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海魂 >

第992章

海魂-第992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屠健君少校就是第一批拿到这种奇怪眼镜的飞行员,说这是一副眼镜,那还真有点勉强。因为副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地,而是用一个皮带编织成地套子套在头上的,而且其重量超过了2公斤,还用一根电线连接到了外部电源上。而当时帝国陆军步兵所使用的钢盔地重量也才1公斤左右,而飞行员用的飞行帽的重量就更轻了。可以想像,把一个重妇公斤,而且还连着一根不那么方便的电线的东西戴在头上会是个什么感觉。当时,飞行员还给这套设备取了个外号:“钢盔”。

最初的时候,飞行员都对这套仪器不那么敏感,说白了。“侦察鹰”的夜间侦察能力依靠的不是飞行员的眼睛,而是雷达。如果飞行员能够看到海面上的战舰的话,那么飞机发出的噪音早就惊动了敌人,没有任何“侦察鹰”的飞行员希望飞到敌人的头顶上,跟敌人打个招呼。可是很快,飞行员就发现这套仪器确实有一定的用处,而其最大的用途不是去寻找敌人,而是在返回航母的时候,可以让航母关闭引导降落的灯光。从而避免因为发出了灯光而导致航母在夜间暴露的情况发生。

这也是当时屠健君等飞行员能够想到地最好的用途了,当然,这是在指这次的作战行动之前。

“老屠,你看到什么了?”

“还远着呢,什么都看不到。”屠健君揉了揉脖子,“德国人真是五大三粗,什么东西都设计得这么大,也难怪他们能够造出重量超过100吨的坦克了。”

“把‘钢盔’给我用用。”水自清拍了拍屠健君的肩膀。

“得,我们要不换个位置吧。”屠健君笑着摘下了夜视眼镜,可是飞行员座舱与后面导航员的座舱之间有一道金属栅栏,眼镜的体积太大了,根本就塞不过去。“算了,等下次让你戴,我也免得受罪。”

“那我们可一言为定,到时候别反悔。”

“我还会骗你吗?”屠健君与水自清搭档飞行了一年半了,“对了,你那有什么发现,雷达没有出问题吧?”

“还好,还在正常工作,现在双方正在……娘的!”水自清猛的拍了几下雷达屏幕,“这下好了,雷达失灵了,看样子,我可以休息了。”

“得,你就养养神,等下我会转为自动驾驶,你帮我盯紧点就行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而此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开始转向,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屠健君休息了一阵,重新戴上了“钢盔”。他首先朝下方的第三特混舰队看了一眼。

在屠健君的眼里,海面是墨绿色的,而海面上的战舰都发出了让他觉得有点奇怪的绿光。当时的夜视仪没有彩色显示功能,而且绿光最为明显,因此只能显示颜色的灰度,通过不同的亮度来显示出物体的轮廓。六艘庞大的战舰让屠健君感叹不已,他还是第一次在战列舰地上空俯瞰这些曾经统治海洋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呢,而且还是在夜间。

“舰队在转向?”

“对,我们跟上去,大概五分钟后转向飞回来。”屠健君已经操纵飞机跟着舰队一起转向了。“娘的。这些战舰的速度真慢。要是他们能够跟我们一样快的话那多好?”

“要是战舰也能飞,要我们这些飞行员做什么?”

屠健君笑了起来,然后朝北面看去。大海仍然是墨绿色的,接着就出现了几个绿色的亮点,这是因为夜视仪的地精度不够高,所以无法准确的显示出目标地细节轮廓,对于远处的目标。往往就只是一个亮点而已。

“敌人来了。”

“来了?有多远?”水自清立即兴奋了起来。

“15到20海里之间,娘的。德国人真是偷工减料,难道不能加上一个距离刻度吗?”

“得,你就别挑剔了,我现在什么都看不到呢,战斗是不是要开始了?”

屠健君朝下面的第三特混舰队看了一眼,“应该快要开始了,舰队正在转向,完成转向后。距离会缩短到15海里以内。大概在10到12海里之间。”

这时候,战列舰上的主炮炮塔已经开始转动。

“战舰有动静了!”屠健君立即注意到了这个变化,接着他就朝北面的美舰队看去。“距离在迅速逼近。我们的战列舰已经将炮口对准了敌人!”

“敌人有什么举动?”水自清只能干着急。

“还没有什么反应。好像没有发现我们的舰队一样,真是奇怪,难道美军舍不得让发电机烧点柴油吗?距离都这么近了。他们的雷达也真是差,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舰队。”

“这是好事,看来,这次的战斗没有什么悬念了。”

屠健君微微点了点头,可立即感到脖子一阵酸痛。这该死的“钢盔”简直就如同压在他头顶上地一座大山一样。

“娘地,我再试试雷达能不能启动,真是恼火,早不出问题,晚不出问题,偏偏在这个时候出问题!”

