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214章

天下枭雄-第214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叹了口气,“别傻了,以前是地方官不敢禀报朝廷,所以才让你们屡屡得手,以后不一样,刑部很快就会派真正的郎将来抓捕你们,还会动用军队,会设下陷阱,你们绝不逃不过,一旦你被抓住,我想来救你都来不及。”
  出尘低下了头,她低低声道:“可是我们收养的两千多孤儿怎么办?怎么养活他们。”
  “这个不是问题,我有的是粮食,我有万亩良田,每年收获的粮食足够养活你们的孤儿,我可以全部给南华宫,我只要你留下来,还有我的孩子。”
  杨元庆注视着她,缓缓道:“出尘,我从小就是私生子,你是知道的,我小时是怎么被欺辱,你比谁都清楚,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再走和她父亲一样的路。”
  杨元庆叹了一口气,“同样,我也不希望她再走你的路。”
  杨元庆的句话深深刺中了出尘的要害,她望着女儿在父亲怀中欢快地叫喊,挥舞着小手,这是女儿和她在一起从未有过,她又想起了自己童年,同样是没有父亲,她不知道父亲的疼爱是什么样子,难道真的要让女儿和自己一样吗?
  父母是衣裳的两片襟,而孩子就是连系两片衣襟的扣子。
  杨元庆握住了她的手,注视着她,良久,出尘终于点了点头。


卷九 青海长云暗雪山 第三十九章 双女初见
  腊月二十四日,迎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杨元庆一行数百人返回了京城,他们走江陵道,杨元庆拜祭了母亲,即刻转道北上,终于赶在新年前赶回了京城。
  出尘抱着孩子坐在马车里,女儿冰儿在母亲怀中睡得香甜,粉嫩的小脸染上了一层霞红,出尘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盖没了道路,盖没了屋顶,每个行迹匆匆的路上身上都铺了一层厚厚的雪花。
  出尘的心情和这大雪一样凌乱,她不想见到元庆的妻子,几次在路上她都想离去,可怀中这个小小的宝贝又使她最终无法离去,她不想给女儿再戴上一顶私生女的帽子,也更希望女儿能得到自己从未得到的东西,父亲的疼爱。
  正是怀中这个小人儿,使出尘一路委委屈屈地跟杨元庆回到了京城。
  进了京城,作为御史,杨元庆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面圣述职,他不能回家,这是朝中的规矩,他现在依然在公务之中。
  杨元庆催马来到马车前,欠身对窗户里的出尘笑道:“我要去面圣交差,你就先回去吧!我让几个铁卫带你回去。”
  出尘心中一惊,要让自己独自见那个女人么?“元庆,你面圣需要多少时间,我等你一会儿。”
  “没事的,我在江都就已经先写信回府,敏秋知道你要来,她应该都收拾好了,出尘,你回去吧!你总归要面对。”
  出尘默默点头,她不再坚持了。
  杨元庆调转马车对几名铁卫道:“你们护卫二夫人回府,我去面圣,等会儿我自己回来。”
  几名铁卫躬身领令,杨元庆猛抽一鞭战马,向皇宫疾驰而去。
  ……
  几十名士兵护卫着马车,又走了一段路,马车转道进了崇业坊,杨元庆的府邸位于崇业坊中间,离坊门不远,此时裴敏秋已经得到了杨八郎先一步的通报,带着几十名丫鬟婆子在门口等待了。
  “夫人,来了!”
  绿茶眼尖,远远看见了马车,在漫天飞雪中正向这边驶来。
  裴敏秋立刻回头对所有丫鬟婆子叮嘱道:“这是二夫人,不准有半点无礼,谁敢无礼,立刻赶出府去!”
  丫鬟婆子都慌忙点头答应,这时,马车已经到了台阶前,一名铁卫开了车门,出尘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扶着门把手,小心翼翼地走下马车,敏秋轻轻推了一下绿茶,绿茶连忙撑着伞跑下台阶,扶住了出尘。
  “二夫人,我们好久没见了!”
