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60章

天下枭雄-第56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将军辛苦了!”
  杨元庆赞许地安抚他一句,又走到铁皮箱前,用靴尖踢了踢铁皮箱,发出沉闷的响声,“这就是假银钱吗?”杨元庆笑问道。
  魏贲慌忙打开箱子,里面果然是白花花的一箱假银钱,杨元庆伸手抓了一把,银钱从他手指缝隙中滑落,落在银钱堆上,发出叮当的响声,他点又问:“一共有多少?”
  “回禀殿下,一共应该有一万枚,但今天他们用去了一千枚,现在箱子里还有九千枚。”
  杨元庆点点头,“明天你们想办法把用掉的一千枚假银钱收回来,尽可能地收回。”
  “卑职明白了!”
  魏贲又从侍卫手中接过一叠文书,双手呈给杨元庆,“这是从八方酒肆内搜到的一些重要文书,请殿下过目。”
  杨元庆接过文书翻了翻,有唐风的行贿记录,唐风在隋朝的各个据点,唐风的主要骨干人员名单。
  杨元庆不露声色的翻看行贿记录,有二十三名官员,最高也才六品官,这个李守重当真是个无能之辈。
  魏贲躬身道:“卑职打算今晚连夜动手,用一夜时间,将所有人犯全部抓捕。”
  杨元庆指了指二十三名受贿的隋官,“这些官员暂时别动!”
  “是!卑职记住了。”
  杨元庆又取过唐风成员名单,他沉思片刻,随手递给裴青松,“抄录一份副本!”
  裴青松接过名单快步出去了,杨元庆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在考虑着如何处置此事,剿灭了太原唐风,唐朝必然还会再派新的人来,得想办法留下一点线索。
  想到这,他又问魏贲,“把事情经过告诉我!”
  魏贲便一五一十将他们剿灭八方酒肆的过程,详细地告诉了杨元庆,杨元庆沉思良久道:“唐风的其他成员就不要再抓了,把李重守和其他被抓者全部杀死,回去制造一个假象,黎明时烧掉酒肆的五楼,再动用大批内卫军包围酒肆,把他们李重守他们尸体从酒肆中抬出,造点声势,让围观人多一点,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魏贲略一思索,忽然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说,让唐风其他人以为李重守并没有出卖他们,所有的名单都被烧毁了,所以唐朝还会留下一两个骨干,这就为我们以后留下了一个把柄。”
  杨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去做吧!”
  “殿下请放心,卑职一切都会处理好。”
  其实杨元庆只需要作出一个方向性的指示,内卫军一切都会处理好,这些都不需要杨元庆操心,魏贲知道该怎么做了,他行一礼,退了下去,杨元庆却又叫住了他,“等一等!”
  魏贲停住了脚步,转身行一礼:“请殿下指示!”
  杨元庆沉思一下,缓缓道:“用鹰信传消息给长安情报堂,让他们想办法转告杨师道,就说隋朝将作出最大的诚意,彻底取消银钱发行,同时关闭会宁郡银矿。”
  魏贲浑身一震,他不明白杨元庆为何会对唐朝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有必要向唐朝示弱吗?但他不敢多问,躬身行一礼,便慢慢退下去了。
  这时,裴青松走了进来,把抄好的名单递给杨元庆,杨元庆看了看,随手放在桌上,他写了一份手令,命令会宁银矿立刻关闭,所有矿工暂时撤到赤铁山大营。
  他把手令递给裴青松,“用鹰信把它传给裴行俨!”
  ……
  天麻麻亮,八方酒肆五楼忽然燃起了熊熊烈火,滚滚浓烟直冲天空,此时北市大门刚刚开启,八方酒肆燃起的大火顿时惊动了北市内的店铺和酒肆的左邻右舍。
  人人纷纷端水赶来救火,但酒肆前发生的一幕却将所有人惊呆了,只见千余名内卫士兵将酒肆团团包围,十几具尸体从酒肆内抬出,他们并不是被烧死,而是身上插满了箭矢,浑身浴血。
  其中一人正是八方酒肆东主李守重,他也是刀杀死,一柄战刀刺穿了他的胸膛,躺在冷冰冰的地上,死不瞑目。
  内卫士兵都在忙碌地救火,似乎谁也没有注意死去的人,就把他们丢在酒肆外的空地上,一大群人围着十几具尸体议论纷纷,讨论李守重的真实身份,怎么会被内卫军杀死?
