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463章

天下枭雄-第463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君肃默默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这还是因为王妃之姊的缘故。
  ……
  杨元庆又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去了,杨元庆不可能绕过崔君素来清河崔氏释放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比如某某朝廷高职空缺等等,他就算有这个心,也会和崔君素先谈,然后崔家内部协商,他来清河崔氏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拜访,摆出一个重视清河崔氏的姿态。
  可就是这种礼节性的拜访,还是让崔伯肃发现了一些微妙的机会,杨元庆刚走,崔伯肃便命人把崔杞找来。
  崔杞鼻子的血已经止住了,但门牙掉了一颗,说话有点漏风,不太清晰,令他心中恼恨不已,当然,他不是恼恨杨元庆,而是恼恨动手打那个黑脸大汉,正好府中有人认识此人,是杨元庆手下大将程咬金,瓦岗寨乱匪出身。
  崔杞进屋施一礼,“参见家主!”
  崔伯肃一摆手,“坐下吧!”
  崔杞刚要说话,崔伯肃却止住了他,“不用解释,我心里都明白,这件事和你妻子有关,难道你没有想到过,难道你没有想到过,你妻子裴氏和楚王妃是什么关系吗?”
  崔杞倒吸一口冷气,他还真不知道,妻子从来没有告诉他,他迟疑一下道:“侄儿只知,她们都是裴氏家族。”
  “她们的父亲是亲兄弟,她们是一起长大,你妻子是楚王妃之姊。”
  崔杞半晌没有说话,他的老丈人是裴矩长子,他是知道,但他不知道楚王妃的父亲也是裴矩之子,这种大家族,关系一向都很复杂。
  崔伯肃又道:“打你和楚王无关。”
  崔杞点点头,“侄儿明白,以他楚王的身份,不会做这种事,是那个黑脸姓程的浑蛋所为。”
  “但你却让我们崔家很被动!”
  崔伯肃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变得严厉起来,“楚王妃之姊亲自在酒肆当垆卖酒,你让我怎么向楚王交代,她还是裴矩的长孙女,你让我又怎么向裴矩交代?”
  崔杞深深低下头,他本想说如果不这样,他们一家都要饿死,可是他又说不出口,他是男人,却让妻子去酒肆抛头露面挣钱养家,他无论如何交代不过去。
  崔伯肃见他样子可怜,也不忍再骂他,毕竟崔家子弟极为看重名誉,说起来,还是只能怪战乱。
  “好吧!这件事就不提了,刚才楚王说,准备任命你为清河县县丞。”
  崔杞先是一怔,随即心中狂喜,自己要入仕做官吗?
  崔伯肃凝视着崔杞那狂喜的样子,心中不由暗暗叹了口气,本来他还以为是崔杞很有骨气,不肯让妻子去求楚王妃。
  可现在看起来,其实是他的妻子裴氏有骨气,而这个崔杞,一个小小的县丞之职就让他忘记了半个时辰前的那一拳之耻。
  虽然崔伯肃心中很失望,不过这个对家族有利的机会他却不想放过,他低声对崔杞道:“看得出楚王对你妻子非常关心,看来你妻子和楚王妃的关系非同一般,你要充分利用这个关系,将来你就会飞黄腾达,切记!切记!”
  崔杞重重点头,“侄儿记住了!”
  ……
  从崔府出来,杨元庆带着一行人向城外走去,路上,他埋怨程咬金道:“你以后不准再如此鲁莽,你在崔府门口打人,让我怎么向崔家交代?”
  程咬金心中怒气未消,恨恨道:“这种没用的男人就该打,当年如果幽娘跟了我老程,我怎么也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若家中只剩下一块饼,我也会一分为二,一半给老娘,一半给她,只恨啊!这些年我把她忘记了。”
  杨元庆也知道,孝顺老娘和疼爱妻子,是程咬金的两大优点,若不是因为疼爱,他怎么会惧内?杨元庆也只是说说,倒不是真的怪程咬金打人,他只是碍于身份,否则他也一拳揍上去了。
  “算了,这件事不说再提了,回太原后,我自会让王妃安排好此事,你就别再多事了,人家是有丈夫的人。”
  这时,一辆牛车停在他们旁边,赶牛车之人正是裴幽,她笑眯眯问道:“你这就要走了吗?”
