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457章

天下枭雄-第45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开道用一种极为谦卑的恭维语气,将高丽军推到前方,自己后退一步,站在高丽军身后,这是他的如意打算,他现在只剩下四万军队,这是他最后的本钱,无论如何他要保住。
  所以他必须让高丽军为前锋,在前面冲锋陷阵,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算让他做孙子,他也心甘情愿。
  高开道的如意算盘当然瞒不过老奸巨猾的渊太祚,他眯眼一笑,“击败隋军是我们双方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共同的利益,仅靠一方都无法办到,我们应该携手共进,不分尊卑彼此,这是我的态度,也是高丽军的态度。”
  “那当然,应该携手共击隋军。”
  高开道呵呵干笑起来,笑声中有那么一点苦涩,高丽人的狡诈让他占不到半点便宜。
  高开道还想在模棱两可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但精明的高丽人却用坦率和直白将他模棱两可砸得粉碎。
  “好吧!现在我们谈一谈两军合作的问题,后勤物资怎么分配,军队怎么指挥……”
  渊太祚不给高开道任何机会,用他事先准备好的方案使高开道掉进了一个无法选择的陷阱之中,无论粮食后勤还是军队指挥权,都由高丽军主导,简而言之,高开道彻底沦为了一条狗。
  就在这时,隋军撤退的消息传来,此时夜幕浓厚,尽管高开道心急如焚地想追赶,但渊太祚却牵住了已拴在高开道脖子上的狗链。
  “隋军善于夜战,他们在夜间撤退,未必是利好,或许是一种圈套,不要急,明天一早再追赶,这场战怎么打,你听我的安排。”
  渊太祚语气很平淡,但平淡中却不容半点反对。
  ……
  次日一早,高丽大军和高开道的军队离开了燕城县,向隋军衔尾追击,两天后,联合大军抵达了柳城县,团团包围了柳城县,展开一场攻城和防御的对峙。
  ……
  这两天渤海的风浪并不大,微微起伏的海浪拍打着船壁,在一万无际的大海上,一队由百余艘大海船组成的船队在顺风疾驶。
  海面上吹拂着温暖的东南风,使船帆鼓起,为首的‘龙吟’号旗舰如一支疾飞的利箭在海面上劈波斩浪,向北方疾驶。
  杨元庆站在船头,海风吹拂着他飘舞的头发,将他的思路送去遥远的地方,大海如一扇巨大的窗户,使他的心胸变得豁然开朗,也使他心中的天下也变得无限宽广。
  在大海遥远的彼岸是什么?那是更加辽阔的土地,有更加丰富的物种,可以使粮食产量增加,有了粮食,人口就能滋生,有了人口,大隋的疆域将更加扩大。
  但这将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或许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杨元庆叹了口气,他此时就像一个发现了巨大宝藏的人,却苦于无法将宝藏运走,而只有将宝藏分给更多人,这个宝藏才会使大隋变得更加强大。
  “总管,你在想什么?”程咬金在他身后瓮声瓮气问道。
  杨元庆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我在想你将来能做什么?”
  “我?”
  程咬金一愣,他没想到总管居然在想自己的出路,他心中暗喜,便装模作样地沉吟一下说:“嗯!我将来当相国可能还差一点墨水,不过做个大将军倒能称职,像太子少保、太尉之类的虚职也可以挂一挂,老程不嫌它们重。”
  杨元庆哈哈一笑,“你的脸皮倒是很厚,可以敲进一根大钉子,把这些职务挂上去。”
  程咬金嘿嘿一笑,“其实我说的是实话,将来我老程算不算开国元勋,而且我的命很长,四十年后,秦琼他们都死绝……不!那个……都不幸离世,我老程不就成元老了?当个太尉也不算过份吧!”
  杨元庆点点头,“你的眼光倒很长远,我问你,你想不想当国王?”
  程咬金吓了一大跳,连连摆手,“不!不!总管莫要害我,有这个想法,我铁定活不长,我可不干。”
  “我不是说你当隋朝的国王,我是说,给你一片土地,在海外,方圆千里,你带领一批人去建立自己的国家,嗯,就叫程国吧!你就是国王,你愿意吗?”
