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32章

天下枭雄-第632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夫高声对众人念道:“五万襄阳援军在当阳白马坡被隋军全歼,荆王李孝恭阵亡,襄阳城守军已向隋军投降。”
  这个消息引起唐军士兵一片哗然,荆王李孝恭阵亡,襄阳城已投降,无疑两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们心中,将所有人的惊呆了,一个下午,数万唐军降兵的预演已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中,使城上所有士兵对这两个消息深信无疑。
  “兄弟们,我们该怎么办?”一名旅帅大声叫喊。
  “该怎么办?”
  数千名唐军士兵议论纷纷,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刘将军来了。”
  众人回头,只见副帅刘方智带领数百亲兵正快步向东城走来,数千士兵一拥而上,将刘方智团团围住,众人七嘴八舌问:“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刘方智脸色阴沉,他跳上一座高台对众人高声道:“消息是真是假尚不得而知,大将军有令,胆敢胡乱传言,动摇军心者,立斩不赦!”
  东城上守军顿时安静下来,刘方智看了一眼满地的传单纸片,又令道:“大将军有令,所有隋军投射来的纸片一律收缴,胆敢藏匿者,以通敌罪论处。”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五十二章 人心难测
  【昨晚看三国演义,忽然看懂一个多年未明白的情节,就是鲁肃去要荆州,刘备把病刘琦拿出来说事,后来鲁肃回去给周瑜说,刘琦活不了多久,周瑜便不吭声了,这里面很有深意啊!罗贯中没有写出来,刘琦是怎么死的,死在谁的手上,鲁肃和周瑜都是明白人,知道有人要谋荆州,刘琦肯定活不长了,一点感悟,和大家共赏。】
  ……
  议事堂上,柴绍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他已经坐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有人敢来相劝,所有亲兵都看出他陷入一种深深的悲痛之中。
  一名李孝恭的亲兵被隋军放回,带来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唐军援兵在当阳遇伏击而兵败,荆王李孝恭不甘被俘的自尽。
  不仅是柴绍,所有的士兵都为之伤感,为李孝恭的阵亡而哀悼,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忧虑,荆王阵亡,那么荆襄唐军还能支持多久?
  这时,刘方智快步走进了院子,见几名亲兵站在台阶前向堂内探望,有些奇怪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亲兵上前对刘方智附耳说了几句,刘方智一惊,“消息确切吗?”
  亲兵点点头,“应该是真的,是荆王殿下的心腹来说,不会有假。”
  刘方智眉头皱成一团,原来李孝恭真的阵亡了,不是隋军编造,他沉吟一下道:“先替我禀报大将军吧!就说我有军务禀报。”
  亲兵快步走上台阶,站在大堂下禀报:“大将军,刘副将来了,说有军务呈报。”
  “请他进来!”柴绍的声音有些嘶哑,语气里充满了无尽的伤感。
  不用亲兵转告,刘方智便直接走上了大堂,一直走到柴绍面前,单膝跪下行一礼,“末将刘方智,参见大将军。”
  柴绍面朝内壁,背对着刘方智,良久,他才低声问:“处理得怎么样了?”
  “回禀大将军,卑职已经令所有士兵禁言,不准再谈及唐军兵败之事,另外卑职还派出一千士兵在挨家挨户收缴隋军投射进城的传单,已经收缴了两千多张,剩余传单还在继续收缴之中,按照大将军的吩咐,已传令全军,敢私藏传单者,以通敌罪论处。”
  柴绍叹了口气,慢慢转过身,苦笑一声道:“或许我这就叫做掩耳盗铃,军心的混乱,岂是一个禁言就能止得住?杨元庆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现在我算是深深体会到了,相比之下,我们太被动了。”
  柴绍的话激起了刘方智的担忧,“大将军说得不错,虽然我用强制军令命士兵们禁言,或许他们在公开场合是不敢谈了,但私下里呢?在营帐内,恐怕他们谈得会更多,殿下,形势很不乐观啊!”
