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166章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166章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华的高层自诩为美华东印度公司。这话有些夸张,但随着彼此了解深入,你们会发现这话一定程度上是对的。

要说这美华最大的资产,其实还是你、我、他ssss=嗯,美华正在在源源不断地吸纳全世界的华人资本,通过组织华人产业,把华人资本变成具体的工厂、矿山、农场等等。

在南洋,美华已经把大部分的华人资本都收拢起来了,得到了一大部分的华人社会的资源现在正在整合华人的产业链和欧洲资本竞争呢。

现在美华有意扩大在中国至少是华南的投资,所以想找你们合作。这不仅仅是广东银行的合作,更是全方位的合作。从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大家凝成一股劲,不论是自保还是发展都事半功倍。

这也是我今天来的目的!大家都是老伙计了,所以我有话直说了。你们还有这些人其实也代表了广东财团广东财团也占了大半个华南财团的份,众所周知,华南财团也和南洋的华人财团几乎是一体的,现在南洋的华人财团已经和美华财团结合在一起了,所以我邀请你们也加入我们。”

不知道是不是司徒美登的开得动员会多了,司徒大帮主的口才练得越来越好了,竟然博得众人的掌声。

事实上,司徒美登未来的几年就在华人世界里来回奔走,拉人入伙!除了志同道合的华人资本家外,其他的有海外背景的华人人才也成为他拉拢的对象。

众人自然不会被司徒美登一忽悠就哭着喊着要找组织了,不过他们已经心动了。

“有什么好的介绍吗?”陆蓬山有些猴急地问道。

“具体的项目我不大清楚,不过过些日子南洋会派人过来,专门为你们解说相关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简单,无非就是工商两字罢。美华有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可以为诸位专门设计投资项目,无论是哪种,总归不会让大伙吃亏的。”司徒美登笑道。

看着众人意动的样子,他心里笑了笑,又道:“其实,我建议各位有时间去南洋走一趟,眼见为实嘛。看一看,心里就有数了。”

“也好!”众人点头,便定下了下南洋的日期。

发生在香港广东银行的董事会秘密会议,美华公司的代表司徒美登在这场一开始就变形的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详细地陈述了美华财团和致公党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在司徒美登的鼓动下,广东银行的股东们兴冲冲地下南洋。

从南洋回来后,那些人的态度有了显著地变化,不仅加入致公党也同意加入美华财团主导的投资项目里,大大地增强了华人资本的实

除了广东银行的李煜堂、陆蓬山等华人资本家外,司徒美登接着又积极联络其他华人资本家,在他鼓动下粤闽两省越来越多的资本家开始和美华财团合作。

后来有人戏称,美华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华人资本的支持,司徒美登老爷子功不可没。

他的一把利嘴帮美华财团和致公党笼络了南方的大部分资本、人才南下,大大促进了南洋华人的解放事业。

美华有意识地扮演着产业组织者这个角色,通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把华南、南洋的华人资本融入其中,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服务促进华人资本先有利的方向发展。

为了出色地完成这一目标,美华财团成立美华物产公司。

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服务促进华人公司的国际贸易活动;

一方面通过自己掌握的全球性经济信息、人力、财力等资源和客户,从而创建新的业务,新的公司,新的产业。

同时美华内部也有自己的一大批子公司,通过美华物产和相关的华人公司互通有无,共同协作,大大提高了华人公司的竞争力。

这在缺乏国家保护的环境下能依附在美华这颗大树下发展,对于华人资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事。

针对大部分华人资本规模小的特点,美华物产鼓励他们投资伐木、火柴、牙刷、粮食加工等投资小见效快的轻工业。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广东出现了不少牙刷大王、火柴大王等一批成功的企业家。

等这些公司发展起来后美华物产将会逐步退出轻工业,把精力集中到基建、能源、重工业等项目,为华人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李煜堂他们从南洋回来后,感慨连连,那几个老家伙似乎被激起再次创业的雄心,竟然要在番禺南沙投资钢铁工厂。

这一决定让司徒美登紧张。他兴冲冲地找到李煜堂他们,劝说李煜堂他们三思。

“老李啊,办铁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能源、矿产、航运等等行业,美华都希望得到你们的加盟。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更容易成功的项目呢?”司徒美登苦口婆心道。

“老司徒,这事我们几个已经商量过了你说的固然有道理,我们跟在美华后面也肯定能赚钱,但我们几个去菲律宾看完铁厂后,心里感触,偌大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点像样的钢铁厂让人心痛啊!

