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452章

天下枭雄-第452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装备完毕,随时可以出海,杨元庆走出船舷边,海风拂面而来,一群群海鸥在水面上鸣叫,令人心旷神怡。
  “总管,要不要出海去走一圈?”鹰扬郎将虞振伍在一旁笑着建议道。
  杨元庆望着远处无边无际的海洋,心中也勇气一种破风迎浪的冲动。
  “好吧!出海走一圈!”
  大船上下立刻忙碌起来,赵广才去船匠中找了一百余名优秀的水手,虞振伍率领一百余名水性高强的士兵上船,张龙亲自掌舵,船帆挂上,缆绳解开。
  随着一声高喊:“起航!”
  大船摇摇晃晃离开了岸边,不多时便驶出了河口,驶进了蔚蓝色的大海,海面上微微有些风浪,大船起伏,在海面上劈波斩浪,一群群海鸥在船尾盘旋。
  虞振伍在一旁介绍道:“总管,这里是渤海,向南直走,大约四天后能抵达东莱郡,西面是河间郡,东面数百里外是一座大半岛,最南端是毕奢城。”
  杨元庆点点头,毕奢城就是后来的大连,现在整个辽水以东都是高句丽的土地,他回头向北边望去,北面便是辽东湾。
  “从这里到平壤还有多远?”杨元庆沉吟一下问道。
  “大约要走十几天,向东穿过渤海口,再行驶七八天便可抵达平壤河口。”
  虞振伍心中有些激动,难道总管重启造船所是为了攻打高丽吗?但他却不敢问,杨元庆背着手凝视着东方,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
  燕郡怀远镇,这里曾是杨广东征高丽的后勤重地,建造了数百座仓库,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军械,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巨大的仓库早已被废弃,仓库内空空荡荡,杂草丛生。
  而热闹一时怀远镇也变得冷清下来,最繁盛时,这一带曾集中的上百万民夫和军队,而现在只有百余户人家,靠种地和往来的商人谋生。
  这几天怀远镇再次热闹起来,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开到怀远镇旁,这是高开道的军队,高开道亲自率领一千亲卫来到怀远镇,和高丽的使者会谈。
  由于隋军在河北大胜,使割据辽东的高开道深为恐惧,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为了自保,高开道最终选择投降了高丽。
  大营内,高开道忧心忡忡,他得到快报,隋军大将罗士信率军五万屯在临榆关外,很显然,他们即将对辽东发动进攻。
  虽然高丽已经答应支持他,但这只是口头上的支持,这远远不够,他要的是高丽国对自己实质上的支持,要出兵来帮助自己。
  但高开道也知道,高丽人是狼,一旦他们的军队进入辽东,就不会再离开,高开道有些迟疑不定,但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他毅然决定,引高丽军入辽东,帮助他对抗隋军。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十四章 临榆关下
  一队三百余人的高丽骑兵渡过了辽河,催马向怀远镇方向疾驶,为首的大将年约三十岁上下,体格魁梧,脸型容长,目光里总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冰冷。
  他便是高丽第一权臣渊太祚之子渊盖苏文,又叫盖苏文,此时,高丽国内也面临着君王的更换,平原王高汤去世,他的儿子高荣继位,称为荣留太王,但军政大权依然把持在莫离支渊太祚的手上。
  虽然高丽的国内局势并不适合战争,但渊太祚却不想放弃这次夺取辽东的机会,虽然隋朝的高丽战争都是以失败收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高丽同样也死伤惨重,一时没有恢复过来。
  所以尽管隋朝发生内乱,但高丽却始终按兵不动,没有突破辽河,随着高丽的元气渐渐恢复,他们的野心也恢复了,渊太祚意识到,如果再不趁中原割据混战的机会捞取利益,那以后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正是在渊太祚极力推动下,高丽决定接受高开道的投降,出兵辽东。
  这次盖苏文渡河来怀远镇,就是和高开道具体协商出兵事宜。
  盖苏文一方面是他父亲的手下爱将,另一方面他又是高丽情报机构高丽堂的总头子,太原城刺杀楚王妃和世子的事件便是他一手策划。
  刺杀王妃和世子的目的是想让隋朝陷入内乱之中,便于高丽夺取辽东的计划得以实施,另一方面,盖苏文也因妹妹盖娇娇之死对杨元庆怀恨于心,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等待着报仇的机会。
  但令他遗憾的是,刺杀失败,他派去太原的得力手下也失去了消息,这使盖苏文心中充满了担忧,他隐隐意识到,他的手下出事了。
  渡过辽水,再向西奔行约半个时辰,盖苏文便看见了远处一座座高大的仓库,怀远镇到了。
  高丽骑兵在高开道的大营前停了下来,一名骑兵上前高喊:“速去禀报你家大王,高丽特使已到!”