  柴绍背着手走了几步,虽然杨元庆击败了襄阳援军,但他并不担心隋军就能攻破江陵城,江陵城城池坚固高大,兵力众多,单纯从军事上,隋军是很难攻破江陵城。
  但现在杨元庆用上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动摇唐军军心,使柴绍开始深为担忧,一旦有士兵开城投降,那隋军将不战而胜。
  想到这里,柴绍看了一眼刘方智,其实他最担心的就是刘方智这种江陵本地人,对他们而言,投降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刘将军,有时候我也在考虑,我们要不要与隋军讲和,比如我们放弃江陵城,而隋军则放我们北归,最大限度保住唐军的有生力量,只是我有点拿不定主意,刘将军以为呢?”
  柴绍似笑非笑地望着刘方智问道,眼中迅速闪过一道难以察觉的厉芒,他的手已经慢慢握紧了剑柄。
  刘方智立刻果断地摇了摇头,“卑职认为大将军想法并不现实,就算我们放弃江陵城,但隋军也绝不可能放唐军平安离去,杨元庆作战从来不会讲什么仁义,他一贯如此。”
  “可我倒觉得你们江陵籍的将领们很希望我这样做,难道不是吗?”
  刘方智脸色大变,柴绍其实就是在说他,他再次单膝跪下,无比沉痛道:“大将军不相信卑职吗?”
  柴绍眯起眼睛,缓缓道:“其实我是很想相信你,可现在军心混乱,人人自危,如果刘将军献城投降,便能获得杨元庆的重用,利益摆在这里,如果你是我,你又该怎么办呢?”
  刘方智的嘴唇都快咬出血了,他忽然从皮靴里拔出雪亮的匕首,吓得柴绍后退两步,手紧紧按住剑柄,厉声喝道:“你要做什么?”
  刘方智伸出手指,匕首一挥,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同时被斩断,鲜血喷涌而出,刘方智咬牙忍住剧痛,沉声道:“我对大将军忠心耿耿,若我有半点背叛大将军之意,俨如此指。”
  “刘将军,你何必这样!”
  刘方智手上喷涌而出的鲜血消除了柴绍心中的怀疑,他大声叫喊:“来人!”
  十几名亲兵奔上大堂,柴绍一指刘方智急令:“快给刘将军包扎止血。”
  士兵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皆手忙脚乱地替刘方智裹上伤药,包扎伤口,刘方智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包扎完成,柴绍这才叹了口气道:“是我误会刘将军了,请刘将军见谅。”
  “卑职愿尽心竭力,替大将军守住江陵城!”
  ……
  刘方智退下去了,大堂内恢复了安静,柴绍背着手站在堂前,注视着远方黑沉沉的夜空,李孝恭之死虽然严重影响到了荆襄战局,但柴绍知道,襄阳城一定还在唐军手中,由杨恭仁镇守。
  只要江陵城和襄阳城不失,便可以拖住隋军,就算荆襄战役最后失利,但只要拖住隋军,给朝廷最大限度争取时间,这其实也是一种胜利。
  想到这,柴绍振作起精神,高声令道:“备马,我要去巡视城池防御。”
  ……
  刘方智被柴绍的亲兵送回了府,他妻子吴氏见丈夫身上有血,手指严实地包扎住,明显是受伤了,她心中大急,慌忙上前问:“夫君,这是怎么了?”
  刘方智摇摇头,不准她多言,又吩咐她道:“拿二十两银子给军士们喝酒。”
  吴氏连忙安排管家去取银子,刘方智回到自己书房,他沉思了片刻,又出门吩咐一名心腹家人,“去把余寿仁给我找来!”
  心腹家人飞奔而去,刘方智又回房间慢慢坐下,他举起左手,望着被纱布紧紧包裹的手指,不由冷笑一声,俗话说强龙敌不过地头蛇,柴绍会是他刘方智的对手吗?
  不多时,房间外面响起了脚步声,家人在门口禀报:“老爷,余将军来了。”
  “让他进来!”