所以我们不自量力,决定临老前再干一把,在这南方也搞一个钢铁厂。”李煜堂一脸坚定地说道。

他这样说自然有底气的,美华公司许诺帮他们从美国进口一套5万吨的生产线,价钱比平常要低一半,同时还表示可以提供技术服务,只要李煜堂他们出钱,美华就帮他们张罗开铁厂的相关准备。

至于销路就更不愁了。中国虽然不是钢铁生产大国,但每年从外国进口的钢铁可不少,只要不像是汉阳铁厂那样,养着一帮蛀虫,这钢铁厂还是有前景的。

司徒南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支持。

南沙有便利的运输条件,背靠广州,辐射珠三角,市场潜力也比较

炼铁需要的煤可以从粤北或者法属安南的鸿基煤矿得到,而铁矿石的来源也得到了解决。

菲律宾、马来亚、印尼、安南等地都有比较丰富的铁矿,可以通过海路运往番禺南沙。

为了解决铁矿石问题,在司徒南的暗示下,美华公司暗中向海南岛派出地质考察人员,研究开发海南的石碌铁矿。

1919年,李煜堂、陆蓬山、李自重等几位富商联合在番禺南沙投资200万建设一家年产量5万吨的钢铁厂,取名为自强钢铁厂。

这是中国工业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在一片质疑下,自强钢铁厂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一年后成功建成。NO年后,它的规模已经扩大到20万吨了。

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但因为有了美华,它的确出现了。

第三卷余波90见伍廷芳

美华物产公司,司徒南掌握了华南和南洋的华人资本的大量信息。/非常文学/

让他觉得有趣的是,不少有钱人骨子里还是个土财主。有些胆子比较野的人,打听到黄仲涵主持的澳洲开发公司有大片的土地出售时,马上在西澳洲买下大片土地,然后派亲族去澳洲经营农场。

司徒南似乎忘了,其实他本人也带有浓郁的地主色彩。如果把全世界的地主排名的话,除了英女王、东北的土匪张,司徒南本人也至少能名列前茅。

如果再计算那些土地的价值的话,那么司徒南要比女王还要富有,因为无论是西澳洲的土地还是中东的沙漠,司徒南名下的这些土地下面却都埋藏着令人惊叹的宝藏!

言归正传,司徒南有心仿照日本的三井财团,通过美华物产带领一批华人资本走向强大。

事实上,通过威廉财团对日本经济的调查,司徒南发现美华物产正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日本的三井物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三井物产的带领下,日本三井财团的相关企业一方面在中国东北、上海等地大量投资矿山、铁路等产业,控制了对华的一部分贸易,把中国的资源大量地掠夺回本土。

在日本本土,三井物产正在组织一批相关企业投资钢铁、造船、化工等重工业,实现日本的工业化。

除了三井、三菱、住友等其他日本财团也在做着差不过的事。总之,日本工业崛起已成定局,面对如虎似狼的日本财阀,如果美华不能早做准备的话,将来还是要吃苦头的。

所以,司徒南觉得其实美华在很多方面有必要学习三井、三菱等日本财阀的做法的。

由于种种限制,美华物产近期内面对的对象主要是粤闽两省的资本家,至于江浙一带的资本就力不从心了。

江浙一带的资本家更喜欢到上海投资,对在他们眼中蛮夷之地的南洋没多大的热情。

他们在上海的投资回报也不错·毕竟上海的发展速度要比广东快不少。至少在金融业,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财团发展就比华南财团好。

司徒南不时地接到从上海传来的信息,上海的银行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几乎每月都有新银行开张。

如果再计算上海的钱庄的数量的话·林林总总的金融机构的数字加起来,说不准比起华尔街不不遑多让呢。^/非常文学/^

当然,这是句笑话,百年后倒也真实。

随着在广州逗留的日子进入倒计时,司徒南也越多地关注起上海的事情。至于美华物产,司徒南设定好发展蓝图后也就放手了。

历史有时候没有留下片纸只言,但后来研究美华历史的人·惊讶地发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南洋华人革命中,南方的不少资本家一方面在华南大量投资工商业,同时他们的大量资本也在默契地集体南下。

一时间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尽管当时的名声不响,但后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江浙、华北等地的财团。

反观同时期的江浙财团,也处在逐步走向兴盛,可惜最后却为后来的四大家族做了嫁衣。而华北财团,却正在愉快地享受北洋政府统治下的最后美妙-时光。

嗯,历史在这里悄悄地分出几条岔口·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

后来的研究专家不得而知,只记住了美华物产四个字。

美华物产的副总裁是司徒美登,这一身份给他披上了一层商人的外

虽然他不擅于经营具体事务·但作为美华物产的商业代表,他的交游也越来越广,发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逐渐把身上的总瓢把子色彩洗去。

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致公党人都披着商人的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除了华人资本家,一些可以为致公党所用的人才也落入了司徒美登的眼里。

这一天,司徒美登走进了广州军政府外交总长伍廷芳的家,司徒南也跟着去。

广州军政府是孙文和西南军阀捣鼓出来,和北洋政府讨价还价的工具·实际上不被外国承认,地位有些尴尬。

孙文受排挤离开广州后,伍廷芳留了下来,不过没掌什么权。司徒南来到伍家的时候,门庭有些冷清。

伍廷芳对司徒美登的到访有些意外,“司徒老弟·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听说你最近忙着做生意?”

