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422章

天下枭雄-第422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规模军团作战中,弓骑兵主要负责外围游射,破坏敌军阵型,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斥候军的作用,也正是这样,很多斥候军都是出身弓骑兵。
  六千名弓骑兵分兵两路扑向涿县南城,与此同时,窦建德也在大营内观察隋军的动静,隋军的重新杀至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隋军毕竟和幽州不是同盟,如果把幽州军比喻为羊,那么隋军就是和他共同争夺这只肥羊的另外一群狼。
  就看谁下手快、下手狠,那么他就能夺到最肥嫩的一块肉,他窦建德只要那五千重甲骑兵,其余骨肉他可以让给隋军,可问题是,窦建德也知道,事情未必像他想的那样美好,重甲骑兵这块肥肉,隋军怎么可能轻易让他得到。
  “王爷,隋军骑兵出来了!”一名亲兵在旁边大喊。
  窦建德已经看到了,他不可能让隋军骑兵去骚扰他的攻城,窦建德也立刻下令,“令董康买率一万骑兵去拦截!”
  鼓声雷动,一万骑兵从窦建德大营内杀出,也分兵两路向隋军弓骑兵迎击而去。
  这时,隋军阵营也发生了变化,又一支六千人的骑兵杀出了营盘,由副将秦琼率领,秦琼一马当先,挥舞长槊,吼声如雷,六千骑兵如一条铁龙,突杀进了窦建德的骑兵群中,两支骑兵在旷野中混战在一起,秦琼率军杀出,有力分担了弓骑兵的压力。
  两支弓骑兵一路疾奔,突破窦建德军的重围,很快便冲到了南城,他们在攻城士兵的背后发动了袭击,六千隋军弓骑兵策马奔驰,一支支箭从他们手上的强弓中射出,铺天盖地射向攻城士兵。
  此时的攻城战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窦建德下达了第一个冲进城池者赏黄金三千两的巨额悬红,前十人各赏金千两,极大刺激了攻城士兵的斗志,一百五十架攻城上密密麻麻爬满了疯狂进攻的士兵,城下满天飞射的箭矢压制住了城头幽州军反击。
  尽管城下已伏尸累累,但发财的欲望让攻城士兵仍不顾一切地向上攀爬,喊杀声、叫骂声,长矛刺穿了胸膛,横刀劈砍掉头颅,血光四溅,断肢横飞,已经有数百人冲上城头,和幽州军拼死恶斗,越来越多的攻城士兵冲上城头。
  就在这时,一队队隋军弓骑兵从局势最危险的攻城梯旁飞掠而过,漫天飞矢如疾风骤雨般射至,密集的箭雨使城梯上的攻城士兵纷纷中箭,惨叫着摔下城。
  隋军弓骑兵以百人为一队,来自四面八方而至的袭击使四万攻城士兵一阵大乱,这就像在享受一顿美味的大餐时,忽然被一根坚硬的鱼刺卡住了喉咙,虽然死伤只有千余人,伤亡并不大,却严重地扰乱了士兵们的攻城,尤其攻上城的士兵后继不济,又被士气大涨的幽州军反击,一鼓作气将敌军赶下城头。
  负责攻城的大将高雅贤恨得心中滴血,他被迫无奈,只得下令撤军,‘当!当!当!’鸣金收兵的钟声敲响,攻城士兵如潮水般退回,岌岌可危的攻城局势顿时被化解,引来城头上守军一片欢呼。
  隋军骑兵速度太快,窦建德还没有来得及派出第二支拦截队伍,局势便发生了变化,窦建德勃然大怒,回头对大将刘黑闼喝令:“率我的近卫军去冲杀隋军!”
  窦建德有五千最精锐的骑兵,是从数十万军中挑选出的精锐,护卫在他身边,被称为近卫军,一般不会出战,但今天隋军的扰乱使他怒发冲冠,第一次将最精锐的五千近卫骑兵派出。
  “末将遵令!”
  刘黑闼对窦建德身后的骑兵大吼一声,“跟我来!”
