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67章

天下枭雄-第36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什么事了?”
  一名军官看见了吕崇茂。立刻焦急道:“吕将军,郡王带着他的三千精锐骑兵离开了军营,向南走了,粮食大部分都被他带走。”
  “啊!”
  吕崇茂被惊得目瞪口呆,宋金刚竟然把他们抛弃了。
  几十名将领围了上来,焦急地大声叫喊,“吕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吕将军,现在该怎么办?”
  “闭嘴!”
  吕崇茂大吼:“统统闭嘴!”
  所有将领都安静下来,吕崇茂看了众人一眼,咬牙切齿道:“他宋金刚先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开营门,投降隋军!”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十一章 河北枭雄
  宋金刚面对隋军前堵后追以及粮食即将断绝的强大压力,他终于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放弃了两万军队,率领三千精锐骑兵避开隋军的围堵,向南穿出了隋军包围圈,沿着黄河向东奔逃。
  宋金刚心里很清楚,和隋军对战,他没有半点取胜的可能,不仅全军溃败,而且他的三千精锐骑兵也会丧失殆尽,使他没有了任何本钱,保留三千精骑,至少他在窦建德面前还有说话的余地。
  宋金刚一路向东奔逃,两天后,他率军逃到了共县并在那里驻扎下来,共县是河内郡最东面一个县,再向东走三十几里便进入河北汲郡。
  宋金刚心里也明白,他无论如何不能离开河内郡,他要给窦建德一个进入河内郡的借口,如果他放弃河内郡,窦建德也将弃他如敝履。
  汲郡和北面的魏郡紧靠河内郡,但这两个郡又都有特殊之处,汲郡的黎阳仓被瓦岗军占领,而魏郡的安阳城又是洛阳隋廷在河北的一块飞地,除了这两个城池外,汲郡和魏郡的其余地方都已是窦建德的势力范围。
  窦建德此时尚未称帝,自立为长乐王,都城在河间郡南部的乐寿县,经过数年征战,整个河北地区除了北部的幽州外,其余河北各郡几乎都是他势力范围,拥有雄兵四十万,成为黄河以北的第一大势力。
  窦建德心里清楚,他虽有雄兵数十万,但他声望及实力还不足以登基称帝,谋士宋正本也劝他勿为出头之鸟,低调谋发展。
  窦建德便联系青州徐元朗、东海孟海公、鄱阳林士弘、南阳朱桀以及江淮杜伏威等各路义军,共同推举瓦岗李密为义军盟主,而此时,窦建德的兵力和地盘已经不亚于李密。
  随着杨广在江都身死,李密进攻洛阳失败,遭遇王世充反击,被迫放弃兴洛城迁都荥阳,中原的格局发生了巨变,窦建德也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安静了。
  就在他虎视眈眈中原之时,宋金刚派人来和他联系,愿献河内郡,这简直就是上天安排给他的重礼,让窦建德喜出望外,河内郡向南渡黄河可直抵洛阳和荥阳,可以说是悬在两都的一把刀,而向北可以进入河东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窦建德决心夺取河内郡,成为他逐鹿中原的第一步,为此他不惜封宋金刚为河内郡王,而他自己也不过是长乐王,足见他对河内郡的重视。
  此时窦建德已经接到宋金刚的紧急求援,他立刻令大将王伏宝为先锋,率三万骑兵急赴河内郡支援宋金刚,他自己则亲率五万大军,随后启程,赶往河内。
  夜幕渐渐降临,窦建德的军队在襄国郡巨鹿县以南的旷野里扎下了大营,行军一天,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早早地倒头睡觉了,窦建德的王帐内依旧灯火通明。
  窦建德站在地图前沉思不语,从大业六年在老家漳南县杀官造反以来,窦建德已在河北闯荡了六年多,已从刚开始打家劫舍、杀人如麻的土匪头子,慢慢变成一个胸怀雄心壮志,拥有天下视野的一方枭雄。
  和杨元庆一样,窦建德也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他要把大隋天下变成一个没有贪官污吏,没有横征暴敛,耕者有其田,农民可以安居乐业的世间天国,这是他的理想,他也这样去做,在他的努力下,河北各地已经没有了高鸡泊、豆子岗时代的抢掠杀戮,土匪不再凶残,人民渐渐开始休养生息。
  窦建德当然很清楚,河内郡其实是杨元庆的势力范围,宋金刚所占,不过是河内郡一小块,但窦建德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他要以救宋金刚为名占领河内郡这个战略之地,即使和杨元庆翻脸,他也在所不惜,在他看来,和杨元庆翻脸是迟早之事,与其翻脸无所得,不如先夺取河内郡。
  就在窦建德在地图前久久沉思之时,有士兵在门口禀报,“王爷,王伏宝将军紧急送信前来。”
  “把信给我!”