伍廷芳笑道。他的年纪比司徒美登要大一轮,称呼司徒美登为小老弟一点也不托大。

“唉,我那是做生意的料,就一跑腿的。伍老哥,这么多年不见,你身子还是那么硬朗啊!”司徒美登恭敬地问候道。

在海外华人心里,伍廷芳老爷子比孙文威望更高。这个70多岁的老人,是晚清著名的法学家、外交家,曾作为李鸿章的幕僚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见证了清末的弱国无外交的悲惨岁月。

伍廷芳后来出任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的公使,一直捍卫国家利益,和保护海外侨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是第一个也是清朝唯一一个敢说出要拿炮舰来跟外国对话的外交官!

所以,司徒南一直都想见一见伍廷芳,这时他正跟在司徒美登背后打量伍廷芳。

岁月不饶人,在这位74岁高龄的老人身上留下了痕迹,花白的头发,满脸皱纹,让人疼惜。

不过,这位老人带着瓜皮帽,身穿黑色丝绸马褂,脸上带着点点笑意,又让司徒南觉得有趣。

原本他是很讨厌这类满清类的打扮的,不过此时倒觉得伍廷芳有些可爱。

“这位小哥有些眼生啊?还未请教呢?”伍廷芳道。见司徒南长得有些特色,便问道。

司徒南上前一步,恭敬道:“我叫司徒南,今天随我老叔得见伍老先生,真是荣幸!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司徒南把准备好第一个盒子递上去。

伍廷芳打开一看,却是一本书,封面微微泛黄,有些年份了。这是司徒南从法国古董市场买过来的一本《拿破仑民法典》。虽然不是原版,但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伍廷芳拿起来翻阅一下,有些爱不释手地放下来,叹道:“太贵重了,老夫受不起啊!”

说着要还给司徒南。

司徒南自然推辞。“伍老,我知道你是法律方面的专家,这书我从法国巴黎无意中得到的,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你就收下吧!也是晚辈的一点心意。”

“是啊!伍老哥,你就收下吧!这点东西对阿南这小子一点也不算什么。你要是过意不去,随便给他一个瓶瓶罐罐就行了。他比较喜欢那东西。”

司徒美登笑道。

“好吧!”伍廷芳只好收了下来,对司徒南的观感好了几分。

他暗暗打量起司徒南,司徒南有些混血的特征在伍廷芳看来一点不算什么,只是司徒南身上独特的气质让伍廷芳印象深刻。

这年轻人可不简单!司徒美登好像隐隐以司徒南为中心,可不大像他们说的一半的叔侄关系。

伍廷芳心道。他一辈子见了不少人,各国政要、李鸿章、慈禧、袁世凯、孙文等等都见过,阅历自然丰富,也有自己的一套看人的本领。比如说,他觉得孙文有前途,就一直跟随孙文。

当然,像伍廷芳这种大人物的跟随自然不是做小弟的那种跟随,更多的是志同道合。

不过照司徒南的猜想,与其说伍廷芳跟随孙文,还不如说这个大律师、法学家跟随国民党宣传的民主自由的理想。

目光清敛平静,自信精明坚定。看似信步闲庭,内有锦绣!伍廷芳心里暗暗给司徒南下了评语。

这突然间从哪里蹦出这样一个才俊呢?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司徒美登,多年没见,现在不再像以前江湖大佬的做派,反而有点大人物的风采!

这双叔侄真不简单啊!伍廷芳心里惊讶,那慈祥的笑容的掩饰下,脑子里转了几个圈。

与此同时,司徒南心里也有自己的计算。他今天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对于历史人物的好奇,二是为了伍廷芳的儿子伍朝枢。

“不知,司徒老子来所谓何事?”伍廷芳直接问道。

“无大事!不过有些事想请教伍老哥你。”司徒美登笑道。

“哦?”伍廷芳的花白眉毛一扬,先前有些模糊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扫在司徒叔侄身上,等待下文。

“伍老哥,其实我们也想革命。”司徒美登道。

“啊?此事要慎重,还有你们和孙先生的关系ssssss”伍廷芳迟疑道,有些担心地看着司徒美登。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安良堂那些人不服,看现在国民党分奔离析了,想回国抢夺领导权?这点伍廷芳可不看好司徒美登了。

他隐约知道,这些年,好像海外的华人境况好了一些,南洋一带的富商也多了不少。

这司徒美登不是赚了钱想效法革命党人买枪拉人回来闹革命吧?

想到这里伍廷芳皱起眉头,有些戒备地看着司徒美登。

第三卷余波91不顺利

“司徒老弟,都那么多年了,过去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现在北方武人当国,南方各路相争,革命处在低潮,前途堪忧啊?”

伍廷芳叹道。^/非常文学/^

伍廷芳早年出洋,对海外的形势深有了解,但清朝被推翻后·立宪派、革命派、中央政府、地方诸侯等等,也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