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64章

天下枭雄-第364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六章 养虎生患
  次日卯时不到,杨元庆便早早来到了晋阳宫,次日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晨曦微明,晋阳宫前戒备森严,一队队全身盔甲的士兵执戈在宫内外执勤。
  晋阳宫占地极大,有数百亩之多,正门叫丹凤门,进入丹凤门后便是栖凤广场,正北面便是主殿晋阳殿,已经被改名为勤政殿,两边分布着数十栋巨大的建筑,这里便是朝廷各大中枢所在。
  紧靠勤政殿两侧各有一座气势宏大的阁楼,左边叫踞龙阁,右边叫栖凤阁,此时踞龙阁已被改名为藏书阁,是朝廷放置文书档案之地,而栖凤阁改名为紫微阁,也是整个朝廷的权力中心所在。
  按照事先商定的规则,大朝每年只举行三次,新年、端午和中秋各举行一次,中朝每旬一次,由各部寺主官和次官参加,商议朝廷重大事件,小朝则是每天上午举行,由五相集中议事,由多数表决通过,一些重要事项还要报摄政王批准方能执行。
  由于五相都各兼尚书,一般他们都在各部官房处理朝务,而紫微阁则由三名内史舍人常驻,另外,五相将轮流执政事笔,执政事笔之相也将在紫微阁办公,由他负责召集主持每天的朝会。
  杨元庆的马车缓缓抵达了晋阳宫,他刚从马车下来,便听见身后有人叫他,“元庆!”
  杨元庆回头,只见身后不远处裴矩也下了马车,笑眯眯走了过来,两天前裴家在太原建府,裴矩已经搬去了自己的府宅。
  昨晚裴敏秋说了裴矩劝她的事情后,令杨元庆颇为恼火,尽管他也知道这是世家的正常想法,一般人家也会这样做,只是裴矩用废后这种威胁来要挟妻子支持裴家,这便令杨元庆十分不满,这是裴矩在干涉他的家务事。
  杨元庆勉强笑了笑,掩饰住了心中的不满,现在还远不是和裴家翻脸的时候,他还需要裴家的全力支持。
  “裴相国这么早就来了?”
  裴矩也没有想到,孙女竟然把他交代的话都告诉了杨元庆,他心情十分愉快,便呵呵一笑,道:“今天是第一天,当然要早来一点,我估计我们还算晚了,肯定还有比咱们先到的。”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裴矩说得没错,他们两人都晚了,紫微阁内,其他四人都已经来了,正坐在议事堂内窃窃私语。
  按照昨天抽签的顺序,第一个执政事笔之人是苏威,他执笔十天,然后交给第二人王绪,今天的紫微阁议事便是由他主持。
  苏威一眼看见杨元庆走了进来,连忙对众人道:“各位,殿下来了。”
  苏威这声‘殿下’叫得杨元庆极为不舒服,有一种从头到脚的肉麻,难怪很多人都不喜欢苏威,他确实比较善于讨好上意,杨元庆连忙笑着摆摆手,“以后还是叫我总管,这样大家都自在一点。”
  众人都笑了起来,杜如晦道:“还是叫总管顺口,我们去禀奏陛下,再封元庆一个并州总管之职,那就顺理成章了。”
  四人纷纷称是,各自回到主位上,议事堂是一人一榻一桌,围成一个圈,执政事笔的相国坐主位,召集并主持议事,杨元庆有旁听之位,位于侧面,他可以参与旁听也可以不参与,今天因为是第一天紫微阁议事,他便参加了这次议事。
  在相国座位的外围,还有三个位置,一个是内史侍郎之位,一个是黄门侍郎之位,还有一个负责记录议事纪要的内史舍人之位。
  苏威见大家都已到齐,便身后敲了一下钟,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响,大堂安静下来。
  “各位,今天是新朝第一天紫微阁议事,由我来主持,我们就按大隋的朝规,再根据总管所要求从简的原则,制定一些新规,然后再商议祭太庙和祭天之事,具体的朝务今天就暂时不讨论了。”
