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7章

天下枭雄-第5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什么细节呢?”窦抗又追问。
  “首先是圣上派来抓使君的人,不可杀他们,可以软禁,等事情过去后,再放了他们,不能真惹恼圣上,然后便是汉王的人,更要小心应对,一定要给足他们面子,不能让中官回去说使君的坏话。”
  “你的意思是让我去见他们?”
  邵子文点点头,“这是必须的,昨天使君不准他们进城,其实很失礼,那些中官平时养尊处优,何时受过这种委屈,尤其使君要保持中立的话,那礼数一定得周全,摆出一个低姿态去见使者,这便可以让汉王感受到使君的诚意,至于使君是否真的出兵,他倒不计较了,属下认为这是以小博大,非常合算的买卖,而且不能拖,最好现在就去。”
  窦抗是个耳根软,没有主见之人,加之邵子文说得很有道理,他便点头答应了,“好吧!我就去做个低姿态,去给他们赔礼。”
  ……
  李子雄做梦也没有想到,窦抗真的送上门来了,而且只带了五百亲卫,这让他不得不佩服杨元庆的手段,杨元庆也没有进城,窦抗就这样乖乖地送上门吗?
  他心中激动,也开始准备收编幽州军的计划,但同时他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窦抗已经到门口了,杨元庆居然不见。
  不光李子雄奇怪,苏烈也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快步走进杨元庆的房间,见杨元庆坐在房内悠闲地看书,不由急道:“杨将军,窦抗已经在外等了一刻钟了,再不见他,他会负气而走,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见他满脸焦急,便放下书微微笑道:“你放心,他既然来了,就不会走,我要让他心甘情愿地进来求我。”
  苏烈只得苦笑一声,他发现自己的定力确实有点不足,难道杨元庆不知道机会的重要吗?可人家一点不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他们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那么简单。
  苏烈沉默一下,又问道:“将军,那个姓邵的幕僚好像颇有点谋略,将军想用他吗?”
  杨元庆缓缓摇头,“这种背主求荣之人,我不会用他。”
  “可是那种人也给他百两黄金,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杨元庆看了苏烈一眼,淡淡一笑道:“我若反悔,以后谁还会替我做事?邵子文背主求富,自然有窦家人会去收拾他,不用我操心,不过是百两黄金,能抓住窦抗,这点钱财不算什么。”
  ……
  驿站外,窦抗已经站了小半个时辰,他心中恼火万分,对方居然不肯见他,理由是身体不适,让他稍等片刻,这很明显是报复自己昨天不让他们进城,尽管窦抗心中恨得咬牙切齿,早把这个宦官马神俊的十八代祖宗都骂遍了,可他知道,他还真不能一怒而走,他若一怒而走,就彻底把这个宦官得罪了,他只得耐着性子站在府门外等候。
  他身后不远处的五百亲兵都跟着大骂宦官傲慢,连邵子文也紧张得快崩溃了,他心中暗暗央求杨元庆,‘活神仙啊!要抓人就快一点吧!鱼已经上钩了。’
  窦抗站得双腿酸软不堪,再也忍不住,又对驿丞道:“你再进去禀报一下,就说我窦抗有得罪之处,我一定会重重补偿。”
  驿丞又跑进去,片刻奔出来道:“窦总管,马中官请你进去。”
  窦抗这才恍然明白对方不肯见他的缘故,原来对方是要钱啊!钱他有的是,肯要钱就好办。
  本来应该是中官马神俊迎接出来,但马神俊摆足了架子后,窦抗便自然而然觉得,对方肯见自己已经是不错了,哪里还指望他出来迎接自己,而对于他的亲兵们,他们只觉得对方太过份傲慢,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的总管竟然是走进了龙潭虎穴。
