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405章

天下枭雄-第405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内,杨元庆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其实他并没有休息,他的心中在想着远在北突厥的阿思朵,丰州战役结束后,阿思朵被处罗可汗带回了突厥,随即把她交给北突厥的可敦阿努丽,这一晃大半年过去了,阿思朵始终没有回来。
  杨元庆很清楚,乌图是绝不会扣留阿思朵,她迟迟没有回来,只能说是她自己的原因,或许丰州一战撕裂了突厥和隋朝之间最后一根纽带,使两个民族之间彻底翻脸为敌,一面是她的父兄,一面是她的丈夫,阿思朵无法面对这种仇恨,她只能选择逃避。
  杨元庆能理解阿思朵的痛苦和无奈,也没有派人去接她回来,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仇恨慢慢淡化,她迟早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或许是人慢慢成熟的缘故,杨元庆也感觉到少年的激情已慢慢淡去,很难得有什么事情让他激动,让他热血奔涌,他身处的地位也不可能再让他像少年时那样无所顾忌的率性而为。
  就在这时,马车忽然停下来了,只听见马车外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青天大老爷,民妇冤枉啊!”
  杨元庆一怔,居然有人拦车告状,这是怎么回事?他立刻吩咐亲兵道:“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片刻亲兵回来低声禀报:“总管,好像和太原王家有关!”
  杨元庆微微一怔,他沉思片刻便道:“带这个女人回府!”


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十五章 首鼠两端
  楚王府偏堂内,杨元庆见到了这个拦路鸣冤的女子,年约二十岁,长得眉目姣好,只穿一身单薄白裙,冻得浑身青紫,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她跪在地上,低声饮泣。
  这时,王妃裴敏秋也进来了,她见这女子被冻得可怜,便吩咐丫鬟,“去取我那件灰鼠皮袄来,再让厨房调一碗米浆。”
  年轻女子感激万分,转而向裴敏秋跪下,“多谢夫人!”
  裴敏秋连忙扶起她,“你别跪了,地上凉,站起来说话。”
  裴敏秋回头看了一眼丈夫,发现他对自己笑而不语,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喧宾夺主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对元庆笑道:“你有话问吧!我先出去。”
  “夫人不妨坐下听听!”
  这件事估计和王家有关,杨元庆也希望妻子也能听一听,裴敏秋心中有些奇怪,一般涉及公事时,他不会让自己在一旁,今天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女人和自己有关系吗?
  裴敏秋心中疑惑,便在丈夫身旁坐了下来,杨元庆这才问女子,“你说吧!发生了什么事?”
  女子抹去眼泪低声道:“小女子是长安乐坊的一名琵琶女,名叫罗姬,卖艺悦人为生,年初我认识一名佳客,风流倜傥,文采过人,此人名叫王凌,他屡屡向我示好,愿赎我为妾,我被他诚意所感,遂委身于他,胎珠暗结,两月前诞下一子,怀孕时他对我千依百顺,百般迁就,不料我产下儿子,他却把我们母子赶出府门,说此子和他无关,我几次找他,他就是不肯见我们,还搬了家,我气愤不过,便来太原找王家讨要说法,但王家却说我是疯女人,痴心妄想攀附王家,说王家是名门世家,怎么可能和乐姬生子,把我轰出府来,行李也被他们扔进井中,可怜小女子身无分文,举目无亲,本想一死了之,却放不下我的孩儿,恳求王爷王妃替我做主……”
  说到这,女子泪如雨下,抱着孩子失声痛哭起来,裴敏秋气得浑身发抖,那个王凌她知道是谁,就是王绪的次子,竟然做出如此禽兽不如之事,就因为这个女子出身风尘,便不认自己造的孽,还有王家的自诩清高,无情无义,令她极为反感。
  裴敏秋看了一眼杨元庆,见他脸色阴沉之极,她忽然想起丈夫的身世,这件事恐怕是戳到杨元庆痛处了。
  “这个王凌在长安做什么?”杨元庆不露声色问道。
  “我认识他时,他不过是官学里的一名士子,八月时,他不知走了什么门道,进东宫在太子身边做文学馆供奉,有一次我记得有一名宦官来找他,说太子召见他,他就匆匆走了,他的同伴也说,他是太子身边红人,自从他进了东宫后,对我的态度就渐渐变了。”
  杨元庆心中暗暗恼怒,自己对王家如此恩宠,还让王绪为相,他却首鼠两端,暗中让次子替李渊效力,明显是想两头站位,他克制住心中怒火又问:“你怎么知道他是太原王家人?”