  门开了,刘方智的心腹爱将余寿仁匆匆走进书房,单膝跪下行一礼,“参见将军!”
  余寿仁就是收受了萧家贿赂,放萧家子弟出城的那名偏将,他也是江陵本地人,一直便跟随刘方智,是刘方智心腹。
  上次他私放萧家子弟出城,事后他还是向刘方智汇报了,他心里明白,都是本地人,这种事情很难隐瞒住刘方智。
  “坐下说话。”
  刘方智让他坐下,余寿仁这才发现他手中包扎的伤情,不由一惊,“将军,你怎么了?”
  “我今天差点死在柴绍手中了。”
  刘方智叹了口气道:“那只狡猾的狐狸试探我,说他想和隋军谈判,那时他的手已经按在剑柄上,我只要说错一句话,他必杀我无疑,若不断这两指明志,我恐怕今天就回不来了。”
  “将军,问题真有这么严重吗?”
  刘方智冷笑了一声,“你以为柴绍没有耳目吗?今天吵闹得最厉害的,基本上都是荆襄本地人,他会不知道?他当然会怀疑我,所以才试探,哼!他以为我听不懂他的试探?”
  余寿仁担忧地问:“将军,那我们该怎么办?”
  “这就是我找你来的缘故。”
  刘方智笑了笑,反问他,“萧家来找你了吗?”
  余寿仁点点头,“卑职也正想向将军汇报,萧彦钦昨晚又来找我,希望我能为江陵父老多多考虑,尽量避免战火,说得很含蓄,其实就是要我献城投降隋军,还答应事成之后,给我一万两白银重谢。”
  “那你怎么说?”
  “卑职当然说会考虑江陵父老,但一万两白银,卑职一口回绝了。”
  余寿仁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他小心翼翼解释道:“卑职觉得这件事和萧家子弟出城是两回事,所以不敢收他们的钱。”
  刘方智眯起眼睛缓缓道:“你做得很对,这件事确实不能收钱,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前途的大问题,一万两银子买得了吗?”
  ……
  萧彦钦这两天颇为不安,自从他找过刘方智后,便没有任何消息,他原以为刘方智会来找他,不料刘方智却沉默了,而昨天他又去找了余寿仁,许下了一万两白银的代价,但还是被余寿仁一口回绝,这让他心中紧张起来。
  眼看时间一天天拖过去,但破城却没有任何进展,萧家很难向杨元庆交代了,萧彦钦找到了家主萧茵茵,担忧道:“我现在很害怕刘方智或者余寿仁把我们萧家出卖了,他们这些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萧茵茵摇摇头笑道:“出卖我们倒不会,琎儿可是隋朝重臣,他出卖了我们,他们以后也不会好下场,你放心,他们心里有数呢!”
  “可是……他们一直不理睬,到底是什么意思?”萧彦钦脸上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焦急。
  “或许他们也在等吧!等局势明朗化,听说隋军在当阳县大胜,连荆王也阵亡了,唐军在荆襄大势已去,我估计这两天他们必然会有所行动了。”
  萧茵茵话音刚落,门外便响起管家的声音,“家主,余将军在府外求见!”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五十三章 暗通消息
  隋朝的绝大多数县城都是依水而筑,几乎每一座县城都有一条或两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所以每一座县城都会有水门,或大或小,外形各异。
  江陵城也不例外,江陵城一共有两座水门,一座北水门,一座南水门,南水门高一丈八尺,宽一丈五,可容五百石的货船出入,门洞两边有暗道,可直通城头。
  和所有水门一样,南水门也是上下开启式,手臂粗的铁栅栏用铰链从城头上缓缓放下,栅栏底端则是矛头,十分锐利,直插河底。
  但和其他普通县城不同的是,江陵城的水门是双门,也就是内外两座栅栏门,防御得异常严密。
  尽管如此,和江陵城的其他城门比起来,水门还是略略稍显薄弱,尤其隋军战船可以驶抵城下,直接从船头冲上城墙,这是一个防御的漏洞。
  所以对水城的防御也格外严密,水城门内部署了一千士兵,另外,靠近水城门的几座民房都被征用,用来囤放唐军的火油。
  一旦发生隋军攻打水门,唐军就会在水中投放火油,火烧城外战船。
  夜幕中,柴绍在数百亲兵的簇拥下前来视察南水门,南水门是由偏将余寿仁镇守,一千士兵分为三班,昼夜防御,四个时辰换一班。
  “余将军何在?”柴绍视察了一圈,没有看见偏将余寿仁前来拜见,不由眉头一皱。
  一名校尉上前施礼,“启禀大将军,余将军昨晚守了一夜,今天又守了一天,实在是支持不住,大伙便劝他下去休息了。”
  柴绍点点头,这样的回答让他比较满意,这时,一名军官远远奔来,“大将军,卑职在!”