水自清先关闭了雷达地电源。好让雷达里的电子设备能够冷却下来,然后再接通电源,试着重新启动雷达。当时的机载雷达就经常因为过热而出故障。侦察机地雷达操作员都熟悉了这种情况,如果运气好,电子设备没有被烧坏,那么在冷却之后,还是有可能让雷达恢复正常的。

这时候,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完成了转向,与美军舰队保持同样的航向。速度降低到了12节,六艘战列舰上的炮口都对准了在北面正在逼近的第21特混舰队里地两艘战列舰。此时双方的距离是13海里,美军舰队仍然没有任何的异动,仿佛还没有发现危险一样。按照双方的相对速度,十五分钟之内,两支舰队就将并行,且相对距离缩短到10海里左右。可以说,常荐新在计算转向时间上非常的精确。

“雷达搞好了吗?”

“娘的,我还在弄呢,情况怎么样了?”水自清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他就像即将错过一场精彩电影地看客一样。

“正在逼近,第三特混舰队的速度只有12节,美舰队继续保持高速航行,真他妈的奇怪了,难道美军战舰上地官兵都睡着了吗?这么近了,了望员的眼睛都瞎了吗,就算没有雷达,也早就应该有所发现了。”

“得了,你盯紧点,我看看能不能让雷达启动。”

“尽量吧,别把雷达搞坏了。”

屠健君的话刚落音,后面就传来了一阵劈里啪啦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接着他就嗅到了一股橡胶烧起来的刺鼻气味。

“妈的,这下是彻底完蛋了!”水自清也发出了一声感叹,“没办法了,只有回舰队后维修,也许得换上新的雷达,真他妈地倒霉。”

“算了,别管那么多,战斗十分钟之内就将打响,做好记录准备。”

“看来我只能当听众,不能当观众了!”水自清一边嘀咕着,一边拿出了用来记录信息的本子。以往一般是用来记录侦察机的航线,水自清这种从导航员改行的雷达操作手都有这么一个本子,现在他将用这个来记录炮战的整个过程。

海面上,两支舰队仍然在迅速逼近。在水自清手忙脚乱的做好记录战斗过程的准备工作时,常荐新下达了战斗命令,各艘战列舰上的枪炮军官开始解算炮击参数,然后通过战舰内部火控通信线路将解算出来的炮击参数发给各炮塔的炮长,由炮长下达开火的命令。

这是远距离炮战中最基本的战术,特别是在由雷达引导炮击的时候,统一炮击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本来远距离炮战时,命中率就相当低,而要提高命中率,就得提高炮击的密度,因此就要至少保证每艘战列舰上的所有主炮同时开火,形成标准的齐射,这样同时打出的炮弹才能够提高命中率。因此,在远距离炮战中,炮击的频率是永远达不到最大射击速度的,实际的开火速度不再由火炮的最大射速决定,而是由观瞄系统的反应速度,以及枪炮军官解算炮击参数的速度决定。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达到2分钟一次齐射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枪炮军官的能力突出的话,速度还会稍微快一点。

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要力保整支编队里的所有战舰同时开火,当然,这个同时也是相对的,一般指在十五到三十秒内,所有战舰都完成一轮齐射。这样一来,各战舰之间的通信速度就成为了另外一个影响到炮击速度的因素。就算第三特混舰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指挥系统,在由旗舰引导六艘战列舰同时开火的情况下,能够在3分钟内打出一轮齐射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屠健君一直在关注着第三特混舰队,当他发现六艘战列舰上的炮管都扬了起来的时候,立即意识到战斗开始了。在他还来不及转移视线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阵强烈的闪光,屠健君只感到眼前一亮,接着就是满眼的光芒。等到他摘下了夜视眼镜的时候,猛烈的炮击声传了过来,炮战正式开始了。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十八节 猛击

强烈的闪光刺得屠健君睁不开眼睛,这是当时的夜视仪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对任何光线的强度都进行放大,如果光线强度本来就足够的时候,再放大几百倍,人眼是肯定受不了的。

“妈的,真是倒霉透顶了。”

“谁叫你盯着看不转眼,老屠,你没事吧?”

“没事,过下就好了。”屠健君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海面上,炮战已经正式开始,在屠健君恢复了视力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打出了第二轮齐射,屠健君也不敢再盯着下面的战舰看,那强烈的炮口闪光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他可不想当个瞎子飞行员。

“老屠,到中间去,这下我们都看得清楚了。”

“没问题,我也不想呆在这了!”

“侦察鹰”飞到了两支编队的中间,同时还有另外几架“侦察鹰”也飞了过来,这些侦察机都有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记录炮战结果,并且在炮战结束的时候确定是否需要在天亮后进行一轮补充轰炸。

海面上,第三特混舰队在打出了第三轮齐射的时候,对面的两艘美军战列舰才开始反击,随即就有美军战舰中弹。爆炸产生的闪光非常强烈,不但天上的飞行员看得很清楚,就连战列舰桅杆顶部的了望员都看得非常清楚,此时已经前出的两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里的了望员也看得很清楚。