  女子垂泪道:“他告诉过我,他是太原王氏家主之子,还让我不要出去乱说,会惹祸的,我本不想来找他家人,可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杨元庆沉思片刻,现在正是准备攻打河北的关头,暂时还不能乱,此事须暂且压一压,等打下河北再回头收拾王家。
  想到这,杨元庆对妻子裴敏秋道:“这个女子挺可怜,你就暂时把她收留在府中,王家之事过段时间再说。”
  裴敏秋从丈夫的问话中,多少猜出了他的用意,他现在还不想和王家翻脸,她点点头,对丫鬟道:“把她领到东院去,让李大娘给她收拾一间屋子,照顾她食宿,不可怠慢了。”
  女子心中感动,跪下磕头道:“多谢王爷收留,多谢王妃大恩,小女子来生当衔草结环相报!”
  杨元庆见她这么年轻便想到来生,不由好笑,便柔声对她道:“你既然向我申冤,我自然会给你一个公道,但现在暂时不行,你现在安心住下,照顾好孩子,也不要去找王家,等时机到了,我自然会让王家还你一个公道。”
  “谢王爷恩典!”
  女子又磕一个头站起身跟着丫鬟下去了,裴敏秋望着她走远,长长叹息一声,恨恨道:“没想到王家竟然是这样的人,冷酷无情!”
  杨元庆淡淡道:“大凡名门世家都有这个毛病,把自己的清誉看得比什么都重,也会严格约束家族子弟,不准他们去找风尘女子,可当他们约束不住时,便以一概不承认来应对,王家如此,杨家也是如此,其实你们裴家也一样,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
  裴敏秋默默无语,其实她知道的,她的一个族兄就是因为娶了风尘女子而被赶出家门,从此再无消息,但裴家比王家公正,不像王家只伤害不幸的女人,而包庇自己的子弟。
  “夫君,你若有事,去忙吧!我去看看孩子们。”
  裴敏秋转身要走,杨元庆却转身拉住了她,笑道:“你先坐下,我有事情和你说呢!”
  裴敏秋坐了下来,杨元庆瞅了她一眼,见她脸上没有笑容,好像有些不高兴,便微微一笑问“刚才说你裴家,心里不高兴了?”
  “你说呢?”裴敏秋白了他一眼。
  “你不会真为我那句话生气吧!”
  杨元庆拉住了她的手,“刚认识你时,我记得你可是一个宽容大量的小娘。”
  ‘嗤!’一声,裴敏秋忍不住笑出声来,在他手背上重重一拍,娇嗔道:“什么宽容大量的小娘,胡说八道!”
  杨元庆嘿嘿一笑,却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把花瓶打碎的情形,可不是一个惶恐紧张的小娘吗?
  裴敏秋瞥了他一眼,看他神情便明白他的心思不知道想哪里去了,她抿嘴一笑:“好了,我没有生气,只是逗你玩玩,说吧!楚王殿下有什么事吩咐小女子?”
  杨元庆确实有正事,他笑容收敛,略略沉思一下道:“是这样,我前不久在上谷郡时,不少将领都向我反映,最近太原城刮起一股奢华之风,不少官员家眷生活奢侈,而且互相攀比,连下人都着罗绮,出入的马车更是镶金嵌银,一辆比一辆华丽,我不知道这股风是怎么掀起,但必须要制止,我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劝说这些家眷收敛奢华,提倡勤俭,现在中原和河北的饥民连饭都吃不起,我们却在这里铺张奢华,若任这股歪风蔓延下去,我们没有任何希望夺取天下。”
  裴敏秋点点头,其实她知道这股竞奢风潮是怎么起来的,大概一个月前,苏威新夫人过寿辰时,讥讽杜如晦妻子衣着寒酸,杜如晦妻子忿不过,第二天也穿起绫罗宽裙,结果人人效仿,这股风就愈刮愈烈,确实是有点过份了。
  “这件事我记住了,我会尽快劝说她们放弃竞奢,重新回归简朴!”
