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377章

大明武夫-第377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个,大家也就不怎么关心了,那十有八九是京师那边的大事,这些大事和下面的人没有一点关系,理会他作甚。

第二天启程的时候,牛金宝依旧在队伍后面,不过这次跟在他身边的人更多,没有查明底细前,这么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不能距离赵进太近。

别看过来报信的时候心情激荡,第二天在路上王兆靖就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甚至和赵进谈笑风生,可能为了掩饰昨晚的失态,所以要格外的正常些。

不过所谈的事情却是深思熟虑,朝廷加征辽饷,天下间人心惶惶,必然会有大批的百姓破产,如何利用这波风潮招募更多的人力,如何在其中谋夺产业,大发横财,壮大赵字营自己,这次都是上好的机会。

别人没什么感觉,三爷本就是进爷的智囊,出谋划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赵进却有另一种感觉,昨夜失态之后,王兆靖终于彻底的占到了赵字营这边来,不再有什么别的想法。

或许得到杨镐征建州大军失败的消息之后,王兆靖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之所以那般失态,或许只是失落之后的宣泄。

“我们不缺银子,清江浦这一地就足可以筹备支撑赵字营的花销,各处庄园加上地方上的贡献,粮食也是不缺,既然什么都不缺,我们就不能琢磨着怎么在里面发财压榨,没了人心,那做什么都无用。”赵进说得很明白,也是很直接,昨夜之后,有层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了。

王兆靖在马上笑了笑,只是说道:“若只是徐州一地不交辽饷,官面上还应付的过去,如果徐州加上周围这一圈地方都不交,只怕难应付过去。”

“你觉得征辽饷之后,天下会怎么样?”赵进没有回答,只是笑着问了一句。

王兆靖稍一沉吟就得出了答案:“必然生乱,这样敲骨吸髓的压榨,百姓根本经不住,更不要说各处天天连连。”

“既然生乱,朝廷肯定要去压那些乱子,那有什么心思理会我们。”赵进笑着说道。

“大哥,万事不能想当然,世事万变,咱们得多做准备才好。”王兆靖却很严肃。

“你说得也是没错,但不管外面如何变,只要咱们赵字营不变,只要把住眼下这几个财源,只要咱们兄弟们练兵……家丁不松劲,那就不用担心外事的变化,咱们自家强了,不是我们要看外面,而是外面要看我们。”赵进还是老一套的理论。

王兆靖笑了笑,他也来了一次答非所问,只在那里说道:“大哥,咱们到底要做什么?”

对这句话赵进没有回答,只是转头看了他一眼,王兆靖自问自答的笑着说道:“不急,慢慢做就是了。”

到达清江浦之后,还没等赵进出去请人,清江浦的豪商们已经找上门来,原因也很简单,各家的仆役家奴就在赵字营营地外守着,一有消息就要立刻回报,自然能第一时间知道赵进的动向。

他们来找赵进都是商量一件事,扩建清江大市,短短几个月,每个人都被这么一个大市的生财能力震惊了,现在这片区域都能和聚宝盆一样,若是能做到更大会如何,清江浦靠着运河的地方又不仅仅这一处。

赵进的回答也很简单“不准”,一切都只能在这个清江大市里进行,不准另开局面。

漕运是天下命脉,清江浦是漕运中枢,以大明的格局来讲,说清江浦是天下经济中枢也不为过,南北货物通过各条水路陆路汇集在这边,然后再交易分配,去往天下各处,这样大的局面,这样大的财货汇集,区区一个清江大市当然容纳不了,再开也是日进斗金。

不过赵进也想的很明白,再开一处新集市,这伙豪商必然要再谈份额,肯定不会甘心眼下这种根子被赵进抓在手里的情况。

而且即便赵字营用武力压服,继续强力掌控,且不提会引起如何的潜流暗涌,单是会把赵字营大部分的力量吸引过来这一点就不合适,赵字营的根本目前徐州,如果大股力量都来了这边,就只能继续扩张来应对,但和王兆靖说归说,做起来还是要掌握一定的分寸,眼下还没到继续扩充的时候,赵字营此时的规模已经很扎眼了。