  守卫慌忙去禀报,片刻,高开道亲自迎接出来,他一眼看见了盖苏文,老远便大笑,“原来是少主,少主亲自到来,高某有失远迎。”
  他心中却有点不安,这个盖苏文是出了名的冷酷和刻薄,自己和他谈判能否谈得下来?
  盖苏文却不下马,骑在马上淡淡一笑,“对付杨元庆,是我们两家共同的愿望,长话短说,谈判开始吧!”
  高开道没想到盖苏文竟是如此直接,他脸色肃然,一摆手,“少主请!”
  盖苏文翻身下马,快步向军营内走去,两人在大帐里坐下,高开道给他倒了一碗酪浆,陪笑道:“刚刚接到消息,隋军又向临榆关外增兵两万,现在隋军总兵力以达五万人,由大将罗士信统帅。”
  “哼!就是那个张须陀手下的少年悍将,杨元庆的师弟?”盖苏文不屑地冷笑一声。
  高开道感觉盖苏文有些轻视罗士信,慌忙道:“这个罗士信有勇有谋,虽然年轻,却能率千军万马独挡一面,决不能轻视。”
  “我当然不会轻视他,我只是遗憾,杨元庆没有亲自领兵出战。”
  盖苏文心中确实很遗憾,他在很多年前就渴望和杨元庆一战,却一直没有机会,当年在皇宫比试射箭,他败在杨元庆弓下,令他耿耿于怀,而他妹妹盖娇娇又死在杨元庆手下,更让他心中充满了仇恨。
  “好吧!这次我来怀远镇,就是明着告诉你,高丽将出三万精兵助你,不过我们有条件。”
  高开道心中暗叹一声,他当然知道高丽不会白白帮自己,就算自己投降了,他们要获得实际的利益,高丽人非常务实。
  “少主请说,需要什么条件。”
  盖苏文慢慢喝了一口酪浆,这才不慌不忙道:“我们的条件也不会让高将军吃亏,如果我们帮助高将军击溃隋军,夺取幽州,那么涿郡归高将军,渔阳郡和北平郡以及辽东两郡归高丽,如何?”
  高开道苦笑一下,高丽人果然是狮子大开口,不仅要辽东两郡,而且还要北平郡和渔阳郡,他也知道,不给一点好处,高丽人也不可能帮助自己,想了想,高开道便说:“这样吧!如果击败隋军,辽东的燕郡和柳城郡归高丽,我们以临榆关为界。”
  “呵呵!这样我们就没得谈了,那就祝高将军击败隋军,我告辞了。”
  盖苏文起身便走,高开道慌忙把他拦住,“少主且慢,有话好商量。”
  盖苏文瞥了他一眼,冷冷道:“高将军心里应该明白,如果高丽不参战,你必败无疑,死无丧生之地,如果高丽军参战,还有击败隋军的可能,你就能继续活下去,孰轻孰重,你自己考虑吧!”
  高开道沉思良久,终于一咬牙道:“如果高丽军能助我拿下涿郡,我可以答应你们的条件,但如果拿不下涿郡,那就以临榆关为界。”
  盖苏文眯眼一笑,“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事实上,真到了那个时候,还由得了他高开道吗?
