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海魂 >

第1023章

海魂-第1023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批40多名科学家也写了一封联名信,请求首相不要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

相反,支持使用原子弹的科学家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他们花了毕生精力搞出来的东西。如果不能够将其价值发挥出来的,那还有何意义?更重要的,当时这批科学家与工程师中的大部分人都参与了氢弹的研制工作,如果不通过使用原子弹来证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那还怎么争取到研制氢弹的经费呢?

至于这些科学家到底有没有想过核武器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就说不清楚了,可他们的观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对这些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说,原子弹就如同是他们的儿子一样,如果无法证实,那么他们付出了数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当时,态度最为暧昧的是“盘古计划”的总负责人。帝国最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潘泽康的恩师邓家先教授。邓家先教授被誉为帝国的“两弹之父”即原子弹与氢弹之父。他主持了“盘古计划”以及后来的“黄日计划”这两个计划就是研制原子弹与氢弹的计划。在帝国的科学界为要不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邓家先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29年5月中旬的时候,他给首相单独写了一封信。现在,这封信的内容仍然没有公布,至于邓家先在这封信里说了什么,以及对首相的决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外界就只能胡乱的猜测了。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邓家先教授是支持使用原子弹的,而且正是他的那封信让首相最终做出了决定,而且邓家先支持使用原子弹的理由就是要借此推进氢弹的研制工作,而且后来正是由邓家先负责“黄日计划”的。

可是也有很多人认为邓家先是反对使用核武器的。一是首相不可能凭他一家之言而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毕竟当时支持使用原子弹的人很多,而不仅仅只是那批科学家而已,而邓家先也不可能直接影响到首相的决策。其次,“黄日计划”本身不是“盘古计划”的延续,因为这期间间隔时间长达五年,如果不是因为德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的话,帝国也不会急着启动“黄日计划”而且当时已经不是薛希岳当政了。这更与邓家先推动使用原子弹。来获得首相批准“黄日计划”搭不上边。最后。邓家先担任“黄日计划”的总负责人。不是他本人的意愿,而是他作为帝国科学家对帝国地责任。在“黄日计划”成功之后。也就是在帝国试爆了第一枚氢

弹后,邓家先就辞去了所有地职务,而且拒绝接受帝国皇帝颁发给他的皇室勋章。这就足以说明邓家先本人是不支持扩大核武器的影响范围。

更不支持使用核武器。

实际上,当时在影响首相决策地因素中。科学家的作用是相当渺小的。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薛希岳是一名政治家。而不是一名科学家,而且原子弹并不是帝国地高级玩具,发展原子弹的初衷就是要使用原子弹。因此,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薛希岳最终决策的基础。

也就是说。当时地政府官员。以及军队将领对首相的影响更大。

政府首先提交的是财政部与工业部的一份联合报告,提交给首相的是一份到战争结束时,帝国还需要支出的战争经费的数额,以及对帝国工业转型造成的影响。这份报告的分量是相当重的,当时帝国已经在着手进行经济转型,如果战争地拖累太大的话,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战后帝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是帝国外交部的一份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全面评估了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会对国际局势。同盟国组织的内部关系,以及对潜在敌对国家的影响。虽然外交部没有在报告中指明使用原子弹给帝国外交带来的巨大好处,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当时还没有别的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如果帝国能够证明拥有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的能力,并且可以用原子弹摧毁任何一个国家的话。那么这对帝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帝国在战后的世界利益是有着巨大的好处的。

分量最重的肯定是帝国几大情报部门联名提交的一份对德国与波斯研制原子弹的评估报告,以及对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评估报告。后来已经证明,当时情报部门提交的评估报告中有很大的水分,比如德国就没有能够在刃年研制出原子弹,而是比这个时间晚了足足三年。而且在占领了美国之后,也证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实际上已经彻底瘫痪掉了。就算战争再拖一年,美国也没有能力制造出原子弹。就更不可能在刀年年底制造出原子弹。换句话说,当时情报部门是有意夸大了敌人,以及潜在敌人的威胁。毫无疑问,情报部门是全力支持使用原子弹的。

原本很多人认为会坚定支持使用原子弹的帝国陆海两军的态度反而比较暧昧。其实考虑一下战后帝国军队的变革就不难发现,陆海两军在对待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也是左右为难。如果支持的话,那么战略航空兵。即以后的帝国空军将是唯一拥有使用原子弹能力的军种(实际上,真正在战后成为帝国核威胁大棒的不是空军,而是海军)而拥有了原子弹使用能力之后。空军地位将提高很多,甚至有可能成为帝国第一军种。同时,如果反对,而首相又倾向于使用原子弹的话。那就是在扇自己的巴掌了。而且如果不使用原子弹,导致战争延长,这更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了。