  ……
  杨元庆坐在苏威身后三丈外的摄政王位上,他的位子要比所有人都高出五尺,远远地注视相国们议事,他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之感,这种感觉竟让他体会到了一丝做皇帝的滋味,天下权柄皆在他手心。
  ……
  紫微阁的后阁便是摄政王的官房,是杨元庆的处理政务之处,冗长的相国会议还在继续,杨元庆却回到了自己的官房中。
  他的官房是标准的相国房,由上下两层七个房间组成,下面三个房间是记室参军房,藏书房和候见房,上层四个房间是朝务正房、议事房、行军参议房和休息房,各个房间都是木质地板,布置得淡雅清新,香炉里燃烧着淡淡的茉莉香,飘萦在各个房间,安静而令人心旷神怡。
  记室参军相当于后世的机要秘书,负责文书机密,官职五品,是十分重要的职务,杨元庆本考虑让张亮出任,但张亮改任内史舍人,他便换了人,现在一共有两名记室参军,一人掌政,一人管军,都是敦煌郡世家子弟,一人叫萧琎,是敦煌萧家子弟,一人叫沈春,是敦煌沈家子弟。
  当年有十八名敦煌世家子弟从军,随着时间流逝,他们都渐渐在丰州军内崭露头角,比如兵部侍郎谢思礼,户部侍郎王源,大理寺少卿沈香山、少府监令罗秉国,以及记室参军萧琎和沈春等等,这十八名子弟都成为了朝中和军中的骨干。
  杨元庆在自己的桌前坐下,这几天的忙碌使他的心一直定不下来,但随着朝廷建立,一切事务都渐渐走上正轨,他的心思又重新转回到争霸天下的主道上来。
  天气已渐渐变凉,再过几天就是九月了,距离他夺下河东全境已近一个月,他原本计划夺下河东后便挥师东进,但江都之变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杨元庆背着手走进了行军参议房,这里同样摆放着一张沙盘,宽约一丈五尺,长两丈六尺,是整个中原地区的沙盘地图,杨元庆站在沙盘前默默注视着河东,他的地盘在整个中原只是一小块,丰州及关北六郡虽然地域广阔,但人口资源却十分稀少,而且分布着大片沙漠,相对于中原各强来说,他的实力还只是中等。
  首先是兵力,他现在的总兵力在十七万左右,他需要留五万军镇守丰州及关北六郡,而在河东的兵力只有十二万,还要分出四万军去驻防各郡,仅太原就要两万军驻防,实际上他手中只有八万作战兵,靠这八万军队去夺取河北,显然是不太现实。
  他还需要补充兵源,但他又不想过于掠夺民力,他需要恢复生产,慢慢增强实力,此时杨元庆的目光落在河内郡,河内郡位于河东道最东南,被太行山阻隔,那里就有宋金刚的三万军队。
  他最早是想让宋金刚成为他和窦建德之间的一个缓冲,这样他便可以集中兵力取幽州,同时宋金刚还可以替自己牵制住李世民的后方,正是基于这两点考虑,才允许他的存在,但宋金刚此人十分狡猾,自己三次让他出兵李世民后背,他都借口无粮而按兵不动,既然他不肯听从自己指挥,那么留下他还有什么意义,日久天长,反而会成自己的一个隐患。
  宋金刚本来只龟缩在王屋县,但他又趁自己和李世民对峙的机会,又占领了济源县,昨天接到报告,宋金刚向南吞并了河阳县,他的策略显然是步步蚕食,如果自己默许,他会吞掉整个河内郡。
  已经不能再容忍他的放肆,而正好自己缺乏兵源,宋金刚的三万军不就是现成的补充吗?
  杨元庆沉思良久,他走出房间令道:“速令徐世绩和罗士信来见我!”
  在他官房门口站着八名亲卫,一名士兵随即飞奔而去。
  半个时辰后,徐世绩和罗士信匆匆赶来,朝廷建立后,军队也进行了重大改组,按照隋制暂时成立了八卫将军,杨思恩、李靖、苏定方、裴行俨、秦琼、罗士信、徐世绩、杨巍等八人分掌八卫大军,每卫定额是三万人,但现在只有一万军,统一由军马大都督杨元庆指挥。
  徐世绩出任左骁卫将军,手下一万人称为豹骑军,罗士信出任右武卫将军,手下一万人称为熊渠军。
  两人走进房中单膝跪下,“参见总管!”
