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9章

天下枭雄-第39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俟利伐目光中露出愤恨和不甘,脖子一软,死在杨元庆槊下……
  杨元庆将他尸体甩掉,目光一瞥,见南面有数十名突厥骑兵在围攻苏烈,他拨马便向敌军冲去。
  这数十名突厥士兵抢到最近的营帐内,取到了兵器和战马,企图负隅顽抗,他们见苏烈身着银甲,手执大刀,便认为他是隋军主将,众人一声喊,一起将他围住。
  苏烈虽然刀法精奇,但他师从李靖,学到的是一种技巧型的武艺,单打独斗厉害,但在千军万马中搏杀,他却逊了一筹,尤其他临战经验不足,被数十名突厥士兵围攻,他左劈右砍,已经有些招架不住。
  就在这时,杨元庆大喊一声,挥槊杀到,他俨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破天槊头沉重,挑刺劈打,将数十名突厥士兵杀得血肉横飞,打得脑浆迸裂,片刻便杀死了二十余人,其余突厥士兵都吓得胆寒心裂,发一声喊,四散奔逃……
  西突厥营地的熊熊火光和隐隐喊杀声惊动了湖对岸数里外的启民部落,他们纷纷跑出营帐,向远处的火光眺望,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尤其阿努丽,她没有找到乌图,眼中更是充满了担忧。
  染干默默地望着远处的火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心中无可奈何,唯有一声长叹。
  ……
  天刚时,浑身浴血,身披两箭的乌图逃回营地,他没能杀死薛乞罗,却带来一个严峻的消息,四十里外,出现了一支二万人的薛延陀军队。
  可汗大帐内一片寂静,二十几名部族酋长聚集一堂,还有长孙晟和杨元庆,大帐内回荡着启民可汗忧虑的声音。
  “我们这次是春猎,却无意中遭遇西突厥和薛延陀部,现在我们只有五千余人,其中能够作战的勇士只有三千人,而现在薛延陀部却来了两万人,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
  染干说完,他迅速瞥了一眼长孙晟和杨元庆,其实他最后一句是问他们该怎么办?但他不敢明说,阿史那伯翰和阿史那俟利伐被杀,达头和他已势不两立,他只能断了和西突厥结盟之念。
  大帐内一片窃窃私语声,染干对隋将的不满之色虽然只在一闪之间,但还是被他的心腹大臣史蜀胡悉捕捉到了。
  史蜀胡悉一直认为认为染干被隋朝控制得太紧,这样会容易成为隋朝的傀儡,他建议染干游走在达头和隋朝之间,获取最大的利益,但昨晚隋军的果断行动,却断送了他的策略,令他心中也有些不满。
  他看到了染干的一丝不满,便对染干之子咄吉使了个眼色,咄吉会意,便冷冷道:“隋军杀人的时候倒是很积极,可杀完人,惹出事端来了,怎么头又缩回去了?”
  帐中所有人的目光一起向长孙晟和杨元庆望来,杨元庆一言不发,长孙晟却苦笑一声,按照他的计划,最好是能说服染干和隋军一起行动,杀掉西突厥人,不料杨元庆却异常果断,当天晚上就将端了西突厥人营地,杀死阿史那伯翰和阿史那俟利伐,这让他既有些无可奈何,却又佩服杨元庆果断杀伐。
  “我们已经派人去丰州通知隋军,我们可以向南撤,等待我们援军带来。”
  “撤军?”
  咄吉冷笑一声,“来不及了,再过一个时辰,薛延陀部便杀到,你让我们怎么撤?”
  这时,杨元庆站了起来,缓缓道:“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丢掉妇孺财产,青壮向南逃命,要么保护妇孺财产,青壮向北迎战!”
  大帐内顿时一片叫嚷,有人大吼:“怎么可能?我们只有三千人,对方有二万人!”
  “我们必败无疑!”
  “这两个方案都不能接受!”
  ……
  大帐内吵成一团,杨元庆目光凝视着染干,淡淡道:“时间已不多,可汗自己决定吧!”


