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30章

天下枭雄-第63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得无聊,看兵书解解闷。”
  高子开笑了笑问道:“找我有什么事吗?”
  偏将有些为难道:“弟兄们让我来问问,究竟要几时才北上,大家实在是在山谷里呆腻了,而且大家都很担心颍川郡的乱匪。”
  高子开狡黠一笑,“我几时说要北上了?”
  偏将一怔,“将军不去镇压郝孝德造反了吗?”
  “什么乱匪,郝孝徳早就死了,只不过消息封锁得很严罢了,早就死的人,只能在阴曹地府里造反罢。”
  偏将完全糊涂了,他挠挠后脑勺,“高将军,我不懂你意思。”
  高子开微微笑了起来,“这就是谋略,懂吗?兵不厌弃诈,我们若不离开南阳郡,隋军怎么可能增援江陵呢?”
  偏将恍然大悟,他有点懂了,“那……那我们几时回南阳?”
  “等!等总管的命令,耐心一点,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他话音刚落,远处山谷口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高子开腾地站了起来,直觉告诉他,他要等的消息来了。
  一名报信兵骑兵飞奔而至,奔至高子开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下禀报,“启禀高将军,总管急令!”
  报信兵将一封命令呈给了高子开,高子开打开命令看了一眼,笑了起来,对手下亲兵令道:“通知所有将领,准备南下襄阳!”
  ……
  入夜,一层薄薄的轻雾笼罩在长江之上,一般夜晚,长江上很少行船,更何况是这样的雾夜。
  但今天晚上江夏城却有点反常,江边站满了准备上船,黑暗中人头密集,足足有四万余人,在大江上停泊着三百余艘大江船,这是原来萧梁军的船队。
  一队队士兵踏着船板向船上走去,在一座高地上,杜伏威正凝视着士兵们上船,这时他回头对副将李海岸道:“李将军,江夏城就交给你了,虽然有两万军队守城,但希望你不要有半点大意,江夏城是隋军后勤重地,不可有失。”
  李海岸也是隋军大将,被杨元庆安排为杜伏威的副将,这次杜伏威奉命进军襄阳,配合徐世绩攻打襄阳城,杨元庆便指定李海岸率两万军镇守江夏城。
  李海岸点了点头,“请杜将军放心,江夏城绝对万无一失,无论谁来挑战,我都严守不出。”
  “那我就放心了,希望我们凯旋时相见。”
  杜伏威微微一笑,催马冲下高地,向江边大船而去。
  “杜将军,一路顺风!”
  两个时辰后,四万大军全部上了船,船队起动了,穿过大江,进入了汉水,沿着汉水浩浩荡荡向襄阳城而去。
  ……
  正如杨元庆所言,荆襄本是一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杨元庆用计将李孝恭的援军调出襄阳城后,襄阳城的兵力只剩下三万人,而这时,南阳郡的四万隋军和江夏郡的四万大军,都分别向襄阳城方向浩浩荡荡前进了,将以八万大军攻破襄阳城。
  就在杜伏威军队离开江夏城前往襄阳城的同一时刻,另一支从夷陵县赶来的三千骑兵渡江抵达了隋军大营,杨元庆率军已等候他们多时了。
  统帅这支军队的将领是大将刘滔,是王君廓的部将,他被士兵领到营门前,杨元庆金盔铁甲,立马和数十名将领一起站在营门前。
  在大营内,一万五千骑兵已整军就绪,随时准备出发,没有手执火把,黑暗中只隐隐看见无数的黑影。
  而此时是四更时分,正是夜色最黑暗之时,城头上看不见隋军军营中的任何调动。
  刘滔快步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刘滔,参见殿下!”
  杨元庆摆摆手一笑,“刘将军一路辛苦了,请起吧!”
  刘滔站起身又道:“卑职带来三千骑兵,请大将军调遣。”
  杨元庆回头对王君廓令道:“把三千军队编入队伍中,准备一同出发了。”
  “遵命!”