  出尘见到一个熟悉的人,她心中稍定,便笑了笑,“正好整整两年。”
  这时,敏秋在一名丫鬟的扶持下,下了台阶,笑着迎了上来,盈盈施礼,“敏秋见过出尘姐!”
  出尘还是第一次看见裴敏秋,见她美貌绝伦,装扮雍容华贵,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卓然不凡的气质,出尘也忍不住暗暗赞叹,‘不愧是大家闺秀,果然名不虚传。’
  她也微微笑道:“你就叫我出尘吧!”
  出尘心里明白,虽然她比敏秋大,但敏秋才是大妇,敏秋叫她一声姐,这就是一种极低的姿态,是刻意对自己的尊重,出尘心中便对敏秋有了一丝好感。
  裴敏秋见出尘也长得清雅秀丽,人若其名,她知道出尘其实也是出身江南沈家名门,不是普通的平民庶女,她心中也没有轻视之意,又看了看出尘手中的孩子,不由笑问道:“小家伙睡着了?”
  “嗯!”
  出尘把女儿递给她,“你来抱一抱吧!”
  “我可以吗?”
  裴敏秋笑着小心地接过了孩子,又揭开覆面纱巾一角,悄悄看了一眼,见孩子长得粉雕玉琢,小脸可爱之极,她心中暗叹,这就是丈夫的长女了,可惜不是自己的孩子。
  抱着孩子,这种奇妙的感觉,也唤醒了敏秋心中的母性,她渐渐喜欢上了怀中的小可人,便笑道:“真是个漂亮的小美人,可别把她吵醒了。”
  出尘见敏秋夸奖自己女儿,她心中对敏秋更添了一分好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她睡了一路,也该醒了。”
  话音刚落,敏秋怀中的孩子立刻啼哭起来,敏秋顿时慌了手脚,“她醒了!”
  “没事的,给我吧!”
  出尘接过女儿,抱在怀中轻轻地哄着,冰儿却啼哭不止,声音响亮,出尘笑道:“听她这凶巴巴的哭声,就知道她是饿了。”
  敏秋连忙道:“我准备了酪浆,现在还热呢!”
  南方人不喝酪浆,出尘怕女儿不习惯,有些为难道:“有米粥吗?”
  “有!我用上好的湖州米特地熬了一罐米粥,就怕小家伙不习惯酪浆。”
  她连忙吩咐丫鬟,“快去取米粥,在我的西厢房里。”
  敏秋又笑道:“我特地给你们收拾了一间院子,屋里很暖和,我们去屋里说话吧!”
  正是有了孩子这个共同语言,便化解了敏秋和出尘第一次见面的尴尬,众丫鬟婆子簇拥着她们进了府邸。
  ……
  雪依然在纷纷扬扬地下,宣政殿广场上,数百名宦官正在清扫刚刚积起的一层薄雪,杨元庆站在台阶下耐心地等待着皇帝杨广的召见。
  这时,一阵脚步声从偏殿回廊处传来,杨元庆回头,只见一名官员正急匆匆走来,一根立柱挡住了他的脸庞,杨元庆只看见了一只紫金鱼袋,这至少是一名从三品高官。
  很快,官员从回廊里走出,杨元庆微微一怔,竟然是李渊,李渊原来只是从四品殿内少监,竟然升官了吗?
  只见李渊红光满面,意气飞扬,显然刚刚面圣得到了好消息,这时李渊也看见了杨元庆,他立刻满脸堆笑走了上来,老远便拱手道:“杨大将军,好久不见了!”
  杨元庆除掉了张瑾,李渊便是最大的间接受益者,杨广为了维持关陇贵族的平衡,填补张瑾的空缺,便提升李渊大理寺卿,正式升为从三品高官,使李渊正式步入了高官的行列。
  这令李渊欢喜无限,他怎么也想不到最后一场官场残酷斗争的结果,竟然是他李渊获利。
  刚才李渊面圣,杨广心情颇好,他知道李渊子女多,家境不是很宽裕,便将一座位于长安以西,靠近渭河的田庄赏给了他,这是张瑾的田庄,占地数千亩,使李渊升官发财,双喜临门。
  所以当他看见杨元庆时,笑容也明媚了许多,若没有杨元庆扳倒张瑾,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收获。
  杨元庆是在半路上知道自己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接替了从前张瑾的职务,爵位也升为郡公。
  他见李渊满面荣光,便回礼笑道:“李少卿可是升官了?”