最后送到的是罗云冲递交的一份评估报告。在这分报告中,罗云冲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对使用原子弹与不使用原子弹的两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做了分析与判断。如果使用原子弹,那么美国很有可能在原子弹投下之后就会宣布投降,而且最多只需要两到三枚原子弹就能够迫使美国投降。相反,如果不使用原子弹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指望“橙色作战”获得完全成功,而且战争会拖到年底,在美国爆发大饥荒之后,美国投降的可能在五成以上,但很难保证美国会在年底投降,因为美国还有一定的战略粮食储备,应该足够其军队使用到30年中期。而罗云冲的这份评估报告也得到了情报部门的证实与支持。

当时,就用还是不用原子弹的问题,帝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可是很明显的,支持使用原子弹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不管是积极活动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是全力支持的情报部门,以及表面上保持中立的内阁政府部门。战略航空兵,以及三缄其口的陆海两军,实际上都对首相的决策产生了影响。

在此情况下。就不难猜出薛希岳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了。只是,在五月份,薛希岳仍然没有正式确定是否使用原子弹,甚至没有向任何人提到是否使用原子弹。根据后来出任帝国首相。当时还是帝国内务大臣的宗汉钦描述,在七月份之前。薛希岳都没有就是否使用原子弹做出正式的决定,而首相当时只有一个决定,那就是尽快制造出具有实战价值的原子弹,并且使其拥有实战能力。

很多人就此判断薛希岳在当时已经决定使用原子弹,只是没有做出书面肯定而已。可问题是,这个判断明显缺乏说服力。原子弹作为终极武器,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以武器的形式在进行研制的,而武器没有实战使用能力。那还叫武器吗?因此,薛希岳在当时要求各部门尽快使原子弹具备实战使用能力。这并没有什么好非议的,换了谁。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原子弹的实用化工作稳步推进。六月份,代号“雪茄”的第一枚原子弹弹体制造成功,工程师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测试工作。六月底,“雪茄”的安装工作完成,具备了实际使用能力。当时有人提出进行一次试爆,因为帝国有足够的核原料制造三枚原子弹,就算实验用掉一枚,也还有两枚。而且到年底,生产出来的杯又足以制造两枚原子弹了。那么就不存在着原子弹不够用的问题,但是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因为谁也不知道最终要用多少枚原子弹才能够迫使美国投降。

七月份,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改造完成,随即就进行了第一次模拟搭载测试,到此时,原子弹已经具备了实战部署与应用能力,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了美国人的头顶。

第二十六卷 未来启示 第十五节 理性思考

谈仁皓是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回到了舟山的,他甚至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赶到了海军司令部。先向甘永兴汇报了观摩情况。只是,甘永兴的情绪好像不怎么高一样,并不是很热情,谈仁皓碰了一鼻子灰,这才溜回了家,第二天一早,在他回到了海军司令部的时候,才知道校长已经回来了。

从28年初开始,聂人凤就很少呆在舟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京城度过的。当时关于成立空军,陆战队的地位,以及成立国防部的事情已经开始进行,作为海军司令,聂人凤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他几乎将所有海军的事情都交给了甘永兴处理。自己则去京城配合首相处理这些棘手的事情。

当时主要负责协助首相的就是聂人凤,严定宇因为身体因素,加上陆军总参谋长施鼐兴一直在莫斯科。而陆军另外一个大人物罗云冲又在圣地亚哥,所以严定宇就留在了陆军司令部。很明显,聂人凤正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为海军争取好处,甚至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影响到首相,为海军保留下陆战队,同时在成立国防部方面,为海军争取到更高的位置。

谈仁皓跟着甘永兴去了聂人凤的办公室,他首先就介绍了观摩核武器实验的事情。此时谈仁皓已经冷静了很多。尽量只说事实。不带上夸张地成分。

“也就是说。科学家提交地那些报告并没有多大的水分。而且之前的所有预测基本上都是准确地?”甘永兴仍然是一副很惊讶的样子。

“基本上如此,之前我也不相信。可是在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相信,原子弹是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炸弹。而且从当时实验获得地结果来看。一枚原子弹就可以毁掉一座人口20万的中等城市,就算纽约这类的大城市。也挨不起几枚原子弹地轰炸。”

“这事我已经跟首相通过电话了,不然我前天就可以回来。”聂人凤摸了下额头。“原子弹的威力没有人怀疑,只是。现在我们最好别表现得这么积极。”