第三特混舰队的前两轮齐射都没有打中目标,而为了提高打击密度,采用的是严格的编队齐射,即六艘战列舰同时开火。第一轮齐射的偏差比较大,主要是当时的雷达在探测的精度上误差比较大。以百分之一的距离误差计算,在10海里的交战距离上,就会有186米的误差。而当时雷达的实际距离误差不止百分之一。美国的雷达可能达到百分之五,而帝国海军最先进的雷达也有百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误差达到了500多米。虽然战舰都是大型目标。但是误差是指的圆规误差,即半径误差,500米的半径误差在实战中就可能使炮弹偏离目标1000米。即使对付的是长度超过了300米的战舰,但是这个误差仍然太大了。这就需要通过了望员来判断大概地弹着点,然后在由枪炮军官修改炮击参数,以修正误差。

第二轮齐射的结果要稍微好一点,有几发炮弹落在了美军1号舰的左舷外200米之内,而另外还有几发炮弹打到了2号敌舰右舷外。也是太远了。枪炮军官再次修正了炮击参数,随着“南宁”号收到了各舰都已经做好了开火准备的信号之后,第三轮齐射开始。这次,位于舰队最后面,也就是与2号敌舰最近的“松江”号首开战果。

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敌舰最后面的炮塔上,只是穿甲弹肯定没有击穿炮塔的装甲,应该是打在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上。“蒙大拿”级战列舰炮塔的正面装甲有一定地倾斜角,原本是用来在近距离炮战中提高防御能力地,而穿甲弹落下的时候,几乎与炮塔的正面装甲垂直了。可问题是。战列舰地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肯定超过了400毫米。“蒙大拿”级更是超过了500毫米,26式穿甲弹能够在20000码的距离上打穿240毫米的装甲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根本就不可能穿透炮塔的正面装甲。穿甲弹爆炸产生的强烈闪光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炮弹进入炮塔内爆炸的话,那么产生的爆炸闪光就要微弱得多。

第四轮齐射在十一点五十八分开始,这也是七日夜晚打出的最后一轮齐射,这次又是“松江”号首开战果。2号敌舰再次中弹,命中点仍然在战舰后面,只是这次打中了战舰的第三座主炮炮塔。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炮塔地顶部。而在20000码的交战距离上,26式穿甲弹落下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大概在40到45度之间。虽然穿甲弹头部的铜质披帽可以防止穿甲弹在大角度命中目标时被弹开,但是战列舰炮塔顶部装甲的厚度也在200毫米以上,加上以45度角命中的时候,实际的穿甲厚度近300毫米。而26式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是很难打穿300毫米厚的装甲的。炮弹仍然是在舰体外爆炸,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座炮塔地顶部装甲肯定被炸变形了,如果炮塔没有良好的减震设备的话,那么里面的炮手肯定都被震伤了,说不定还能震死几个呢。

在这一轮齐射中,“福州”号也打中了2号敌舰一发穿甲弹。命中点在战舰的舰桥下面,应该正好打在了主装甲带的穹甲,也就是呈一定弧度弯曲的装甲。穹甲的主要作用就是应付远处打来的。大着角的穿甲弹,一般厚度介于垂直主装甲与水平装甲之间,“蒙大拿”级的穹甲大概有350毫米厚,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装甲,只是在爆炸后摧毁了附近的几门高射炮,同时让不少的美军炮手被震死震伤。

八日凌晨零点过两分,六艘战列舰打出了第五轮齐射。这时候美军战列舰已经开始还击了,而且正在向右侧转向,结果六艘战舰打出的炮弹无一命中。美军舰队的行动立即被了望员,雷达,以及在天上巡逻的侦察机发现,三方几乎同时给常荐新发来了报告。

“准备转向,速度提高到18节,一定要咬住敌人。”常荐新朝航海参谋看了一眼,“按照敌舰队的规避速度转向,保证与敌战舰平行航行,保持炮击密度。”

航海参谋立即叫来几个手下,去测算舰队转向的角度,以及需要的速度了。

“按照新的交战原则作战,三打一,不用进行编队统一齐射了。”常荐新向负责指挥炮战的参谋下达了命令。“想逃,没有那么容易,我到想看看,这两艘美舰到底能够跑多远。”

“要让驱逐舰出动吗?”

常荐新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暂时不用,让第2驱逐舰编队与第2巡洋舰编队咬住敌舰队,但不要进入敌舰副炮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同时密切注意敌舰队内的驱逐舰的行动,现在我们还没有必要发动鱼雷攻击,先让敌人出手,然后我们再把驱逐舰派上去。”

随即,常荐新就调整了四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的位置,第1巡洋舰编队已经转移到了战列舰编队的后面,第2巡洋舰编队在战列舰编队地前面,第2驱逐舰编队则在第2巡洋舰编队的前面。第1驱逐舰编队仍然负责外围的反潜巡逻。

随着美舰队转向,六艘战列舰也全都开始转向。因为美舰切的是内圈,而六艘“新省会”是在外圈转向,因此要跟上美舰队转向的角速度,就必须要加快航行速度。当时美舰队的航行速度是18节,而转向半径大概是15海里,六艘“新省会”要跟上美舰队的转向速度,就必须要以全速航行。

在全速航行的时候,六艘战列舰都没有停止开火,虽然炮击地命中率低得出奇。几乎不可能打中敌舰。但是只要炮击没有停下来,美军就会惊慌失措,就会手忙脚乱。而且这对美军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20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