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38章

天下枭雄-第338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世基忍住心中之恨,慢慢退了下去,御书房中只剩下杨广和长孙杨倓二人,两人都没有说话,杨广也没有责罚孙子,而是提笔将五原郡、灵武郡和其余关北几郡都涂红了,他放下笔对杨倓笑了笑,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杨倓低下头,羞愧道:“孙儿刚才失态了。”
  杨广慈爱地摸了摸孙子的头,“祖父心中有点闷,陪祖父去后花园走走!”
  杨倓点点头,杨广便换了一身短衣,头戴幅巾,拄着拐杖,在长孙的搀扶下,向后花园走去。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江都宫后花园的龙液池内长满了荷叶,荷叶间,几支菡萏已探出头,蜻蜓立在上头,岸边垂柳依依,微风轻拂,在夕阳的映照下,后花园内格外美丽。
  十几名宦官、宫女以及侍卫远远跟着,杨广拄杖和孙儿在小道间缓缓漫步,自从去年雁门之变后,大隋王朝内忧外患,巨大的压力使杨广身体在短短的大半年内便垮掉了,今年只有四十八岁,可看起来却像六十岁的人一样,身体虚弱,走路也需要拐杖。
  “朕已经决定立你为皇太孙,可朕却迟迟没有下诏,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孙儿不知。”
  杨广叹息一声,“大隋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朕的责任,朕不想把眼下的这个大隋交给你,不想让你承担任何责任,大隋的一切罪恶都由朕来承担。”
  泪水从杨倓的眼中涌了出来,他哽咽着声音道:“可是皇祖父,事情还没有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我们还有巴蜀,还有南方十几个郡,我们还有军队。”
  杨广摇了摇头,“关键是李渊占据了关中,他身后是整个关陇贵族的支持,朕很清楚,关陇贵族是大隋的第一大敌,瓦岗军其实也是关陇贵族的势力,关陇贵族同时也是大隋的基础,朕想打烂这个基础,却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新的基础,最终导致了朕的失败,朕也不想承认失败,可听说李渊占领了关中,朕的心就死了。”
  “可是皇祖父可以下旨重封杨元庆抗突厥之功,然后命杨元庆去攻打关中,洛阳的军队再从东面夹攻,一定能剿灭李渊。”
  “朕就算下旨给他,他也不会去打关中,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平定关中,反而会将他彻底陷在关中,他比谁都清楚。”
  “可是……”杨倓还想说什么,但他却不知从何说起。
  杨广轻轻扶住孙子的肩膀,在一个石墩上坐下,他注视水面上的荷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复杂目光,半晌才微微叹道:“倓儿,朕知道你很喜欢杨元庆,因为你父亲曾经把你们兄弟托付给他,你们视他为叔,你弟弟侗儿对朕说过这件事,朕能理解你的心情,所以刚才你斥责虞世基,朕也没有真的责罚你,但你们真的不了解杨元庆,天下除了朕以外,恐怕也没有人能看得透他。”
  杨倓紧咬嘴唇,没有插祖父的话,他感觉祖父的话中有一种强大的说服力,尽管他说不清楚这种感觉的源头在哪里,但这一次他觉得说的是对的,他耐心地听着。
  杨广看了孙子一眼,微微笑道:“这两天你不是总在催促朕封赏杨元庆的抗突厥大功吗?你知道朕为什么迟迟没有封赏?”