  窦抗在邵子文的陪同下,快步走进驿站,窦抗心中盘算着,要送多少礼最为合适,王驿丞一直领他走进一间院子,院子里站了两名侍卫,站得笔直,俨如两尊雕像。
  “马公公,窦总管来了!”王驿丞禀报道。
  “进来吧!”屋子里传来一个宦官高亢而傲慢的声音。
  窦抗暗骂一声,只得硬着头皮走进房间,他一进房间,却愣住了,房间里没有什么宦官,对面坐着年轻的军官,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不等窦抗反应过来,他身后忽然冲出四名大汉,一下子将他按到在地,一名大汉将早准备的麻布塞进他嘴里。
  窦抗忽然明白了,他惊恐万分地向杨元庆望去,杨元庆取出杨广给他的手谕,朗声宣读道:“幽州总管窦抗有勾结汉王谋反之嫌,特命偏将军杨元庆赴幽州抓捕窦抗入京,由岚州刺史李子雄暂代幽州总管。”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七章 各有心思
  蒲州是是河东地区最靠近关中的一个州,也是从河东进入关中的最重要通道,蒲津关更是连接秦晋之间的雄险之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谋取河东地区,便在蒲津关外的黄河之上修建了蒲津桥,它其实是一座由船只搭建起来的浮桥,汉以后,这里成为从首都长安通往黄河以东的交通枢纽,河东的盐、铁等等又是长安不可或缺的物资。
  由于蒲津关和蒲津桥的影响,使得离蒲津桥只有三十里的蒲州城也变得十分繁盛,为天下六大雄城之一。
  因此,夺取蒲州和蒲津关便是杨谅能否夺取关中和京城关键一步,按照裴文安的献计,杨谅应趁京城军队来不及集结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取蒲州和蒲津关,大军直扑关中,在数天内屯兵灞桥。
  杨谅也采纳了这个计策,命裴文安为主将,率军五万向关中进发,又命大将王聃和纥单贵为左右先锋,率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夺取蒲州和蒲津关。
  杨广也知道蒲州和蒲津关的重要,在他即位后,便立即派右武卫将军丘和出任蒲州刺史,率三千军扼守蒲州和蒲津关。
  这天傍晚,余晖笼罩大地,将蒲州城抹上一层殷红的血色,蒲州城的士兵像往常一样在城头来回巡逻,在门口盘查行人,城门即将关闭,城内外的客商和卖菜农民正抓紧最后的时间进出城门,使城门口变得格外热闹,这时,一阵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和车轱辘声,引起了城上的守军的注意。
  借着余晖,老远便可看见官道上来了数百名头戴帷帽的女子,隋朝帷帽是竹笠四周加上帏纱,又叫帽裙,可长可短,长则遮蔽全身,短则只齐肩颈,这数百白裙女子戴着长帽裙,将身体和容貌裹得严严实实。
  这么多妙龄女子出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少轻浮士兵都忍不住吹响口哨,当这数百女子靠近城桥,立刻有十几名士兵上前拦住她们,“是什么人?”
  一名宦官催马上前,冷然道:“这是汉王宫女,被遣返回京,尔等不得阻拦。”
  听说是汉王的宫人,士兵们不敢怠慢,一起回头向城头望去,城头上一名当值军官早闻讯出来,他注视了半晌,见她们都没有带多余之物,觉得应该问题不大,便命道:“检查马车!”
  士兵们打开几辆马车的车门,检查了一遍,大声回道:“马车里都是衣物,还有几个生病的宫人,没有危险物品。”
  军官点点头,便一摆手令道:“可以进城!”
  数百宫女开始陆续进城,城洞内的客商和行人纷纷退出去,把道路让给宫女们进城,一般人很少有机会看到宫女,行人们纷纷围上,尽管宫女的帽裙将容貌和身体遮得严严实实,却挡不住一双双炽热的目光。
  数百名宫女的绝大多数都进了城洞,就在这时,意外突然发生,宫女们从裙下抽出战刀弓箭,纷纷城门旁的守军杀去,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
  突来的变故使守城士兵们惊呆了,当几名宫女的帷帽脱落,露出一张张凶狠的脸庞和全身盔甲,士兵们顿时反应过来了。
  “敌军杀来了!”
