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行 >

第47章

山河行-第47章

小说: 山河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且看一看,但要密切关注,一旦永明其势已成,就竭尽全力协助他!当然,目前他若是需要徐家协助,我们也尽力而为。”老太爷向儿子吩咐道。

“老太爷,大喜呀!”正在老太爷父子说话之际,大管家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何喜之有?”老太爷对大管家的失态,皱了皱眉头,问道。

“禀老太爷,宫里传来消息,圣上亲自下旨嘉奖咱们徐家了!过两天,圣旨就要下来了!”大管家兴奋地说道。

“这是为了何事?”旁边的徐烈听了这个消息,也是兴奋不已,忙问道。象徐家这种世代经商的人家,接到圣旨嘉奖,恐怕几辈子也遇不到一次。

“是为了姑爷水师的事,圣上听说了是咱们徐家带头捐的款,并且一次性捐了五万贯,龙颜大悦,立即下旨嘉奖咱们徐家!”大管家把传来的消息,告诉了老太爷父子。

“好呀,这是咱们徐家几辈子的大喜事呀,吩咐下去,立即准备迎接圣旨!”老太爷也是非常高兴地说道。

两天后,朝廷圣旨如期而至,对徐家秉承大义,为国分忧,进行了嘉奖,赐封老太爷为从八品的秉义郎,并赐徐家“义商”的牌匾。老太爷率领阖府上下,叩谢皇恩,并当堂宣布,为报答圣上对徐家的恩典,再捐赠五万贯给临安水师。

第八十八章 朝议

随着后花园里,最后一朵桃花的凋谢,红艳艳的月季花,登上了舞台,时间也到了四月上旬。军器监火器坊,以及临安水师的练兵,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刘朗除了休息日,每天例行朝会后,基本都在两地奔波,亲临现场处置一些突发事件。

火器坊有火药奇才周工掌舵,按照刘朗提供的配方试制,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已经试制出了**。但试验效果还是不能令刘朗满意,主要是材料纯度不够,现在他主要就是指导周工,提纯材料,并关注一些安全问题。至于临安水师那里,说到练兵,他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过。于是,也就完全交给了张宾等人,他只是把前一世军训的那一套,搬了过来,对这些新兵们加强了军姿和队列的训练。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这天一大早,刘朗又和往常一样,在几个随从的陪同下,赶往东华门,参加垂拱殿例行朝会。进了东华门后,他忽然敏锐地感到,今天的气氛好像与往常不一样了。他不禁抬头四周看了一下,发现周围官员也有不少人,感到了异常,在惊讶向前张望。他也跟着向前面望去,原来今天东西两府的相公们,竟然不在前面。

发生什么事?刘朗也禁不住暗想。朝会时,一般都由相公们在前列,带领群臣一起进殿,参拜圣上。现在相公们集体玩失踪,此事非常罕见的,除非发生了攸关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也难怪周围官员们都面露惊容。

看到如此情形,刘朗不禁打开了前一世的记忆,回想一下,绍兴三年四月前后,到底发生了何等大事。金兵又南下了?应该不是,从师叔探得的情报看,金国也还在准备当中。哦,莫非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事,原来历史上,正是在绍兴三年四月发生的,虽然自己的出现,改变了一些细节,但是大的趋势,恐怕还是没有改变。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的时候,几位相公也从侧面走了回来,和往常一样,站在群臣前列。刘朗扫了一眼,见几位相公都是表情严肃,暗想,应该是发生了此事,他们刚才在商量对策。

片刻后,随着职事太监的一声吆喝,官员们都怀着疑惑的心情,先后走进垂拱殿。一套参拜的程序完成后,各自按官阶,在两侧分文武站立。刘朗的身份比较尴尬,既是文官,又担着武职,当初第一次朝会时,就因此事犹豫了会儿,还是在高宗赵构的暗示下,最终站立在了文官的序列。

文武官员两侧各自站好,就在官员们等待,当值太监喊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时,高宗赵构不按常理,突然开言:“给位爱卿,朕昨晚接到了,荆湖南北两路传来的八百里急递,张爱卿说给大家听听,众位爱卿议议,此事当如何处理?”