卷二 百战黄沙穿金甲 第三十三章 威震突厥(中)
  染干沉思不语,他知道杨元庆说的是实话,带妇孺青壮逃跑,必被薛延陀部骑兵追上,最后全军覆没,现在只能一战,而且还有三百隋军精锐,如果打得好,未必会输,更重要是,达头很可能在军中,如果能杀死达头,那西突厥立刻瓦解,这也是个机会,想到这,他终于点了点头。
  “杨将军说得不错,我们只能应战,别无退路,我们启民部落的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
  他又对长孙晟道:“长孙将军,这次迎战薛延陀部,就由你来指挥吧!”
  长孙晟摇了摇头,一指杨元庆,“我推荐杨将军全权指挥。”
  “我反对!”
  咄吉腾地站起身,怒视一眼杨元庆,对父汗道:“他不过是个隋军偏将,有什么资格指挥我们启民部的勇士?”
  大帐里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杨元庆的军职稍低,确实不够资格,这时,杨元庆却冷笑一声,注视着咄吉,缓缓道:“我以二百隋军杀死一千西突厥精锐,一人不伤,你能吗?”
  咄吉张口结舌,大帐内一片寂静,染干沉思了片刻,毅然做出了决定,“好!这次薛延陀部,就由杨将军全权指挥!”
  咄吉顿时脸色苍白,他极为不满地瞪了杨元庆一眼,忿忿离去。
  ……
  ‘呜——’
  号角声在东突厥部的大营上空回荡,除了启民可汗带来的三千侍卫外,住在哈利湖畔的葛萨部也派出了五百名勇士,一旦薛延陀军队击败启民可汗,他们也同样会遭到屠杀。
  为了保卫家园,保护亲人,葛萨勇士义不容辞,年轻的葛萨勇士和家人孩子拥抱告别,他们披上皮甲,拾起长矛弓箭,骑上了自己的战马,从四面八方汇集,他们妻儿父母都跟在身后,担忧地望着他们的丈夫、父亲或者儿子。
  五百勇士在酋长菩罗的率领下,来到启民部大营汇合,此时,启民可汗和各部族的三千军队已经汇集在哈利湖西岸的一座木台下,他们队列整齐,全副武装,手持长矛、弓箭和利刀,寂穆无声,胯下战马剽悍强健,威风凛凛,只是鬃毛有些蓬乱,这是草原战马的粗犷。其中启民可汗的一千侍卫大多是各部落的贵族子弟,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士,他们身披铠甲,更加杀气腾腾。
  乌图也披挂出战,尽管他已负伤,但他是启民帐下的第一勇士,缺战对他是巨大的耻辱。
  突利之子咄吉也出战了,他身披铠甲,手执长矛,尽管他不满杨元庆指挥,但事关全族生死存亡,他也只得把不满压在心中。
  杨元庆率领三百名隋军精锐等候在一旁,连同葛萨部,一共有三千八百人,全部由他统帅,此时他在思考对薛延陀军队的战术。
  长孙晟慢慢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凝重,“此战事关重大,不可失败。”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他心里明白,如果启民部覆灭,大隋王朝又将面临一个强悍统一的西突厥。
  全身盔甲的染干出现在高台上,他对三千五百名战士高喊,“启民部的勇士们,葛萨勇士们,薛延陀的军队已经杀来,一旦他们获胜,他们将席卷草原,抢走你们的妻儿,杀死你们父母,夺走你们的牛养,我们是为生存而战,勇士们,为了我们的尊严,你们,必须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三千五百名战士一起举矛高呼。
  突利可汗一指他们身后的杨元庆,再次喊道:“这次战斗,由隋将杨将军全权负责,敢不听军令者,立斩无赦!”
  ……
  这时杨元庆骑马缓缓而至,他在众人前取下弓箭,目光投向天空,他早已看见一群北归的大雁,待雁群从他头顶飞过,他抽出十二支箭,一翻身,拉弓如满月,箭如流星连珠,十二支箭箭无虚发,十二只大雁哀鸣一片,纷纷从天空坠落,正好落在众人面前,一只也没有剩下,引起众人一片惊呼。
  对突厥人不需要多费口舌,强大的武力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一箭便已征服突厥勇士们的心,杨元庆马槊一挥,厉声大喝:“出发!”