  警报声‘当!当!当!敲响,北城门乱作一团,城内事先被杨谅收买的江湖豪杰也同时动手了,他们到处放火,助涨乱势,就在这时,远方骑兵的马蹄声如闷雷般传来,片刻,只见尘土飞扬,数千骑兵铺天盖地杀来。
  蒲州城无法关闭城门,片刻之间,如利剑一般的骑兵队杀进了蒲州城内……
  ……
  夜晚下起了小雨,大街上行人稀少,偶然会有几只觅食的野猫在墙角追逐奔跑,一辆马车疾速驶来,将几只野猫吓得四散奔逃,马车冲过街角,随即消失在沉沉的雨夜之中。
  马车内,王頍掩饰不住脸上的焦急之色,他刚刚得到消息,杨谅的前锋军已经夺取蒲州和蒲津桥,裴文安率数万大军已经南下,目标直指关中,很显然,杨谅是想用突袭战夺取京城。
  在王頍和萧摩诃的复国大计中,阻止杨谅夺取京城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他们是希望形成两帝并立的局面,他们才有机会南下复国,无论如何,王頍一定要阻止杨谅夺取关中计划。
  马车穿过雨雾在总管府前停下,一名侍卫从台阶上跑下询问,“王参军这么晚还来啊!”
  “殿下休息了吗?”
  “好像没有,这两天殿下都很晚才休息。”
  “替我通报殿下,就说我有急事求见。”
  ……
  书房内,夺取蒲州和蒲津桥的消息却让杨谅喜出望外,他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停地在房间内来回走动,时而坐下,时而又站起身走几步。
  他脑海仿佛出现了令他最为期盼的一幕,杨广赤着上身,脖子上挂着国玺,率领百官跪拜在他的马前,流泪乞求他饶命,那一刻,天下江山都在他脚下颤抖,梦境使杨谅得意万分,他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殿下,咨议王参军紧急求见!”
  门外侍卫的禀报打断了杨谅的美梦,令他十分恼火,他刚要说不见,可又一转念,还是压住了内心的不快,“让他进来!”
  片刻,王頍在侍卫的带领下快步走进书房,他深深施一礼,“卑职王頍参见殿下!”
  “王参军这么晚来,有什么要紧事吗?”
  “殿下,卑职听说裴文安已率精锐主力杀向关中,卑职特来向殿下辞职。”
  杨谅愣住了,半晌道:“你……为何要辞职?”
  “臣想保命,辞职还乡。”
  杨谅注视王頍片刻,他已经明白王頍的来意,他是来劝谏自己。
  “王参军请坐吧!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提出,不要轻用‘辞职’二字。”
  王頍也不客气,他坐下来便直言道:“殿下此举是想偷袭京城,想数日内夺取京城,平定天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裴文安的建议,如果是他的建议,殿下大业必毁在他手上。”
  “王参军觉得这个方案不妥吗?”
  “不妥,大大的不妥,裴文安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他就是一个下九流的赌徒,把殿下的身家性命和锦绣大业压在他低劣的赌术之上,如此,卑职怎么能不急?”
  一名侍女端进两杯茶,杨谅接过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这才问道:“你说,具体是哪里不妥?哪里想得简单了?”
  “卑职只问三个问题,如果殿下觉得可以对付,那卑职无话可说。”
  “你说吧!”
  王頍深深吸一口气道:“关中尚有十万精锐宿卫府兵和五万精锐禁军,还有各州的三万州兵,一共十八万大军,由身经百战的杨素统帅,请问殿下,对阵杨素,裴文安一介书友,他有几成胜算?”
  杨谅脸色微微一变,王頍又继续道:“就算杨素昏庸,被裴文安的赌术杀败,最后是攻城战,京城城高墙厚,兵广粮多,非三十万精锐大军不可拿下,殿下必然会亲自率军前往,如果殿下大军前往,那并州空虚,北有代州李景,东有幽州李子雄,谁来抵御他们?”