“微臣遵旨!”

张浚先是向赵构躬身接令,又转身面对群臣,严肃地说:“各位大人,昨晚荆湖南北路分别传来,八百里急递,传讯朝廷,洞庭湖水寇杨么,狂妄自大,逆天而行,已经立钟相少子钟子义为伪太子,自号大圣天王,打出了伪楚的旗号。如今周边数州县,已经被贼势波及,两路震动,分别请求朝廷派兵征讨。”

张浚话声一落,大殿里顿时轰的一声,炸开了,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甚至有激愤者,当堂高呼立即征讨。刘朗听后,暗想果然如此,杨么还是和原来历史上一样,准时跳了出来。那个不知死活,有勇无谋的莽夫,急吼吼地跳出来,也就离死不远了。只是,不知杨英那个死丫头,现在如何了,他不禁有些神游物外。

就在刘朗胡思乱想的时候,大殿里也在当值御史的告诫下,安静下来。这时,赵构也适时说道:“接到急递后,朕即召见了东西两府商议了一下,有说剿的,有说抚的,意见不统一。现在诸位爱卿商议一下,是剿还是抚?”

赵构刚一说完,就见武班的一员老将,出班上奏:“陛下,洞庭湖水寇寇首杨么,如此狂妄悖逆,实属罪该万死,末将愿领一厢军马荡平贼寇,提寇首杨么的脑袋来见陛下。”

“老将军公忠体国,朕心甚慰!且请一旁稍待,待诸位爱卿议后再论。”赵构对老将军的赤胆忠诚,非常感动,高兴地请他回归朝班。

随后,阶下文武官员接二连三的,出班声讨杨么,若是杨么在当面,都有扑上去咬一口的架势。

看到群臣激愤,大有不剿不足以平民愤的模样,秦桧不由皱了皱眉头。一直在观察他这位带头大哥的亲信们,随即心领神会,明白了“说抚”的是自家老大。

只见户部侍郎立即出班上奏:“陛下,派军征讨必然耗费巨大,如今国库入不敷出,如何支应开支?还请陛下三思!再说,洞庭湖水寇当初也是我大宋百姓,这些年兵祸连连,断了活路,朝廷也因为国库不足,无力救助,致使他们屈身从贼,说起来,朝廷也有亏欠呀!寇首杨么固然可恨,但大多数贼众还是情有可原的,微臣奏请陛下,当以安抚为主,下旨招安,以免荆湖两路再遭兵祸呀!”

由户部侍郎开了头,随后,秦桧的一班亲信轮番出马,纷纷要求以安抚为主。大殿里顿时又是吵成一片,御座上的赵构看着眼前的局面,也是举棋不定。他心里还是偏向征剿的,那帮草寇竟敢沐猴而冠,挑战皇权,婶可忍叔不可忍!但是,他也知道,大军一动的后果,国库拮据的事实,是他眼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当值御史的及时出面干涉,大殿里又慢慢恢复了肃静。刘朗一直在沉思不语,旁边官员看他的样子,很是好奇,连忙轻声询问。被询问声惊醒过来的刘朗,不由出声道:“在想水寇的事”

刘朗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显得特别突出,瞬时引来四周惊疑的目光。赵构也听到了他的声音,正在犹豫不定的他,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连忙问道:“刘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

刘朗出声之后就知道自己失态了,对刚才的走神,暗悔不已。此时,听到赵构的问询,脑子急忙构思一下,出班启奏:“微臣刚才失态了,请陛下恕罪!陛下,微臣刚才听诸位大人的争论,不禁思索了片刻,微臣奏请陛下采取剿抚并用之策。”

“如何剿抚并用?爱卿细细说来。”赵构听刘朗说了不一样的策略,如是问道。

“陛下,诸位大人,不知道注意到了没有?荆湖南北两路的急递中告知,寇首杨么立了前任寇首钟相之子为伪太子,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这说明了水寇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并不团结。杨么之所以推出钟相之子,就是为了拉拢人心,但他们之间有矛盾是必然的。从这一点考虑,若是策略得当,就能很好地分化水寇,从内部瓦解水寇。”