  “孙儿不知。”
  “因为朕想封他为弘农郡王。”
  杨倓吃了一惊,封杨元庆为王,这是他想都没有想过之事,皇祖父怎么会想到封异姓王,杨倓的心忽地一动,其实杨元庆也不是异姓。
  杨广仿佛陷入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之中,他在回忆仁寿四年,在白玉塔中,杨元庆对他的承诺,永为大隋之盾,在雁门城下,他重复了这个承诺,此时杨广心中涌起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他终于明白杨元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大隋依然是大隋,只是……
  但杨广并没有暴怒,也没有敌视杨元庆,他心中只有一种深深的悲哀,这种悲哀中又藏有一丝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希望,如果大隋王朝依然能存在下去,或许又是一种不幸中的万幸,让他将来去见先帝时,还有那么一点点颜面。
  杨倓沉思良久说:“他现在已是楚国公,以抗击突厥的大功,也确实是应该加封为郡王。”
  杨广脸色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长孙的想法和他相差太远,他也觉得自己的念头荒唐之极,竟想用杨元庆来延续大隋,这个理由他实在无法对孙儿开口。
  杨广站起身,拄杖慢慢地向回走,杨倓扶住了他。
  “皇祖父,那什么时候能下旨表彰丰州这次抗击突厥?”杨倓小声问道。
  “可以先表彰丰州军,至于杨元庆,以后再说吧!”杨广叹息一声,他心中充满了茫然,他也不知道该不该封杨元庆为郡王。
  ……
  次日一早,杨广正式向天下下诏,嘉奖丰州军抗击突厥,所有丰州军将士皆加勋官两级,赐丰州军号为忠勇,阵亡将士加倍抚恤,裴仁基、李靖、杨思恩等十名有功大将赐爵郡公和县公,但令人意外地是,这份诏书中丝毫没有提到对丰州总管杨元庆的封赏,使整个朝廷内外对此都充满了困惑。
  但另一份诏书,关于谴责李渊勾结突厥之事,杨广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发出这份诏书,他担心再次引发军中的恐慌。
  ……
  【历史上江都的骁果之所以发生哗变,实际上就是因为李渊答应突厥,关中子女皆归突厥,所以李渊占领关中的消息传到江都后,引发了骁果恐慌大逃亡,最终被关陇贵族子弟利用,发生了哗变】
  !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十三章 逃兵危机
  目前江都的军队还有十万人左右,皆是大隋最精锐之军,分布在江都郡和丹阳郡,其中三万禁军驻扎在江都城内,这三万禁军又称为骁果军,是隋军精锐中的精锐,这种精锐并不是指战斗力强,而是指他们装备之精和待遇之高,为大隋诸军之冠,士兵皆骑汗血马,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以为标识。
  骁果军主要以关中人和洛阳人为主,和关陇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突厥的恐慌渐渐平息,但对于关陇子弟,却有了另一种心思。
  江都西门旁有一家酒肆,原名叫做‘淮扬居’,店主极有经商头脑,一个月前将酒肆改名为‘长安思’,立刻生意火爆,每天来这里吃饭喝酒的骁果士兵络绎不绝。
  中午时分,在长安思二楼的一间雅室里坐了十几名骁果中级军官,这十几名军官皆是关陇子弟,为首军官名叫窦贤,是窦威之孙,官任虎贲郎将,其余十几名军官有一半是他的手下。
  旁边还坐着一名文官,正是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宇文智及也是宫中侍卫官出身,和窦贤关系极好,今天是被窦贤拉来喝酒。
  众人心情皆不好,都默默地喝着闷酒,宇文智及见冷了场,便笑道:“今天的诏书大家看到没有?真他娘的很有趣。”
  勋侍杨士览是宇文智及外甥,一心想拍舅父的马屁,立刻接口笑道:“是有意思,圣上开口要给重赏,要加倍抚恤,人情拿到了,钱却要丰州自己掏。”
  宇文智及伸手抽了他一记头皮,“你小子除了钱还知道什么?”
  旁边窦贤端起酒杯笑道:“这份诏书的看点不是钱,而是居然没有封赏杨元庆,连杨元庆手下大将都封县公、郡公,惟独主帅杨元庆只字不提,这不是挺有趣吗?大家说说为什么?”
  “这还用问吗?圣上这是在恶心杨元庆,封你的士兵,封你的将领,偏偏就不封你,让你跳脚骂娘去。”
  窦贤摇摇头,“我估计是有点难封,杨元庆已经是楚国公了,再升无可升,难道还封他为王不成?智及,你说是不是?”