  五千骑兵战马奔腾,矛尖如林,如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向数里外的隋军弓骑兵冲杀而去。
  弓骑兵一般不会直接和敌军鏖战,谢映登见一支骑兵向自己军队疾冲而来,杀气冲天,他立刻命令身边士兵,“通知裘将军,暂时南撤!”
  裘顺德是杨元庆手下一名偏将,跟随王君廓一起投降,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射,在高速奔跑中射箭,百步外百发百中,极得杨元庆赏识,破格提升他为弓骑郎将,统帅三千弓骑兵。
  他得到了谢映登命令,当即挥舞短矛大声喝令,“兄弟们,撤退!”
  裘顺德调转马头,率领三千弓骑兵向南方急撤,谢映登的军队也随之南撤,很快,六千弓骑兵离开了战场。
  就在这时,隋军大营的传来收兵的钟声,正在鏖战的中秦琼立刻率领骑兵脱离战场,向隋军大营撤退。
  逼迫窦建德军队停止军事行动有很多办法,如果大军列阵,以势迫人,又比如集中兵力攻击敌方的粮草辎重大营等等,但隋军采用的是骚扰方式,这种方式无法改变战局,只能暂缓对方的攻势,很显然,隋军并没有直接制止窦建德军队攻城的意思,只是在局势变得岌岌可危的时候,迅速出手瓦解窦建德军的攻势。
  窦建德也意识到了隋军的企图,隋军是在利用他的军队来削弱守军的实力,同时又不让他攻下城池,窦建德也下令暂停攻城,士兵归营,双方整顿军马在涿县城下形成了对峙。
  ……
  在第一天的攻城中,罗艺没有任何动静,他保持了沉默,甚至没有出兵去救援自己的城池,只是大营向前推进了五里,驻扎在涿县东北方向十里之外。
  罗艺已经得到情报,隋军又返回了涿县城,他很清楚,隋军绝对不会让窦建德攻破城池,既然隋军要替他出头,他又何乐而不为?
  罗艺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是派出一队队斥候前去打探情况,而他的三万幽州军依旧在十里外按兵不动。
  在幽州军的大营前也搭建了一座高达三丈的眺望塔,整整一个上午,罗艺都站在眺望塔上观察战局,他虽然不出兵,但他却比谁都关心战局的进展。
  一队队斥候士兵像走马灯似的赶回来向他汇报战局走向,当他听说隋军出动骑兵攻击窦建德攻城军的后背,他悬在嗓子眼上的心才蓦地松懈了。
  这时,一队哨兵护卫着几名隋军官员飞驰而至,很快便直奔营门前,一名哨兵上前禀报:“启禀王爷,隋军使者来见!”
  罗艺点点头,对身边亲卫道:“请隋使到中军副帐相见!”
  他下了眺望台,骑马返回了大帐,刚回副帐,亲兵便将隋军使者领了进来,是一名三十余岁的文职军官。
  隋使上前躬身施礼,“隋军仓曹副参军施荣参见罗总管!”
  罗艺一摆手,“施参军请坐。”
  这时,罗艺次子罗诚也走进大帐,站在父亲身后,他心情有点复杂,或许是他曾经在杨元庆手下为将的缘故,他内心更偏向于隋朝,
  他觉得杨元庆既然肯派使臣前来,那么就有商量的余地,他就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肯投降隋朝,当年父亲也是杨元庆手下,尽管心中有想法,但他毕竟是儿子,他必须要跟随父亲。
  施荣坐下,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罗艺,笑道:“这是楚王殿下给罗将军的一封亲笔信,请将军过目!”
  罗诚上前接过信,呈给了父亲,他一眼瞥见了信封上的几个字‘致幽州总管府北平督军罗艺将军。’
  这是罗艺在隋朝的正式官职,幽州总管是他的自封,北平郡王更是唐朝给他的爵位,隋朝绝不可能承认,所以杨元庆是以隋朝的官职来称呼他,这让罗诚心中一动,他已隐隐猜到了信中内容。
  罗艺深深看了一样信封的一行字,‘并州总管杨元庆致幽州总管府北平督军罗艺将军。’
  他心中不由冷笑一声,杨元庆不肯承认他罗艺为幽州总管,可他杨元庆的并州总管不也一样是自封吗?
