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树铮和冯玉祥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徐世昌赶了出去,孤身一人的他掏出袁世凯赠送的手枪,苦笑不已,那些年轻人可以加入华军,自己却不可以。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选择民族大义还是兄弟节义,从来都是难选的命题,自己也不例外!
7月27日,郑州以北的北洋军投降,指挥官徐世昌上将自杀身亡,四千多名北洋军士兵走出战壕向华军交出武器。第三集团军接手阵地,第二集团军遂继续向北进发,追击逃窜的北洋军余部。
东部从邯郸出发的华军第二军西进,攻击山西长治,并于28日消灭防守长治的北洋军,迫使北逃的段祺瑞部折向西、渡过汾河后从临汾北上,试图与袁世凯汇合。“西狩”的袁世凯在8月1日抵达太原,段祺瑞部与冯国璋部汇合,两军共约十七万兵力。但弹药奇缺,补给不足,袁世凯遂命令部队就地筹措粮草,在太原附近构筑防御工事。
“关中平原被华军占据,陕北贫瘠。北上蒙古又多是戈壁沙漠,大军已退无可退。”太原城内北洋军指挥部,段祺瑞、冯国璋、吴长纯等高级将领围在地图四周,边上袁世凯身穿笔挺帅气的大元帅军装。但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目光呆滞,任凭手下们争论,一言不发,犹如鬼魂一般沉默。
“老子再也不想逃跑,就在太原和华军决一死战。十七万大军够华军喝一壶的,这些士兵就是咱们的依仗,等战事进入相峙状态,再向华军提出谈判要求。”吴长纯的表述基本就是所有高级将领的打算,但问题是如何让战事进入对峙状态,自己兵力充足,但弹药不足,这是最大的问题,总不能让士兵们都换上长矛大刀吧!
与袁世凯一样一言不发的还有冯国璋,他实在是受够了这些人。他们哪里来的自信与华军对峙?当初盟军六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万,看看华军才损失多少?人家有坦克装甲车,有无数的大炮和挥霍不尽的炮弹,有团结一致的军官、素质高超的士兵,凭借一个小小的太原,能坚守几天?估计不到一个星期大军就会因为粮草问题而崩溃。
不过冯国璋不会在这种场合提出投降,但是暗地里嘛,可以做的手脚就很多了。自己的第二集团军水泼不进,别人干涉不了,如果偷偷向华军投诚。配合华军解决这群余孽,那战后自己的好处肯定少不了!
聪明人不止冯国璋一个,在这个作战室内没有几个是真心想要抵抗到底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十七万大军是什么成色。哦不。只有一个人是傻的,段祺瑞上将正在向众人兜售自己的防御作战计划,看起来是真的想为袁世凯陪葬。
“根据情报,华军的主力位于太原以南。以太原为中心,在吕梁至左权之间设置第一道防御线,交城至晋阳之间设置第二道防御线。以古交、晋阳、寿阳为中心设置第三道防御线,另外迁出太原城内的居民,利用太原坚固城防和内部空间设置巷战壁垒,作为最后一道防御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处防御阵地都要构筑坚固的防炮洞,以躲避华军优势炮火。”
“第一集团军携带的弹药物资较为充足,负责外围两道防线,冯将军,第三道防线和内城防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在这里坚持住,陛下才能有和华军谈判的本钱。本将要让华军承受难以忍受的损失,在这三道防线面前损兵折将!”
“司令请放心,卑职一定尽心尽力!”冯国璋难得在段祺瑞面前礼貌一回,不过谁也没有质疑,纷纷表示与华军决一死战。
“陛下,您看还有什么需要吩咐的吗?”段祺瑞走到袁世凯面前弯腰问道,却被袁世凯拉着走入内院,剩余众人面面相觑。
回到内院,四周无人,袁世凯瞬间松塌下去,像是老了几十岁,像一个老农一般坐在地上,苦笑着说道:“芝泉,没想到最后只有你对朕忠心不二,那些人嘴上说着决一死战,内心早就决定投降华军。”
天生耿直的段祺瑞想分辨,却被袁世凯阻止。
“没必要了,没必要继续抵抗下去了,死的人够多了,给吕梁发电,就说我这个皇帝退位,由他来坐,只要他能宽带你们这些将领,我就退位。”说完之后不给段祺瑞反驳的机会,施施然都到寝室,吩咐谁也不准进来。
1906年8月1日下午四点十分,太原的北洋军向华军发出投降电报,一日后华军先锋部队第二集团军第三军首先进入太原城,负责接收事宜。第三天第二集团军全部抵达,并在城外设置的战俘营中筛选愿意加入华军的士兵,接送北洋军内部七十五名高级军官去武汉。北伐正式结束。
短命皇帝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持续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洪宪皇帝袁世凯最终也没有勇气自杀,并于8月13日抵达武汉。
由于勾结外国发动内战,袁世凯和手下不少高级将领都接受了军事法庭的审判,判罚最重的袁世凯在监狱中度过了下半辈子。段祺瑞、冯国璋等高级将领在服刑10…15年后出狱,安然度过下半生。
而北洋军中下级军官大多选择进入陆军学院继续深造,这批军官以后被称为北洋系,虽然起点较低,但表现并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有些抢眼。尤其是徐树铮、冯玉祥、张作霖、孙传芳等一批二十几岁的军官,具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和优秀的战术素养。
另外北洋军投降的十几万大军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选择退役,其余全部加入华军序列,成为之后扩军的主力。这批士兵在单兵素质上比华军士兵差不很多,所需要补充的是文化学习和华军战术学习。
吕梁在8月1日对外宣布北伐结束后,同时宣布每年的八月一日为独立日,意为华夏终于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成为真正的独立国家。不过,在东北、蒙古、西藏、新疆等地被收复之前,华军还需要继续努力。