  杨元庆微微一笑,“准备回太原了,大姐什么时候去太原?”
  “我当然要去的,我早想过了,等酒肆的生意好起来,我会找一个掌柜管店,那时我就有时间了,一定去太原探望敏秋。”
  说到这,她又向程咬金招招手,妩媚一笑道:“这位黑将军,你过来一下,我要谢谢你替我管教那个没用的丈夫。”
  程咬金被她一笑迷昏了头,他慢慢走上前,痴痴地盯着她道:“幽娘,你还记得我吗?当年……”
  他话没有说完,裴幽忽然从马车座位旁抡起一把黑漆漆的大平底锅,猛地向程咬金的脑门砸去,程咬金措不及防,只听‘当!’一声巨响,平底锅结结实实砸在程咬金脑门上,打得他眼冒金星,一个趔趄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倒在地。
  裴幽站在牛车上,叉腰指着他破口大骂:“你这个碳锅脸算老几,竟然敢打老娘的夫君,你活得不耐烦了吗?”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三十三章 拜弥勒教
  裴幽重重哼了一声,也不理睬杨元庆,调转牛车扬长而去,杨元庆几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被程咬金的呻吟声惊醒,连忙围上来,“老程,你怎么样?”
  程咬金的脑门上肿了一个大包,眼神都散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裴青松心中歉然,毕竟裴幽是他族姐,但他也有点沮丧,他这个族姐压根就没理会他。
  他连忙和两名亲兵扶起程咬金,杨元庆望着裴幽的牛车走远,他心中对裴幽顿时有了七分的好感,女人一旦自立就有了灵魂。
  ……
  从城内出来,他的五百亲兵还占据着几座大棚,都吃得酒足饭饱,坐在一起聊天,唯一苦着脸的是几座茶棚的掌柜,他们没有办法做生意了。
  当杨元庆等人从大棚内走出,亲兵们纷纷牵马迎了上来,为首的亲兵郎将叫韩孝国,是韩擒虎的孙子,年约二十七八岁,最早在幽州从军,跟杨元庆去丰州,一步步积功为校尉,最终成为他的亲兵郎将。
  他上前行一礼,低声道:“总管,卑职有件事要汇报。”
  “你说,什么事?”
  韩孝国回头远远一指茶棚掌柜,“刚才吃饭时,听到一件奇怪之事,说平原郡那边拜弥勒教极盛,也就是这两个月才发展起来,而且听说官府也卷进去了。”
  杨元庆的心中一下子警惕起来,拜弥勒教往往就是造反前奏,几年前,河东郡人宋子贤擅长幻术,能变出佛像,自称是弥勒转世,信众数万人,呼吁民众造反。
  还有扶风郡僧人向海明也自称弥勒转世,创立弥勒教,掀起数万信徒造反,危害剧烈。
  怎么平原郡也出现了拜弥勒教?而且平原东部就是著名的造反重地豆子岗,可千万别又一次爆发起义了。
  杨元庆立刻招手叫来一名亲卫,把一面银牌递给他,吩咐他道:“你立刻去河间郡,命杨太守调集一万军队,火速赶赴平原郡待命”
  “遵命!”
  亲兵接过银牌,催马飞驰而去。
  杨元庆沉思片刻,本来他打算直接前往恒山郡回太原,但现在他改变主意了,他必须去平原郡查看一下情况,如果稍有大意,再掀起造反风潮,这对刚刚开始恢复的河北经济,将是一场致命打击。
  杨元庆刚刚放松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他历经战乱,他很清楚这种用宗教发展信徒之快,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能席卷全郡,他稍有大意,必会铸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他不由对平原郡太守麴稜极为不满,拜弥勒教已经发展有两个月了,他竟然不汇报。
  “走!”
