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傲气凛然 >

第71章

傲气凛然-第71章

小说: 傲气凛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猛如第一师师长周俊,听到刘存厚第四师瓦解的噩耗,也吓得飞速避走乐山,再也不敢对萧益民说半句怨言。

但是彭光烈和孙兆鸾也清楚,只要是朋友,只要所作所为不过分,萧益民比谁都义气,比谁都好说话,萧益民的性格是典型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和他过不去绝对是件可怕的事情,自恃腰杆硬朗、拥兵四千的刘存厚一夜之间崩塌远遁,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此以后,任谁在萧益民面前说话,恐怕都要小心翼翼的。

但是,如能成为萧益民的朋友,绝对是件无比光彩而又安逸的事情。

数年来,军中各部和官商两界,谁遇到困难只要开口,没有一个得不到萧益民的慷慨帮助,新军中数以百计的低级军官,在萧益民的关心帮助下迅速成长,不知不觉间,从来不吃独食的萧益民,已经在军民心中建立起崇高威望,就连西南三省和甘陕地区的江湖好汉,都连声夸奖成都洪门义字辈小哥萧益民急公好义坦诚厚道,这样的人崛起于乱世是早晚的事,谁也挡不住。

“轰、轰、轰——”

三声礼炮响起,彭光烈连忙正正军帽,眼观鼻鼻观心,笔直站立,他身后一群校尉更是一片凛然,以从未有过的标准军姿,敬候萧益民的到来。

边军骑兵团第一营的数百匹战马缓缓进入大营,马上的每一个军官都在彭光烈和孙兆鸾前方举手敬礼。

紧接着,边军炮兵营的十六门克虏伯火炮轰隆隆开来,三匹大马拖拽的炮车上,各级军官笔直站立,向彭光烈和孙兆鸾敬礼致意,边军严明的军纪、整齐的行进队形,令两位师长感慨不已,想起自己的部下就感到自惭形秽。

不一会儿,观礼的数万民众发出震天的欢呼,一面硕大的火红色飞豹战旗缓缓而至,骏马上的萧益民一身藏青色镶边将军礼服,金色镶边的将军帽上,火红的长缨与胯下的火红战马,交相辉映,肩章上的金色流苏与精美穗带随风轻摆,雄姿勃发,英气逼人,令万千军民肃然起敬,欢声震天。

萧益民在五百卫队簇拥下,策马直行,距离大营门口十余米的时候,萧益民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脸带微笑大步走向肃立敬礼的彭光烈和孙兆鸾等百余将校。

彭光烈和孙兆鸾哪里敢让萧益民主动过来,连忙跑上去郑重敬礼,用军中最正式的礼节向萧益民致意,并将本部情况简要报告。

萧益民严肃地回礼,随即站在两人身边,静静等候大都督胡景伊和省府大员们的到来,由始至终没有半点儿轻慢和得意,还是那么的谦逊文雅,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什么,这份沉着、这份洒脱,令彭光烈和身后一群将校钦佩不已,孙兆鸾的追随之心也更为坚定。

大都督胡景伊和一干文官姗姗而来,看到此战的总指挥萧益民领着上百将校肃立大营门前,在声声礼炮中向他们恭敬地敬礼,自胡景伊开始的所有官员都无比满意和兴奋,不少虚荣心强的官员甚至激动得手舞足蹈频频回礼。

礼炮声停止,萧益民将大都督一行请进营中,一起登上存在了数百年的古老点将台,面向一万四千余名即将出征的将士,卓然而立。

台下众多记者频频拍照,拥挤不堪,争相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万众欢呼声中,大都督胡景伊走上台前开始讲话,不知是彭光烈忘了还是有意为之,点将台上没有设置话筒,大都督胡景伊致辞的时候嗓子都喊哑了,等他将象征权力的佩剑授予总指挥萧益民时,声音已经沙哑得不行,但是他的脸红光满面,双眼神采奕奕,散发出无比兴奋的光彩。

胡景伊双手把精美的佩剑递给萧益民,亲切而饱含希冀地谆谆叮嘱:

“萧将军,这把镶金佩剑可不一般,是本督上任伊始,袁大帅派专人送来的,整个四川乃至整个西南三省,只有你我二人享此殊荣啊!今日本督就将此剑颁发与你,祝将军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谢大元帅!谢大都督!”