(话说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看历史小说时,到三四百万字国家还没有统一,心里急得不行,没想到自己写也要到九十万字时才完成。)
战后恢复工作千头万绪,不过现在最要紧的是组建收复其余国土的部队。8月15日,在山海关成立东北战区,由华军第一集团军负责,第一军和第二军的机械化部队在第二次北伐中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他们将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继续驰骋。而且东北方向的敌人已经少得可怜,日军占据的沈阳和辽东半岛地区只有不到两个师团的部队,而且受国内近乎崩溃的经济影响,这支部队得不到国内的任何支援。在盟军失败之后,日本国内已经有退出东北,将力量收缩到朝鲜半岛的声音,不过日本人骨子里对大陆的执着击退了这些声音。
俄军在远东还有不到两万人的部队,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海参崴三地,脆弱的军事力量让圣彼得堡的尼古拉二世有些上火,但国内更加脆弱的经济、后勤个动荡的政局让圣彼得堡派不出更多的军队支援,连续的战争也让俄国难以承受,尤其是来自欧洲银行团的支援断绝之后。
同一天,在张家口组建蒙古战区,由第二集团军第三军负责的蒙古战事相对更加简单,只要后勤能够跟上,蒙古王公翻不起波浪。俄国人自顾不暇,没有能力照顾这个蒙古小兄弟。另外在西安组建的西疆战区由第三集团军第七军负责,他们的任务是将新疆收回中央的控制范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国家一统
ps:小白君都市题材类新书《蚂蚁王国》上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本书维持原有更新状态,小白君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写作。
当华国陆军向东北、蒙古、新疆等地区继续推进的时候,吕梁在规模庞大的《战后恢复计划》书上签字。这份计划针对北方新占领区,范围覆盖经济、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分三个阶段,预计在五年内完成,并使北方经济达到南方水平。
实现战后恢复计划的关键是资金、资源,北方遭受连年征战、自然灾害,首先需要华国投入大量资源恢复北方的社会、经济秩序,抚平战争的创伤。这个阶段需要纯投入,没有任何回报,必须以政府力量推进。后期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更需要海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吕梁已经责成成立战后恢复专项基金,其中投机橡胶股票所得的收益将全部用于这个基金之中。
之后的经济建设则以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相结合,其实各大财团在北伐进行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北方的考察,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走在了前面,民间对资源和市场的敏感度远远超过行政体系。
关内的民众终于从战火中解脱,海量的救济粮从南方运过来,以超低价通过粮店向外发售。与此同时新的行政体系也在三十万南方干部北上后初步建立起来。散布在各地的驻军临时承担警察部门的职责,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打击不法分子、剿灭肆虐的马匪,恢复良好的治安环境。对于华国来说,战后恢复的严峻性甚至超过战争带来的压力,好在民众只要能吃饱,就会安分下来。谁也不愿意生活一直停留在贫穷混乱状态。
关外的战斗直到1906年底才基本结束,时间的拖延要归咎于行军的艰难,受制于交通状况的落后,尤其是新疆方向,需要在行军的同时保持后勤供应不中断。南方运过来的物资一部分经过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一百份的物资中途就要消耗三分之二。另一部分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山脉后送到军队手上。后勤运输的困难也让军方要求将北方的铁路建设列为战后恢复的首要任务。
第三集团军第七军抵达新疆后基本没有遇到战斗,满清退位后袁世凯派出部分官员和军队开往新疆,刚刚抵达就得到北伐结束、北洋集团覆灭的消息。手足无措之际,发出公开电报,表示愿意向华军投降。也就是说第七军这一趟就是接收,顺便理清新疆经济、人文、政治状况,为下一步的开发奠定基础。
另一边的蒙古与新疆的状况大同小异,第二集团军第三军同样没有遇到麻烦,时间都消耗在路途上。
只有东北方向的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和第二军遇到了战斗。盘踞在沈阳和辽东半岛的日军负隅顽抗。8月22日华军围攻沈阳,第一军第二装甲师将从辽东半岛北上增援的日军第三十五独立旅团歼灭,并截断沈阳日军退路。在24日华军就攻陷沈阳,日军出现大面积投降,尤其是当华军准备发动旅顺战役的时候,满洲日军宣布放弃抵抗,无条件投降。
日军的投降与**同盟的失败不无关系,几次大战下来。华军基本打散日本人的精气神,在日本内部。向华国低头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在军队内部也有人认为:华国的强大有目共睹,日本与其学习西方、依靠英国,不如投靠近在咫尺的华国。
