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10章

天下枭雄-第51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在杨元庆手中几次了?”
  独孤良也忧心忡忡道:“其实不仅是家主不满,我接触了不少关陇贵族,大家都对唐军屡败于隋军不满,听说连窦家也有了意见。”
  独孤震眼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丝悔意,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我支持他们,是让他们统一天下,但他们却连关中都走不出去,怎么能让我不失望,早知道,我就该支持杨元庆,一步走错,步步错啊!”
  “可是杨元庆是关陇贵族之敌,当初他打压贺若弼,打压张家和元家之事,家主忘了吗?”
  独孤震笑了,话语说得很慢,就仿佛要让独孤良记住他的话。
  “这你就不懂了,这叫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当初他不过是臣子,是秉承杨广的圣意去做那些事情,但现在他做主了,他想得天下,最终还是要向关陇贵族妥协。”
  独孤震见独孤良若有所思,又继续道:“一个不懂得妥协的人,是永远成不了大事,杨元庆不是这样的人,当初在洛阳抑制米价时,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懂得妥协的人。”
  独孤良已经有点明白家主的意思了,“家主是说,我们不妨和杨元庆暗中接触一下?”
  独孤震微微得意地笑道:“事实上我已经接触了,他在丰州时,我就和他接触了,你忘了吗?”
  独孤良恍然,他真把那个人忘了。
  ……
  北海郡寿光县,这里是北海郡最北面的一个小县,再向北便是一片森林,越过森林则是宽达十几里滩涂,再向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了。
  宋金刚率领二十余名残兵一路奔逃,他不敢进县城,直接冲进森林,向滩涂奔去。
  窦建德和宋金刚的战役打了近半个月,尽管窦建德以三万大军对阵宋金刚的一万两千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宋金刚利用益都县的高大城墙,动员全城军民严防死守,使窦建德损失惨重。
  最终因为民众不堪受迫,开城放窦建德军进城,才使宋金刚军队全线溃败,宋金刚率百余亲兵夺门而逃。
  越过寿光县,一直过了森林,宋金刚终于看到了滩涂,直到这时,他才长长松了口气,来到滩涂,就看他能不能找到船出海,离开北海郡。
  “将军,我们要去哪里?”一名亲兵问道。
  这个问题宋金刚也不知道,他还能去哪里?其实二十天前,杨元庆倒是派人来找过他,希望他能举北海郡投降大隋。
  那时他觉得杨元庆开出的条件太低,只给他一个县公的空爵和一个赋闲的大将军之职,没有任何实权职官,他便没有答应。
  可是现在他想答应,恐怕杨元庆也不会容他了,他丢了北海郡,丢了军队,一无所有,他还有什么资本去接受县公和大将军之职?
  他和孟海公有旧,或许他可以乘船南下会稽去投奔孟海公。
  宋金刚叹了口气,“先找到海船再说!”
  此时他们又疲又饿,又继续向北行,大约走了十里,眼看快到海面,前面忽然看到了一户人家,屋顶上冒着炊烟,有人!
  众人又惊又喜,催马冲了过去,这是一户渔民人家,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对儿女生活,男主人带着儿子刚刚出海捕鱼回来,一家团聚,正享受天伦之乐。
  忽然,大群士兵如土匪般冲了进来,男主人大怒,抡起鱼叉拼命,被士兵迎面一刀砍死,母女二人吓得躲进里屋,却被士兵们淫笑着反锁了房门。
  “他娘的快找粮食,吃饱了再说女人。”
  宋金刚腹中饥饿,催促手下找粮食,士兵们将房子翻过底朝天,只找到几升米,不过后院里却嗮了不少海鱼,让士兵们饱餐一顿海味。
  夜幕降临,宋金刚也起了淫心,一脚踢开了里屋的门……
  夜越来越深,夜色掩护下的罪恶也已经结束了,士兵们疲惫一天,都在沉沉酣睡中。
  就在这时,宋金刚忽然被一阵异响惊醒,只觉窗外一片火光。他一惊,蓦地坐了起来,几步冲到窗前,一下惊得他头皮发炸,只见外面团团包围了数百渔民,人人手执钢叉和火把,眼中充满了愤怒。
  在前面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和被杀死中年渔民是长得如此之像,宋金刚倒退两步。
  忽然,他大吼起来,“快起来,统统给我起来!”