  王君廓骑马跟着部将刘滔快速向三千骑兵而去,他带领骑兵队进入军营,将三千骑兵安置在队伍中,至此,一万八千骑兵已经完全准备就绪了。
  杨元庆回头深深看了一眼不远处黑黝黝的江陵城墙,毅然下达了命令:“全军出发!”
  一队队骑兵离开了隋军大营,声势浩大的骑兵队跟随着杨元庆逶迤向北而去……
  城头上,唐军大将刘方智站在城垛前久久地注视着隋军大营,他的目光十分复杂,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而至,“将军,府中管家来了,说有事找将军。”
  刘方智一怔,这么晚了还来找他做什么?
  他转身向城下走去,城下刘府的管家正在等着他,见刘方智下城,管家连忙上前道:“老爷,夫人请你回去一趟。”
  “有什么事?”刘方智有些不高兴地问,从来没有这么晚来找过他。
  管家上前在他耳畔低语几句,刘方智一下子愣住了。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四十九章 萧家试探
  刘方智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有客人在四更时来拜访他,这是不符合正常交往礼仪,除非是另有所图,想到‘另有所图’,刘方智立刻打马向府宅里奔去。
  整个襄阳城内一片漆黑,包括刘府也是黑沉沉的,只有会客堂内亮着灯光,客堂内,萧彦钦正背着手来回踱步,虽然他也知道四更时来访极不礼貌,但萧府周围一天到晚都有士兵巡逻,只有三更以后巡逻士兵减半,才能找到机会。
  这时,堂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刘方智出现在门口,“萧兄,这么晚还有闲情雅致来做客吗?”刘方智笑得十分爽朗,静夜中笑声传得很远。
  萧彦钦慌忙上前躬身行一礼,“这么晚来打扰贵府休息。实在是过意不去,望将军见谅!”
  刘方智的家族也是江陵大族,虽然不能和萧氏的名门郡望相比,但也算是一郡豪门,而且是江陵土人,几百年来一直住在江陵城,这也是柴绍重用他的一个原因,想笼络江陵地方势力。
  而萧氏家族虽然是名门郡望,但毕竟是前几年才从外地迁来,其实更多是得到了萧铣的全力支持和沾了萧氏贵族的光,平日里两家往来也并不多,不过都是本地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之间也很客气。
  更重要是,刘方智知道萧家底细,知道他们是从敦煌迁来,而并非他们自己对外宣扬的那样从丹阳郡迁来,这种事情可以瞒过柴绍这样的外来强龙,却瞒不过土生土长的刘氏地头蛇。
  知道了萧氏是敦煌迁来,刘方智便猜到了隋朝官场中的敦煌派系极可能和萧家有关系,那么萧琎是萧家的什么人?