  魏贲依然站在元安酒肆二楼,注视着李守重等十几具尸体,注视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这时,一名身材瘦小的男子悄悄靠近了李守重,他蹲在李守重尸体面前,似乎在查看伤口,却趁人不备,手伸进李守重的腰间,把他腰中一块铜牌迅速摘了下来。
  这一切都落在魏贲的眼中,他转头问手下,“那个身材瘦小男子是谁?”
  手下注视片刻,回答道:“他是北市蜀山茶铺的掌柜,叫做赵文忠,名单上他排在第七,蜀山茶铺也是唐风的一处分堂。”
  魏贲点了点头,唐风的人果然来了,他当即令道:“不要管,一切随他。”
  魏贲快步下了楼,来到了大门前,一名士兵上前禀报:“启禀将军,五楼大火无法扑灭,已经全部被烧毁了。”
  “你们这群笨蛋!”
  魏贲破口大骂士兵们无能,显得十分焦急,他眼角余光迅速扫向刚才的赵文忠,发现他就在自己不远处,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被大火彻底吞没的五楼。
  魏贲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的笑容。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八十六章 最后通牒
  杨师道在长安已经呆了近半个月,他出使长安的任务是安抚唐朝,向李唐朝廷说明隋朝发行银钱并不会影响到唐朝。
  出于国与国之间的尊重,李渊命令太子李建成和礼部尚书杨恭仁为这次隋使的全权应对者。
  但至今为止,太子李建成也只是在第二天接见了杨师道,双方简单地交谈了半个时辰便结束了,时间过去了快半个月,这次出使还没有结束,唐王朝似乎把隋朝使者忘记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遗忘,而是一种僵局,也并不是唐王朝不重视隋朝的白银,恰恰相反,唐廷对隋朝即将推出银钱一事紧张异常,如果大量白银涌入唐朝,将会给唐朝带来钱贱物贵的灾难性后果。
  年初隋王朝使用大业铜钱大量买走了长安的物资,使长安物价一度暴涨,使唐廷吃够了苦头,他们记忆犹新,所以隋朝又将推出银钱一事,使长安朝野上下都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状态。
  杨师道在长安遇冷的关键,就在于隋朝的解释没有什么意义,就像狠狠抽了唐朝一记耳光,又问它痛不痛一样,从李渊到李建成都认为隋朝的解释没有诚意,李建成自然就不想见杨师道。
  不过,杨师道在长安的待遇却非常好,他住在鸿胪寺的贵客馆,他一个人住在一座占地十几亩,俨如皇家园林一般的馆舍内。
  亭台楼阁,名贵的花草树木,清澈透明的池水,十二名娇媚善舞的侍女,每天宫廷御厨送来的美酒美食,几乎使他忘情而不思隋。
  半个月的时间就这么一晃过去,杨师道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接见故人,在长安街坊闲逛,追思自己的少年时光,副使张亮早已带领随从先回去了,只有杨师道一人留在长安。
  尽管他住的贵客馆内有各种珍馐美味,但他每天中午都会在长安西市外的一家酒肆用餐,酒肆叫做蜀香馆,最早是一名蜀人所开,屡屡更换东家,在长安已有四十年历史,这座酒肆曾经是杨师道外公所有,现在属于一名西域富商。
  杨师道对陪同他的官员解释他每天中午来这里用餐的原因,“这座酒肆能勾起他对童年的回忆。”
  这天中午,杨师道和往常一样,在中午时分乘马车抵达了蜀香馆酒肆,和他一起前来的唐朝官员是鸿胪寺少卿郑颂廷。
  郑颂廷出身荥阳郑氏,是太子妃的亲兄弟,自然也是太子李建成的嫡系心腹,他负责陪同杨师道,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杨相国,总来这家酒肆吃饭,不腻味吗?不如我带你去一家平康坊的教坊,保证让你不想再离开。”
  事实上,是郑颂廷有点吃腻了,他见杨师道又是来这家餐馆,不由皱起了眉头。
  杨师道呵呵一笑,“我在长安呆的时间不会太长了,能在这里多呆一天是一天,其实我不是为了吃饭。”
  郑颂廷干笑一声,“原来杨相国是个多情之人,好吧!教坊不重要。”
  两人走近酒肆,一名伙计迎了出来,满脸堆笑,“原来是杨相国和郑少卿来了,小店荣幸之至,请上二楼,坐位已经准备好。”
  两人上了二楼,他们有专门的座位,位于靠窗的角落里,比较低调且安静,两人坐了下来,这时,杨师道见一名伙计向他使了个眼色,便站起身笑道:“我去方便一下,郑少卿稍坐!”