  窦建德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难道河内郡发生大变了吗?一名士兵匆匆走进大帐,将一封快信呈给了窦建德。
  窦建德心中忐忑地将信打开,急急看了一遍,顿时大骂起来,“没用的东西,才三天就丢了河内郡吗?”
  信中说宋金刚不战而败,已逃到共县,这让窦建德极为恼火,竟然是不战而败,他还指望宋金刚把隋军顶在太行山以北,不准隋军进入河内郡,没想到这才三天便一败涂地。
  恨归恨,但他还是得面对现实,窦建德克制住怒火,沉吟片刻,便令道:“请宋先生来见我。”
  很快,帐外传来几声咳嗽声,一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他身材瘦高,容貌清秀,皮肤苍白无光,显得精神不太好,仿佛大病初愈的样子,此人便是窦建德的谋士宋正本,人送外号‘病诸葛’。
  宋正本原是饶阳县令,博学有才气,被窦建德俘虏后重用他为谋士,对他言听计从,士为知己者死,宋正本从此忠心耿耿地辅佐窦建德,为他统一河北立下了汗马。
  “卑职参见王爷!”
  宋正本进帐深深行一礼,窦建德极为看重他,连忙道:“这么晚还打扰先生休息,真是抱歉!”
  “卑职在帐中看书,还未休息。”
  窦建德请他坐下,又关切地说:“秋冬交替,特别容易感恙,听士兵说先生总是咳嗽,我打算从京城请最好的医生给先生看一看,不可大意了。”
  宋正本心中感动,笑了笑道:“也是一些老毛病了,每年都这样,王爷不用再费心,我自己会好好保养。”
  “先生若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多谢王爷,不知王爷找卑职来,有什么事吗?”
  窦建德把信递给了他,“先生请先看这封信。”
  宋正本接过信看了一遍,沉思不语,窦建德便小心翼翼问:“先生以为,这河东郡是否可以打?”
  宋正本叹了口气道:“其实任何事情都不会只有利而无弊,关键是权衡利弊,就看王爷怎么权衡这个河内郡的利弊。”
  窦建德点点头,“愿听先生之言。”
  宋正本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背着手凝思良久,回头对窦建德道:“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杨元庆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是想越过太行山争夺河北,还是想渡过黄河取弘农郡,抑或是进军关中?总之,我知道他练兵几个月后,必然会有动作,王爷以为他会攻打哪里?”
  窦建德想了想道:“他原来是幽州总管,在幽州有人脉,我觉得他取幽州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卑职也是这样认为,毕竟取关中他不一定站得稳,取弘农会造成两隋相争,如果两线作战,他兵力也不足,所以取幽州的可能性最大,他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魏刀儿,而王爷现在和他争夺河内郡,很可能会使他目标转向王爷。”
  窦建德沉吟一下道:“先生的意思是让我放弃争河内郡吗?”
  “非也!”
  宋正本摇摇头笑道:“我只是在分析利弊,这是弊的一面,王爷是否做好了和杨元庆全面对抗的准备?”