  ……
  杨元庆还有些公务要处理,先回书房去了,裴敏秋却带着几名丫鬟来到了外宅,外宅占地约四十亩,分为左院和右院,左院是亲卫侍卫们的驻地,右院则是下人仆妇们居住之所,楚王府的家仆、丫鬟、婆子等等算起来,有百余人左右。
  很多人老早就跟随他们,当初裴敏秋带着姐妹孩子逃出京城后,家人们都已遣散,不过几乎有一半的下人又千里迢迢跑到丰州去投奔他们,现在又随他们来到了太原。
  时间长了,下人们大多有了家小,基本是一家人住一座小院,每月有例钱,裴敏秋待下人宽厚,府中仆妇丫鬟的例钱都要比别人家多五成,若是家中孩子多,或者要赡养老人,还另有补助。
  虽然待遇优厚,但裴敏秋规矩却很严,不准在外面打着楚王府的旗帜欺压良善,不准交结匪人,不准妄议主人,不准赌博嫖妓,不准擅自领外人进府等等几十条府规,触犯其中任何一条,立刻赶出王府,毫不容情,至今已有五六人被赶走,就算赶走,她也做到仁至义尽,给一笔遣散费,安排他们生活。
  裴敏秋的宽严相济得到了下人们的爱戴,连被她赶走之人也不会说她一句坏话,相反,他们还四处宣扬她的仁慈良善。
  一名丫鬟带着裴敏秋来到一座小院前,丫鬟叫做春雨,是裴敏秋的贴身丫鬟,父亲已经去世了,她便把母亲接来和她住在一起。
  “娘,快开门!”春雨用劲拍了拍院门。
  片刻,门开了,院子里站着一个中年妇人,她看见了女儿身后的主母,吓了一大跳,慌忙要跪下,裴敏秋连忙将她扶住,笑道:“你女儿都不跪我,你还要跪我吗?”
  “娘,不用跪,施个万福就可以了。”丫鬟春雨在一旁笑嘻嘻道。
  “你这丫头,没有规矩。”
  中年妇人姓金,大家都叫她金大娘,每天都会去厨房里帮忙,但她不是王府下人,她骂了女儿一句,连忙将裴敏秋请进院子,她着实不知道王妃来她家里做什么,便战战兢兢问:“王妃到小院来有事吗?”
  裴敏秋微微一笑,“我听春雨说,你平时都是自己织布做衣,是吗?”
  金大娘狠狠瞪了女儿一眼,恨她多嘴,既然王妃问起,她又不得不说,只得陪笑道:“其实在这里不用织布,可以去买布做衣,只是在老家习惯了,闲不住,便纺纱织布,其实是打发时间。”
  “让我看看好吗?”
  “当然可以,王妃请跟我来!”
  金大娘带裴敏秋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摆着一架纺车和一台踏板斜织机,旁边簸箕里堆着不少细麻。
  “就是这两架机器,熟练了,五天就能织出一匹布。”
  裴敏秋坐下来轻轻摇动纺车,她抬头对金大娘笑道:“你今晚就搬进内府吧!明天一早,我们几个姐妹想跟你学习纺线织布。”


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十六章 馆驿见贤
  次日一早,杨元庆的马车刚抵达晋阳宫门口,在这里他却意外地遇到了相国王绪,对这个长着一张削瘦脸庞的相国,杨元庆心中此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
  杨元庆也并不是要王家绝对效忠自己,他自己也出身名门,知道这些名门世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家族关系早已是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如果偶然有几个家族子弟在敌方为官,这也很正常,如裴家、崔家都有,卢氏家主卢楚甚至还在洛阳为相,他也照拉拢无误。
  他恨的是‘刻意而为’,昨晚那个罗姬告诉他,王绪的次子年初时还在长安国子学读书,八月便在东宫求仕成功,成为文学馆供奉,一个刚刚出道的毛头小子,居然能成为东宫文学馆供奉,很明显这是为了拉拢太原王氏家族,王绪敢说他不知道此事?
