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211章

天下枭雄-第211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轰动了江都城,数以万计的商人和船夫们跑来买船,一般这种漕船,一艘最低也要百吊钱,竟然只卖二十吊,这种低廉的价格使码头上变得热烈火爆,几乎每个人都是买五艘上限,很多都是全家上阵。
  顺着运河向北走五里,靠河边有一座村庄,运河在村庄前形成一个月牙形的水湾,于是这座村庄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明月湾。
  村庄不大不小,百余户人家,几乎家家都靠运河吃饭,但职业只有两种,要么是给官府做船员,要么是给两大船行做船员,没有第三种选择。
  在村西头有一座大宅,占地十余亩,和整个村子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但这座宅子的主人却乐善好施,给村里修了桥,还每年给村里的十几孤寡送粮送盐,谁家生孩子,谁家娶媳嫁女,主人都会送厚礼上门,因此这户人家也极得村里人敬重,大家相安无事。
  中午时分,几乎全村人都跑去江都码头买船了,村落里变得空空荡荡,一名骑马人从远方疾奔而至,在大宅前翻身下马,敲门进了院子。
  “先生在吗?有主公紧急命令!”
  “什么情报?”
  屋子里走出一名仙风道骨的老者,他便是这座宅子的主人,他身后跟着一个比男人还要高壮的女子,‘啊!啊!’比划两下,竟然是个哑女。
  “我知道了!”
  老者点点头笑道:“哑姑觉得不安全,进屋去说吧!”


卷九 青海长云暗雪山 第三十四章 寻找突破
  这名仙风道骨的老者自然便是南华会军师王默,他长驻余杭,最近江都城风云聚会,也将他引到了江都。
  江都也是南华会的重要分支地,这里有近千名南华会会员,明月湾这座大宅便是南华会在江都的分部。
  房间里,王默看完了萧铣写来的信,眼中露出一丝讶色,半晌对身旁的大汉道:“主公有令,命我们杀了杨元庆!”
  身边大汉年纪约二十六七岁,高足有六尺二,长得虎背熊腰,但为人却精明细心,他叫萧云南,是前南朝大将萧摩珂之孙,现任南华会江都会会主。
  萧云南眉头一皱道:“可是杨元庆此来是为了铲除关陇贵族在江南的势力,对我们有利,为何要杀他?”
  王默沉默了片刻道:“主公不会轻易做出一个决定,他既然千里迢迢派人来下令,必然是有他的道理,既然主公有令,必然有他的道理,我们遵命就是了。”
  萧云南看出王默也不想杀杨元庆,便道:“主公虽然命我们杀杨元庆,也没有说马上就杀,不如等他把江南之事处理得差不多,我们再动手。”
  王默叹了口气,他着实不明白萧铣为何做出这个决定,如果说是因为在敦煌时,杨元庆发现了什么,可已事隔数月,杨元庆丝毫不提此事,那也说明杨元庆并没有对付南华会之意,难道会和萧后有关?
  王默知道萧铣最近回了一趟京城,见了姑母萧后,他怀疑萧铣起意要杀杨元庆,极可能和萧后有关。
  王默不再多想,便问萧云南,“城里情况怎么样?”
  萧云南笑道:“杨元庆去剿灭万记船行,估计是想从船行抓张云易的把柄,但他扑了一个空,船行已经清空,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一怒之下烧了船行,把船只全部拍卖,感觉有点恼羞成怒。”
  王默点点笑道:“这第一个回合是四六开,杨元庆落了下风,他还是用对付元家的手法来对付张家,殊不知张家不是元家,张云易和张瑾都是极有头脑之人,他早就把一切漏洞都堵住了,我估计韦德裕就是张云易所杀,他手中极可能有张云易的把柄,他这一死,这扯进薛道衡,杨元庆就有点麻烦了。”
  “可他为什么要控制军队,卑职有点想不通。”
  “这和他出身军旅有关。”
  王默笑了笑,他显然对杨元庆心思已经了如指掌,“他喜欢从高处着手,喜欢做大事,做事喜欢掌握主动,所以先夺兵权,没有军队协助,张云易就如同被打断手脚,只能在一些细微处和杨元庆斗,基本上他已经很被动了。”
  “那军师认为,杨元庆和张云易之争几时才能决出胜负?”