刘朗说到这里,一些有识之士都不停地点头,赵构也面露微笑。刘朗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又说道:“陛下,我大宋军队多是北人,不习水战,荆湖虽有水师,但都是以车船为主,船只较小,对于水战训练也不足,而洞庭湖水寇据湖有年,对水网的熟识,是朝廷军队无法比拟的,若是冒然进剿,恐怕费时较长了。微臣以为,朝廷可以通过安抚的手段,拉拢一部分人,以贼制贼,当有奇效。当然,对于贼寇首领杨么,以及死不改悔的水寇,朝廷决不能手软,必须坚决剿灭,以震慑宵小!这就是微臣提出剿抚并用之策的出发点,请陛下和诸位大人参考!”

“善策呀!”张浚一直对刘朗很是欣赏,仔细听完他的讲述,立即支持道。

赵构也非常认同这项策略,微笑地点点头,又对秦桧问道:“秦爱卿有何见解?”

秦桧对是剿是抚的事情,也很是矛盾,此时听了刘朗的策略,点头说道:“微臣也赞同刘侍制的策略,微臣举荐荆南、潭鼎岳置制使王燮,主持剿抚事宜,就近用兵,也可以节省钱粮。”

赵构听了秦桧的举荐,转头对张浚问道:“张爱卿怎么看?”

张浚犹豫了一下,说道:“禀陛下,王置制使是个适当的人选,只是王大人性格偏激进,就怕在抚上面处置不当。”

赵构沉吟片刻,把各种因素考虑了一下,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就下旨道:“命王燮统领禁军御前、神武军,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部,主持洞庭湖水寇剿抚事宜。”

下旨的同时,赵构更是特别交代,把刘朗所献的策略,转给王燮,命他仔细衡量,妥善处置。

第八十九章 火药的威力

洞庭湖水寇寇首杨么,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称王,公然挑衅朝廷威信。以高宗为首的南宋君臣,自然是怒发冲冠,气愤难平。这天朝议的结果,依旧和原来历史上一样,任命了王燮总管剿匪事宜。

在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员眼里,洞庭湖杨么之流,不过乌合之众,等朝廷天军一到,还不是作鸟兽散?因此赵构任命了王燮主持剿匪,散朝之后,那些官员们立即都面现自信之态,三三二二闲谈着,走出大殿回各自值房。刘朗的心里,却是暗叹一声,他知道原来历史上,也正是这位王燮大人,把几万大军都送进洞庭湖,喂了鱼鳖,连自己都差点丧命于此。

“刘侍制,若是没有什么要紧事,到老夫值房坐坐如何?”走在一旁,也准备回值房的西府相公张浚,一直在不时打量着刘朗,见他与众不同的面露犹疑之色,略一沉吟,走过去说道。

“啊,张相,下官见过张相,谨遵张相吩咐!”正在沉思的刘朗被张浚的喊声,惊醒过来,急忙见礼答应。

刘朗跟随张浚身后,来到了枢密院张浚的值房,张浚招呼他坐定,随即下人送上茶水。

约略浅饮几口茶后,张浚说道:“永明,自圣上任命王燮主持洞庭湖水寇的剿抚事宜后,老夫见你一直面现犹疑之态,有何不妥之处,可否明言?”

“张相,说实在的,下官对王大人能否取得剿抚胜利,有些怀疑。正如张相所说,王大人性格偏激进,不善变通,让王大人主持此事,恐怕他的策略重在剿上,而会轻视抚的一面。洞庭湖水寇虽然内部不稳,但若是朝廷大军无差别的征剿,必然逼使他们一致对外。”

刘朗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喝了一口茶,又说道:“洞庭湖水网复杂,水贼们久据此湖,熟识水道,再者沿湖民众也因长期受水寇蛊惑,民心向贼。如此,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朝廷一边,王大人又不善水战,荆湖水师车船楼船偏小,人数也不足。若是再不善用以贼制贼的策略,下官担心结局难料呀!”