  杨元庆甚至怀疑这是王绪的刻意安排,否则,一个国子学的士子竟然敢不知天高地厚跑去东宫文学馆应募?
  其实王绪将这件事公开,他的儿子在李唐为官,这倒反而没有什么事了,毕竟名门世家更多是考虑家族的延续,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所有世家的痼疾,杨元庆也只是心里不舒服,但他能理解。
  但王绪却不是让侄子或者其他子侄去李唐,而是让儿子秘密效忠李唐,一个‘秘密’二字,这就说明他心中有鬼了,其实就是一种背叛,八月时,王绪已经成为了北隋相国,他又秘密让儿子去烧李唐的香,这种背叛是任何一个当权者都无法容忍。
  尽管看透了王绪的虚伪,但杨元庆此时还暂时不想和王家翻脸,一方面固然是战争准备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后方暂时不能发生官场动乱,另一方面,他还需要王家来抑制裴家的独大,如果王家倒了,将出现裴家把持朝政的局面,在朝廷内的各大山头势力没有群峰并起之前,确实还不能打压王家,只是王绪让儿子秘密去烧李唐的香,必须要提防王绪出卖隋朝的利益。
  “总管,今天好像来得早了一点!”王绪笑眯眯上前拱手道。
  杨元庆打了个哈哈,“还好吧!应该算是正常,我倒觉得王相国有点晚了。”
  王绪并不知道昨晚被他赶出府的罗姬现躲在杨元庆府中,事实上他压根就没有把那个女人放在心上,一个靠卖艺悦人的风尘女子竟然说生了王氏的骨肉,不管是真是假,他都绝不会承认。
  他的次子王凌入东宫为文学馆供奉之事十分隐秘,并没有公开,只是王绪没有想到杨元庆居然会在无意中知道了这个隐秘。
  他摸摸自己脑门,也呵呵笑道:“今天好像是我晚了,身体有点不适。”
  杨元庆立刻关切道:“王相国身体不适就回去休息吧!别把身体弄垮了。”
  “多谢总管关心,一点小恙并不碍事,不知和突厥的谈判会怎么样?”
  “和突厥谈判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会有太大的波折。”
  ……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便进了紫微阁,杨元庆走进自己官房,一名侍卫连忙上前替他脱去大氅,杨元庆见裴青松和萧琎已经开始处理公务,便问:“今天有什么大事吗?”
  裴青松是接沈春的公务,负责对外事务,他连忙站起身禀报道:“一早,京兆府传来消息,幽州总管府司马温彦博已经进城了,现在归隋馆暂住。”
  杨元庆前两天接到上谷郡的鹰信,说温彦博奉命出使隋朝,正在前往太原的路上,这个消息让杨元庆颇感兴趣,杨元庆倒不是对温彦博出使的内容感兴趣,他是对温彦博这个人感兴趣,早在大业四年他江南遇到薛道衡时,说起天下之才,薛道衡便提到了太原三温,说他们三兄弟都是宰相之才,温彦博是太原郡祁县人,也是出身河东名门,现在又是幽州最重要的政务官员,如果他能归隋,那对自己稳固幽州,乃至充实朝廷相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想到这,他立刻对裴青松道:“你去一趟归隋馆,请他来见我,要礼仪有加,不可轻慢了。”
  “卑职遵命!”
  裴青松匆匆去了,杨元庆又吩咐萧琎,“去请裴相国来见我!”
  杨元庆也想了解一下昨天裴矩和突厥咄苾商谈的具体情况。
  ……
  温彦博是昨天晚上抵达太原城,他虽然在太原城有亲戚,而且他的师父就是王通,但他并不想去投亲靠友,只打算找一个客栈住一晚,不料京兆少尹薛明义认出了他,热情地将他安排在归隋馆住下。
  这里的食宿条件很好,馆驿臣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