  程咬金咧了咧嘴,“总管,那不就是把我流放吗?”
  杨元庆拿这个只认现实、没有理想的家伙没办法了,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你就再熬四十年,准备当太尉吧!将来罗国、秦国、徐国等等小国建立起来后,你别眼红就行了。”
  “呵呵!我才不会嫉妒,最好总管明年就把他们流放出去,这样我明年就可以当太尉了。”
  “给我滚回船舱去!”
  杨元庆忽然对这张乌鸦嘴无比厌烦,难怪人人都讨厌他,他一脚踢在程咬金屁股上,将他踢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程咬金揉揉屁股苦着脸道:“在船舱里晕船难受,吹吹海风好受一点。”
  他心中却在想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拍拍杨元庆马屁,对他将来升官大有好处。
  杨元庆懒得理他,背着手继续眺望远方,心中却在考虑着远航的人选,当初出海的朱宽和刘方等人都还健在,十几年前,大隋官方使臣已经远去了流求甚至马六甲,还去倭国,航海技术已不是问题,缺的只是勇气和方向。
  “总管,看见陆地了!”头顶上忽然传来了眺望手的喊声。
  杨元庆快走几步,凝神向远方望去,果然看见北方出现了一条隐隐的黑线,陆地终于到了。
  大船上顿时一片欢呼,程咬金也激动异常,拳掌狠狠一击,“他娘的,终于到平壤了,攻下平壤,老子要第一个冲进王宫,那个……活捉高丽王。”
  杨元庆只是告诉他,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断高丽军的后路,他便一直以为是偷袭高丽都城平壤,这个他很感兴趣。
  杨元庆笑而不语,只是全神贯注盯住远方陆地,渐渐地陆地越来越近,船速渐渐变慢,他们眼前的海水颜色开始变得蓝白相间,这是淡水和海水混合的结果,这就意味着他们前方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
  果然,前方出现了一个宽阔的河湾,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呈现在他们面前,张龙指着前方大河笑道:“殿下,那就是辽水的出海口。”
  后面的程咬金一下子愣住了,挠挠头,“总管,不是去平壤吗?”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我几时说过要去平壤?”
  “这个……”
  程咬金心中一阵失望,不去平壤,那么美貌的高丽小娘,王宫里堆积如山的珍宝不都没戏了吗?
  他立刻没有了精神,像只斗败的公鸡,变得无精打采,这时他感觉晕船得更厉害了,他娘的,连站在甲板上也晕船。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二十三章 切断退路
  船队驶入了辽河,两边是一片平坦的冲积平原,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森林郁郁葱葱,人迹罕至,不时可以看见在河边饮水的鹿群,他们好奇地望着从它们眼前驶过的大船,却没有半点害怕。
  船队借着东南风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渐渐地,他们看到了人的踪迹,那是几座猎人搭建的小木屋,分布在河边。
  忽然,从木屋里冲出十几个人,拼命地冲着大船招手呐喊。
  “总管,好像是隋军!”
  一名士兵认出了岸上招手的人,杨元庆看见了,是身着盔甲的十几名隋军士兵,他们应该是隋军的斥候。
  几条小船下河,向岸边驶去,将十几隋军士兵和他们的战马一起接上大船,为首一名队正在杨元庆面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道:“启禀总管,我们是罗将军手下斥候,校尉是萧延年,奉校尉之命在这里等候总管。”
  原来是萧延年他们,杨元庆微微笑道:“你们在这里等了多久?”
  “回禀总管,我们在这里等了三天。”
  队正将一幅地图献上,“这是我们绘制的辽河两岸兵力分布图,请总管过目。”
  “辛苦你们,先下休息吧!”