豪商们大概也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之所以来问,也是抱着试试的想法,想着如果赵进同意,那就是天降横财了。

赵进干脆利索的拒绝,大家也只好用另外的手段,要说这手段其实也简单的很,不过就是在店铺门前设立一个木板,把每日商品的种类和大概的价钱写上去,店里的货物都在仓库里存放,客商们从这个木板上看到自家需要的,然后去和店家商谈,达成交易之后再去提货,这其实也是颇有效率的手段。

这手段实际上是云山行和孙家商行用的,简单易行,不过大伙之所以不用,倒不是因为这个法子不好用,而是用了这个,就没理由提什么扩建大市的事情了。

既然没办法扩建,那这现成的法子也只能捡起来,倒是有人反应过来,市面上的价钱似乎一直按照赵字营那几个商行外面的水牌走,写上什么价钱,无论买家卖家,大家都按照这个价钱来,要这么说的话,这水牌的利益未必比扩建要小……。

以清江浦这样的体量,多少商机,多少财货,可消息却不透明,一旦有人明示,无论合理不合理,都会被人当真,何况赵字营的云山行和孙家商行一直就是做得公道,掌握了这定价的权力,同样是重大的资源。

清江浦各路豪商人人来做这等“无奈之举”,实际上却是把天下间大多数货物的价钱定了下来,这等中枢之地的价钱就是标准,其他各处在这个标准上加减各处需要耗用的水路陆路运费就是当地的价钱了。

第646章内外之分

莫要小瞧这定价的权力,每一项价格后面都代表着巨量的货物,一文两文的上下代表着几万十万甚至更多银两的波动,大明户部甚至都做不到这一点。

只不过现在没人觉得这会如何,只觉得这是个无奈之举,取个便捷而已。

赵进来到清江浦的第三天,辽东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清江浦,这里的豪商同样需要第一时间知道朝廷的动向和天下大事。

和王兆靖的失态完全不同,大家都表现的云淡风轻,千里之外的失败,和这边有什么关系,咱们大明是有天佑的,什么瓦剌的也先太师,什么小王子,什么土默特的俺答,还不是一个个起来,一个个败亡,区区一个建州女真,暂时得势而已,以后和那些鞑子一个下场。

甚至还有人发现了商机,既然一下子九万多兵马败亡,那么新建军队,需要的各色物资肯定是天量,能吃一口,或者能分一杯羹下来,那就是金山银海,至于别家担心被朝廷官府拖欠,他们是不担心的,对他们来说,此时正是和朝廷大佬一起发财的好机会。

李子游的那家通北号一时间也宾客盈门,既然辽东战事紧,那么辽东和关外的物资肯定变得紧缺,他家的存货和渠道,也肯定变得热火起来,而且在可见的将来,肯定会越来越红火,大家抓紧联系沟通,将来就能互通有无,分润分润这红火……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什么秘密,大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可保密的,赵字营在清江浦的眼线们轻易得到了消息,然后汇集到赵进这边来。

本来已经镇定不少的王兆靖看到这局面又是无言许久,末了对赵进苦笑着说道:“大哥,小弟是不是想的太多,想的太坏。”

“他们也没错,千里之外的军国大事,和他们没关系,趁这个机会赚钱发财才是真的,我们也该学学他们,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做强做大,然后随机应变。”赵进笑着打趣说道。

说完这个之后,赵进语气变得有些悠然:“蚂蚁头顶的一片天不过巴掌大小,他们能看到的就是这么多,可鹰飞在天,俯视大地,看到的广阔无垠,看到的不同,感受自然也不相同。”