  “蒙圣上厚爱,升了一点点,现在是大理寺卿。”
  李渊笑眯了眼,连连摆手,“官卑职小,不值一提,见笑!见笑!”
  “那我就该称李寺卿了,恭喜!”
  两人寒暄几句,这时,远处传来侍卫高喝:“圣上有旨,宣左骁卫大将军杨元庆觐见!”
  “李寺卿,圣上宣我觐见,改日我再登门拜访!”
  “那好,我就备薄酒,等待杨将军上门,我们共叙旧日友情。”
  李渊拱拱手走了,杨元庆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也不得不佩服这个李渊心机深沉,在背后编谶语捅了自己一刀,这会儿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笑容之亲切,语气之真诚,没有半点虚假之感,还要共叙旧日友情,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有的只是利益交集。
  杨元庆摇摇头,转身向御书房走去。
  御书房内温暖如春,大隋皇帝杨广刚刚接见完李渊,又准备批阅奏折,其实杨广也是十天前刚刚回来,他去了恒山祭天,他登基已经近五年,可真正呆在京城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天下各地巡视。
  眼看临近新年,杨广的心情也格外舒畅,他刚刚接到报告,连续两年大旱的黄河以南各郡纷纷下了大雪,有力缓解了冬旱,使明年夏粮收成在望,这是他祭天的结果,是上天对他的肯定。
  更让杨广心情大好的是,罢免元寿、除掉张瑾,使关陇贵族内部出现了严重内讧,元氏和独孤氏两派势不两立,迫使关陇贵族各个家族选择站队,关陇贵族开始分裂,这是杨广期待已久之事。
  当年父皇临终前曾经嘱咐过他,隋王朝三大隐患,以关陇贵族的威胁为最,因此,彻底铲除鲜卑贵族,恢复汉家正统,这是杨广几年来一直在着手处理的大事。
  他的手法是铲除、平衡、再铲除、再平衡,只是这平衡越来越小,到最后,关陇贵族四分五裂,在朝中势力微弱,便是他开始着手解决关陇贵族军权势力的时候。
  这一次在关陇贵族遭遇重挫之后,杨广便要开始考虑解决他们军权的手段,必须要找一个最好的机会和借口,他知道,这个不能操之过急,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三年的期限。
  “陛下,杨元庆已宣到,在外候见。”
  杨广点点头,“命他进来吧!”
  片刻,杨元匆匆走进,躬身施礼,“臣杨元庆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将军免礼平身!”
  杨广望着自己这个心腹爱将,满意地点了点头,杨元庆没有令他失望,一次江都之行,成功铲除了张瑾,今天,他要好好嘉奖杨元庆。


卷九 青海长云暗雪山 第四十章 意外之礼
  皇帝笼络功臣一般都是良田美宅,或者是高官厚禄,像杨广赐杨元庆天子剑,那是极为少见,隋朝一代,对功臣的赏赐都十分丰厚,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对功臣都是极为慷慨,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宇文述这些平南功臣家中的豪富,便可见一斑,这也是杨坚有意建立一批新的贵族阶层,以取代北周旧贵族。
  而杨广更是出手阔绰,他所提拔的高官,无论虞世基、裴矩、萧琮还是宇文述,都是家中得到赏赐无数,个个成为豪门巨富,给突厥启民可汗的赏赐,更是数以千万匹的布帛。
  早在开皇十九年,时为晋王的杨广便看出了杨素对杨元庆这个孙儿的重视,他也清楚杨元庆必将成为弘农杨氏的顶梁之柱,正是出于对杨氏家族的忌惮,杨广在即位后便千方百计挑拨杨元庆和杨家的关系,成功利用了杨氏家族重嫡轻庶的顽疾,使杨元庆脱离了杨家,自立为府。
  现在杨元庆已经成年,且位高爵位,为了彻底断绝杨元庆再重回杨家的可能,杨广就需要将杨元庆扶持为与杨玄感并驾齐驱的重臣,不仅官职品阶不相上下,而且财富地位也不亚于杨家,这样就算杨元庆想和杨家和解,杨家也容不下他了。
  杨广早已经想好了对杨元庆的赏赐,便笑道:“上次你赴西域之战,为大隋开疆辟土,朕就决定给予你重赏,只是因为宇文述大将军还未归来,朕想一并赏赐,宇文述击败吐谷浑,朕已将他官复原职,给予重赏,这次轮到你了,朕要再赏你一座庄园,你选择吧!在关中,还是在你的祖地郢州?”