  罗艺打开信,信的内容却让他大吃一惊。


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四十四章 拖延三天
  罗艺原以为杨元庆是要他归降隋朝,不料信中的内容却是邀请他共击窦建德,要知道就在昨天,杨元庆还和他的军队发生激战,今天一转眼又在邀请他共同作战了,这种变化让罗艺着实有点难以适应。
  对于罗艺来说,杨元庆和窦建德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是恶虎,一个是毒蛇,都是想夺取他的基业,罗艺沉默了片刻,问道:“不知杨总管计划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施荣欠身道:“三天后的一更时分,我们两军同时发动对窦建德军队的进攻!”
  “然后呢?”
  罗艺看了施荣一眼,他更关心击败窦建德后怎么办?不会是击败窦建德后,两军又再次交战,这个结局他受不了。
  施荣微微一笑,“击败窦建德后,罗将军可率本部军马撤回幽州,然后我们重新开战,和原来一样。”
  这时,旁边的罗诚终于忍不住问:“难道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没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
  罗艺回头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怒斥他:“不准多言!”
  施荣呵呵笑了起来,“少将军说到点子上了,这次我奉命前来,实际上有三个方案,刚才给罗将军所言,只是第一个方案,罗将军是否愿意听楚王殿下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书面,杨元庆亲笔写在纸上,这应该是正方案,后面所谓的两个方案只是口述,显然只是一种试探,罗艺不露声色道:“施参军请继续说,罗某愿意一听。”
  “其实罗将军应该猜得到,第二个方案是希望罗将军能够归顺隋朝,罗将军本来就是隋将,回归隋朝是理所应当,楚王殿下说,如果罗将军回归,可封襄阳县公,武侯大将军,若罗将军愿意从文,则封太守,治理一方,留名百世。”
  身后罗诚刚要开口,罗艺的后脑却仿佛长眼睛一般,一摆手止住了儿子的插口,他又继续不露声色问:“那第三个方案呢?”
  “第三个方案要简单得多,罗将军交出所有军队,我们保证罗将军全家安全通过河东前往关中,同时准罗将军带走两百名亲兵。”
  罗艺点了点头,杨元庆开出的条件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笑道:“先不慌谈后两个条件,第一个方案我答应,请转告杨总管,三天后的一更时分,我们一同发起对窦建德军的进攻。”
  ……
  施荣告辞而去,罗诚立刻着急地对父亲说:“父亲,杨总管已经开出了具体条件,为何我们不答应?”
  罗艺看了儿子一眼,淡淡道:“杨元庆开出的是什么条件,襄阳县公,武侯大将军,这个武侯大将军又是什么玩意?你就不会想一想?现在秦琼、杨思恩、裴行俨等人也只是将军,他却给我一个大将军,估计就是画一个大饼给我,虚职罢了,当我罗艺是三岁小儿吗?唐朝至少还给我一个纳言的高官,他却只给我一个太守,你说我会不会答应?”
  “可父亲不是说,李渊不过是看中了幽州的军队和地盘,如果父亲真的变成光杆总管,李渊就会翻脸不认人吗?”
  “我是这样说过,但我当时忘记了一点,李渊若想收买天下之心的话,他就必须善待我,你知道千金买骨的故事吗?现在我就是那堆没用的马骨,我不接受大隋重禄,千里迢迢投奔大唐,李渊若不重用我,他就会失信于天下。”
  说到这,罗艺冷冷一笑,“我相信李渊不会这样做!”
  罗艺从随身的箱子里取出一本奏疏,递给罗诚,“你立刻乔装前往长安,想办法将这本奏折交给太子,然后你就在长安等我。”
  罗诚几乎要将嘴唇咬出血,他接过奏疏,再一次恳求道:“父亲再考虑一下吧!孩儿觉得唐朝没有前途。”
  罗艺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叹了口气道:“为父知道你曾是杨元庆的部将,比较念旧,可是你要将目光再看远一点,杨元庆本身就曾是幽州总管,我对他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所以他封我为武侯大将军,就表明他只会恩养我,而绝不会再重用我,相反,李渊也想夺河北,夺幽州,那他肯定会继续用我,而且太子手下无大将,我去投靠太子,我还会得到机会……”
  罗艺按住儿子的肩膀,凝视着他的眼睛,“机会,我儿明白吗?为父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有在唐朝才能得到!”