  屋子里乱成一团,渔民们没有烧屋是因为他们怕伤害屋子里的女人,但两女已死,他们很快就会发现。
  “杀出去,夺回战马!”
  士兵们抽刀向外杀去,宋金刚也扑了出去,只有夺回战马,他才有活命的可能。
  一声声哀嚎声在火把中响起,渔民愤怒的叫骂淹没了士兵的求饶,不多时,只剩下宋金刚一人,他已经被两百多人团团围住。
  宋金刚腿上已受伤,跑不动了,他仰天愤然大喊:“想不到我宋金刚竟会死在一群愚民之手!”
  “杀了他!”
  不知是谁先喊一声,百支钢叉一起向他投掷杀来,将宋金刚乱叉钉死在滩涂上。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章 中元新夜
  尽管中原大胜对朝廷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胜利的本身却给隋军军民带来无限鼓舞,恰逢中元节,这个传统的祭阴之节也就变成了欢庆胜利的节日。
  太原城内,不仅是河流里放满了水灯,桨声荡漾,波光摇曳,太原城的几条主河内变得流光溢彩。
  不仅是河流,而且每家每户都挂出了上元夜的花灯,摆出了盂兰盆,以这种方式也庆贺隋军大胜。
  入夜,无数小商贩涌上晋阳大街,他们嗅觉灵敏,发现了商机的到来,小商贩的聚集也吸引了更多人出门,一时间,逛街的、观灯的挤满了太原城的大街小巷。
  火树银花,整个太原城变成了不夜天。
  大街上,一群群孩子拎水莲灯在欢快地奔跑着,每个小摊前都挤满了顾客,尽管这并不是上元节,但对孩子们来说,快乐是最重要的。
  少女们也成群结队在街上游玩,围着一个个卖首饰和脂粉的小摊,挑选着各种廉价的小首饰。
  在一个卖铜首饰的小摊前,两个少女挤在一起挑选着铜首饰,几百种琳琅满目的首饰让她们眼都看花了。
  两个少女一个约十四五岁,一个只有十一岁左右,都长得明目皓齿,楚楚动人,她们穿着上等细麻做的长裙,披一件短衫,头发都梳成望月双环髻,皮肤如玉一般洁白。
  尽管她们穿戴很简朴,但她们两人超群脱俗的气质让四周男女都黯然失色。
  不过两个少女风姿绝伦,却没有人敢打她们主意,在她们身边,站着四五个佩刀女兵,身材健壮,目光冷厉。
  在太原街头出现女兵是很正常的情况,一般都是女护兵,从开始大家的不习惯,但现在已习以为常,不过这几个女兵着实长得凶悍,没有一点女人的感觉,比男人还要强壮。
  但她们对两个少女却保护得格外周全,看似漫不经心,但又没有任何人靠近两个少女,连摊主也感觉到了少女身份的不同寻常。
  两个少女,年长一点的是隋朝丹阳公主杨芳馨,年纪稍幼一点的,却是杨元庆的长女杨冰。
  以杨府的家规之严,两人自然是没有出门的机会,杨芳馨却借口去探望母后,带着杨冰溜了出来。
  如此热闹繁华的中元节之夜,不出来玩一玩,简直就是辜负了少女青春。
  好在太原治安严格,到处有军队巡街,一般的地痞浪子很少看到,不是说没有,只是比较收敛,或者小偷小摸,或者趁人多时挤在女人身边摸摸臀、挤挤胸,明目张胆的调戏抢女几乎不会发生。
  所以两个少女虽然长得极为出众,如水中娇莲,引来无数人瞩目,却没有无聊的登徒子跑来骚扰调戏。
  “阿姐,你看这支铜钗……”
  杨冰话没有说完便被杨芳馨打断了,她低声道:“不是早说了吗?不要叫我阿姐,要叫我阿姑,怎么在府里好好的,出来就变了称呼?”
