不知不觉的给对方造成我就是这边管理者的印象。

赵进问起,路易回答,赵进看了眼于山,铁匠于山回答说道:“有些法子就是一层纸,可不捅破了就是不知道,这竖起来铸炮的法子当初小的们都觉得可笑,却没想到真的好用。”

“这就是请他们来的意义,他们的手艺比你们不如,可却知道些你们不知道的法子。”赵进点评了句,又是开口问道:“现在能打多远?”

“大步是四百二十多步……”于山下意识回答说道,随即在赵进的目光瞪视下低头,差点就要跪下请罪。

这是赵进多次纠正的习惯,要用精确的度量衡单位,而不是这种泛指的数目,这一步两步,身高不同步幅相差很多,几百步的差距就更大,这差距的距离在战场的某种情形下,很可能就会害了性命。

路易微笑着接上了话:“回进爷的话,是五百平尺左右。”

所谓精确的度量衡在大明也是没有的,单单是尺寸就有十几种说法,官家是营造尺、量地尺和裁衣尺,其他林林总总的尺码还有许多,什么牙行布尺、木尺、户房尺等等,然后又因为制造的工艺粗陋,同一类相差也很大,赵进为了给徐州定下标准,曾经将徐州一州四县和邳州以及归德府几县官府的官尺拿来比较,同样的尺子相差居然有一寸还多,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赵进选用的尺码是各处量地尺的中间值,凭着印象和比较,这个量地尺大概是最接近现代尺码的了。

(此段放在章节末尾:按照史料和文物,营造尺三十二厘米,量地尺三十二点七厘米,裁衣尺三十四厘米,再考虑到工艺的不精确,量地尺本就是中间值,所以选用)

赵进选用的这个尺寸本来就是通用的单位一种,用在工场之后,很快就开始在整个徐州流通,然后邳州、归德府、宿州和清江浦那边也开始使用,叫做“平尺”,也有人叫“徐州尺”。

徐州秤、徐州斗和徐州尺一样,很快就在南直隶的江北区域通行,甚至连山东和河南都有不少地方使用,大家信得过这准确,就和信赵进说话算数一样。

外人相信是一回事,赵字营铸造这个也是极为用心,出产量具每一套都要和最初的标准件比对,一有差错就必须回炉重做,每一套上都有标号,在云山行登记造册,这些事要由王兆靖、如惠还有周学智三个人盯着,这个盯着不是个泛泛的说法,而是每一套制造出品的时候,必须要他们其中一人亲自验收,传说还有内卫队线人在里面盯着。

徐州的集市和盐市、以及清江大市上都有徐州量具,大宗交易的时候,都要用这个为准。

当然,除了徐州控制地面之外,其他各处为了盘剥方便,还是用老的量具尺寸,但只要不是官府下去收取赋税,政法徭役、丈量田地,不是小民小户的小买卖,而是有身家的有身份的富贵豪强互相交易的时候,已经默认要用这个徐州度量衡,不然的话,那就是心怀不轨之意,最起码也是不那么实诚。

真正牵扯到银钱财货方面,大家都不会含糊半点,可扭转固有的观念,却不是一年半载能做到的,徐家的工场用这套东西好久,可还是很多人转不过弯来,用的时候在用,时不时的却会含糊过去。

自家的铁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