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326章

天下枭雄-第326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百夫长飞奔来禀报,“禀报特勒,隋军骑兵从后面突然杀来,约一万人之多,大营空虚,我们抵挡不住。”
  阿史那咄苾气得几乎晕倒,他大吼一声,“收兵!”
  ‘当!当!当!’收兵的钟声敲响,正在排梯上和隋军鏖战突厥士兵纷纷奔下城头,但登上城的数千人却难以撤回,全部被隋军杀死,随着排梯缓缓放倒撤退,突厥士兵如退潮一般返回了大营。
  城头隋军一片欢呼,裴仁基捋须微笑,这是李靖率领灵武郡的援军到了。


卷十三 双雄崛起北与南 第四十四章 再让一城
  罗士信心急如焚,一路奔跑进军衙,已经二十天了,突厥军始终不肯进攻,而河口城的攻防战却极为惨烈,隋军阵亡超过两万人,虽然城池还没有被攻破,可如果再和突厥军对峙下去,所有的人就害怕哪一天城破的消息传来。
  罗士信并不完全代表自己,他是杨元庆的师弟,几十名将领找到他,请他去劝主帅停止对峙,打破僵局。
  军衙士兵没有阻拦他,直接让罗士信进了衙门,院子里,杨元庆正在练剑,剑光闪闪,风雨不透,十几名亲兵站在两边。
  罗士信走到院子旁,忽然剑光一闪,一剑光寒向他刺来,罗士信侧身闪过,拔刀向他劈去,两边亲卫一阵惊呼,罗士信这才意识到不妥,身子向后一纵,跳出战圈。
  杨元庆收了剑笑道:“怎么不打?”
  “你是总管,我可不敢以下犯上。”罗士信瞥了一眼正向他怒目而视的亲兵道。
  杨元庆微微一笑,将剑递给亲兵,走到石桌旁,端起茶慢慢喝了一口,他的不慌不忙让罗士信颇为焦急,连忙上前道:“将士们都很担心河口城,已经二十天过去了,大家都怕城破。”
  “那也没有办法,突厥人将我们堵在大利城,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救援。”杨元庆淡淡笑道。
  “可是……”
  罗士信胀红脸道:“可以打破这僵局,不能再对峙下去。”
  “打破?”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笑问:“你说说看,怎么打破?”
  罗士信低下头,嘟囔道:“你是总管,怎么还反问我。”
  杨元庆笑着拍了拍这个师弟的肩膀,“我要去眺望塔,你跟我一起来吧!”
  两人翻身上马,一起向眺望塔而去,罗士信虽然没有杨元庆那种统帅全局的能力,但他并不愚笨,他也明白杨元庆心里都有数,杨元庆的不慌不忙正说明他胸有成竹,罗士信也不急了。
  “师兄,听说丰州有五虎将的说法?”
  杨元庆笑着点点头,“从前隋军有十大将军的说法,丰州军也不能免俗,不过这是将士们自己评选,和我无关,也和官府无关,五虎第一将是裴行俨,武艺超群,号称槊锤双绝,箭法可在丰州排第三,所以公认他第一;第二将是苏定方,刀法绝伦,箭术可排第二,只是力量上稍微逊一点,所以他在裴行俨之后;第三将却是杨巍,号称拼命三郎,武艺受过师父指点,锤法精奇,天生神力,不过论武艺他比不上杨思恩,但他的人缘远比一天到晚阴沉着脸的杨思恩好,大家都喜欢他,推他为第三;杨思恩是第四,号称陌刀第一将,所向披靡;第五是高子开,高颎的侄孙,名门之后,武艺高强,箭法可排丰州第四。”
  “那师兄你呢?”罗士信奇怪地问道。
  杨元庆哈哈一笑,旁边一名亲卫忍不住插口道:“总管是帅,不是将。”
  罗士信脸蓦地红了,他狠狠瞪了一眼亲兵,半晌又呐呐道:“不知秦大哥能排第几?”