  他猛抽一鞭战马,带领亲兵们向东北方向疾奔而去。
  ……
  平原郡位于清河郡和河间郡之间,东面是渤海郡,南面与齐郡隔黄河相望,它的东南便是隋朝末年最著名的造反中心豆子岗。
  和清河郡一样,平原郡也是饱受战争摧残,原本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经过数年战乱,人口已锐减七成。
  随着战乱结束,平原郡也开始逐渐恢复生机,就在这时,一股拜弥勒教的热潮席卷了平原郡。
  清晨,装扮成商人模样的杨元庆带着二十几名手下进入平原郡境内,杨元庆非常谨慎,如果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平原郡境内,必然会被弥勒教众发现,搞不好还会引发他们的提前造反,这就叫得不偿失了。
  对付这种利用宗教来发动造反,一般最好的处理办法并不是军队来镇压,那样反而把事情扩大,就算镇压了也会损失惨重,最好的办法是当地官府抓捕核心教众。
  大业九年,河东郡唐县宋子贤发起拜弥勒教,信众数万人,正是被官府及时发现,杀了宋子贤和他的千余名忠实信徒,及时制止了一场大规模造反的爆发。
  但让杨元庆恼火的是,平原郡官府非但没有任何制止的行为,甚至还传闻有官员也参加入教,这就使问题就有点严重了。
  时值暮春时节,下了一夜的雨,到天亮时,雨势还没有停,天空灰蒙蒙一片,下着细细密密的小雨,使整个平原都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因为下了一夜雨的缘故,官道上显得有点泥泞,一支由百余匹骡马组成的商队正在官道上艰难行走,骡马上驮满货物,用油布小心地包裹,大多是盐糖等生活必须之物。
  这支商队便是杨元庆所装扮,包括程咬金和裴青松在内,一共二十五手下,都是武艺高强的亲卫。
  此时他们已经进入平原县境内,平原县是平原郡最南面的一个县,紧靠清河郡,它并是郡治,平原郡郡治是安德县,位于平原郡中南部,离平原县约八十里。
  官道左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延绵数十里,而官道右面则是大片农田,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再向远处便是一条小河,在小河边上则是一座小村庄。
  “大东主,去那个小村庄问问情况吧!”
  头戴八角帽,身着黑绸长袍,一身账房先生打扮的裴青松指着不远处的小村庄兴致勃勃建议道。
  杨元庆点点头,他又看了一眼懒精无神的程咬金,笑着问他,“二东主以为呢?”
  自从被裴幽一锅打翻后,程咬金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再也没有了精神,话也懒得说一句,“无所谓!”他懒洋洋回了一句。
  “那好吧!就去小村庄看看有没有酒卖。”
  杨元庆故意提到了酒,程咬金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来,他虽好酒,但酒又怎能抚平他心中伤痕,他现在就想回京城找娘子诉说衷肠,偏偏杨元庆又要来平原郡,使他无可奈何。
  一行人离开了官道,沿着一条更加泥泞的田埂小道向约三里外的小村庄走去。
  从前河北大平原上的村庄大多是死村,没有一个人,但随着战争结束,躲藏在县城里的农民开始陆续返回自己家园,一座座死村又逐渐出现了生机。
  这座小村庄明显已经有人住了,开垦了荒芜的土地,挖掘了灌溉沟渠,在最外面一间屋瓦上已经出现了一片青白色的炊烟。
  他们刚靠近小村庄,便听见一片犬吠声,十几条土狗飞奔出来,在四面八方围着他们狂吠。
  几名在河边洗衣服的女人也飞奔进村了,很快,几十名村民都热情地迎了出来,他们对商队的到来是极为欢迎。
  杨元庆特地买了不少杂货,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廉价的首饰,以及一些镰刀锄头等待,就是为了便于向村民们探听消息。
  杨元庆让几名士兵去和村民们买卖货物,他则走到一株茂密的大槐树下,在一名老者身旁坐了下来。
  “老丈,请问这村里的村长是谁?”