  杨元庆心中一动,连忙躬身道:“臣这次江南之行,对江南的富庶和繁华印象深刻,臣向往南朝文化,愿意在江南再安一个家。”
  杨广微微笑道:“朕也很向往南朝文化,既然你想要江南之富,朕就把张家在江南最大的田庄赏给你,就是那座栖凤山庄,你应该很清楚吧!”
  杨元庆大喜,他当然知道,张家那座栖凤山庄位于丹阳郡江宁县南,占地足有三百余顷,包括两座风景秀丽的青山,两条小河贯穿山庄,仅良田就有一百五十余顷,足以养活南华宫那两千多孤儿了。
  他躬身施礼,“多谢陛下赏赐,臣感激不尽。”
  “不用多谢,朕给你的赏赐也只有宇文述的三成,李渊无功都能受赏,更何况你为朕立下两次大功,朕再加封你为银青光禄大夫、赏银十万两,彩锦五万段。”
  杨广竟再次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使杨元庆心中不由苦笑起来,他明白杨广的用意,他父亲杨玄感才是正议大夫,而他却超过了杨玄感,这明显是在恶心杨府。
  杨广脸微微一沉,“怎么,你嫌朕封赏太少吗?”
  “臣不敢,臣因为封赏太高,有点受宠若惊。”
  杨广眯眼笑了起来,“朕记得正月初一就是你的二十岁生日,你已到弱冠之年,朕就再赐你一个字吧!”
  杨元庆无奈,取‘字’一般是父亲的事情,杨广居然也代劳了,如果自己再不领悟他的深意,就别想在官场上混了。
  “臣多谢陛下!”
  杨广沉吟一下道:“取字一般须和名相符,但朕这次想从君臣关系上来取,你是朕的虎将,但取‘虎将’似乎有点浅俗了,就把‘将’改为‘卿’,朕就赐你字为‘虎卿’。
  杨广提笔在纸上写下‘虎卿’二字,递给了杨元庆。
  ‘虎卿’
  杨元庆默默念了两遍,这个‘虎’字其实有两层意思,一种是忠虎,一种是毒虎,杨广显然只想到了前者,
  “谢陛下赐字!”
  ……
  带着杨广的厚赏,杨元庆匆匆赶回自己的府宅,他不放心家中两女,今天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会不会不欢而散,尽管杨元庆知道可能性不大,但他还是有点担心,一路疾奔回府。
  杨元庆府门前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按隋制规定,三品以上,皆可列戟,虽然杨元庆早有从一品的爵位,但想列戟,还须职务上配合,这次封为左骁卫大将军,便正式具备了列戟的资格,他的府门前列了十支长戟,这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杨元庆老远便看见一辆马车在府门前停下,奔到府门前,只见裴家长孙裴晋从马车上下来。
  “长卿兄!”
  长卿是裴晋的字,杨元庆刚得了字,他此时对‘字’特别感兴趣,一般他都是叫裴晋为裴长兄,此时改称他为长卿。
  裴晋现在只是六品郎中,他昨天已经得到内部消息,新年后,他将升一级为门下省的从五品给事郎,有权批驳各部奏折,权力极大,这使得裴晋心情极为愉快,祖父也告诉了他,做两年给事郎,再想办法让他去地方为刺史,做上三五年刺史,回京后,他便能升为侍郎,有家世、有资历、有后台,十年之内他便升为尚书。
  昨天和今天裴晋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中,以至于杨元庆喊他两声,他都没有听见,直到叫他第三声,裴晋才反应来,回头施礼笑道:“我正要去找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