  “我觉得不是难封。”
  宇文智及想了想道:“就算不封爵,封他散官也可以,杨元庆现在也只是紫金光禄大夫,上面还有好多级呢!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都可以封他,我觉得圣上就是对他自立不满,肯定是这个原因。”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成一团,这时窗外有人大喊:“猎逃人归!”
  房间里众人一下子安静下来,纷纷探头去看,只见由屯卫将军独孤盛带着数百骑兵从城外回来,十几名骑兵举着竹竿,每根竹竿上挑着数颗人头,还滴着鲜血,模样格外狰狞,这是想逃回关中的骁果士兵人头,被独孤盛追捕到。
  独孤盛并不是独孤家族之人,他父亲原本姓李,是独孤信的家将,赐姓独孤,他奉杨广之命追捕逃亡骁果,颇有成效。
  窦贤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目光十分复杂,他也准备逃亡了,窦家投靠了李渊,祖父窦威派人来送信让他尽快回去,窦贤虽然没有因为家族之事被捕,但他已经被剥夺了军权,他知道这只是杨广怕引发骚乱而没有杀他,一旦事情挑开了,杨广必杀他无疑。
  宇文智及拍拍他的肩膀,低声问:“计划要变吗?”
  窦贤摇了摇头,“不!被抓住的必经是少数,大部分都逃脱了,我还是要走,今晚上就走。”
  “好吧!那就祝你一路顺风。”
  ……
  从酒肆出来,宇文智及匆匆来到了宇文府中,自从宇文述死在关中后,杨广怜惜宇文述旧功,对他的过失一概赦免,对他加以重封厚葬,对宇文述的三个儿子更是厚爱有加,尤其对宇文化及,不仅不治他骗开长安城门之罪,还让他官复原职,继承父亲的许国公之爵,继续出任左屯卫将军,成为禁军主要首领之一。
  虽然宇文述死了,但宇文化及却没有忘记父亲的造反大计,目前他的家族全都聚集在丹阳郡的几个大田庄内,家兵已募到三万人,由他叔父宇文信全权负责。
  宇文化及在等待机会。
  房间里,宇文化及在和他的谋士柳庆商量起兵时机,柳庆年约四十余岁,一直是宇文述的幕僚,跟了宇文述七八年,很受宇文述信赖,宇文述死后,他又转而辅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在经历被捕事件后,变化了很多,至少变得有自知之明了,他知道自己才智不行,所以对谋士柳庆格外看重,几乎对他言听必从。
  “先生说这次逃兵事件就是起兵的机会,让我放弃丹阳起兵,我还是有点不明白,请先生详细说说。”
  柳庆捋须微微笑道:“其实说透了也很简单,刚开始几百、上千个逃兵或许影响不了大局,但如果出现大规模逃亡,比如说上万逃兵,那时就会出现整个江都军队即将崩溃的局面,这个时候,宇文将军振臂一呼,愿意带大家回归关中,我想以宇文将军的身份和宇文家族的号召力,必然群起响应,那时数万精兵在握,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谁敢不从,这比起丹阳起兵要更加站得高,更加声势浩大,宇文将军以为呢?”
  宇文化及沉吟不语,丹阳起兵从他父亲起便策划,已经筹备多年,眼看已经就绪,现在又让自己放弃,这让他着实有点为难。
  柳庆明白他的心思,便退一步又劝他道:“其实我的意思也不是说放弃丹阳,而是让丹阳起事缓一缓,先弄这一头,如果这头成功不了,再转头丹阳,也来得及。”
  柳庆这个方案宇文化及能接受,留丹阳作为退路,他便点点头笑道:“好吧!我答应先生,那我现在该怎么做?”
  “很简单,我有左右两策可同时实施,左策是散布谣言,煽动士兵逃亡。”
  宇文化及点点头,又问:“那右策呢?”
  “右策也很简单,买通宫中宦官,随时掌握杨广的动静。”
  两人正说着,有亲卫在门口禀报,“三老爷来了!”