  杨元庆接过地图,立刻命手下带十几名斥候下去休息,他则快步来到指挥船舱,将地图铺在桌上,很快便找到了大船所在的位置。
  地图画得非常详细,高丽军在辽水东岸后勤大营,高丽军的三座浮桥,怀远镇,以及十几座高丽军哨塔。
  还有高丽军兵力部署,河东岸的后勤大营有五千驻军,在怀远镇也有两千驻兵,有了这份地图,他就可以从容部署。
  “把程咬金给我找来!”杨元庆当即下令道。
  片刻,程咬金匆匆跑进船舱,躬身施礼,“末将在!”
  杨元庆笑了笑问他:“现在还晕船吗?”
  程咬金挠挠头皮,有些惭愧道:“回禀总管,进了河口后,现在已经不晕了。”
  “那好!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杨元庆用指节敲了敲地图,“等船队靠近怀远镇,你可率五千骑兵袭击怀远镇的高丽驻军,不用全歼,要放他们逃走去报信,明白吗?”
  “末将遵令!”
  ……
  黄昏,晚霞如火一般映红了辽河两岸,在辽水西岸的一片森林内,萧延年率领三十几名斥候正在忙碌地准备晚饭,他们已经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十天,这一带人烟稀少,没有高丽军巡哨,相对比较安全。
  一堆篝火正在熊熊燃烧,篝火上正炙烤着几头猎到的鹿,脂香四溢,士兵高声笑着,在烤肉上洒上盐和其他调料,还有几名士兵站在树上警戒,一方面是防止敌军巡哨发现,另一方是防止被猛兽袭击,他们曾遭遇过几次猛虎。
  “天黑之前记着把火灭了!”萧延年提醒众人,大家相处了半个多月,彼此已渐渐熟悉。
  “校尉放心吧!肉马上就烤好了。”有士兵笑着回答。
  萧延年又转过头,他坐在一块大石上,注视着远处的辽水,他计算着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天,隋军的船队应该快到了。
  就在这时,树上探子大喊:“有骑兵来了!”
  众士兵愣了一下,顿时七手八脚拾起地上的水罐,将火浇灭了,纷纷拿起弩箭躲在树后,萧延年也躲在一棵大树后,手执弓箭,警惕地望着树林外,远远的,他们听见马蹄声,只有三名骑兵。
  这时,树上探子又喊:“是我们的弟兄!”
  众人这才放下心,纷纷从树后闪出,萧延年跳上大石,搭手帘遮住刺眼的夕阳,夕阳中只见三名骑兵正向这边奔来,渐渐奔近,萧延年认了出来,正是他派去寻找船队的其中三名弟兄。
  三名骑兵奔近隋军栖息地,萧延年从大石上跳下,拦住了他们,“找到船队了吗?”
  三名骑兵下马,一人上前道:“禀报校尉,我们等到了船队,还带来了总管的命令。”
  “总管!”
  萧延年一愣,“总管也在船上吗?”
  “船队正是由总管率领,他给校尉下达了命令。”
  士兵将一份命令交给了萧延年,萧延年打开纸条看了看,立刻对众人道:“大家抓紧时间吃东西,吃完东西咱们有活干了。”
  ……
  夜幕笼罩在辽水之上,风轻云淡,一轮孤月在薄云中穿行,使辽水变得忽明忽暗,黑暗中,河水波光粼粼,轻微的浪花拍打着长长的浮桥。
  高丽军在辽水上用小船和木板搭建了三座浮桥,每座浮桥间相隔约两里,两头都有高丽士兵把守。
  夜幕中,五六名隋军斥候沿着浮桥泅水而行,他们泅水到了浮桥中间,攀上了浮桥,每个人都带着三袋火油,士兵们动作迅速,用匕首割开皮袋,猫腰疾奔,将火油均匀地倾倒在浮桥之上,一段涂抹一部分,约涂抹了数百步。
  隋军士兵们点了点头,‘咔!咔!’几声,他们手中都出现了一团火焰,扔在浮桥上,顿时‘轰!’地一声,火势燃烧起来,几名士兵纷纷跳水,奋力向西岸游去。
  与此同时,其他两座浮桥也都燃烧起来,火势越来越大,在宽阔的辽水上迅猛燃烧,三座长长的浮桥变成三条火龙。
  ……
  船队终于靠近了怀远镇,距离怀远镇还有二十里,怀远镇在萧延年绘制的地图上是一个中心点,高丽军后勤大营就位于怀远镇对岸,而怀远镇以西三里外,又驻扎着两千驻军。