  “你们二人随我来。”
  杨元庆带着两人走进参军室沙盘前,他拾起木杆指了指河内郡,对二人道:“我昨天接到河内郡太守杨则的紧急报告,宋金刚已经夺取河阳县,这样,他已经夺下了王屋、济源和河阳三县,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郡治河内县,所以我决定剿灭宋金刚,用他的军队来补充我的兵源。”
  罗士信和徐世绩,两人眼中都露出期待之色,杨元庆叫他们来,必然是委予他们重任。
  杨元庆又用木杆指着太行山,继续道:“河内郡被太行山阻隔,但有三条路可以过去,一条走轵关陉到济源县,一条走太行陉到河内县,另一条是白陉到新乡县,其中宋金刚在轵关陉布有重兵,你们二人可率本部走太行陉和白陉,我给你们二人两个月的时间,给我拿下河内郡,宋金刚无论生死,皆抓来见我!”
  两人同时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遵命!”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七章 金刚引狼
  河内郡属于河东道,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郡内共辖十县,人口密集,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是著名的产粮区,广济渠便是始于郡内的沁水,横穿半个河内郡,是重要的灌溉及交通枢纽。
  由于北方有太行山这个天然的军事屏障阻隔,使得河内郡相对于比较安全,宋金刚便是看中了这一点,他率三万军南下占领了河内郡最西北部的王屋县,他事先也向杨元庆送去了他的计划,占领王屋县养兵,伺机攻击李世民军队后方,这个计划得到了杨元庆的默许。
  但很快宋金刚便发现,一个小小的王屋县养活不了三万军队,他又趁杨元庆和李世民对峙的机会,悄然夺取了东面的济源县,使得得到济水以西的大片肥沃土地,杨元庆也知道一个王屋县养活不了他的三万军队,所以对于他的东扩也并没有责备,算是默许了他的行为。
  但这次宋金刚却出现了判断失误,他把杨元庆的默许看成是杨元庆无力干涉他,他的野心开始膨胀了,对面富饶的河内各县,他终于忍不住第三次伸出魔爪,占领南面的河阳县,整个济水以西都成了他的势力范围,而济水东面便是整个河内郡最富庶的一片土地,郡治河内县便位于其中。
  宋金刚有了第一步贪婪,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就在这时,窦建德和李密同时发现了宋金刚这块香饽饽,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李密甚至还命人从黎阳仓给他送来了两万石粮食,解了宋金刚的燃眉之急,窦建德也派人向他送来一万副兵甲,使宋金刚的军队不再装备简陋。
  粮食和兵甲就像两只翅膀插在宋金刚的身上,使他的野心开始飞了起来,有李密和窦建德的支持,他不再把杨元庆放在眼里,三次拒绝了杨元庆要出兵的命令。
  宋金刚已经决定占领整个河内郡,成为他获取高位的资本,他在李密和窦建德之间反复考虑后,考虑到河内郡的地理位置更偏向河北,最终决定投降窦建德。
  窦建德大喜,立刻封他为上柱国、河内郡王,命他夺取整个河内郡。
  夜色中,一支两万人军队渡过了济水,向东进发,这支军队服色斑驳,有的穿皮甲,有的穿布衣,有长矛,有长刀,有的拿弓箭,武器十分混杂,但宋金刚身边却有三千精锐骑兵,都清一色的身着铠甲,后背弓箭,佩戴横刀,手执长矛和盾牌。
  宋金刚在队伍的前面骑马而行,身后数百杆大旗招展,宋金刚阴沉着马脸,细细的眼睛里闪烁着精光,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前面,他极为狡猾,他知道如果先夺取河内县,必然会引起杨元庆的震怒,他这次的目标是安昌县和温县,夺取大半河内郡后,再掉过头吞掉河内县。
  “郡王,你说杨元庆会派兵来攻打我们吗?”宋金刚的手下大将吕崇茂忧心忡忡道。
  吕崇茂是河东郡夏县人,使一根大铁枪,武艺超群,是宋金刚手下最得力的两名干将之一,另一人是镇守济源县的王君廓,勇冠三军,刀法绝伦。
  宋金刚笑了笑,“杨元庆当然会派军队来攻打我们,但我们也不惧他,窦建德已经答应派兵来援助我,我知道他很想夺取河内郡,他做梦都想得到。”
  “为什么?”吕崇茂不解地问。
  “很简单,河内郡黄河对岸就是洛阳,窦建德也想逐鹿中原,攻下洛阳,成为中原之主,尤其冬天,黄河结冰,窦建德的铁骑可以踏冰而过,他焉能不想拿下河内郡?”