  宇文智及不等宇文化及同意,便直接推开门,一瘸一拐走了进来,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不喜欢先禀报再进来,一直被他父亲诟病,他怎么也改不了。
  “大哥,给你说件事。”宇文智及兴冲冲道。
  宇文化及眉头一皱,他也不喜欢兄弟这种肆无忌惮的作风,快四十岁的人了,还这般毛躁,他忍住心中的气问:“什么事?”
  宇文智及向柳庆点点头,便笑道:“窦贤今晚要带三百人逃跑,天一黑就走。”
  “哼!他当然要走,窦家都投靠李渊,他若不走,只能是死路一条。”
  宇文化及对兄弟这条消息不是很感兴趣,这时,旁边柳庆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连忙对宇文化及道:“宇文将军可立刻向杨广告发窦贤逃走之事。”
  宇文化及不解,“先生不是说要促进更大规模的逃亡吗?怎么反而要告发窦贤?”
  柳庆眯眼笑道:“杨广杀了窦贤,别人不会想到窦贤是因为逃跑被杀,而是会想到杨广在收拾投靠李渊的关陇贵族了,这样一来,更多人会惶惶然逃跑,而且都是掌权的关陇贵族。”
  宇文兄弟对望一眼,这一计果然毒辣。
  柳庆又提醒他道:“告发之事宇文将军万万不能出面,必须要托别人去告发,否则会影响到骁果对宇文将军的好感。”
  ……
  虎贲郎将窦贤最终没有能逃掉,被千牛卫宇文皛告发,侍卫在他房内搜到了窦威写给他的信件和他准备逃跑的计划及名单,证据确凿,杨广震怒,下令将窦贤和三百名准备一起逃走的人全部斩首。
  窦贤是至今为止被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引起朝廷震动,正如柳庆的预料,朝野上下开始人心惶惶。
  虞世基在早朝后便直接来到了杨广的御书房,他是在早朝时才听说窦贤被杀之事,他立刻意识到了不妙,这样一来,只会让更多的人畏惧潜逃,圣上在处理这件事上有点失策了。
  他来到御书房前,等了片刻,大宦官李忠良走了出来,点头哈腰笑道:“圣上让虞相国进去!”
  “多谢公公!”
  虞世基从怀中摸出十几颗金豆子,笑着塞在他手中,便走进了御书房,李忠良眯着眼打量眼中的一小把金豆子,眼睛笑成一条缝。
  御书房中,虞世基已经向杨广说了他的担忧,杨广背着手站在窗前,半天不说一句话,他心中也有点懊恼,自己是有点失策了。
  “那此事该怎么挽救呢?”杨广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策,这是从未有过之事。
  “陛下,既然窦贤是因为逃跑而被杀,陛下便可以把他逃跑的证据公开,让大家明白,他被杀的真正原因,和窦家投靠李渊无关。”
  杨广点了点头,“可以,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虞世基犹豫一下,又道:“陛下,骁果士兵逃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家人在长安,他们心不在江都,如果能让骁果军士在江都安家,这样他们有了牵挂,就不会急着逃回关中。”
  杨广回头看了他一眼,“那具体该怎么做?”
  “臣建议把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配给骁果为妻,这样就能牵住他们的心。”
  杨广凝神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朕准了!”


卷十四 宛转扬州花园里 第十四章 武周示弱
  刘武周自从起兵后,声势日渐浩大,兵力已达二十余万,占据了定襄、马邑、楼烦、雁门、离石五郡以及太原郡大部,自立为帝,改元天兴。
  刘武周是奉突厥为主,但突厥在丰州大败北撤后,刘武周失去了后台,开始有些惶惶不安,他害怕杨元庆部从后面袭击他的老巢马邑郡,那样他便会处于一种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这天上午,刘武周得到消息,榆林县的丰州军已增加到三万余人,这个消息使刘武周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一般,他将自己关在房间内,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黄昏时,门口有侍卫禀报:“陛下,宋王来了!”
  刘武周从沉思中惊醒,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