  “杨相国请便!”
  杨师道下楼向后院走去,刚走下楼梯,一名伙计便迅速将一个纸卷塞进他手心,杨师道不露声色走到后院。
  找到一个无人处,他打开纸卷,是长安情报堂转来的一道杨元庆命令:‘停止银钱发行,封闭银矿,表现隋朝最大诚意。’下面有杨元庆的亲笔签名。
  这家酒肆虽然和隋朝无关,但酒肆掌柜却是隋朝情报堂成员,杨师道每天来这里吃饭,就是通过这座酒肆的渠道和杨元庆交流信息,可以说他等的就是杨元庆这道命令,这道命令足以打破眼前的僵局。
  ……
  下午,杨师道跟随郑颂廷来到了东宫,他要求见太子李建成,双方重新商谈银钱发行之事,不多时,一名侍卫匆匆跑出宫门,对等候在宫门外的杨师道行一礼道:“太子殿下召见,请杨相国随我来!”
  唐初的太子李建成是大唐拥有实权的储君,虽然李世民被封为尚书令,但实际上,大唐朝廷的政务是掌握在他的手中,除了一些重要的军国政务需要禀报父皇李渊外,一般都事务都是由李建成做最终决定。
  在政务处理上,李渊对他很信任,这种信任早在李渊为隋臣时便建立了,多年来,李建成一直没有出仕为官,一直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帮他处理各种官方事务,在成为太子后,他和父皇的这种协作关系便一直保留下来。
  尽管是这样,李建成还是觉得自己的太子地位是在一天天动摇,而不是一天天巩固,母后对二弟偏爱,父皇对二弟的信任,都使他越来越不安,尤其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更是直接动摇了他的太子根基。
  一是组建金吾卫,负责长安城巡逻,任命雍王李道玄为金吾卫大将军,而年轻的李道玄便是李世民的心腹。
  金吾卫从关中各军中抽调精锐士兵一万两千人,都是从李世民控制的军队中抽调,这等于就是李世民间接控制了长安城。
  其次是唐风扩权,原来是负责对外收集情报,现在父皇又给唐风加了一道权力,内审权,也就是内部监视权,并没有限制监视范围,换而言之,唐风可以监视文武百官。
  尽管这条内审权因为朝中重臣们的强烈反对而没有大规模实行,但李建成得到消息,唐风已经在监视部分大臣了,这两件大事便使李建成忧虑之极,只要条件成熟,李世民完全可以发动宫廷政变。
  但李建成又不敢提醒父皇,只要他开口,父皇一定会大骂他内心阴暗卑鄙,只能找机会让其他大臣来提醒父皇。
  显德殿太子书房内,李建成和平时一样,批阅着一份份奏疏,他的政务极为繁重,每天都要批阅一百余份奏疏,而且大部分奏疏他是最终决策者,如果失误,他需要承担责任,因此李建成格外谨慎,每天都要忙碌到很晚才能休息。
  这时,一名侍卫走到书房门口禀报,“启禀殿下,隋使杨相国求见,说有重要事情和殿下商议。”
  李建成这两天也准备抽出空来和杨师道再谈一谈,他们不可能无限期的僵持下去,唐朝提出的要求是隋朝关闭银矿,否则将彻底断绝和隋朝一切贸易往来。
  这是唐朝的最后一种反制手段,断绝和隋朝的一切往来,包括人员和物资,这样即使有人走私,用隋朝银子买唐朝物资,量也不会太大。
  但杨师道一直没有答复,让李建成等得有点不耐烦了,此时杨师道的到来,李建成没有拒绝,立刻点头道:“请他到务本堂会面。”
  务本堂是李建成和大臣们商议政务的议事堂,就在偏殿的另一边,不多时,两名侍卫领着杨师道匆匆走进了务本堂,李建成已经先到一步等候他了。
  杨师道立刻上前躬身施礼,“隋臣杨师道参见大唐太子殿下!”