“永明一心为国,老夫深感敬佩!老夫会紧密关注事态发展,督促王大人运用永明之策。”张浚听完刘朗的讲述,也是暗叹一声,但还是宽慰他道。

“张相过奖了,下官能有今日,还得感谢张相举荐之恩!”刘朗急忙起身施礼道。

“这都是圣上慧眼识才,老夫只是随口说了几句而已,永明的才干也没有辱没圣上的隆恩,屡进善策!老夫为朝廷又得一良臣,而倍感欣慰,还望永明继续用心为朝廷效力!”张浚一拂胡须,微笑地说。

“多谢张相夸奖,下官一定谨记张相教诲!”刘朗躬身说道。

刘朗从张浚值房出来,心思也就放下了。洞庭湖水寇无论能否剿灭,他纵然有心也是使不上力的,干好自己手头上的活,才是主要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就到了四月下旬。这天,刘朗正在临安水师检阅水兵的训练,下面值勤的军士,上前禀报,说火器坊管事周工求见。他心中一动,急忙吩咐把人带到水师衙门候见。

刘朗对张宾等人交代几句,就转身回了水师衙门。见周工正在门口等候,连忙招呼他随自己来到了后堂。

“周管事,你来见本官所为何事?”刘朗招呼周工坐下,喝口茶水后,问道。

“禀大人,老奴按照大人的布置,已经试制成功了一批地‘雷,经过试验,完成符合了大人的要求。现在火器坊已经批量生产了一些,等候大人处置。火器坊也对轰天雷等老式武器,进行了改进,威力明显提高了。另外,老奴等运用新式火药,采用大人的方法,对山石进行了爆破实验,也取得了成功。”周工兴奋地向刘朗汇报了,这些日子以来的业绩。

“好好,周管事,你们干得好!本官明天即上奏圣上,请求朝廷派人鉴定,一旦鉴定合用,朝廷一定会嘉奖你们的!周管事,你回去之后,选择好一处合适实验场地,安排新火器的试验,便于朝廷官员验证。”刘朗听说火器取得了初步成果,也非常高兴地吩咐道。

“周管事,火枪和火炮的研制进展如何?”刘朗又问道。

“禀大人,主要是铁的材质不合格,初步试制出的几根管子,按照大人的指示,放火药试验后就炸膛了。”周工有些失望地说道。

“材质问题,本官也知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朝廷恐怕也不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这事先放放,本官会想办法的。火绳枪以及更高要求的燧发枪,以研制并掌握制造工艺为主,今后一旦解决了材质问题,就能立马开工制造。当然,若能寻到合用的材料,也可以先试制几杆出来。目前当务之急,以研制火炮为主,可以采用青铜铸管。”刘朗沉吟片刻,对周工说道。

“老奴遵命!”周工躬身答道。

“本官再次强调一下,火枪火炮的研制,必须保持绝对机密,就是本监内官员询问,也不可轻易泄露。本官交给你的那些图纸,记住后就立即毁掉!”刘朗严肃地对周工说道。

“大人放心,老奴一定谨记在心!”周工也庄重地答道。

“好,本官信得过你!好好干,本官绝不会亏待你的!”刘朗拍拍周工的肩膀,欣慰地说道。

“多谢大人信任!”周工对刘朗的信任,非常感动,深施一礼道。

第二天早朝,刘朗就上折子详述了火器坊的成果,并奏请赵构派人验证。最近朝廷局势还算平静,赵构看到火器坊这么快就出成果了,也来了兴致,决定亲临现场一观新火器的效果。

南宋大当家的赵构要亲自验证火器,刘朗自然是面露感激涕零之状。朝会后,他立即赶到军器监,亲自指挥人马,赶去布置试验场,宗旨是做到万无一失。

午后,高宗赵构带领东西两府的相公,摆驾出城,在刘朗亲自前导下,来到一座山坡上。山坡下的一道山谷,正是预定的试验场地。山谷离山坡有些远,这当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