  “那利的一面呢?”窦建德眼中闪过一丝期盼的神色。
  “利的一面从短期说,可以夺取河内郡这个战略地位极高之地,从长期来说,王爷或许能拿下河东,率先统一北方。”
  窦建德有点明白宋正本的意思了,以河内郡为跳板,进攻河东,统一河东河北,如果是这样,他的霸业便成了一半。
  虽然是这样想,但做起来却很难,且不说杨元庆实力强劲,他未必能打赢,而且河北北部还有罗艺、高开道和魏刀儿三股势力,甚至还会面临李密的趁机北上,这些因素他都要考虑,窦建德一时沉吟不语。
  宋正本却意味深长地笑道:“所谓远交近攻,王爷应该和李渊结盟,我想,李渊一定会非常乐意。”
  “为何?”窦建德不解问。
  宋正本指了指弘农郡,“李世民从这里撤兵回关中,足见弘农郡对他们的重要,我认为李渊一定对这里非常感兴趣,既然王爷在河内郡替他牵制住杨元庆,那么他便可以从容不迫夺取弘农郡,我们和李渊之间的结盟,是符合双方的利益。”
  窦建德还是有点不理解宋正本的意思,他眉头一皱道:“可是李渊取弘农郡,对我有什么好处?”
  宋正本眯着眼笑了起来,“李渊出关中取了弘农郡,李密不就不敢北上了吗?”
  窦建德这才恍然大悟,还是军师高明,他缓缓点头,“我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河内郡还是要打。”
  宋正本捋须点了点头,“是这样,攻打河内郡利弊皆有,我认为是五分一的利和四分九的弊,虽然很冒险,但可以一试。”
  窦建德背着走了片刻,箭已上弦,不可不发,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依先生所言!”
  ……
  次日一早,窦建德起兵浩浩荡荡杀向河内郡,他的先锋王伏宝率三万军抵达了临淇县,这里是魏郡和河内郡的交界。
  与此同时,杨元庆率三万大军也进入了太行陉,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河内郡上空。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十二章 河内对策
  杨元庆大军抵达河内县时已近黄昏,血红的夕阳挂在天边,他们越过一座低矮的山丘,杨元庆驻马远眺,只见红日欲坠,天际全是大片大片的红云整个天空像被浓重的油彩所染,森林覆盖着延绵群山,一望无际,在视野里变得模糊起来。
  河内城就位于这片大海般森林的尽头,仿佛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城池涂上了一层血色,一条玉带般的大河绕城而过,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真是残阳如血,山河壮丽。
  杨元庆还是第一次来河内郡,在他的沙盘上,河内郡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他争夺中原及河北的桥头堡,他无论如何不可能拱手让给窦建德。
  在河东这盘棋局中,宋金刚这颗棋子可以说是他走出的唯一一步败棋,养虎为患,宋金刚不仅想反噬人,还引狼入室,把窦建德势力引入了河东,这令杨元庆也十分遗憾,回头再反思,根本原因是他把人性看得简单了,认为宋金刚心怀感恩,会返助自己,殊不知人性的复杂在他的两面性,宋金刚因失意而变成羊,但并不能改变他骨子里的狼性。
  一步棋子失误,使他将不得不面临提前和窦建德冲突,在他的计划中,窦建德本是他河北战略的最后一环,杨元庆心中也明白,和窦建德的这次河内之争,会引起一连串的后果,甚至会改变整个中原的势力格局。
  宋金刚投降窦建德已成为事实,现在他要做的事,就是面对现实,把窦建德的势力挡在河内郡之外。
  “总管,他们来了!”一名亲兵指着远处一队疾奔而至的迎接队伍喊道。
  一队千余人的队伍疾奔而至,为首大将正是徐世绩,他飞奔上前,翻身下马,单膝跪下行礼,“末将徐世绩参见总管!”
  杨元庆也下了马,笑着将他扶起,“徐将军这次剿灭宋金刚,不战而胜,立下了大功,我已传令三军,嘉奖你的功绩。”
  “多谢总管嘉奖!”