不过主张坚决抵抗的人也不在少数,双方在满洲之战开始之前就争得不可开交,上层的矛盾影响了军队的战略。驻扎在满洲的日军大部分都希望撤回朝鲜。不与华军正面交锋,这部分士兵平均每人分不到五发子弹,根本没有抵抗华军的底气。
后来国内坚决抵抗的声音占据上风,要求满洲军死战到底,沈阳之战失利后。极度失望的日军中层军官发动兵变,控制主张抵抗的上层,并向华军投降。
北方的俄国人更干脆,在日本人投降之前就全部撤回伯力和海参崴,彻底放弃在满洲的权利。尼古拉二世还派出特使,要求和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收缩在远东的力量,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的问题。
1906年的11月20日,华军第三山地旅进驻西藏,标志着华夏领土全部纳入华国掌控,国家在经历晚清时期的混乱后再次归于一统。
武汉丹凤监狱,一间条件相对较好的单人牢房内,袁世凯正品尝今天狱警送来的水饺,作为北方人的他一直吃不惯米饭。只是预警表示现在白面比大米贵得多,只能暂时提供米饭,没想到今天送来一碗水饺,还有一碟醋,这已经让袁世凯很知足了。
他的单人间有封闭式的卫生间、卧室,外面有一张书桌,边上还有一个书橱,另一侧还有一个沙发,除了寂寞外,袁世凯觉得这里的生活也不错。吃晚饭后听广播是例行节目,他打开书桌上的收音机,倒上一杯茶叶,悠闲自在的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
“听众朋友们,这里是华国中央电台,欢迎收听祖国之声节目。今天我们节目迎来了一位特殊嘉宾,伟大的华国总统、革命的指路明灯吕梁将通过我们节目发表‘统一演说’,有请吕梁总统。”一个中年男子不急不慢、清晰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出,袁世凯皱皱眉头,吕梁啊,自己一直想见见这个对手,可惜,阶下囚没有提要求的权利,能给自己不错的监狱条件就很满足了。
收音机里传出的男声打断了袁世凯的思绪:“今天,我们站在自由的土地上,站在华夏的土地上,这里没有奴役,没有压迫,没有饥饿。没有不公,没有复杂缠绕的人际关系让被压迫的人上告无门,这里是实现华夏统一的崭新国家,这块我们祖先用鲜血和尊严浇灌的土地!我的身后,就是岳飞的雕像,他是华夏人抗争精神的象征!”
“我的面前。站着一个民族,一个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不要想这个民族创造了多么灿烂的文化,因为他们在大炮强权面前没有一点作用。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个民族的骄傲就没有了,这个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就中断了!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们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亚洲大陆上最高贵民族的尊严!”
“你们或许要说:吕梁总统,我们需要一块农田,需要一块馒头。是的。你们说的太对了,国家大义在生存面前太不值钱,生命太重要了。但我还是要告诉你,这世界上有一种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是自由!那就是尊严!”
“只要上海和天津租界区一日还飘扬着外国人的国旗,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远东、台湾、香港还在列强的控制之下,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那些英国人、法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在亚洲的版图上。这个叫华夏的国家积弱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沉沦,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其他国家的人。在聊天的时候说道华夏这个字眼的时候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馒头,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
“别人欺辱我们。哪怕是最弱小的民族也来践踏我们,我们只会叫着:我们表示最强烈的愤慨和抗议,这样的人,是没有骨头的!这样的人,是低贱的!我们应该用大炮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敌人颤抖!我们应该碾压他们的尊严、生命。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一群只知道抗议的懦夫!”
“你们要记住,一个只懂得抗议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骨头的国家!一个只懂得抗议的政府,是一个没有骨头的政府!当我们的尊严、领土、生存空间都遭受践踏的时候,还不如羞耻的抗议政府,我们是不需要的,你们最后也会抛起它们!”
“我很骄傲,在你们这些人中,这样没有骨头的人少之又少!在我的面前,是一个留着千年不屈血液的军团!这血液,曾经在我们祖先的血管里面流淌过,他们没有屈服!现在,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汩汩奔涌,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他冷却吗?”
“能够团结人们的,有两件东西: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犯罪。我们有雕刻在华夏旗帜上面的伟大理想,我们会为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