  杨冰有些委屈,嘴撅了一下,“府里叫你阿姑那是没办法,出来叫阿姐也不行吗?以前你还让我叫的。”
  “以前是以前,现在要讲规矩了,我不想听你再叫我阿姐,乱了辈分,你若再乱喊,我就搬到晋阳宫去。”
  杨冰‘嗤!’地一声笑了起来,“你哄谁,你自己不想去晋阳宫,你说那里像做尼姑一样,还是在我府上自由自在,要么你搬去,我就叫你阿姐。”
  杨芳馨脸一红,娇嗔道:“你再胡闹,我以后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杨芳馨这句话是杀手锏,杨冰一下子不敢吭声了,半晌才嘟囔道:“好吧!阿姑就阿姑。”
  杨芳馨笑逐颜开,“这就对了,你刚才要说什么?”
  杨冰一下子有了精神,连忙伸手从摊子上拔下一支双凤铜钗,铜钗中间是一颗黄豆大的珍珠。
  她把铜钗托在手心上笑道:“你知道吗?我娘也有一支和这个一模一样的铜钗。”
  杨芳馨有些惊讶地接过铜钗看了看,做工很精湛,栩栩如生,“你娘居然也有这个?”
  “嗯!藏在她的首饰箱最下面,用一只小紫檀木盒装好,可当宝贝了,上次我拿出来,被她骂一顿。”
  杨芳馨眼珠一转,笑了起来,“一定是你爹爹买给你娘的,你不是说,你父母从小是一起长大,我听父皇说过,你爹爹小时候还去打猎谋生,被我皇祖父遇到了,所以这肯定是你爹爹给你娘的定情之物,所以你娘才像宝贝一样收好。”
  “嗯!我想也是。”
  杨冰被她的一席话勾起了兴趣,又连忙问:“你说我爹爹小时候去打过猎,我怎么不知道?我爹爹还有什么好玩的事,你快告诉我!”
  杨冰对她爹爹极为崇拜,她爹爹的一切事情她都感兴趣,她一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探知的渴望。
  杨芳馨笑道:“你这傻丫头,你去问你娘不就知道了,她比谁都清楚,你干嘛问我?“
  “我娘从不给我说这些。”
  杨冰拉着她的后撒娇道:“好阿姑,你就告诉我嘛!我都叫你阿姑了。”
  杨芳馨伸出纤纤玉指在她额头上戳了一下,笑道:“真是个傻丫头,自己爹爹事还问外人,拿你没法子,好吧!我改天再告诉你,你爹爹的故事可多了。”
  这时,摊主上前笑道:“两位姑娘决定了吗?”
  “嗯!”
  杨冰早已挑好了五六件铜钗,“我这就要这些,阿姑,你呢?”
  杨芳馨犹豫了一下,却拔下了那支双凤珠钗,淡淡笑道:“这支钗不错,我就买它了。”
  小贩手脚麻利替她们包好,笑眯眯道:“两位姑娘,一共两吊钱。”
  杨冰从她的小手袋里取出一块三四钱重的小碎银,这是她攒下的零花钱,递给小贩:“我只有银子,可以吧!”
  银子可是硬通货,一两银子要值十吊新钱,她这块碎银,至少值四吊钱,小贩连忙接过,看了看,果然是银子,连声道:“当然可以,我还要找姑娘两吊钱。”
  “不要用找了,就赏你吧!”
  杨冰虽然钱不多,却和她父亲杨元庆一样豪爽大方,让小贩欢喜不已,“多谢姑娘,只是……这怎么好意思?”
  杨冰笑道:“没事的,你做生意不易,就给你女儿买点什么。”
  小贩心中感动,他见两人手中没灯,便从桌下取出两盏水莲灯,递给她们,“这两盏送你们,去河边许愿放灯吧!”
  “多谢大叔了。”
  杨冰接过灯,分给杨芳馨一盏,两人满心欢喜地向河边快步走去,五名女兵立刻跟着她们,相隔只有几步。
  小贩望着她们摇了摇头,自言自语,“这是哪家高官的女儿,竟然有女兵护卫,却还穿着麻裙,不可思议!”