听赵进这么说,王兆靖沉默不语。

来清江浦并不仅仅为了经济和情报,驻扎在云山车行边上的第二团才是真正的重点,赵字营三分之一的力量放在这边,不可能不重视。

安排石满强在这边是最好的选择,石满强做事不打折扣,而且憨厚沉稳,不会因为身在繁华之地而心浮气躁。

赵进去了之后,不光和石满强见面,下面连正和队正也要见面,了解的也是充分,知道训练没有一天松懈,不比徐州那边差分毫,而且纪律执行的比在徐州还要严格,一有触犯立刻严惩。

除了这些,石满强还和赵进说了另外一件事,当时陈昇领着流民过来平了牛家,那几百流民青壮就被分为几拨,有的放在宿州,有的放在徐州,表现最好的这些则是安排在这清江浦这里,大概有五十六人,这些流民青壮已经算内定的家丁候选了。

这五十几人被暂时安排在赵家武馆,也就是内卫队和赵字营附庸江湖人所在的地方。

和有纪律约束的赵字营家丁不同,附庸徐州武人不是那么沉得住气,在清江浦这等天下第一等繁华的所在,想要按捺住性子很难。

看着外面酒色财气,金山银海的,谁也静不下来,更何况清江浦本地还有些心怀叵测的人想要拉拢,甚至也说不上心怀叵测,手里养些能打能杀的江湖武夫,也是豪商富贵们平日里所作的勾当。

又要耐着性子不出门,外面偏生还有好处和去处,沉稳些还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那一类就忍受不住了,他们想着拍屁股走人,可赵字营这边却有规矩,一来二去,就有了乱子的苗头。

要说乱也不是什么大乱,无非是离开这武馆去外面求食,可赵字营的人不许,终于是忍耐不住要火并一场。

根子在徐州,赵字营的厉害那是知道的,见血出人命也不敢,所以火并出走的时机选的不错,选在赵家武馆这边只有五十名流民青壮的时候发动,心想一帮差点饿死的苦哈哈,动动刀子就吓跑了,不伤和气还能走人。

没曾想这些流民青壮根本就没被吓退,直接结阵开打,几十根长矛刺过来推过去,战斗很快就是结束,地上躺了十几具尸体,其他人都被吓住了。

这件事赵进早就知道,石满强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之所以这次提起,却是要把这几十名青壮专门吸收到第二团里面来,不过一个团十个连,人数都有定制,而且这规制是赵进亲自定下,想要增加削减都是大事,必须要等赵进亲自决定。

“会给你专门补充几十人,凑足一个连的数目,但这个连必须常驻在赵家武馆那边,和你团里的连队轮换,这边只能有十个连,那边只能有一个连,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赵进说得很直接。

一个团十个连,如果有人带着十一个连,那就乱了,现在张虎斌手里有六个连队的力量,独立成队,不从属于任何一处。

“大哥的意思我懂,那些江湖人不是咱们练出来的,就怕要紧时候靠不住,赵家武馆又在清江浦腹地,我总怕出什么乱子赶不及,放一个连在那里,怎么乱咱们也压得住,就不用担心那么多了。”石满强说得很诚恳。

“归根结底,江湖人就是不如家丁管用。”王兆靖感慨了一句。

赵字营的家丁自成一体,觉得自己是赵字营最嫡系的力量,和赵进出生入死过来,打下了这般局面,而徐州其他的武人和各处的江湖人是看到日子好了才投奔过来,至于徐州团练则是被收容的叫花子。

不光家丁这么想,赵进的伙伴们也是这般认识,评价某个连队的强弱,讲究个老家丁多少,这老家丁并不是指当年跟随赵进平流贼的几百人,而是最开始整编的两团一队。

“眼界放宽一点,总念叨着什么老家丁,就不会有什么新人过来投靠。”赵进简单说了一句。

以赵字营眼下的规模,已经有些惊世骇俗了,只不过徐州封闭,外面不知内部的动向,而清江浦又太大,千把人丢在这边没什么人会注意到,即便如此,内外的人都知道,赵字营目前的规模是个极限,而且短时间内不会向外扩充,甚至有人还以为,赵字营以后不会扩充了。