  杨元庆着实喜欢这个师弟,质朴直爽,却又有那么一点小心眼,明明是想知道自己能排第几,却把秦琼搬出来,杨元庆便逗他道:“这是将士们自己的排名,我也从不过问,假如秦琼能有机会显示他高超的武艺,说不定就会改称六虎将,秦琼或许能进前三吧!牛进达也不错,可以争一争。”
  说完,杨元庆扬手抽一鞭战马,向前方的穹窿山奔去,罗士信脸胀得比猪肝还要紫红,那一年在齐郡他和裴行俨比过一次武,现在他的武艺又有精进,连师父都不是他的对手,为什么师兄偏偏不提自己,不行!他一定要找裴行俨再比一场去。
  “我忘记告诉你了。”
  杨元庆远远喊道:“这个排名是根据杀敌本事来排名,丰州军最反感内斗。”
  ……
  大利城的眺望塔有两座,一座在后面的石山顶上,一座在外城,外城的眺望塔已经被摧毁,只剩下石山顶上一座。
  杨元庆带着罗士信从栈道上了山顶,这座眺望塔其实也是烽火台和警报台,驻扎十名士兵,本身并不高,只有三层,用青石砌成,天气晴朗时,从这里可以远远看到黄河。
  两人上了塔顶,视野豁然开朗,突厥大营清晰地摆在他们眼前,一部分部署在外城内,而大部分突厥军则部署在大利城外。
  杨元庆用马鞭一指两座突厥大营,对罗士信道:“看见敌军的兵力了吗?最多只有十三四万,这二十天他们攻打河口城,又死了近四万,那么突厥军加起来已不到二十万,对我来说,这些军队还是太多,我一定要把他们压到十五万以下,让他们的三十万铁骑损失一半,这样才会将他们杀痛,让他们长记性,更重要是,乌图部的实力就和他们恢复了平衡,乌图部便能替我牵制住突厥,使他们无法大举南下,这样我才没有后顾之忧。”
  罗士信默默点头,他明白了杨元庆的意思,这种大局思路不是他能具备,罗士信低低叹息一声,“可是我们也损失惨重。”
  “这个是没有办法。”
  杨元庆也无奈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这还是取胜的情况下,更何况我们还远远谈不上取胜,只是没有败而已,突厥三十万大军入侵丰州,没有伤亡是不可能,大利城死伤六千余人,永丰城包括民团军,一共阵亡一万二千人,而河口城阵亡已超两万,这加起来就已经快四万人了,和突厥军的阵亡对比是一比三,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不是打攻防战,我们恐怕早已全军覆没。”
  说到这里,杨元庆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双眸中充满了信心,他注视着远方天空飞来的一只小黑点,小黑点越来越近,几名亲兵都喊了起来,“总管,是信鹰!”
  一只苍劲的雄鹰开始在大利城上空盘旋,杨元庆笑着对罗士信道:“你不是期待打破僵局吗?你期待的一刻来了。”
  ……
  杨元庆仔细看了一遍裴仁基发来的鹰信,李靖率领一万骑兵和四千陌刀军已从灵武赶来支援河口城,突厥大营被烧,被迫退兵十里,隋军和突厥军在河口城的决战即将展开。
  杨元庆当即下令,“传我的命令,大军撤回内城,把中城让给敌军!”
  尽管有无数将士想不通总管为什么要再让一城,但军令如山,守中城的隋军还是缓缓从吊桥撤离回内城,五十座重型投石机再次被摧毁,连同中城通向外城墙的吊桥也一并被拆毁。
  下午近晚,隋军的异常举动被突厥军发现了,外城主将蒙达立刻派人去主营通知始毕可汗,咄吉闻讯匆匆赶来。
  数百突厥军簇拥着可汗在数百步外查看隋军情况,咄吉眉头皱成一团,他在思量着杨元庆这样做的用意。
  二王子俟利弗设道:“可汗,我认为隋军的目的是想把我们拖在大利城,不让我们去支援河口城。”
  咄吉缓缓点头,“你说得没错,杨元庆是让小利来引诱我们,是想把我们拖在大利城,而他们有鹰信,消息要比我们快,如果我没有猜错,河口城那边应该发生了重大变故,我怀疑是灵武郡的援军到了。”
  说到这里,咄吉目光也忧虑起来,河口城的突厥军经过二十天的攻城,早已筋疲力尽,如果隋军援军和守城军联合进攻突厥军,咄苾的军队顶得住吗?