萧益民在一片噼噼啪啪的闪光灯中,端正敬礼,接过佩剑后退一步,熟练地将佩剑系在腰带上。

在胡景伊客气的示意中,萧益民原地半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前台,在一片闪光灯中猛然抽出雪亮的长剑,斜指南方,大吼一声:“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台下一万多官兵为之振奋,跟着萧益民的声音,大声吼叫:

“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驱逐滇军,不胜不还!”

……

激动不已的数万民众很快跟着一起吼,吼声惊天动地,经久不绝,看得台上众文武官员热血汹涌,壮怀激烈,一个个岔开老腿举起老胳膊,忘情地加入誓师的行列。

滔天声浪中,数名以记者身份出现的滇军探子只觉双耳欲聋,目瞪口呆,其中一人痛苦地闭上眼,仰天长叹:

“疯了、全都疯了……”

……

第七十九章川滇之战(三)

更新时间:2012…7…58:53:52本章字数:4398

第七十九章川滇之战(三)

………………………………

第七十九章川滇之战(三)

萧益民率领川军浩浩荡荡向南开进,一路上车粼粼马萧萧,声势浩大,对此他觉得似乎还不太满意,接着命令各部都要制作旗帜,怎么做、做什么样式他不管,只要每个连、每个营都做一面旗帜撑起来就行,弄得一万多人的行军队伍旗帜如林,无比壮观,所到之处四川各地民众欢欣鼓舞,信心大增。

作为此战总指挥,萧益民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每到一处,他都会命令全体休息,自己大肆接见各地官员乡绅,遍访民间疾苦,畅谈美好未来,只要是走到县城或者大点儿的镇子,萧益民都会答应激动的地方民众,停下来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告诉所有仰慕他的官员、商人、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什么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民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完了对听得如痴如醉的人们高呼“此战必胜”的口号,展示他战无不胜的强大信念。

如此一来,萧益民出尽了风头,随军采访的中外记者巴不得多些新闻发生,甘之若饴,对军事一无所知的老百姓也感到大为满足。

各地民众见到民间传为“天命所归”的萧益民,一个个兴奋得不行,往往是万人空巷出城迎接,到处是商家富户和民众挑来美酒和粮食,官商代表们还恭恭敬敬热情万丈地给萧益民披红挂绿,敲锣打鼓送来联合集资的犒军大洋。

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掀起重重迎送浪潮,到处是一片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景象。

可是各师各旅的将校们不愿意了,大家都说萧司令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忽然变得如此糊涂?难道为了他今后的前途,借机摄取民心、积蓄政治资本?难道是趁机堂而皇之地刮地皮敛财?或者是少年得志、开始飘飘然了?

但是,不管将校们有何意见,萧益民就是乐此不疲,走走停停,我行我素,从成都到资州八十公里多点儿路程,大军竟然走了三天,谁劝也没用,说急了他来一句谁是总指挥?差点儿没让勇于进谏的几个将校气得背过气去。

耿直的第二师师长彭光烈更为恼火,眼睁睁地看着盘踞自流井的一个营滇军掳走巨额民脂民膏,从容不迫地撤到叙府,七天后大军终于走到内江城,左路军司令彭光烈气得再也不愿跟随萧益民同行,黑着脸返回自己的营房,下令立刻整装待发,争取两日内向南疾行一百五十里,一鼓作气打下泸洲府北面的屏障泸县,反正泸县也是左翼军既定的进攻目标。

云南军政两界首脑也乐了,刚开始他们都被四川声势浩大的作战决心吓了一大跳,从成都源源不断发到昆明的电报全是川军如何强大,民众如何万众一心,令云南政fǔ和滇军总部无比忧虑,致使蔡锷两次下达撤兵命令,无奈最后还是禁不住前线将领们的强大决心和请战要求,加上滇军上下也极为需要通过此战检验自己的真正实力,早就于心不甘的蔡锷大手一挥,滇军各部由此而开始了兴奋的大战准备。