谈仁皓朝校长看了过去,虽然校长这话说得很委婉,但是却如同一瓢冷水一样泼到了谈仁皓的头上,让他的情绪一下就低落了下来。

“永兴,我带回来了几份重要的文件,你赶紧去处理,下午就要发回去。”聂人凤朝甘永兴点了点头。

“那我现在就去处理。下午派人送出去。”甘永兴知道校长要找谈仁皓单独谈话,也就主动起身告辞了。

谈仁皓觉得有点别扭,他也想起身告辞。可还是坐着没有动。

“你去莫斯科呆了两个月吧?”聂人凤坐到了谈仁皓对面的沙发上。“听回来的人说。施鼐兴挺重视你的,而且你的表现也让他很满意。”

谈仁皓勉强的笑了一下。“我在莫斯科呆的时间不多,而且做得也不怎么样,施鼐兴将军是太客气了。”

“你不了解施鼐兴这个人,如果他觉得你没有能力的话。他就绝不会说任何表扬你的话。怎么,还在想原子弹的事?”聂人凤笑着摇了摇头,“现在原子弹也试爆成功了,而且首相肯定会下达加速实用化的命令。不过,反过来想,这与我们有多大的关系?”

谈仁皓微微皱了一下眉毛,没有明白校长这句话的意思。

“‘盘古计划’的主导者是陆军,而我们只是参与者,而且就算要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那也轮不到我们海军,那是战略航空兵的任务,是罗云冲的事,对不对?”聂人凤叉起了双手,“现在我能够想到的,最多就是让我们承担运送原子弹的任务,而其他的事,几乎与我们没有关系。而且。在我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原子弹不会装备海军,那么,这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

“不管是用,还是不用,海军都不可能获得利益,是不是?”

可以说,这是聂人凤预测上最大的一次失误。当时谁也无法想到,原子弹的小型化工作会在五年之内就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且谁也无法想到,十年不到,海军舰载航空兵就将进入喷气时代。从而具备了投掷原子弹的能力,而在帝国还没有研制出航程上万公里的战略轰炸机之前。海军是帝国最主要的核打击力量。更不可能有人想到,在战略核潜艇出现之后。海军将成为帝国的核支柱,其地位甚至在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以及陆军的战略弹道导弹部队之上。当时不管是谁站在聂人凤的角度,恐怕都不可能想到技术的进步会如此的神速,更不可能想到海军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态,实际上,如果我在你这个年纪的话,我也会有与你一样的感受,可是。把眼界放开一点,现在对海军来说,原子弹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聂人凤的态度很平和。“更重要的是,现在首相还没有决定是否使用原子弹,而且我也不希望海军介入得过多。不管是用,还是不用。我们都不要参与到这件事里去。让首相去做决定,而我们只是服从首相的命令。明白我的意思吗?”

谈仁皓点了点头,很明显,聂人凤不想让海军介入得过深。至于他当时有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恐怕谈仁皓自己都说不清楚,只是他不会违背校长的命令。

“这事暂时就不用说了。你也要少提。毕竟现在政府还没有正式公布原子弹的事。”聂人凤转移了话题。“听说。你在回到舟山后,跟永兴谈过一次。你准备在战争结束后去海军军官学院?”

“这个……”谈仁皓迟疑了一下。

“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我觉得,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在去莫斯科之前。他认为那是他唯一的选择,而现在,他觉得那不是他唯一的选择。甚至可以说不是最主要的选择。

“成立国防部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下来。”聂人凤话题的跳跃性很大,“在首相去德黑兰之前,这件事情就已经确定了下来。首相已经同意。在他的任期之内不会成立国防部,这件事将由下任首相来完成。另外。首相已经保证,不会让陆战队完全从海军独立。”

“什么意思?”谈仁皓立即朝校长看了过去。

“就是说,陆战队会获得一定地独立地位,但是不会完全与海军脱离关系。现在大概的方案是。陆战队获得单独的行政。人事,经费预算地权力,而在战争时期,陆战队没有单独的指挥权,将由海军统一指挥,也就是说,隶属于海军的指挥体系。”

“这只是个折中办法。”

“这是我能够争取到地最好的结果了,不是说陆军的压力大,这场战争中,陆战队的表现不在陆军之下,而且已经证明了陆战队强大的作战能力,首相才会有让陆战队独立出海军的想法。”聂人凤叹了口气,“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你应该清楚一点,在成立了国防部之后,实际上军种司令部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了。”

谈仁皓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当国防部凌驾于军种之上后,军种司令部甚至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地意义,最多也就只保留行政与有限的人事权,而不具备独立的行政,人事,预算,以及指挥权。

“按照首相的意思,会首先成立一个联合总参谋部。由各军种委派将领参加。而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属于并行机构。”聂人凤去拿来了一份文件,“这是未来帝国军事机构的大体框架图。首相是帝国军队最高统帅,通过由帝国内阁大臣,以及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