  ……
  临榆关外,隋军以临榆宫为基地,部署了五万大军,临榆宫是杨广北上辽东的一座小行宫,依山傍水而建,距离临榆关约五里,宫内的物品早已被群盗洗劫一空,只剩一座空荡荡的宫殿。
  隋军的大营就紧靠临榆宫驻扎,占地近百亩,可以清晰地看见数里外临榆关的城池。
  清晨,杨元庆的骑兵队抵达了临榆宫隋军大营。
  在大营外,主将罗士信、副将程咬金和牛进廷,以及数十名将领皆出来迎接。
  “参见总管!”
  众将领单膝跪下,黑压压一片,杨元庆连忙翻身下马,扶起罗士信,又对众将道:“各位将军免礼!”
  众将纷纷起身,总管的到来令所有人都振奋不已,杨元庆又拍了怕程咬金肩膀笑道:“在这里还算老实吧!”
  程咬金挠挠头苦笑道:“就是什么时候打临榆关,我们等得头发都白了。”
  “哦!居然头发都白了,我还以为是想娘子把头发想白了。”杨元庆打趣他道。
  众将都轰然大笑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杨元庆向大营走去,对罗士信和众将道:“我也很想打辽东,但时机还未成熟,不过快了,就在这个月,大家将会如愿以偿。”
  一路走进了中军大帐,众将都各自退下,中军大帐内只有四五名大将,大帐内摆放着一架沙盘,这时,行军司马曹胜取过木杆指着临榆关道:“根据我们最新情报,临榆关一共有守军一万两千人,关隘险峻,易守难攻,这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
  “守军装备如何?”杨元庆又问道。
  旁边罗士信接口道:“守将名叫张士宏,原是豆子岗格谦手下悍将,现在是高开道的心腹大将,统领一万五千精锐之军,守临榆关的士兵正是这支精锐之军,所有准备都和隋军一样,是从罗艺那里得到的兵甲,而且卑职听说高开道投降高丽后,高丽又给了他的军队三万套兵甲,在装备上,高开道的军队已不容小觑。”
  杨元庆点了点,又对众人道:“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这次攻打辽东,极可能高丽也要参战,兵力是三到五万人左右。”
  杨元庆注视着罗士信,想看看他的反应,罗士信反应却很平淡,他心中早有数,并不以为异,杨元庆又转头问牛进达:“牛将军有什么想法。”
  牛进达的话不多,但他的话都能说到点子上,他想了想道:“卑职感觉,总管就是在等高丽出兵。”
  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这牛进达倒是很有眼光,能将问题看透,他又将目光转到程咬金这里,“程将军有什么想法。”
  “我啊!”
  程咬金嘿嘿一笑,“作为大将,我没有任何想法,总管让我下火海,我不会去上刀山,我只管执行军令,不像老牛,居然还有自己的想法。”
  杨元庆见他油嘴滑舌的本性难改,便微微冷笑道:“既然你这样说,那攻打临榆关的重任我就交给你了,你执行军令吧!”
  程咬金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嘴也合不拢。
  ……
  临榆关是一座极为险要的城隘,扼住燕山一条支脉的山口,长约三里,修建得高大坚固,在城隘前,宽约三丈的榆水横流而过,成为临榆关的第一道防御。
  榆水南岸,杨元庆在数百士兵和几十名大将的陪同下,远远眺望着气势雄伟的临榆关,关隘高约三丈,每一个城垛口前都站着一名士兵,手执弓箭,严阵以待。
  “总管,卑职觉得让程咬金负责攻打关城并不妥当。”罗士信在一旁低声道。
  杨元庆看了一眼不远处一脸忧忡的程咬金,淡淡道:“我知道他不合适,让他打关隘,阵亡的弟兄们至少会增加一倍。”
  “那总管还让他领兵?”