  由于浮桥被烧,两岸的高丽军都被惊动了,岸边不是可以看见高丽骑兵巡哨出现,一百余艘大船的突然出现使他们惊恐万分,纷纷掉头奔回去禀报。
  船队缓缓靠岸,一队队隋军从船上下来,在河边列队,杨元庆亲率一万五千军队在东岸下船,而程咬金则率五千军在西岸下船。
  一个时辰后,一支浩浩荡荡的隋军在杨元庆的率领下,向十几里外的高丽军后勤大营杀去。
  高丽军后勤大营位于东岸一里外的一片原野上,占地近百亩,囤积二十万石粮食和大量的军械帐篷,以及数十万头牛羊,这里是高丽军进攻辽东的后勤基地,有五千高丽军驻防。
  就在前天晚上,浮桥被意外焚毁,使高丽军士兵警惕起来,但并没有太多慌张,毕竟浮桥被毁只是隋军探子所为,对后勤大营构不成威胁。
  而此时大营内却乱成一团,高丽军巡哨发现了一百余艘巨大海船的出现,离他们不足二十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五千高丽士兵手执弓箭密集地站在大营南面和西面,个个神情紧张,现在他们还不清楚一百多艘大船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这时,一名骑兵哨兵飞驰而至,老远便惊恐地大喊:“隋军来了!隋军来了!”
  后勤大营主将名叫苏安德,是渊太祚的心腹大将,他怒喝一声,“不准慌乱!”
  哨兵紧张得话都说不出,结结巴巴道:“将军,很多隋军,将近两万人,从船上下来,正向我们杀来!”
  苏安德大吃一惊,又急问:“离我们还有多远?”
  “还有十里,马上就到了。”
  高丽军对隋军既是仇恨,又是害怕,士兵们都惊恐万分,苏安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迅速撤离,可是这么多粮食物资,让他怎么撤?后勤物资丢了,他无法向少主交代。
  苏安德一咬牙,回头喊道:“大家准备好弓箭,决不能撤离!”
  杨元庆率军在两里外停了下来,回头命令大将李重威,“你们陌刀军准备吧!”
  陌刀重甲步兵平时是轻装而行,每人配两马,一马骑行,另一马驮运装备,在战斗前临时披挂。
  在杨思恩因伤退役后,大将李重威成为了陌刀军主将,这次他率领三千陌刀重甲兵跟随远征辽东。
  总管命令下达,三千陌刀士兵纷纷下马,披挂重甲,不多时,一支三千人重甲步兵已装备完成,他们手执陌刀,列队而立。
  “陌刀军的弟兄们!”
  杨元庆手执战刀高声大喊:“让高丽人尝一尝你们的厉害吧!让你们的陌刀成为他们噩梦,用高丽人鲜血来祭奠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隋军冤魂们!”
  杨元庆战刀一挥,“勇士们,出发!”
  三千陌刀军爆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呐喊,高举陌刀,列队向敌军大营一步一步而去,他们杀气腾腾,气势凝重如山,足以摧毁一切。
  其余一万两千隋军跟随在陌刀重甲兵身后,长矛如林,刀光闪烁,同样地杀机沸腾。
  三千陌刀军五十人一排,排列成六十排,队列整齐,如墙推进,一把把陌刀笔直指向天空,寒光闪烁,长刀密集。
  ‘咚!咚!’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营栅内,数千高丽士兵站在栅栏前,紧张地等待着前方隋军的出现。
  他们看见了,一排排俨如铁人般的士兵出现了,他们手中长长的刀刃寒光闪烁,每个人的眼中都露出惊恐之色,这是高丽军士兵们从未见过的军队,陌刀重甲士兵每走一步,发出的巨大震动,使他们心都快停止跳动了。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二十四章 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