  “那就要看杨元庆能否走对路,走对路,扳倒张云易可谓轻而易举,可走错了路,就会费力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杨元庆并没有走对路,对付张云易是要斗心,而不是斗力。”
  “军师认为张云易会输吗?”
  “张云易输是必然的,他手上已没有本钱,而杨元庆有皇权、有军队、有大义,完全占据了上风,如果对手是薛道衡那种君子,张云易还有机会翻盘,可他对手是不择手段的杨元庆,不出用多久,我估计杨元庆就会给他制造出把柄来,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说到这里,王默又嘱咐萧云南道:“你派高手严密监视住杨元庆,暂时不要动他,我们需要等待机会。”
  ……
  夜幕降临,军队撤回了军营,两大船行的火势也渐渐熄灭,江都城又恢复了平静,整个下午,杨元庆都没有继续动作,他也平静下来,正如王默所言,张云易防守严密,杨元庆无懈可击,双方僵持住了。
  薛道衡依然被软禁在金涵馆内,他的随从都被隔离,薛道衡单独住在一间小院里,四周全部都是张云易派来的人,将薛道衡严密监视,使他寸步难行。
  夜晚,薛道衡正坐在房间内看书,他显得仪态从容,并不慌张,韦德裕不是他所杀,他心中毫不畏惧,就算圣上逼死他,他也不会承认,虽然他想不出韦德裕是被谁杀,但他也感觉到了这里面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轰!’一声巨响,院门大开,将薛道衡吓了一跳,他放下书,向院外看去,只见院子里涌进来了大群士兵。
  薛道衡不知发生何事,起身向院子外走去,“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薛道衡高声问道。
  这时院外走进一名军官和一名御史,御史向他施一礼,“在下侍御史卢逊,奉杨御史之命来请薛大夫,共议韦御史之事。”
  薛道衡犹豫了一下,他并不想去见杨元庆,苏烈见他居然还犹豫,忍不住冷笑道:“看来薛大人是承认自己为凶手了,所以很愿意被别人囚禁。”
  薛道衡已经知道杨元庆是来解救自己,只是他面子放不下,便怒道:“我几时承认自己是凶手了?”
  他转身进屋,收拾了几样衣物,便跟着士兵们匆匆走了,十几名监视薛道衡的家丁和衙役不敢阻拦,眼睁睁地看着士兵将薛道衡带走。
  薛道衡上了马车,一刻钟后,他被带进一座大宅内,大宅内布满了士兵,杨元庆没有住张云易的提供的驿馆,而是自己租了一座大宅。
  薛道衡被带到一座大堂前,苏烈一摆手,“将军就在大堂内,请吧!”
  薛道衡推门进了大堂,大堂内灯火通明,地上放着几具尸体,身上都盖着白布,杨元庆正背着手站在尸体前。
  “杨将军,这是……”薛道衡愕然地望着这一幕。
  “薛大夫,这四人便是韦御史和他的三名手下,三名手下的尸体我今天下午刚刚在运河里找到。”
  薛道衡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证据,如果硬说自己的随从杀死了韦德裕,那其他三人怎么解释,这就是杀人灭口。
  “薛大夫明白了吧!这是韦御史发现了某个人的秘密,而被杀人灭口,这人是谁呢,薛大夫想到了吗?”
  “张云易!”薛道衡咬牙切齿道。
  杨元庆点了点头,“这就是张云易的一箭数雕之计,杀韦御史灭口,扰乱我的计划,嫁祸薛大夫,最后我被迫离开江都回京,薛大夫被问罪,身败名裂,他张云易却安然无恙。”
  杨元庆的‘身败名裂’四个字,重重地击中了薛道衡的内心,到了他这个年纪,并不惧死,怕的是名节有亏。
  杨元庆将一本奏折递给他,“这是韦御史临死前写的奏折,你看看吧!”