  咄吉立刻对俟利弗设道:“你可率本部三万骑兵火速去援助咄苾,就算攻不下河口城,也要保证他的军队全身退回。”
  “我知道了,这就去!”
  俟利弗设转身而去,在转身的一刹那,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色,他猛抽一鞭战马向大营而去。
  旁边的蒙达异常兴奋道:“可汗,隋军只有一道防御了,我们可以全面进攻,夺下内城。”
  “不行!”
  咄吉断然否定,“中城太狭窄,容易被隋军火攻,当年一万多薛延陀军就是被隋军烧死在中城。”
  “那该怎么办?”蒙达急了起来,他就怕杀不了杨元庆,最后大军撤回草原。
  咄吉目光盯着月牙形的中城,他知道内城要比中城矮半丈,他冷冷笑了一声,他要让杨元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想到这,他立刻对蒙达令道:“你调一万人上中城,给我昼夜不停向内城墙射箭,把隋军给我压制住,其余三万人用拆城的石块铺设一条上城的缓坡,让我们的投石机能上城,天亮前必须完成。”
  咄吉脸上露出一丝阴毒的冷笑,他想象着明天百架投石机将内城墙砸塌的盛况,杨元庆以为再让一城就能拖住自己吗?他以为自己真不打算攻城吗?他大错特错了,他会为他自作聪明的决定而万分悔恨!
  突厥军开始发动了攻势,一万突厥军上城占领城头,开始向内城放箭,铺天盖地的箭雨使隋军无法在城头立足,只得撤下,与此同时,三万突厥军用一块块拆毁房舍的石块堆砌上城的缓坡。
  夜幕渐渐降临了。


卷十三 双雄崛起北与南 第四十五章 烈火焚城
  大利城的外城是在大业四年始建,它是一个东西长、南北扁的长条形,北城墙长十里,而东西两段城墙只长两里,两端紧紧顶着大利城背靠的穹窿玄石山,其中在西面靠山处修了一条百步长的栈道,将外城和中城连接起来,这条栈道在隋军撤离外城时已经烧毁。
  大利城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城和中城都没有上城的墙道,必须从内城上城,然后通过吊桥和栈道分别到达中城头和外城头,这样设计的优点便在于,即使有奸细冒充商人混进城,他们也无法夺取城门,开启城门和吊桥的铁链绞盘都在城头上。
  入夜,四万突厥军在外城内一片忙碌,中城上,一万突厥箭手轮番向内城射箭,尽管看不到一个隋军,但军令之下,他们不敢有半点懈怠。
  而三万突厥军则在忙碌地堆砌石道缓坡,数百支火把将中城墙外照如白昼。
  而在数百外却是一片黑暗,数十架重型投石机像一个个巨人般独孤地矗立在黑暗之中,包括占地庞大四万大军军营也同样是一片黑暗,只有数百名骑兵在大营内来回巡视,而外城墙上只有十几名岗哨,拿下了中城,外城墙便失去了防御意义,突厥军也不再重视它。
  亥时,就在突厥军在外城内热火朝天地忙碌时,外城东城墙最尽头处却发生了异常变化,栈道安设在西城墙,这里是一条死道,尽头紧靠穹窿山石壁,穹窿山是一座花岗石山,没有土,长不出任何植物,但城墙和山石缝隙中填充的泥土里却长出几根巨藤,爬上山石一丈多高,巨藤长得郁郁葱葱,时值暮春,正是它茂盛之时,几乎将一面山石都遮蔽了。
  异常就是在藤蔓中发生,夜色下中,竟然从藤蔓中出现一只手,将藤蔓慢慢拨开,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睛向外观察了片刻,竟从里面窜出一名突厥士兵,准确地说,他是一名穿着突厥铁甲和脱浑帽的隋军士兵,这是突厥近卫军的打扮。
  紧接着,有又是第二人、第三人出来,越来越多,足有五十人之多,他们列队整齐,就俨如一队真的突厥巡逻士兵,向北城墙列队而去。
  这是突厥人做梦也想不到之事,十几年来,穹窿山内已被大利城军民挖得千疮百孔,里面布满了无数洞穴,成为大利城的天然酒窖,但这些石窟不被军事利用,也是不可能,这里面便隐藏着一个极大的军事秘密。
  那就是穹窿山体内开凿出了一条军事密道,从内城直接通往外城墙,出口就在东城顶端,被藤蔓覆盖,又砌了一座假墙,伪装得极好,而栈道却是在西城墙。
  这条密道在大业八年便开凿完成,四年多来从未使用过,而今天是第一次使用。
  五十名‘突厥哨兵’列队在城头上快步行走,片刻,他们便来到了北城墙,整个外城只有北城墙上有不到二十名突厥哨兵,他们的职责是负责开启和关闭城门。
  一个岗哨点前,三名突厥哨兵正靠在城墙百无聊奈的聊天,话题也离不开女人和家中的羊羔。
  “是什么人?”一名士兵看见了黑暗中走来的一队突厥兵,大喊问道。
  “奉可汗之命前来查岗!”