  小贩一转身,忽然惊恐地捂住嘴,他知道这是谁家的女儿了。
  ……
  晋阳河是太原城内最主要的河流,贯穿全城,此时官府在水中放了千余盏水灯,排列整齐,另外几十艘小船上布置了花灯,水光倒映,千姿百态,光彩夺目。
  在河边立下两座灯塔,叫做招魂塔,是城内的圆通寺所立,灯火通明,将点燃一夜,灯油也是由各家各户捐赠,汇少成多。
  此时灯塔前挤满了点灯的庶民,士女阗咽,喧闹异常,点一盏灯,许下心愿,随水漂走,最后死去的亲人就能收到他们的祝愿。
  河边也挤满了放灯的少女,另一种风俗说,未婚少女可以在这一晚许下心愿,灯随水而去,那么她的心愿就会如愿以偿。
  少女们的心愿自然是想找一个如意郎君,她们挽起水袖,露出皓腕,将水莲灯放入水中,慢慢地,灯随水波向河心流去组成了蔚为壮观的灯阵。
  在一个稍微僻静的河段,杨冰和杨芳馨点燃了水莲灯,护卫她们的女兵带有火石和火折子,没有必要去灯塔前凑热闹。
  这一带其实人也不少,一群国子学的士子在也旁边不远处放灯。
  “阿姑,你要许什么愿?”杨冰很兴奋地问道,今天是她第一次放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我嘛!当然是说几句问候父皇的话。”
  杨芳馨见她一脸兴奋,便笑道:“你是不是许愿找个如意郎君?”
  杨冰的脸蓦地红了,跺脚娇嚷:“你再胡说,我就不理你了,人家也是要祝愿爹爹平安无事,早日凯旋归来。”
  杨芳馨见她急得像只发怒的小鸭子,便笑道:“好!好!我不跟你开玩笑了。”
  杨芳馨找了一处干净的草地,用帕子铺上,双膝跪下,将袖子挽起,露出一段玉藕般的皓腕,双手捧着水莲灯低声许愿,随即将水莲灯放进河中,
  杨冰也默默给爹爹许了愿,将水莲灯放进水中,两盏水莲灯汇在一处,缓缓向河中漂去。
  杨芳馨望着两盏灯并肩而行,她不由低低叹了口气。
  就在不远处,一群国子学士子注意到了她们,两个少女超然绝伦的气质使他们心生爱慕,其中杨冰还小,但杨芳馨却格外引他们注意。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你推我攘,终于有一名士子上前,躬身向杨芳馨行一礼,“小生张志,西河郡人,请问姑娘芳名?”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章 家法伺候
  杨芳馨一惊,向后退了一步,“你是何人?”
  旁边一名女兵反应极快,上前一把推开了这名士子,这时一群士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道:“我们只是想问问芳名,并无恶意,姑娘何必这样冷淡?”
  被推开的士子又鼓足勇气,上前再行一礼,“小生张志,西河郡人,请问姑娘芳名?”
  这次他不敢上前,隔了几尺,一边说,一边悄悄看了一眼旁边女兵,对方刀已经拔出来了,他不由又向后退了一步。
  杨芳馨已经平静下来,瞥了他们一眼,见他们穿着儒袍,带着士子帽,便淡淡问道:“你们是国子学士子吗?”
  “正是!”
  这名士子顿时有了勇气,又道:“姑娘白衣仙姿,不染凡尘,令小生无比敬慕,特斗胆相问,不知姑娘能否将芳名告之。”
  “哼!中元节哪有什么仙姿,鬼影罢了。”
  杨芳馨转身拉了一下杨冰,“我们走吧!”
  两人转身便走,一群士子急了,追了上来,“姑娘慢走!”
  这名士子更是苦苦央求:“相逢便是缘,姑娘为何不惜缘?”
  五名女兵大怒,一齐拔出刀拦住他们,这时,杨芳馨也有点动怒了,她霍然转身,怒视一群士子道:“你们有何资格知道我名字?你们是舍生忘死,为国杀敌的三军将士吗?还是辛勤耕耘,为国奉献田赋的老农?你们什么都不是,一群酒囊饭袋,不思刻苦读书报效国家,却在这里无聊下作,你们只能让我感到恶心,看你们一眼,我都觉得是羞辱!”
  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