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瑟步枪已经下发给队员,并不是吕梁不能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器,钢铁基地不但能生产毛瑟步枪,半自动武器、自动步枪、甚至更先进科幻的武器都能提供,基地存储着人类直到2200年的科技成果,也能够进行生产。吕梁就命令基地生产出一支AK47步枪自己拿着过瘾,但先进武器不能普及。
吕一介绍,钢铁基地产量有限,当吕梁的军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只靠基地的供应是不可能的,因为基地不可能只生产一种武器,现代战争需要的物资是海量的,种类太多。以自动武器为例,基地如果完全生产AK47步枪,一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十万支,弹药能达到一亿发,但军队不可能只需要一种武器,机枪要不要?大炮要不要?车辆要不要?现在还好说,护卫队只有一百人,但以后呢?难道整个国家都靠一个基地供应吗,没有自己的钢铁厂、军工厂,民族就不是真正的崛起。而且以目前士兵的素质,给他一辆T34他也无法开动。
枪械下发后队员们进入了射击训练和战术训练阶段,与这个时代大不相同的是吕梁提供了足够挥霍的弹药。军营南边靠山的地方有一个射击训练场,低矮起伏的山丘和丛林遮掩了开枪的声音,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开火的声音连续不断,不用顾忌子弹的消耗、枪械的磨损。其实按照人数来看吕梁这一百人的护卫队在地方上根本算不上什么,广东地方宗族势力强大,民风彪悍,经常会发生宗族之间的械斗。据吴石敏透漏,他的家族有三百多名持枪青壮,如果有事,可以在短时间内召集起三千青壮,当然,没有那么多枪罢了,买枪一直是一件麻烦事,而且太贵了。
整个惠州地区官面上不说,光是地方地主武装就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力量。现阶段吕梁的重心是发展,在根基还不牢靠的时候不会贸然行事,如果要发动,一定要拥有足够的力量,以泰山压顶般的攻势席卷过去。到时候一定不会容忍境内存在那些不安分因素,但现在还不是解决他们的好时机。
为了加快发展速度,第二批护卫队员已经被征召,正在进行基础训练,还是一百人,直接从农村中召集,防止军队中存在地主乡绅的力量。在这个阶段拥有两百人的力量只能算是自保,别人也说不出什么,但如果按照火力计算的话整个惠州的总和也比不上这两百人,更何况还有一百人的基因人战士,他们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1895年袁世凯搜罗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党羽在天津小站正式练兵,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损失的都是李鸿章的淮军,宋庆、聂士诚、董福祥等的军队被打垮,袁世凯的新军反而得到扩充。后来1903年清廷改革军制,淘汰绿营编练新军,此时的广东军队主要由绿营、巡捕营、水师和满汉八旗组成,战斗力不堪一击。吕梁采取的模式在前期注定没有太多的敌人,地方势力都将被笼络进来,军事力量以护卫的形式隐藏,可以尽可能的争取发展时间,夯实基础。钢铁基地的存在使其不用依靠外部的力量,偷偷摸摸的尽情发展,采矿车从海底采集资源,从矿产到能源,大海就是一个宝库,二十二世纪的技术保证了基地对海底的利用,而基地本身可以生产所有需要的工业机械,只要领先时代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不用太多,太强大的技术容易引起外界的觊觎,在弱小的时候还是不要太张扬。
工厂、军队的架子搭起来,下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教育。轻工业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还低一点,大部分技术工作被基因人负责,但这只能应付一时,当规模扩大和重工业开始发展时就必须有真正的人才支撑。在自强棉纱厂附近工人学校正在建设,按照规定,拥有技术的工人将享受更多更好的待遇,而且强迫所有的工人都必须进行文化学习,达不到标准的将扣除薪资。多种强制性或者自愿性的手段使自强棉纱厂学习气氛蔚然成风。同时进来的工人,还是同村,没有技术的工人拿到的工资比学习了技术的少一半,丢不丢人?
工人学校采用的是基地提供的基础教材,先解决识字的问题,然后再说其他。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太低,吕梁需要的是能够撑起钢铁大厦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苦力。
按照置换协议,吴家有近一半的土地划归到吕梁名下,换到的是大量还在计划书上的轻工企业股份。看到如摇钱树般的自强棉纱产后吴石敏毫不犹豫的拿出土地,吕梁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规划。第二个和第三个工厂正在建设,分别是面粉厂和印染厂,面粉厂需要的小麦从北方输入,印染厂需要的化学制剂暂时从基地中获取。五千名新招募的工人大都来自新划归吕梁名下的佃户,还有一部分也是附近的农民,人多地少,愿意来做工的太多。等厂房建设完毕和工人培训结束后就可以安装调试机器,建设速度惊人!