  三千八百名战士跟随着杨元庆浩浩荡荡出发了……
  咄吉和乌图双双上前,在马上向杨元庆施礼,“请问杨将军,这一战怎么打?”
  尤其是咄吉,他亲眼目睹杨元庆十二箭射落雁群,箭法之高超,令他望尘莫及,他也不得不收起狂傲之心,虚心向他请示。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第一箭是射落头雁,便是已经告诉大家,这一战该怎么打,大家没想到吗?”
  咄吉和乌图对望一眼,他们恍然大悟,“杨将军是说斩断鹰头,直接杀薛延陀部的要害吗?”
  旁边葛萨酋长菩罗也点了点头,“杨将军说得不错,薛延陀部各部人心不齐,去年还为争夺牧场而发生内讧,我们人数虽不多,但只要集中兵力攻打薛延陀部中军,中军被击败,此战必胜!”
  他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低沉的号角声,二万薛延陀军队已经出现在五里之外,铺天盖地,黑压压的一望无边。
  杨元庆驰马大喊:“列队,准备迎战!”
  隋军士兵和突厥勇士纷纷整队,排列成方队,三百名隋军精锐列队在最前面,三千五百名突厥士兵和葛萨勇士举起长矛,神色严峻,战斗之火在他们眼中燃烧。
  在南方数里外,染干正带领各部落贵族向东面的一片森林内撤退,他们需要远离战场,阿努丽骑在马上,担忧地拉着妹妹的手,她在担心乌图,他伤势未愈就出征了,他能否坚持得住,而阿朵思那如同宝石般湛蓝的眼中却闪烁着明亮的光泽,她远远望着杨元庆在队伍前纵马飞驰,大声喝令,她低声自言自语,“他不是懦夫,他是真正的勇士!”
  ……
  ‘呜——’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回荡在草原上,薛延陀军队的两万军队缓缓靠近了,这次薛延陀军队进攻启民部,有非常鲜明的目的,达头可汗事先已经下令,如果收买染干不成,那就将染干杀死在哈利湖畔。
  薛延陀部是离哈利湖最近的一支铁勒部落,他们得到达头许诺,若配合西突厥的行动,他的牧场将扩大三倍,薛延陀部动心了。
  两万薛延陀部骑兵已经逼近到三里之外,达头在骑马在大旗之下,他目光阴冷如狼,远远盯着队伍最前面的杨元庆,今天他亲手宰了杨元庆。
  薛乞罗傲慢地注视前方的数千染干部众,在他眼中,对方数千人不堪一击,他忽然挥刀大喊:“敌人只有不到四千人,杀死他们,女人和牛羊任你们占有!”
  “杀啊!”
  两万薛延陀军一声大喊,滚滚铁骑奔腾上前,激起滔天杀气,向隋军和启民部军猛扑而去。
  杨元庆缓缓举起了马槊,他厉声高喊:“大隋帝国的战士们,启民部的勇士们,葛萨部的勇士们,让我们的勇气迸发,让敌人的血染红这片土地吧!”
  “杀!”