  军官奔上城头,正是水门守将余寿仁,他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大将军!”
  柴绍见他一脸憔悴,心中不由有些感动,连忙扶起他,“余将军守城辛苦了。”
  “这是卑职份内之事,不敢言苦。”
  柴绍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这才是为将之道!”
  他走到城墙边,凝目向城外眺望,见荆水流出城后,呈弓弧形蜿蜒流入远方的长江,星光映照江水,一片波光粼粼。
  “余将军,你认为水门防御上还有什么漏洞吗?”柴绍回头问道。
  “回禀大将军,前两天刘将军担心隋军大船会直抵城下,隋军从船头直接上城,但卑职认为,这并不可能。”
  柴绍也是担忧这个问题,他精神一振,连忙问道:“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江陵城外河道狭小,最多只能容纳五百石的船只驶入,而五百石的船只实际上只有一丈三尺高,距离城门还有一段高度,更不用说上城了,万石大船虽然和城头平齐,但它们驶不进荆水。“
  柴绍是北方人,对船只不是很熟,余寿仁这样一解释,令他恍然大悟,一颗心顿时放下了。
  “我明白了,多谢余将军释疑。”
  柴绍心情好了起来,他又鼓励士兵们几句,这才离开水城门,去视察别处去了。
  余寿仁望着柴绍走远,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一招手将当值校尉叫上前,对他低声吩咐几句。
  校尉点点头,带着几名手下快步向闸门绞盘而去,几名士兵奋力推动绞杆,在一阵轻微的吱吱嘎嘎声中,内外两座铁栅闸门均缓缓向上抬起了两尺。
  一切又归于沉寂,南水门再次安静下来。
  大约一刻钟后,在距离南水门约数百步外,一名身着紧身水靠的黑衣人无声无息地潜入水中,仿佛鱼一般向水门方向游来,离水门还有三十步时,黑衣人靠岸边换口气,又深深潜入水中。
  当他再次从水中潜出换气时,人已经在城外了,他奋力向前方游去,不多时便消失在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
  此时隋军骑兵已经返回了江陵大营,而大营的驻军从五万变成了十万,先后增加了五万战俘,这便给隋军的粮食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帐内,杨元庆正在听取行军司马韦云起汇报粮食供给情况。
  “殿下,目前大营内还有存粮两万余石,每个士兵可分到两斗,大约还能维持十天,船队昨天已经返回江夏运粮,如果一路顺利,十天后应该能返回,不过,粮食供应还是略有点紧张。”
  杨元庆点了点头又问:“草料还有多少?”
  “草料还能维持半个月左右。”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十天时间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他沉思片刻,又对韦云起道:“这次五万战俘中,荆襄籍战俘皆可以放他们回乡归田,关陇籍贯战俘则留下整编为隋军,给他们承诺,平定天下后一律放他们归田。”
  “属下明白了,另外,襄阳籍和江陵籍战俘怎么处理?”
  “如果是襄阳和江陵城内的战俘可以暂时扣下,家在郊外的战俘无妨,一并释放。”
  韦云起迅速盘算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