对于吕梁来说资金不缺、机器不缺、土地不缺,所有制约工厂建设的因素都不存在,可以说钢铁基地就是一个极大的外挂,感谢那些作出决策的后世人和科学家们!而从自强棉纱厂的销售来看,因为成本极低,产品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与同类产品竞争,因此销售情况非常乐观,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产品只是在广东个别地方铺开,还有大片空白的市场等待占领。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企业。
吴石敏带着一摞协议书回来,通过置换,吕梁将这些大地主牢牢的绑在了一起,整个惠州有五分之一的耕地进入吕梁的名下。那些乡绅将会在大量工厂中获益丰厚,但不会意识到吕梁是用这种方式进行改造,大量土地进入自己的名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改革,最终构成社会下层的事业基础。
第九章 招募工人
第三批招工规模巨大,不仅是自强棉纱厂的扩大还有面粉厂、印染厂的需要,还有之后准备建设的钟表厂、火柴厂、打火机厂、洗化厂等等,这些都是与惠州乡绅签订的置换协议中今年必须建设的。在仅有一些小规模企业的广东,自强棉纱厂将成为最大的企业,而惠州也将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轻工业中心。因此这些工厂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巨大,初步估计需要二十万人,仅靠惠州地区是不可能提供这么多人的。
招工队伍不仅散布在整个惠州,整个广东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现阶段的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还需要通过圈地运动才能得到足够的工人,这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口基数大,土地兼并等因素,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等待工作,而招工队伍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说到工厂里做工已经打动一些人,再说出工资并签订协议后更多的人愿意来,等到原先的工人现身说法、动用乡绅的关系,愿意做工的人已经变得拥挤。招收的工人以青壮男性为主,这个时代礼法将女孩紧紧的束缚住,工厂里只有一些当地的女孩做工,这也是急不得的事情,等控制一定地方的政权之后才能启动社会改革。
广州郊外的一个名叫辛店的农村,一辆马车和八名招工人员走进这里,在村口暂停休息,中间一个中年人率先走进去。
“请通报一声,惠州刘家拜望辛家族长。”这时候的广东农村宗族势力强大,而且民风彪悍,一个外人如果想闹事很可能遭到整个村庄的攻击,甚至有些富裕的村庄会有火枪等武器,地方官府都不敢招惹。要想招工顺利进行,就必须得到宗族上层的同意,招呼必须打的,刘家与辛店村有些交情,因此派出刘姓管事与这边交涉。
“刘管事,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快请进,上茶!”辛家族长亲自将刘管事迎进来,辛家只是地方宗族,刘家可是大势力得罪不得,况且在以前的生意中刘管事多有照顾,一定好好招待。
“辛族长,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您可听说过惠州吴家的自强棉纱厂?”
“多有耳闻,您看,我这一身衣服还是买的自强的棉布做的,听说短短时间就做得很大,就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了不起啊!怎么,刘家对此事有什么打算吗?”。
“并非如此,辛族长,自强棉纱厂做大之后吴家联合惠州大部分豪强乡绅办厂,什么棉纱厂、面粉厂、印染厂等等,还有几个我都没听说过,不过应该是很不错的买卖。您是没见,棉纱厂蒸汽机轰隆隆的作响,大烟筒冒着黑烟,几千台纺织机连轴转,一匹一匹的棉布就那么抽出来。连绵十几里的工地上到处都是建设厂房的工人,到时候好几家一起开工,那场面,在咱广东地面上是没见过的。”辛姓族长听的目瞪口呆,连声感叹,说道:“老朽真想不到竟然有那种大场面,不怕坏了风水吗?”。
“不怕,都是选好的地,没牵扯到风水,咱广东人最重风水,还能坏了吗!此次到贵地,就是想招收工人,还请辛族长同意,咱们带着不少棉布,算是给咱们辛店的礼物吧。”随着一起来的马车里装了不少棉布,作为打开突破口的礼物,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辛族长已经被说动了,村里不少年轻人无所事事,在村子里闲逛还怕惹出事端,不如送到厂子里赚钱,还能学份手艺。
招工人员得到消息后随着辛族长派来的后生,在村子里敲着大锣高声喊道:“惠州工厂招工,年轻男女都要,每人每月一块银元,学会技术待遇更高,管吃管住,愿意报名的到宗族祠堂啊!”吆喝了一下午,派来的厂子里的工人在辛店有亲戚的现身说法,再加上宗族都同意了,不一会祠堂前边就围满了人,大都是来咨询的,晚上还要回去和家人商议,报名签字的寥寥。第二天上午事就办完了,一个辛店村招收到了三十多名男女青年,发放证明后一个招工人员带着他们先去惠州,剩下的继续在各个村里招工。
上百支招工队伍由基因人、惠州乡绅手下、工厂工人组成,散布到了广东各地,不仅短时间就完成了五万名工人的招收工作,还把惠州工厂的事情传遍了广东。广东开化早,商业意识浓厚,有钱人都预料到了惠州工厂是个下金蛋的母鸡,招工队伍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了,相信不久之后就有许多人前来商谈入股事宜,那时吕梁的土地置换股份行动就会扩展到整个广东省。当然,也会有不怀好意的,比如说官面上、军队里、恶霸豪绅之类,那些麻烦吕梁都扔给了吴石敏代表的惠州乡绅,想从他们手里白捞钱不是容易的事。