  对方的口气极为严厉,三名突厥哨兵都慌了手脚,一起站直身体。
  五十名‘突厥士兵’从他们身旁走过,只听几声闷哼,三具尸体被拖走,换成了新的的岗哨,仅一刻钟后,城头上的二十名哨兵全部被干掉,无声无息。
  这时,从密道内涌出无数穿突厥军装束的隋军士兵,大约四五百人,他们和前五十人又不一样,他们相貌和突厥人几乎一样,这些都是丰州隋军中的铁勒人,一共有五百人,是丰州的骆驼骑兵,都是契苾人。
  他们将一桶桶火油搬上城头,在城东头找到一个城墙入口,两人钻进城墙内,片刻从城根下推开几块城砖,钻了出来,这也是一条下城的密道,只不过不是楼梯,而是滑道,四周是一片小小的树林。
  这些铁勒隋军扛着火油桶走上空旷而黑暗的外城,他们将木油桶放在地上,随手用匕首捅开木桶塞子,粘稠的火油便从里面流出,淌满了一地。
  偶然,他们也遇到营帐那边突厥士兵的询问,但他们和突厥人难以分辨的外貌,使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怀疑,一个时辰内,他们便将上千桶火油倾倒在两片高丘之上,这是投石器打不到盲区,也是火油流不到的地方,这两片区域至少能挤占万人,杨元庆不会让一个突厥军生还。
  ……
  一更时分,空旷的内城头出现了隋军的身影,数千隋兵士兵举起巨盾冲上城头,架起一座盾墙,紧接着五千民团士兵扛着火油桶奔上城头,这些火油是从延安郡打深井采集,是丰州重要的军用资源,实际上在南北朝时期,火油便用在了战争之中。
  这时,安装在内城墙上的一百架重型投石机开始吱吱嘎嘎拉动起来,在突厥军慌乱之中,一只只火油桶被抛射出去,砸向外城,十几只被点燃的巨大火球也腾空而起,射向外城。
  外城内大火迅速燃烧蔓延,正在堆砌缓坡的三万突厥士兵乱成一团,纷纷向北边的大营方向奔逃,但在他们前面同样也燃烧起了烈火,紧接着外城内的大营也开始燃烧,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从内城连续不断地火油投掷而出,火势越来越大,连中城城墙上也开始燃烧起来,一万突厥箭手在大火中惨叫着逃城逃命,但等待他们的,不是摔死,便是被大火吞没。
  杨元庆站在穹窿山顶的眺望台上,默默地注视着被大火渐渐吞没的外城,在长达一个冬天的备战中,他储备了数万桶火油,就是等待着这一刻。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臭和滚滚浓烟,外城门已关闭,外城内的四万突厥军无路可逃,大火蔓延,将一群群绝望的突厥士兵吞没,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外城,此时,杨元庆的眼睛没有一丝怜悯,只有无尽的冷酷。
  ……
  外城城头又出现了六千隋军士兵,他们趴在垛口上,一只手端着弩弓,一只手用湿透的麻布遮掩口鼻,在他们身后的城下是突厥军外城大营,此时已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