  “卑职还有第三个问题,假如殿下大军汇集关中,而并州丢失,蒲津关被断,杨广以朝廷正统呼吁天下勤王,殿下又几分把握夺取帝位?”
  三个问题个个尖锐,问得杨谅哑口无言,他也意识到自己是在赌博,而且是风险极大的赌博,一旦押注,就无法停止,最后连身家性命都会压上去。
  半晌,他才叹了口气道:“那以参军之见,我该如何是好。”
  王頍见杨谅已经被说动,他不由大喜,连忙道:“殿下,自古创立霸业都是要先稳根基,再图发展,并州下辖五十二州,只有十九州愿跟随殿下起事,所以殿下的当务之急是要真正控制住并州,稳住自己的根基,而不是急于求成,夺取京城,殿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啊!”
  杨谅已经完全被说服了,他背着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那依参军之意,我巩固并州第一步,从何下手?”
  王頍捋须笑道:“其实并州各地大多举棋不定,观望者多,殿下可杀鸡骇猴,先从反抗最激烈的代州下手,拿下代州,杀李景,其他各州自然惧服。”
  杨谅终于下定决心,“那就依先生所言,停止进攻关中。”
  ……
  杨谅在进攻派和防御派之间摇摆后,最终选择了防御派,他下令大将纥单贵拆毁蒲津黄河浮桥,并召回裴文安,放弃秘密进攻京城的计划,此时,裴文安大军离蒲津关已不足三十里,听说浮桥被毁,不由使裴文安扼腕长叹,杨谅造反本不得人心,只有速战才有机会,他却放弃了速战,大势已去。
  杨谅却坚信王頍之策,封乔钟葵为柱国,率三万精兵进攻代州。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八章 驰援代州
  深夜,京城的天空也下起蒙蒙细雨,杨素的马车也在向皇宫方向疾驶,他备战已近一个月,从陇右、关中、汉中各地调集的二十万大军已陆续在同州冯翊县集结,明天杨素就将赶赴冯翊县,正式率大军征讨汉王杨谅。
  在他出征前夜,杨广又命人召他进宫商谈军务,杨素不得不佩服杨广勤政,白天处理繁重的朝务,晚上又要思虑平息汉王之乱,通宵达旦,每天休息不到两个时辰,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这让杨素不得不佩服杨素充沛的精力。
  或许是夜空的霏霏细雨,使杨素的心境也添了几分苍凉,他靠在马车的软榻上,默默地考虑他家族的未来。
  他已到花甲之年,对家族已经护佑不了几年,尤其他的一些积年老病,这两年有加重恶化的迹象,使他心中充满担忧,他知道自己活不几年了,对家族的担忧使他有一种深深的紧迫感,他必须要在自己离世前,把家族后事都一一安排好。
  几十年的宦官生涯和对千年历史兴衰的洞察,使他有一种常人难及的远见和睿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族隐藏着一个很深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他杨素本身,不仅是他功高震主,而且他介入皇室内斗太深,文帝杨坚的五个儿子,已经被他干掉了两个,前太子杨勇和蜀王杨秀,现在又轮到第三个,汉王杨谅。
  杨素隐隐有一种察觉,杨广命他为征讨杨谅的主帅,背后隐藏着一种让他恶人做到底的意图,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杨素已经感觉到了他的命运,汉王杨谅就是最后一只狡兔。
  其实杨素并不担心自己,他已经垂老,在世间不长,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家族后代,他的兄弟子侄都位居高位,这其实都是仰仗他的羽翼,一旦他逝去,护佑不再,他们也将被打回平庸的原型,可以说杨家败落,是迟早之事。
  败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后继有人,这才是杨家百年不倒的根本,好在老天恩泽,给他赐了一个孙子杨元庆,这便让杨素看到了家族重兴的希望。
  现在杨素所思所想,都是在考虑如果保护孙子杨元庆,他现在对杨元庆更多的是忧虑,而不是骄傲,杨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