  薛道衡接过翻了翻,他的脸蓦地红了,但很快,他的脸胀成了猪肝色,眼中喷射出怒火,里面的内容让他无法接受,竟然说他在江都借口收女弟子为名污良家女子。
  “一派胡言!”
  薛道衡怒道:“韦御史也不能这样胡写,污蔑我!”
  “薛大人,你真以为这是韦御史所写?”
  薛道衡愣住了,他又看了看奏折,疑惑道:“可是这笔迹,我认识他的字。”
  杨元庆微微冷笑,“如果薛大夫有兴趣,我也可以写一份薛大夫的奏折,薛大夫想看吗?”
  薛道衡这才恍然大悟,他完全明白了,“卑鄙无耻!”他低声骂道。
  杨元庆摇了摇头,“薛大夫,官场斗争只有你死我活,各种手段无不用其极,没有什么卑鄙无耻之说,只是世人知不知罢了,圣上也已经发现了张家心怀不轨,才命我南下江都调查,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鱼死网破了,薛大夫以为还有什么仁义素心可言吗?”
  薛道衡暗暗叹息一声,他发现自己还是应该去国子监做学问,他实在不适合做司隶大夫,沉默片刻,薛道衡问道:“我有什么可以配合杨御史吗?”
  “薛大夫只要替我做一件事,写最后的弹劾奏折,事情我来做,薛大夫只管等待结果。”
  ……
  王世充的官邸位于江都城西,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大宅,住着王世充和他的妻妾子女,王世充在江都的职位不仅是江都郡丞,同时还担任江都宫监,负责江都宫的管理,在江都郡,他是实实在在的二号人物。
  在几年前的武举一案中,他因为脚受伤退出武举考试而侥幸逃过一劫,又投靠了张瑾,得到张瑾大大力推荐,转任江都副宫监,因在江都宫接待皇帝杨广有功,而升为宫监、江都郡丞,前途一片光明,当年那个因为武举而焦头烂额的王员外郎已经看不见了。
  晚上,王世充忧心忡忡地回到府邸,把自己关在书房中,谁也不见,王世充坐在书房里默默地喝着闷酒,今天杨元庆和张云易他看得清清楚楚,虽然杨元庆在船行扑个空,一时被张云易防御住了,但张云易却丢掉了军队,可以说大势已去,在强势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显得如此苍白。
  王世充叹了口气,他在考虑自己的前途,他发现自己似乎天生和杨元庆有仇,当年他投靠宇文述时,爆发了武举案,而当他转而投靠张瑾后,杨元庆又找上门了,此时眼看张瑾又要不保,他王世充到底该何去何从?
  这时,门敲响了,门外传来他妻子的声音,“大郎,外面有客人找!”
  “我不是说过,谁也不见吗?”王世充恼怒道。
  “大郎,是杨御史大夫。”
  ‘杨元庆!’王世充一下子呆住了。


卷九 青海长云暗雪山 第三十五章 狡雄世充
  杨元庆站在台阶前,凝视着天空的乌云,乌云遮蔽了天空,星月无踪,天空已经飘起了丝丝细雨,若在北方,这应该是第一场雪了,可南方,空气里还飘荡着一丝暖意。
  身后的门开了,传来王世充一连串的抱歉声,“不知杨御史到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杨元庆转过身,只见王世充和三年前相比,白胖了不少,不再是那个狡黠瘦高的兵部员外郎,而是一个又高又胖,颇有几分官相的王郡丞。
  “王郡丞,三年不见,别来无恙乎!”杨元庆拱手笑道。
  王世充苦笑着躬身施礼,“三年前之事,杨御史就不要再提了,想起来就令人惭愧。”
  “我倒是不想再提,可王郡丞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让元庆倍感失望。”
  王世充听杨元庆话中有话,他沉思片刻,便道:“外面不是说话之地,杨御史请到书房一叙!”