然而,随着后续消息的不断传来,云南省政fǔ官员和滇军上下全都舒了口气,纷纷嘲笑耀武扬威的川军总指挥萧益民是现代版赵括。

云南所有报纸一改惶惶不安的态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精神,大肆嘲笑川军的愚蠢和萧益民的欺世盗名,肆无忌惮地指出川军连基本的现代军事知识都没有,任凭数十名随军记者大肆报道,《云南日报》军事评论员尖刻地著文讽刺:估计我们很快就能从前方记者传回的报道中,知道被俘的川军总指挥萧益民穿什么颜色的内裤!

被中外各界誉为中国现代军队三大摇篮的云南讲武堂,特别就此展开专题分析,大批从日本深造回来的教官每次谈起萧益民行军中的“光辉事迹”,就会引来满堂学员的哄然大笑,几乎所有教官都无比自信地为尚未开始的川滇之战下结论:

“川军失败已经毫无悬念,经此一役,彼消我长,我军必将挥师北上,剑指成都,指日可待!”

二十五日傍晚,内江城南松山军营,川军前线总指挥部。

刚满二十九岁的边军第二混成旅少将旅长王陵基,在指挥部院子里不安地来回走动,不知道该不该进入指挥部去问问司令萧益民。

王陵基先是以陆军速成学堂教官身份,主动加入新军统领钟颖部入藏平叛,平叛回来后,千疮百孔的驻藏军解散,钟颖见时局混乱,大势已去,不顾萧益民和众将校的再三挽留,黯然返回北京老家。

临行前,钟颖特意对自己的参谋长王陵基建议:“放眼四川将帅,唯一值得你追随的,只有我的兄弟萧益民,不信你就慢慢看。”

正因为如此,心明眼亮的王陵基婉言拒绝了尹昌衡的盛情邀请,以及授予他少将旅长职务的许诺,在萧益民饱受排挤的时候没有急于决定,而是回到重新设立的四川陆军讲武堂,继续当他的教官。

萧益民巧妙摆脱困境、一举胜出之后,三次登门找王陵基恳谈,表明心迹和奋斗目标的同时,诚恳地邀请王陵基加入边防陆军共同创业。

本就与萧益民做过陆军速成学堂同事的王陵基深受感动,毅然加入边防陆军,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将边军第二旅治理得井井有条,王陵基和萧益民的三位共同学生,也在王陵基的指导下展露才华,深受麾下各团官兵的尊敬和拥护。

如今的边军第二混成旅,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战斗力,均不逊于王键率领的边军第一混成旅,王陵基也因他的才华和实干,深受司令萧益民、参谋长包季卿的信任和器重。

此次川滇之战,边军两个旅一明一暗、分头出击的作战计划早已确定,这一机密计划只在边军司令萧益民、参谋长包季卿、一旅旅长王键、二旅旅长王陵基四人出席的核心会议中研讨推演,对外一直严格保密。

信心百倍的王陵基暗下决心,要和自己的学生王键比一比,可时至今日,部队距离前线还有近百公里,任何消息都没有从萧益民嘴里透露出来,这让王陵基心里很不踏实,非常担心参谋长亲自指挥的第一旅出现什么意外,所以到了内江就再也坐不住。

烦躁中的王陵基刚要掏出香烟,看到德国驻华使馆首席武官布莱恩、驻成都总领馆武官夏普乐并肩而来,王陵基连忙上前打招呼,借此机会把两名满脸疑惑的德**官领进指挥部,意外发现大厅中间已经整齐地摆放好会议桌和十几张椅子,正北面的宽阔墙壁上,挂上了硕大的川南军事地图,上面的几组红蓝箭头鲜艳夺目。

王陵基一看就知道,这幅地图是在英国教会绘制的川滇交通地图的基础上,经川南各地哥老会弟兄提供详实资料,再由司令部参谋处多次丰富重新制作的,心里不由一阵激动,他明白从现在开始,全军就要进入临战状态,司令萧益民不再需要演戏给外人看了。