  ……
  施荣回到隋军大营,他一路疾走,很快来到中军大帐前,他向一名亲兵拱手道:“请禀报总管,就说施荣回来了。”
  “施参军请稍候!”
  亲兵匆匆进去,片刻出来施一礼:“总管请施参军进去。”
  大帐内,杨元庆正坐在桌案批阅奏疏,这是今天中午才送来的奏疏,有三十余本,都必须要他签字批准。
  施荣匆匆走进了大帐,上前深施一礼,“卑职参见总管!”
  杨元庆也在等他的消息,便放下笔笑了一笑问:“他接受了哪个方案?”
  “回禀总管,罗艺只肯接受第一个方案,第二个和第三个方案他没有表态,卑职感觉,他似乎有点嫌总管开出的条件太低了。”
  杨元庆忍不住冷笑一声,如果罗艺真是这样想他一点也不奇怪,唐朝封他北平郡王,还给他开出了纳言的高位,自己却只给他襄阳县公和太守之职,他当然不干,但他以为自己是什么?在眼前这个局势下投降,难道他还想继续当幽州总管不成?
  他答不答应都已经由不得他了,杨元庆背着手慢慢走到帐门前,注视远处的涿县县城,县城很安静,窦建德并没有再一次发动攻势,还有三天时间,三天后,一切都将尘埃落地。
  ……
  幽州城以东约二十里外的官道上,一支从渔阳郡开来的军队正疾速行军,这支军队约三千人,是驻防渔阳郡的幽州军,率领这支军队的将领名叫董熙,年约三十七八岁,身材高大,使一杆铁枪,威风凛凛,但他的目光中却总有一种难以言述忧郁。
  董熙是幽州副总管侯莫陈乂的心腹,在幽州从军已经十三年,从一名小小的旅帅一步步升为渔阳督军,在幽州军有着颇高的威望。
  董熙是接到了罗艺的紧急命令,命他放弃渔阳郡,回幽州城驻防,一同接到命令的,还是军都陉的守将薛万均和安乐郡督军王朴。
  这样一来,幽州城的守军就增加到两万五千人,足以守住幽州城,罗艺极为担忧窦建德大军会乘乱夺取幽州城的危机便化解于无形。
  远远地,董熙看见了远方的幽州城,大约还有十几里路程,他看了看天色,已是午后了,士兵们行军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还饿着肚子,估计幽州城不会有什么问题,他立刻令道:“大家就地休息一个时辰!”
  士兵们都累坏了,纷纷找地方坐下来吃干粮,有人则抓紧时间睡一会儿,温暖的阳光照在身后,并不感到寒冷,不少士兵牵马到不远处一条小河边饮水,河面上只覆盖一层薄薄的冰,轻轻一敲便碎裂了,河边很快便挤满了饮水洗脸的人马。
  董熙也找一块大石坐下,亲兵将一块夹有干肉的面饼递给他,“将军,吃一点吧!”
  董熙似乎有点心事,他一边喝水吃干粮,一边在低头想着什么,隋军已经打到了涿县,再过不久就应该杀到幽州城,董熙低低叹息一声,已经快十三年了,这一天终于到来。
  “将军!”
  一名士兵快步走上前,指着远处道:“有人找你,说有很急之事!”
  董熙顺着士兵手指方向望去,只见百步外的官道上站着一名牵马的男子,三十岁左右,长得黑瘦,目光却十分锐利,远远注视着自己。
  董熙心中一动,立刻站起身,向这名男子走去,走到近前,他打量一下男子,问道:“我就是董熙,你找我有何事?”
  男子微微一笑,取出一面隋内卫军银牌,出示给董熙看了看,“在下罗善文,是太原内卫军校尉,奉杨总管之命,等候将军多时了。”
  董熙一惊,他一把拉住男子胳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