  老者满头白发,面目和善,他看了杨元庆一眼,不紧不慢问道:“东主有什么事吗?”
  杨元庆这才明白,原来这个老者就是村长,他连忙笑道:“其实没什么事,只是有一些好奇,去年我经过这里,这座村庄好像没有人烟,现在又有了生机,令人感到很欣慰。”
  老者微微一笑,“去年大家都还躲在县城里,现在战争结束了,大家自然要返回家乡,哎!当年村子八十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二十几户了。”
  “河北到处都一样,基本上都死在战争中了,老丈,你们村分田没有?”杨元庆又问道。
  “分田?”
  老者摇摇头,他指着众人道:“我们这里叫陈家村,大家基本都姓陈,和睦相处,如果官府不分田,那我们平均一家可以有两百亩土地,可听说一分田,一家便只有一百亩,剩下的官府要拿走,你说我们愿不愿意分田?”
  杨元庆苦笑了一下,其实他也知道,分田对于河北来说,实际上是个伪命题,死的人太多,到处是无主之田,如果不分田,农民确实可以占有更多的土地,分田实际上是为了限制农民的土地,每家限定一个标准,多出来的土地,就成为官田,为以后人口增多做储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历史上,这些储备田绝大部分都被权贵吞噬了,包括农民手上的永业田也越来越少。
  但杨元庆现在并不是关心分田的问题,他关心的是弥勒教,他已经看到了,很多村民胸前的衣襟上都绣了一尊弥勒佛。
  只是他该怎么开口问弥勒教的事?如果这个村长就是个小头目的话,问得太直接了,会引起他的怀疑。
  “老丈家里还有几口人?”杨元庆转弯抹角地问道。
  老者叹了口气,“我原本有四个儿子,一个去了高鸡泊,一个去了豆子岗,都再也没有回来,老三当了窦建德兵,几个月前被放回来了,就是那个!”
  老者指向一个正在买镰刀的男子,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意,“那就是我的三儿子,还有一个老四,现在太原从军,还是一名隋军火长。”
  杨元庆听说他的儿子居然是隋军火长,顿时精神一振,笑道:“老丈,我们就是从太原过来。”
  老者也有了兴趣,他刚要问,一名少年却飞奔进村,大喊:“村长,张佛孙来了!”
  老者脸色一变,对村里人高声喝道:“先别慌买东西,随我迎接佛孙到来!”
  百余村民纷纷在村口前跪下,只见几名青壮抬着一乘亭舆远远走来,亭舆坐着一名身着白衣,头戴银冠,手执法杖的年轻男子,目光冷漠,他被抬进了村口,第一眼便看见了杨元庆。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三十四章 突破之口
  村长带着一群村民跪在村口磕头如捣蒜,但白衣人却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对村里这一队商人感兴趣,准确地说,他对这一百多匹骡马和货物感兴趣,战争初停,人民贫困,没有什么油水可捞,难得看见这种初具规模的商队。
  他招手把村长叫上来问了几句,村长立刻跑来问:“你们谁是大东主?”
  杨元庆刚要开口,程咬金却挺身而出,瓮声瓮气道:“老子就是!”
  村长连忙对他行一礼,“佛孙请大东主去问话。”
  程咬金在江湖上混迹多年,有极为丰富的江湖经验,他见那白衣男子贼眼放光地打量货物,便知道此人生了贼心,他上前也不行礼,冷冷问道:“找爷爷什么事?”
  他匪气十足,白衣男子却不生气,笑嘻嘻问:“你们这里可有绸缎卖?”
  “有,你要买多少?”
  “有多少,我买多少,另外,你所有的货物我都买下。”
  程咬金上下打量他一下,眉头一皱问道:“你的钱在哪里?”
  白衣男子一拍胸脯,“钱有,都是银子,不过在县城里,你们得跟我去取。”
  程咬金装模作样考虑了一下,“嗯!我们得商量商量,这不全是我一人的货。”
  程咬金转身回来,低声问杨元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