  刘方智城府很深,从不会轻易让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他知道萧家的底细,甚至他的心腹将领余寿仁收了萧家贿赂,私放萧家子弟出城之事,他也知道,只是他从来不发一言。
  刘方智笑眯眯一摆手,“贵客上门,不在早晚,萧兄能上门,这就是刘府的荣幸,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萧彦钦叹了口气,“本应该正常时分来拜访,只是萧宅前后总是有一些士兵往来,实在是不便,请刘将军见谅。”
  刘方智当然知道那些士兵是柴绍派去监视萧府等十户江陵名门,他呵呵一笑,“那是柴大将军为了保护萧家的安全,派万一江陵城发生骚乱,会有军中的散兵游勇冲进萧府抢劫,望萧兄能理解大将军一片苦心。”
  刘方智的解释令萧彦钦无奈苦笑一声,不过萧彦钦也清楚,萧刘两家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到无话不谈地步,今晚萧彦钦来找刘方智,也并非是来收买他,现在就算拿出五千两黄金,刘方智也未必接受。
  钱并非是万能,尤其刘家这种江陵豪门,并不缺钱,没有足够的交情就来谈收买,刘方智当场就会翻脸,今晚萧彦钦过来,其实只是来试探。
  这时,一名丫鬟端了两杯茶进来,呈给了二人,萧彦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又微微叹息一声:“说实话,像我们这种人口众多的大户人家最害怕的就是战争,不管两军交战,还是隋军杀进城,我们很害怕遭遇到灭门的惨祸,我和其他几家江陵世家也交换过意见,大家的一致看法,就是希望刘将军能挺身而出,保护江陵本土的利益。”
  说到这里,萧彦钦取出一封联名信,放在桌上,推给了刘方智,刘方智笑而不语,接过信看了一遍,又将信推了回去,摇摇头道:“这封信应该交给柴大将军,我官微职小,恐怕无能无能为力。”
  “刘将军何必过谦,已经到了这个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隋唐大战烈火焚城,江陵全城必将玉石皆碎,还恳求刘将军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挽救江陵城。”
  刘方智沉默片刻,脸上慢慢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淡淡道:“要拯救江陵城,萧家不是很容易吗?举手之劳而已,何必要来求我帮忙。”
  客堂里一片寂静,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起来,话说到这个程度上,双方其实只隔一层窗纸了,一捅就破。
  萧彦钦也明白,他想劝说刘方智必须拿出实料来,用联名信之类无关痛痒的东西,刘方智怎么可能给他什么说法,看来这层窗户纸还是得捅破才行。
  “好吧!我也不隐瞒了,我几天前接到了兄弟的来信,也就是长沙郡萧太守,刘将军应该也知道,他告诉我,楚王很重视南方世家,所过之地都会一一安抚,令人鼓舞,刘将军,现在的大势你也应该明白,唐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在这个大势下,我们这些江陵世家该怎么选择?相信刘将军也是明白人,不用我多说。”
  话已经渐渐说白了,刘方智喝了一口茶,脸上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就仿佛突袭一样,他忽然问道:“梁郡太守萧琎是萧兄什么人?”
  萧彦钦呆了一下,这才明白,原来他们的老底早就被刘方智知道了,不过这让他心中又升起一线希望,刘方智知道了却不告诉柴绍,这就说明刘方智心中有想法。
  萧彦钦尴尬地笑了笑,拱手道:“实不相瞒,正是犬子。”
  “哦!”刘方智长长哦了一声,“我明白了。”
  “好吧!多谢萧兄能坦诚相告,我保证替萧兄守住这个秘密,不会泄露出去,时辰已不早,萧兄请先回府吧!等会儿萧府门前巡哨的士兵又会出现了。”
  说到这里,刘方智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又道:“余寿仁将军昨天还对我说,要好好保护江陵大族,尤其像萧家这样的名门,他对萧家似乎很有感情啊!”
  “大家都是乡党,互相照顾,应该的嘛!”
  萧彦钦心中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便起身笑道:“那就不再打扰,我告辞了。”
  萧彦钦告辞走了,刘方智背着手走到大堂前,望着黑沉沉的夜空,他眼中闪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光泽,他的心思很难让人摸透。
  ……
  从襄阳城到江陵城并不遥远,两地间相距约四百余里,中间相隔着荆山余脉,过了荆山后,山势逐渐减缓,然后便是一望无际的荆南平原,如果是强行军,只要三天时间便可以从襄阳赶到江陵。
  在荆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修有一条宽敞平坦的官道,这条道路是连接荆襄南北的要道,但平时也只是山区短途商旅和行人较多,一般长途商人都会走水路,可以用船运载更多的货物。
  不过这段时间,官道上的行人明显偏多了,尤其是商人,赶着骡驴,满载着货物匆匆赶路,这也是受到荆襄战役影响,隋军收缴长江北岸的船只,使得货船奇缺,商人们只好改走陆路。
  中午时分,几名年轻的商人正坐在路边大石旁歇息,一名年轻后生拿着水葫咕嘟喝两口水,向四周看了看问道:“吴大哥,你说我们这一路北上,能做成大生意吗?”