工人到达后先是发放工作服、安排在简易棚屋里住宿,然后就是充当建筑工人,厂房、宿舍、食堂、仓库等建筑在充足的人手、建筑材料下拔地而起,工人的管理按照半军事化进行,几百名基因人忙前忙后,分发工厂规则手册,并在各处大声朗读,还要组织工人干活,既建设了工厂,又锻炼了工人的组织性。
五万多名新工人,加上之前的上万名纺织工,每天需要的粮食不少,光靠买不是长久之计,海底采矿车能提供足够的金银,但这些在以后还有大用处。钢铁基地正在全力生产,工厂所需要的机器、建筑材料、基因人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出来。生产车间采集海水,提取蛋白质等物质,生产的合成食品除了味道一般外,营养绝对丰富,而且不限量供应,再加上采购的大米、牲畜,让所有的工人感觉到了幸福的滋味,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的体格明显提高。
基因人每天拿出三个小时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上的培训,还有基本的队列训练。站立、行走、坐姿等等都要按照标准进行,还有思想意识的灌输,吕梁要让这些工人不仅有技术、有文化,还要昂首挺胸、精神昂扬,忠诚于自己,以集体为荣,并且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可以说吕梁在工人中率先进行了改革尝试,将来这些工人就是种子,将会涌现无数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军队预备役。
第十章 刺探
广州城中,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这里是英国怡和洋行在中国的总部。怡和洋行由英国人威廉创立在广州创办,从事**、茶叶贸易,后来放弃**贸易,经营方向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内地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务、各式工厂、矿务,经营船务、银行等行业。在广东甚至整个大清,怡和洋行算是绝对的大鳄,是西方掠夺中国的急先锋。
棉布贸易也是怡和洋行经营的产业,自强棉纱厂在广州销售棉布等于虎口拔牙,怡和方面早已注意到,而且其质量价格很有优势,只是因为自强销售的棉布数量少,并没有引起怡和的警惕。随着自强棉纱厂扩大生产,大量的棉布进入市面,怡和经营的棉布开始出现滞销。
“威廉经理,这就是惠州自强棉纱厂生产的棉布,您看,这些棉布与以往清廷生产的棉布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已经不下于我们的棉布。上海机器制造局、湖北织布局,还有广州本地的纺织厂的产品都构不成威胁,但从自强这段时间的发货量上看,虽然不至于超过我们,但已经构成了威胁。”威廉是怡和洋行创始人威廉。渣甸的后代,任怡和洋行棉布贸易公司经理,汇报的是威廉手下的业务经理托德。
“没想到在我们眼皮底下出现这么大一家纺织工厂,他们的背景、材料来源、机器设备都是从哪里来的搞清楚了吗?”。威廉问道。
“我已经派出人去查看了,相信此时已经进入了惠州,要不要通过使馆向广州清廷方面施加压力?”
“暂时不用,我们还是先搞清自强的底细再说。”
基地住宅区,吕梁正在听取吕三的汇报,吕三担任基因人护卫队的首领,负责基地的保卫工作。
“首长,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我们对基地的保卫工作变得棘手。主要是因为田村中转基地的人手缺乏。”一百人的基因人守卫主要负责基地周围,基地生产的物资在夜里转运到田村中转基地,然后再由工人运到工厂区,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住基地的秘密。随着田村堆积的物资越来越多,中转基地和转运道路都会成为防守的漏洞,一百人的基因人士兵不足以防守如此大的区域,让普通人护卫队士兵防守还不放心,所以基因人士兵的数量需要增加了。
“我们的核心是基地,外边的工厂不怕被人查看,但基地、中转站、转运通道都不能公开,命令钢铁基地生产两百名基因人士兵。”两百名基因人基地需要一个月才能生产完毕,因为它还需要生产机器等别的物资。按照计划,三百名基因人士兵分为三个连,对整个基地的防护将达到最佳状态。
命令刚刚下达,一个不利的消息传来,中转基地守卫的五名基因人士兵抓到一名探子,现在正扣在那边,等待吕梁的命令。
其实吕梁并不害怕外界的刺探,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但让人进入基地的核心区域就不妥了,好在没让他跑掉。之前吕梁派一辆海底采矿车携带五名西方面孔的基因人前往美利坚旧金山,伪造了身份证件,然后在那里设立安布雷拉公司。海丰这边所有的原材料、机器等等都伪造的进口证明,安布雷拉那边甚至有缴税证明,是真的缴税,甚至有货物发出证明、采购证明,当然,这牵扯到一系列的文件、签字等等,钢铁基地全部进行了伪造,甚至比真正的文件更加真实。背景营造完毕,能够进行那种大批量采购的美利坚公司不是什么人都能招惹的,甚至吕梁让基因人买通了旧金山的议员作为保护伞!
这样一来,只要能够保护好基地的秘密,短时间里就不会有人察觉。“命令,从探子口中挖出指使他的人,之后将那名探子永远囚禁,至于探子消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