但随着王兆靖对赵进和这套体系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他自然明白赵进的意思,听到这说法之后,只是笑着说道:“倒是小弟肤浅了。”

石满强挠挠头,却有些似懂非懂的样子。

看完了驻扎在这边的家丁,周学智又是找上门来了,身为赵字营系统各项生意的大掌柜,他不比赵进轻松多少,要照看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加上清江大市的细务也要他来管,当真是脚不沾地。

不过忙归忙,周学智却是忙得红光满面,手握大权,每日里手边金山银海的流淌,清江浦方方面面恳求,方方面面低头客气,实在让人感觉春风得意。

当然,周学智知道这一切从何而来,也知道自己身边和手下有多少眼睛盯着,多少耳朵听着,稍有不慎就会惹祸上身。

这次来见赵进,把账目和细务例行汇报,然后商议开设北货商行,现在云山行和孙家的商行都在发卖毛毡以及相关的塞外口外货物,赵字营这边的毛毡都是来自归化城,那是土默特俺答部的所在,是草原上少见的,十万人以上的大城,那边的毛毡并不是牧民手工纺织,而是用了大明的工具,在作坊里制造出来的,批量大,质量也好,是上等货色。

以往这样的毛毡都被晋商垄断,行销天下,而王自洋靠着汉井名酒的力量也掌握了一定的货源,这些毛毡也被当做烧酒的货款支付过来,依托清江浦大市,这些毛毡的销路极好,同样的,来自塞外口外的各色货物,在这里都销售极好,已经有必要专门开设商行来经营,做好了,又是赵字营的一大财源。

“……看来得专门安排个酒坊为王自洋那边产酒……”赵进笑着说道,能够发财赚钱,大家都高兴的很。

周学智来说的不光是这件事,前面说完,随着一起来的掌柜账房捧着账本离开,周学智笑着说道:“老爷,小的三个孩子,周德中和周德幸年纪已经不小,身子骨也不差,想请老爷安排个出路,女儿周阿香年纪还小,不过也该学学做事了,现在老太爷和老夫人那边伺候的人也不多,老爷您觉得合适的话,就送过去做个丫鬟,自家人用起来也方便些。”

别看周学智在赵进面前谦卑恭顺,做足了下人的姿态,可里外都知道他的身份不凡,几年下来,身价也是丰厚无比,他的儿女比起寻常富人家的公子小姐来丝毫不差,但还是要送到赵进这边,等若是家生子的意思了,实在自轻自贱。

第647章越来越不对了

可没人会觉得周学智轻贱,这可是和赵进拉近关系的好手段,周学智快要四十了,年纪是赵进一倍还多,而赵进现在还不到二十,不让自家子女和赵进亲近,等到老了那天,一切可都晚了。

而且眼下赵进是一步步向上走,赚钱越来越多,局面越来越大,等自家老了,子女大了那一天,还不知道做到什么样子,要尽快跟着一起走,别被甩下来。

说这话的时候,赵进和王兆靖在场,听到周学智要把女儿送到赵进父母那里做个丫鬟,王兆靖脸上顿时有了似笑非笑的表情。

周学智要做什么大家都清楚的很,跟赵家走得近的,都知道当年收容那孟家兄妹,孟志奇在赵进身边做亲随,也都知道赵进的母亲何翠花想把孟子琪给赵进。

说起来很难接受,把人当成货物一样,可不管当事人还是外人,都是巴不得如此,反倒赵进懒得多事,周学智这边也是如此想,他家女儿嫁出去,也是一定要做大房正妻的,可若是能在赵进身边,只要能在身边,名份什么的都可以先放放。

别看周学智人不在徐州,对那边的风吹草动却了解的很,他甚至知道,连徐珍珍都想接纳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