  “怎么不能,从襄阳到江陵,能做大买卖的道路就这一条,肯定能遇到大买家。”
  说话的是一名三十岁出头的汉子,古铜色皮肤,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看得出非常健壮,他们一个有四人,牵着十几条毛驴,满载着今年刚采的新茶,看他们样子,似乎踌躇满志地想做笔大生意。
  这时,一名骑着骡子的小商贾从北面匆匆奔来,对他们几人大喊:“你们快点离开,北面有军队来了,看见你们的毛驴可要充军的。”
  四人对望一眼,黑皮肤汉子当机立断道:“进树林!”
  四人牵着毛驴躲进了百步外的一片树林,刚进树林,只见一队骑兵疾速奔来,约一百余人,这是先头探路的斥候,他们兵分两路,向两边树林奔来,两边树林里藏有不少躲避的行人和商贾,众人见骑兵向树林奔来,吓得纷纷向树林深处逃去。
  但斥候骑兵并不在意这些路人商贾,几乎对他们视而不见,骑兵斥候是来查看没有敌军埋伏,搜查了一圈没有异常,骑兵斥候队又继续向南飞驰而去。
  几名年轻商人没有被重视,此时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官道上,他们很清楚,最多相距十里,后面必有大队人马,果然,一刻钟后,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沿着官道疾速南下。
  这是一支五万余人的唐军,正在急匆匆向江陵方向行军,在队伍前面旌旗铺天盖地,一杆唐军的赤白旗高高飘扬,赤白旗镶有金边,就意味着这是王旗,只有李孝恭才可能有资格使用金边王旗,连柴绍也没有这个资格。
  四名商人的眼中一阵惊喜,他们没想到竟然是李孝恭亲自领兵南下,为首大汉默默注视着这支军队,军队的兵甲、马匹、士气、辎重等等重要军情都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
  这支五万人的军队完全走过,至少要一个时辰,为首商人一摆手,他们匆匆离开了树林,来到山后另一处空地上。
  年轻商人从毛驴背上取过一只鹰笼,这时,为首大汉已经写完了情报,将情报塞进绑在鹰腿的竹筒里。
  他们打开鹰笼,一只鹰信展翅飞起,迅速飞上了天空,在天空盘旋两圈,一声长鸣,向南疾飞而去。
  队伍中,李孝恭抬头注视着天上的雄鹰,他的眼中充满了疑虑……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五十章 夜营危机
  过了长林县,再向南走数十里,便渐渐走出了山区丘陵地带,进入了荆南平原,这片一望无际的平原也被称为江汉平原。
  这里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一直便是南方主要的粮食产区,萧铣选择在这里建国,便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粮食产量,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更重要是,这一带没有受到隋末大乱的影响,相反,大量中原难民躲避战乱逃到这一带谋生,给江汉平原带来充沛劳动力。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分布着大片森林,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从森林内穿流而过,像玉带般蜿蜒在平原之上。
  就在河流两侧,点缀着一座座村庄,它们就像一串串明珠般,穿缀在江汉平原的大地上。
  在当阳县以东的一片森林内,歇息着一支近两万人的骑兵,这支正是从江陵北上的隋军骑兵,由杨元庆亲自率领,他将拦截地点选择在当阳县境内,这一带地势平坦,河流不多,非常适合于骑兵作战。
  隋军骑兵们已经在这片森林里等候了整整两天,此时夕阳西下,余晖将一片紫色的晚霞洒在荆襄大地上。
  杨元庆站在森林旁,负手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这里曾是当阳古战场,当年也就在这片土地上,曹操的大军追上了仓惶南逃的刘备,爆发了长坂坡大战。
  此时所有的战火和喧嚣都已沉寂,历史已被厚厚的黄土淹没,而就在这片土地上,即将要爆发一场新的战争,一场将决定天下大局的战争,对此杨元庆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时,王君廓慢慢走上前禀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