  杨元庆狂吼一声,率军向薛延陀骑兵迎战而去,他要用此一战奠定他在草原上的威名,要让信奉强者为王的草原人听到他名字而颤抖。
  “杀啊!”三百隋军和五百葛萨部勇士紧紧跟随他,如一只铁拳,直击薛延陀部人的心脏,他们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唯有血战到底。


卷二 百战黄沙穿金甲 第三十四章 威震突厥(下)
  杨元庆没有采用传统的隋军战法,即先用弓箭大量射伤敌军,打乱敌军阵脚,然后突击,他放弃了弓箭射阵,因为隋军兵力太少,普通突厥牧民的弓箭又不堪用,非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让士气强盛的薛延陀军冲乱自己阵脚,以静制动,会使启民部在士气上输给对方,而草原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士气。
  这就像鱼俱罗对他所言,‘刀法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因人而运刀,因地而制宜,无论是刀法、兵法都是一样’,他放弃了隋军弓箭之长,集中兵力进攻薛延陀人的中枢。
  ‘轰!’两支军队在草原上猛烈相撞,杨元庆长槊跟着战马冲刺,血光迸出,长槊刺穿了一名千夫长的胸膛,将他挑甩下马,杨元庆冷冷一声低喝,长槊左挑右刺,瞬间便将四人刺于马下。
  他忽然听见身后有风声刺来,他一闪身,一支长矛从他右肋下穿过,刺了一个空,杨元庆不加思索,拔刀向后劈去,‘噗!’的一声,人头飞起,一名偷袭的百夫长被劈飞了脑袋,热血从脖腔喷出,溅了杨元庆一身……
  挥动破天槊,俨如猛虎入羊群,一百斤重的破天槊在敌群中劈打砍刺,打得敌军血肉横飞,人头粉碎。
  苏烈的马速略慢一步,他赶到时,杨元庆已经杀开一条血路,两边死尸累累,竞雄的热血在他心中沸腾,他大吼一声,杀进了敌群,这一刻他不再畏惧,他挥动大刀左右劈砍,片刻,他亮丽的银甲被敌军的鲜血染红了。
  两人如猛虎一般,一前一后配合作战,杀得薛延陀士兵哭喊哀嚎,他们所过之地,薛延陀士兵望风而逃,后面三百隋军跟随主将,他们皆是隋军精锐,个个勇猛善战,能以一敌十,将敌军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这时,他们已经看见了薛延陀的王旗,一杆白色大旗,上面绘着莽莽金山。
  ……
  长孙晟没有跟染干离去,他站在高台上,注视着远方的战斗,这是他刻意将这次率军机会让给杨元庆,让他在真正的战役中得到磨练。
  他远远地凝视着在万马军中大杀四方的杨元庆,凝视着英姿勃发的苏烈,心中无限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这一代纵横沙场数十年,终于到了退幕之时,新的一代少年英雄们正在茁长崛起,杨素有此孙,是他杨门之幸也。
  长孙晟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的三个嫡子无乃、无傲、无宪皆是沙场大将,但都比杨元庆不足,而他八岁的庶子无忌聪明过人,和杨元庆颇为相似,能否让他将来跟随杨元庆,做出一番大事呢?
  他又想到自己去年新收的徒弟,那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长孙晟在沉思之时,此时战场上又起了新的变化。
  草原游牧民族的战争并不像中原军队那样讲究阵法,用旗、鼓、金来指挥战争,他们是靠勇力取胜,跟随首领冲锋陷阵,而且军纪不严,一旦士气受挫,或者伤亡超过三成,就会崩溃。
  杨元庆指挥的这一战,就是抓住这一点,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但敌军太多,兵力悬殊,他们打异常惨烈,此时战场上已是死尸遍地,血流成河,三千八百战士已经死伤近半。
  但与此同时,薛乞罗统帅的六千人中军也死伤三千人,开始有点支持不住,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杨元庆见王旗已不远,他便让苏烈替代自己冲锋,又命隋军保护住他,杨元庆脱离第一线,放宽了视野,他一眼便看到了薛乞罗,就在百步外,被数十名心腹亲卫围在大旗之下,脸色苍白,他显然没有意料到对方竟是如此犀利。
  “马绍!”
  杨元庆大喝一声,“掩护住我。”
  马绍挥动着大刀,带领数十隋军,跟随杨元庆斜刺里冲去,他们杀开一条血路,此时,杨元庆离薛乞罗只有七十步了。
  他挂上马槊,抽出一支铁箭,张弓搭箭,马绍率领手下在一旁掩护他,杨远庆猛地拉弓放箭,箭如流星闪电,从人群中向薛乞罗疾射而去。
  昨天晚上薛乞罗躲过杨元庆一箭,但今天,战场上的喊杀声掩盖住了杨元庆弓弦声,当他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一支箭时,已经来不及躲闪,‘噗!’强劲的箭矢射穿了他的头颅,薛乞罗惨叫一声,仰面倒下战马。
  主将阵亡使薛延陀军一阵大乱,苏烈趁势杀透重围,冲到薛延陀王旗下,一刀劈断了旗杆,两丈高的王旗轰然倒下,主将阵亡、王旗倒下,使两千薛延陀中军无心再战,开始撤出战场。
  葛萨部酋长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