  徐世绩身后程咬金嘴角微微扯了一下,立下大功的应该是他才对,杨元庆也看见了他的表情,会心笑了笑,如果把他的军队比做一台大机器,那么每个人都是这部机器中的一个零件,经过数年的磨合,所以的零件都已渐渐磨去了毛刺和棱角,能和机器相契合,使机器可以快速而顺利地运转。
  而程咬金无疑是是这部机器中毛刺较硬的一颗零件,他显得和整部机器有点格格不入,但杨元庆并不打算强行磨去他的棱角,偶然留下这么一颗毛刺零件影响并不大,反而会给机器增添一点生机活力,毕竟人不是机器。
  杨元庆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笑道:“你也不错,首功是你,大功可排第二,我会重赏于你。”
  程咬金咧嘴直笑,他很想知道究竟赏他什么,直到徐世绩忍不住在旁边轻轻踢了他一下,程咬金才醒悟,连忙躬身施礼,“谢总管赏赐!”
  这时,徐世绩将王君廓和吕崇茂领了上来,“总管,这位便是王君廓将军,这位是吕崇茂将军。”
  王君廓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王君廓愿为总管效犬马之劳。”
  杨元庆连忙扶起他,安抚道:“我一直很遗憾对宋金刚的纵容,以至养虎为患,但得到了君廓将军,我觉得这又是遗憾中的大幸,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古人诚不欺我也!”
  王君廓心中大喜,杨元庆竟给他如此高的评价,和宋金刚相提并论,足见对他的重视,王君廓心高气傲,最怕人看轻他,李密对他的轻视是他一生中的刻骨之耻,而杨元庆对他的重视和李密的轻视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他心中万分感动,他叹息一声道:“君廓只恨未早为总管效力,白白耗费了数年光阴。”
  杨元庆感受到了王君廓发自肺腑的诚恳,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很清楚对武将而言,最重要的是荣耀,荣耀不仅靠金钱和官职体现,言语的尊重也是一种荣耀的体现,收录敬之、临战用之、立功赏之、失败责之、违令罚之、立国荫之、身后厚之,恩威兼施,对方才能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命。
  杨元庆点点头道:“君廓将军不必懊恼,一切才刚刚开始,还会有很多立功机会。”
  “卑职期待为总管立功!”
  杨元庆笑了笑,目光又注视着,吕崇茂,吕崇茂上前一步,一样跪拜道:“末将吕崇茂,为了总管效命,望总管收录。”
  吕崇茂的功劳在于保住了军队,宋金刚逃跑后军队没有溃散,使自己得到了近两万精壮之兵,这个功劳也不小,杨元庆微微笑道:“久闻夏县吕烈郎之名,上次战李叔良时,我曾派心腹去夏县寻找将军,却听说将军已投宋金刚,令我遗憾良久,如今终得将军,遗憾弥补,平生大慰也!”
  吕崇茂是河东郡夏县豪强,小名烈郎,在河东郡一带极有名气,虽然吕崇茂也知道自己不能和王君廓相比,但杨元庆居然知道自己的小名,还派人找过自己,令他受宠若惊,慌忙道:“卑职失身陷贼,今日迷途知返,愿竭心尽力,为总管效死命!”
  杨元庆安抚了两名投降之将,又见了河内郡太守杨则以及河内郡一般官员,这时天已经渐渐黑了,杨元庆便下令军队在城外驻营,他率千余亲卫和众人一起进了河内城。
  郡衙议事堂内灯光通明,杨元庆和众人一同用了晚饭,又闲聊几句,问问河内郡风俗人情,这时,罗士信也赶来了。
  罗士信驻兵河内郡东面的修武县,他听说杨元庆到达河内郡,奔行了一天一夜赶来拜见。
  “卑职罗士信参见总管!”罗士信快步走进大堂,单膝跪下行礼。
  “罗将军请起。”
  杨元庆和众人坐在议事堂内已经准备商议军情了,罗士信赶来得正好,杨元庆便命他在自己身旁坐下,这才对众人缓缓道:“我在半路已得到斥候最新情报,窦建德亲自率军赶来河内郡,由此可见河内郡对他的重要,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