  李建成微微一笑,“杨相国请坐!”
  “谢殿下。”
  杨师道坐了下来,李建成也在上首坐下,他笑眯眯问道:“这半个月来,杨相国住得可好?有没有什么怠慢之处。”
  杨师道连忙欠身道:“多谢殿下关心,师道住得非常好,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也没有干涉自由,师道深表感谢!”
  李建成呵呵一笑,“你是隋朝相国嘛!身份尊贵,当然是我们大唐的贵客,这是应该的。”
  停一下,李建成又问道:“不知考虑了半个月,杨相国是否有了新的答复?我希望我们能愉快地结束会谈。”
  杨师道淡淡地笑了笑,“事实上前两天我已经接到了楚王殿下的最新命令,一直想找个机会和殿下再好好谈一谈,直到今天才来,让殿下久等,真是抱歉!”
  李建成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不知道楚王殿下是什么态度?”
  “楚王殿下说,为了表示出我们大隋的最大诚意,可以接受唐朝提出的要求。”
  李建成大喜,“也就是说,你们答应关闭会宁郡银矿,是这样吗?”
  杨师道郑重地点了点头,“不仅是关闭会宁郡银矿,而且我们正式决定,停止银钱的发行,我可以坦率地说,这并不是为了你们的朝廷,而是楚王不忍剥夺关中和巴蜀普通民众的财富,不忍让他们承受高昂的粮价,在我们看来,关中和巴蜀的民众迟早也是大隋的子民。”
  李建成冷哼了一声,“是你们大隋的子民?”
  杨师道眯着眼笑了起来,“难道殿下不认为河东、河北的民众也是大唐的子民吗?”
  李建成一怔,半晌,他缓缓点了点头,“说得好,将来无论是隋亡还是唐亡,天下民众皆会是对方的子民。”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八十七章 建成态度
  李建成亲自将杨师道送出了东宫大门,虽然名义上他可以全权代表大唐和隋朝达成和解。
  但实际上,这种隋朝的重大变化他必须要向父皇禀报,如果他真的擅自答应或者拒绝什么,那么等待他的,将是父皇的雷霆之怒。
  直到最近李建成才渐渐品过味来,父皇为什么总是对他不满,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有的事情他做得不到位,父皇是把很多政务都交给了他,但并不代表父皇把权力也交给他。
  很多政务是他拍板做出决定,但这不应是最后一步,他还有最关键的一步没有做,他没有向父皇集中汇报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怎么行权。
  正是这最关键的一步没有做,使父皇对他产生了猜疑,他有没有越权?有没有隐瞒重大事件等等?时间久了,父皇自然就由猜疑变成了不满。
  李建成的这个领悟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思路是正确的,就像董事长虽然不干涉日常经营,但也要看报表一样,李建成就是忘记了需要做一份旬报、月报之类呈给皇帝李渊。
  李建成已经决定每十天做一份奏疏汇总表上呈父皇,让父皇了解朝廷十天来发生的大小事情。
  他送走了杨师道,刚回到自己书房,一名宦官便进来禀报道:“殿下,杨洗马有事情要禀报,已经等待多时。”
  杨洗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