  “王郡丞请!”
  “请!”
  杨元庆跟随王世充来到他的书房坐下,王世充的妻子已经收去了桌上的酒菜,又端来两杯茶。
  王世充端起茶碗笑道:“江都不像北方,还有酪浆,这里基本上都是煎茶,已经习惯了。”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其实酪浆对人的健康也有好处,茶也不错,都不应单一饮用,混合起来最好。”
  两人寒暄几句,王世充心中有些不安,话题便转到正事上,“刚才杨御史说我尚未从武举案中吸取教训,能否请杨御史赐教?”
  杨元庆沉吟一下,试探着问道:“王郡丞知道我今日前来是为何吗?”
  王世充点点头,“我心里明白,请杨御史不吝赐教。”
  王世充的回答令人振奋,他知道自己今晚来找王世充的这步棋走对了,他立刻振作起精神笑道:“我觉得王兄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把握好大势,看得不够长远,一个月前,元家还权倾朝野,可一个朝会便烟消云散,虞世基被贬黜得默默无闻,据说连住宅漏雨都没有人肯修,可一眨眼,他又重新登上高位,这些起起伏伏,王兄难道没有发现它的规律吗?”
  王世充低头沉默良久,最后他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明白圣上在刻意打压关陇贵族,但我总觉得圣上需要建立权力平衡,他不可能将关陇贵族斩尽杀绝,就像杨将军刚才所言,元氏家族倒下,独孤氏又兴起,总是以一个关陇世家取代另一个关陇世家,而是不是山东士族,所以我就认为关陇贵族依然是强势,杨将军以为呢?”
  两人不知不觉便换了称呼,其实说起来,两人今天还是第一次会面,但双方都明白对方的心思,知道他们更多将是合作,所以两人在谈话时都比较坦诚。
  杨元庆是希望王世充能配合自己的江都之行,成为自己大获全胜的关键人物,而王世充则是希望从杨元庆那里找到自己的正确仕途,使自己不再陷入靠山倒台的尴尬境地。
  杨元庆取下一把剑放在桌上,笑问道:“王兄说这是何物?”
  “这是尚方天子剑啊!”王世充无比羡慕地叹息一声道。
  “如果算上盘郢剑,实际上我已经是第三次拿到天子剑了,大业一朝,无人能和我比,王兄知道这原因在哪里吗?”
  王世充摇摇头,“我确实不知,很多人说杨将军当年有救驾之功,所以圣眷不衰,也有人说杨将军是有乐平公主的后台,所以蒙圣上另眼相看,但我总觉得大家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如果杨将军愿意告诉我这个秘密,世充感激不尽。”
  杨元庆笑了起来,语重心长道:“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都是公开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一贯坚持,绝不改变’,无论是对齐王还是对关陇贵族,我都是坚持这八个字,所以赢得了圣上的信任,所以三次赐我天子剑。
  王兄,愚笨之人只看眼前,待大树倒时才惊慌觅路,而聪明之人是留有后路,早早为自己铺路搭桥,待事情来时,便可从容退却,再另起炉灶,王兄从前是靠宇文述,现在靠张瑾,如果张瑾再倒下,王兄还会再靠谁,考虑过吗?”
  王世充苦笑一声,“我就是不知该从武举案中吸取什么教训,才请教杨将军,杨将军说了很多,却没有告诉我最后的答案。”
  “我没有告诉你答案么?”
  杨元庆轻轻将尚方天子剑向前一推,眯着眼笑了起来,“我执天子剑来江南,难道是来游玩吗?”
  王世充默默点头,他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圣上在所谓权力平衡的掩饰下,依然在对关陇贵族进行严厉打压,刚刚在朝廷中扳倒元寿,目标一转,又对准了张瑾,只不过战线从朝廷转到地方。
  杨元庆给他的答案很简单,不要再依靠关陇贵族,协助杨元庆扳倒张云易,转而投靠皇帝,这才是最大最坚固的靠山。
  他王世充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张瑾来和皇帝作对?
  王世充想通了这一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