两名德国武官原先就因为看不到萧益民的参谋长而有所怀疑,此刻似乎感觉到大厅中的肃杀气氛,顾不上客气,大步走到地图前面,聚精会神地盯着清晰标注敌我态势及各种符号的军事地图。

萧益民已经换上了和普通士兵没两样的作战服,头戴橄榄色软式作训帽,身穿橄榄色军装,腰间紧扎两英寸宽的加厚帆布武装带,黑色的枪套和四个一组的黑色弹夹套,朴实无华,他钟爱的仿柯尔特1911式军用手枪的精致枪柄露出一半,小腿与普通士兵用橄榄绿布条打上整齐的绑腿,脚上穿的也是绿色帆布面的军用厚底胶鞋,整个人就像出鞘的利剑一样,与之前满脸笑容、到处演讲的政客形象有着天渊之别。

“方舟,先坐下喝杯茶,彭师长他们很快就到。”

萧益民还和平时一样,很自然地称呼王陵基的字,顺手给王陵基倒杯茶。

王陵基连忙站起,双手接过茶杯,向地图前背对的两位德**官努努嘴,萧益民笑了笑没说什么,坐下后扔给王陵基一支烟。

守在四角的侍卫们一动不动,他们已经习空见惯,司令不需要警卫官兵做倒茶扫地的事情,只要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而是副官和参谋们需要做这些琐碎事。

布莱恩几步回到萧益民下首坐下,恼火地盯着萧益民,用略带青岛口音的中国话大声抗议:

“萧,你这个狡猾的家伙,差点儿让我一气之下跑回成都睡大觉,害得我们两个也和跟随而来的英法美三**事观察员一样,每天除了欣赏你的表演,都在讽刺你和你的军队中度过无聊的时间,你却整天笑呵呵的,把我们当成了白痴,全世界都被你欺骗了……萧,你太阴险了,非常非常的阴险!”

夏普乐也过来挥拳抗议,两个德国人恼羞成怒的样子,逗得满堂官兵哄然大笑。

彭光烈正好带着麾下参谋长和几个团长进来,看到这个情景,连敬礼报告都忘了。

……

第七十九章川滇之战(四)

更新时间:2012…7…61:16:18本章字数:4482

指挥部里,萧益民站起来请大家在会议桌旁坐下,警卫团长和骑兵团长等人立刻找到自己的位置,端正入座,几名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机要参谋给大家端上茶,接着坐到后排打开记录本。

会议桌距离大家比较近,墙上的地图也够大,所以不需要走近都能看清楚。

萧益民走到地图前,接过参谋递来的指挥棒,向大家解释邀请两名德国武官旁听会议的理由,为之前的保密措施向大家略作解释,然后诚恳地致歉:“诸位,在此我需要向大家道歉,虽然这个瞒天过海之计需要我这么做,但我还是觉得对不起大家,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并非我不信任大家,而是我们的军队基本没有什么保密意识,难保不会被众多随军记者和滇军密探给泄lù出去。”

众人非常理解萧益民的本意,脸上的不虞之sè一扫而空,剩下的全是跃跃ù试的〖兴〗奋。

萧益民指向叙府西面岷江上游的犍为县城:“今天下午四点半钟,第一师周师长派联络官送来消息,我军右翼部队王键旅乘坐四百五十余艘木船,昼伏夜出,悄然顺江而下,在犍为城北三公里的向家坪码头登陆,于今日凌晨五点,成功合围驻扎犍为县城的滇军谢汝翼部一个营,并予以全歼!”

满堂将帅忍不住鼓起掌来,他们知道拔掉滇军西线上的这颗钉子的重大意义。

萧益民略微停顿,继续向大家介绍:“根据下午周师长送来的消息,我推断,这个时候第一师的先头部队已占领叙府西面二十四公里的李家场,盘踮在叙府城中的滇军谢汝翼部哪怕知道,也来不及做出调整了。

“此役滇军犯了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他们把七个主力团集中在叙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