  杨元庆冷哼一声,“我是看他太油嘴滑舌了,便给他施加一点压力,你看见没有,到现在为止,他一声没有吭,这就是让他闭嘴的最好办法。”


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十五章 强攻榆关
  高开道自称燕王,他的军队被称为燕军,有军队约十万人,其中三万人是他在格谦失败后带走的余部,从大业七年便开始造反,历经五六年的各种战役,拥有很强的战斗力,这三万军也是他最精锐的核心军队,装备精良,能征善战。
  而防御临榆关的一万两千军队中,一万人便是高开道的精锐之一,由大将张士宏率领。
  张士宏是豆子岗老将,也是高开道的心腹爱将,年约三十余岁,身高力大,武艺高强,因为他造反,妻儿被隋朝官府所杀,从此他对隋朝恨之入骨,这也是他坚决不肯投降隋朝的根本原因。
  张士宏站在城头注视着榆水南岸大群隋将,他并不是认识杨元庆,但他却认识罗士信,他看见罗士信在给一名头戴金盔的隋将说着什么,他心中顿时紧张起来。
  以罗士信的身份,居然还如此谦卑,这名隋将除了杨元庆还能有谁?张士宏不由暗暗咬紧了牙关,可惜杨元庆在五百步外,否则他真可以一箭射去。
  另一方面,他也一阵心惊,杨元庆居然亲自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张士宏心里明白,这意味着辽东战役很快就要开始了。
  他们已经对峙了一个多月,原以为还要继续对峙下去,看来他想错了,张士宏凝视着众将簇拥着杨元庆远去,他转身厉声喝道:“传我的命令,全军进入战备。”
  ……
  张士宏的担忧并没有多余,就在当天黄昏时分,隋军战鼓咚咚地敲响了,三万隋军列队出城,队伍整齐,杀气腾腾,在军队中跟随着十架排梯和三十架重型投石机。
  最前面是三十架重型投石机,各自被数十头牛拉拽,缓缓驶过浮桥,在不到半个时辰,三十架重型投石机在榆水北岸一字排开。
  这种可投掷百斤重的巨石,力道强劲,一石便可摧毁城楼柱梁,每部投石机需要二百名力士挽发,像三十名巨人矗立在城下。
  同时隋军还带来了威力巨大的火油布球,也就是发射浸满火油的巨大麻布球,每颗重达五十斤,这种火油布球主要是用于增加震撼力,燃烧城头。
  这时,一名士兵向牛进达奔去,大声禀报道:“牛将军,投石机已经准备就绪!”
  牛进达扭头向西方望去,太阳已经快要落下了海平线,变得昏红,天幕染上了一层紫红色,透出落幕的悲凉气息。
  “开始攻打!”
  牛进达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望着同样被染成紫色的城墙和燕山,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坚毅之色。
  ‘咚!咚!咚!’
  巨大的鼓声敲响了,每一声鼓击都砸在城上士兵的心中,砸得他们胆颤心寒、两股战栗,他们手执弓箭,力量单薄,呆呆地望着城下那三十架庞大如怪兽般的巨无霸,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绝望。
  鼓声停止了,天地间一片寂静,忽然间,数十只巨大的黑影腾空而去,划出数十条弧线,飞掠半空,发出刺耳的呼啸声。
  “啊!”
  城头上发出一片绝望的喊声,‘轰!轰!’连续不断地巨响,城头上尘土飞扬,烟雾扑面,尽管临榆关的城墙全部是用巨石砌成,城墙高大坚固,但在重愈百斤的巨石冲击下,城墙上还是不断出现了险情。
  ‘砰!’的一声巨响,一块巨石砸中张士宏身旁的城垛,城垛被砸得粉碎,碎石乱飞,巨石余劲未消,横扫而来,几名亲卫当场被砸成了肉酱,血肉横飞。
  张士宏被两名士兵扑倒在地上,一颗碎石击中他的耳廓,血流不止,城头上的士兵惊恐的叫喊声响成一片,第一轮攻击便死伤了两百多人,城楼被两块巨石同时击中主梁,轰然坍塌,十几名士兵被埋葬在坍塌的泥石堆中。
  紧接着第二轮巨石攻击再次发动,三十块百余斤的大石在空中转动,挟带毁天灭地的力量,直扑城墙,又是一片巨大而沉闷的撞击声。
  紧接着第三轮、第四轮攻击,一段墙石终于承受不住巨石的连续撞击,已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