  宋金刚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知道河内郡对窦建德的诱惑,即使杨元庆大军来袭,窦建德绝不会坐视不管,当务之急,他要先拿下河内郡,成为自己的政治筹码。
  “大家加把劲,天亮前赶到温县,大块肉、大碗酒,还有官仓里的钱财,都可以分给大家。”
  宋金刚的士兵大部分都是马邑郡、雁门郡和楼烦郡人,他们来河内郡只是想吃饱饭,捞足钱财回家,听宋金刚许诺打开官仓,两万士兵顿时有了精神,纷纷加快速度前行。
  吕崇茂心中还是有点担忧杨元庆,可是有些话他不敢问,只得咽进肚子里,宋金刚瞥了他一眼,看出他有心事,便笑问道:“你在想什么,怎么心事重重的?”
  吕崇茂犹豫一下,便吞吞吐吐道:“郡王,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投降杨元庆?一定要投降窦建德和李密。”
  “这个问题问得好。”
  宋金刚望着远处黑暗天际,缓缓道:“其实刚开始我算是半投降他,后来他答应我,如果我投降,他可以封我为马邑郡太守,你看见没有,我军队就没有了,才是一个区区的马邑郡太守,可窦建德却给我郡王,准我保留自己的军队,杨元庆做得到吗?杨元庆是按隋朝的制度,可我不喜欢这种制度,我更喜欢宽松而且可以独立,窦建德就做得到,李密也做得到,我宋金刚宁为鸡首,不做牛后。”
  吕崇茂半晌没有说话,他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他有点担心还在夏县的家眷。
  宋金刚拍拍他肩膀笑道:“等我做大以后,我封你为河东郡王,给你带一支军队回家乡去,让你去光宗耀祖。”
  吕崇茂苦笑一下,宋金刚封他有什么意思,除非是北隋皇帝封他。
  就在这时,几名报信兵从远处疾奔而至,远远大喊:“郡王!”
  宋金刚勒住了战马,他见几名士兵奔来焦急,顿时有种不祥之感,“发生了什么事?”他迎上去问道。
  “王将军命我们向郡王禀报,轵关陉发现了大队隋军,足有七八千人,他们已逼近了王屋县,守军紧急求援!”
  宋金刚大吃一惊,隋军竟然逼近了王屋县,那济源县也危险了,那里可是他的军粮重地,更让他吃惊的是,隋军已经出兵河内了,长平郡的军队只有三千人,而隋军是七八千人,这必然是从太原杀来之军。
  宋金刚心中乱成一团,这该怎么办?旁边吕崇茂焦急道:“郡王,隋军既然已经杀来,我们应该全力救援济源县,现在再去打温县,会贻误战机。”
  宋金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其实他有过预案,若杨元庆派军来攻打他,他该怎么办?
  宋金刚沉思半响,招手叫来一名亲兵,取出一命银牌递给他,“你速去找窦建德向他求援,就说杨元庆大举进攻河内郡,如果他还想要河内郡,就请他立刻来救援!”
  亲兵接过银牌,带着两人打马飞驰而去,吕崇茂望着士兵远去的背影,担忧地问:“郡王,窦建德会来救援吗?”
  “会!窦建德一定会大举来援,这是得到河内郡的机会。”
  说完,宋金刚随即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